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下图为“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
A.彗星 B.小行星 C.流星体 D.陨石
2.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之后“祝融号”火星车展开了蓝色的“蝴蝶翅膀”,开始巡视探测(下图)。据此完成3~4题。
在下列天体中,与火星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北极星 B.太阳 C.地球 D.月球
4.“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行驶消耗的能源最主要来自( )
A.核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风能
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文字中,“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⑧ C.④⑤⑥⑦ D. ⑤⑥⑦⑧
6.“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以其稳定的光热条件,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见下图),回答7~9题。
据图推测,全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可能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8.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③促使地球上的火山爆发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称为生物量。一地生物量的大小与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呈正相关。据此可以推测,下列地区中,生物量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黄土高原 C.阿尔卑斯山 D.中西伯利亚高原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7日,太阳爆发多次强烈耀斑。据此完成10~12题。
10.太阳耀斑是( )
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②色球层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
③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1.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C.中断有线电视信号传输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12.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推测上一个太阳活动强烈时期约是( )
A.1998年 B.2008年 C.2012年 D.2034年
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14.与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水杉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15~16题。
15.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该时期出现的类似银杏、松柏、水杉的高大乔木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孢子植物
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5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的喷发已经持续了57天,火山灰累积覆盖了1019.79公顷土地,并导致1460座建筑物损毁。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拉帕尔马岛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①圈层中部 B.②圈层上部 C.③圈层上部 D.②圈层顶部
18.喷发升空的火山灰( )
对生物圈没有影响 B.对水圈影响最大
C.直接进入平流层 D.直接进入对流层
19.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 )
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据此完成20~22题。
20.有关岩石圈描述正确的是( )
A.包括地壳和软流层 B.全球厚度均一
C.是岩浆发源地 D.由岩石组成
21.干热岩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2.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青藏高原 B.死海 C.马里亚纳海沟 D.贝加尔湖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大气层。据此完成23~25题。
23.甲、乙、丙分别为(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4.甲大气层的厚度( )
①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 ②低纬度地区小于高纬度地区
③同一地区,夏季大于冬季 ④同一地区,夏季小于冬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乙大气层利于飞机飞行,主要是因为( )
A.对流强,利于飞机起飞 B.臭氧层保护,紫外线弱
C.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D.风力强劲,可节省燃料
下表是某中学运动会期间及之后几天的天气状况数据。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
27.与表中前三天相比,10月24—25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辐射①减弱 B.辐射④增强 C.作用⑤增强 D.作用③减弱
下图为四种情况下的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和大气状况,据此完成28~29题。
28.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图A B. 图B C. 图C D.图D
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气候特点的成因,最类似于图中的( )
A.图A B.图B C. 图C D.图D
下图是2023年1月16日某时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30~31题。
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1. 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重庆 B.广州 C.上海 D.武汉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 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为砂田景观,右图为 4 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据此完成32~33题。
32. 跟裸田相比,砂田的突出特点是 ( )
A. 耕作层蒸发量增加 B. 土壤表面温度较低
C. 有效抑制土壤盐渍化 D. 表层风力有所加大,耕作层含水量减少
33.当地砂田发展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是( )
A. 土壤肥沃 B. 昼夜温差大 C. 灌溉成本高 D. 耕作便捷
天府绿道全长16000多千米,把绿地、公园、河湖原本碎片化的生态板块串联到一起并新增许多绿地、公园,拥有运动、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使成都市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景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和天府绿道铺装透水路面人行道景观图。据此完成34~35题。
34.环节①为 ( )
A.蒸发 B.下渗 C.径流 D.水汽输送
35.与传统水泥路面相比,天府绿道铺装的透水路面会使( )
A.④增加,⑤增加,⑥减少 B.④增加,⑤减少,⑥增加
C.④减少,⑤增加,⑥减少 D.④减少,⑤减少,⑥增加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强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③④⑤代表的大气受热过程环节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 。(4分)
(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_____________作用(填名称)增强;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主要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减弱;烟雾防冻是由于______(填序号)和_______(填序号)增强。(4分)
(3)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2分)
A.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C.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2分)
3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8分)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以及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2分)
(2)在以下左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以及在右图中绘出近地面和上空等压面弯曲方向。(6 分)
3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嘉陵江 (见下图)发源于秦岭,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长江最终流入东海。2022年入夏以后,重庆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干旱,重庆洪崖洞附近嘉陵江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浅滩。有网友戏称:重庆嘉陵江晒成了嘉陵“工”。
(1)指出嘉陵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解释2022年入夏以后重庆洪崖洞附近河滩裸露的原因。(6分)
(2)从农业、生态、航运、电力供应等方面,说明嘉陵江流域旱情可能造成的影响。(4分)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DCCBD 6—10:CDBAB 11—15:DCCDC 16—20:BBDDD
21—25:AADAC 26—30:ACBCC 31—35:BCBAB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36.(12分)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 大气逆辐射、云层反射(每个1分,共4分)
(2) 削弱(作用)、④; ③、④(最后两个可以交换位置)(每个1分,共4分)
(3)D(2分)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每点1分,共2分)
(8分)
(1)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1分)从而增强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1分)
(2) (每个1分,共6分)
(10分)
(1)海陆间循环;(2分)
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和上游来水量锐减的影响;气温高,蒸发量大;重庆地处山区,嘉陵江河道深浅不一。(任答2点得4分)
农业方面:灌溉用水紧张,影响夏粮的产量;
生态:影响自然植被生长,破坏生态系统;
航运,水面变窄和水位变浅,影响航运;
电力:水量减少,水力发电量减少,影响供电。(任答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