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语句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3.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蚁穴溃堤”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的角斗,体现动物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4.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
D.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关
5.小芳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一片漆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上有一个污点 B.镜筒距离载物台过远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物镜放大倍数太大
6.下列生物学研究中,主要运用观察法的是( )
A.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C.了解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D.用望远镜观察珍稀鸟类
7.小王准备制作植物细胞模型,以下材料的选取不正确的是( )
A.山楂——细胞核 B.绿豆——叶绿体
C.塑料袋——细胞膜 D.方纸盒——液泡
8.图为动物细胞模式图,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 )
A.生长的结果 B.分裂的结果 C.分化的结果 D.癌变的结果
10.下列关于人体基本组织与结构的搭配正确的是 ( )
A.上皮组织——血液 B.结缔组织——心肌
C.肌肉组织——肌腱 D.神经组织——脊髓
11.草履虫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稻田、水沟或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用纤毛运动
B.能通过分裂产生后代
C.吞食食物后,体内会形成食物泡
D.对肉汁刺激会作出逃避反应
12.下图是构成动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 ,它们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因素(如鸟和杂草等)和非生物因素。
(2)在图中,影响大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等因素。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请根据所学相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和[ ] 。
(2)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由此可判断黑点应在上 。
(3)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 ,这时应该调节
或者将⑤的 镜对准光源,使视野明暗适宜。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二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群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A.a和c B.b和d C.b和c D.a和d
15.【读图理解】
如图表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图乙中的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3)上述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核内的 。
(4)细胞分裂的特点: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 一分为二;然后, 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为个新细胞。
16.图甲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大豆结构层次图,图乙是绘制的人体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有 (至少答出两个)。
(2)从结构层次角度讲,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属于 。
(3)甲图h与乙图中 (填序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甲比乙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4)乙图中B-C过程与甲图中c的过程相同,叫做 。
(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7.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装置(图1)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图2)。
步骤二:再按步骤一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三:求5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是: 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该实验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 。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5次,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分析图2,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鼠妇喜欢 处。
18.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图。
(2)这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和染色五步,A图出现气泡,可能是在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5)用显微镜观察B图,看到颜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内的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语句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C.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答案】B
【解析】ACD、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都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不符合题意。B、“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思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没有蕴含繁殖现象,符合题意。
2.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答案】C
【解析】荒漠中干旱缺水,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骆驼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所以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蚁穴溃堤”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的角斗,体现动物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答案】C
【解析】A、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是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C、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符合题意;
D、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攻击行为,是种内斗争关系,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
D.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兴起比较晚,目前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A、B、C项是对的。因此选D。
5.小芳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一片漆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上有一个污点 B.镜筒距离载物台过远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物镜放大倍数太大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题目中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原因可能是显微镜的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目镜上有一个污点、镜筒距离载物台过远 、物镜放大倍数太大均不会造成视野漆黑一片。
6.下列生物学研究中,主要运用观察法的是( )
A.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C.了解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D.用望远镜观察珍稀鸟类
【答案】D
【解析】A、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属于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属于实验法,并且属于抽样检测,B不符合题意;
C、了解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属于调查法,C不符合题意;
D、用望远镜观察珍稀鸟类,属于观察法,D符合题意;
7.小王准备制作植物细胞模型,以下材料的选取不正确的是( )
A.山楂——细胞核 B.绿豆——叶绿体
C.塑料袋——细胞膜 D.方纸盒——液泡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因此山楂——细胞核,绿豆——叶绿体,塑料袋——细胞膜,方纸盒——细胞壁,D符合题意。
8.图为动物细胞模式图,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图为动物细胞模式图,所以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④线粒体。
9.“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 )
A.生长的结果 B.分裂的结果 C.分化的结果 D.癌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分裂、生长、分化。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生长是使细胞的体积由小变大;分化是使细胞形成不同的结构,执行不同的功能。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化。故答案选:C
10.下列关于人体基本组织与结构的搭配正确的是 ( )
A.上皮组织——血液 B.结缔组织——心肌
C.肌肉组织——肌腱 D.神经组织——脊髓
【答案】D
【解析】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心肌属于肌肉组织,肌腱属于结缔组织。
11.草履虫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稻田、水沟或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用纤毛运动
B.能通过分裂产生后代
C.吞食食物后,体内会形成食物泡
D.对肉汁刺激会作出逃避反应
【答案】D
【解析】A、草履虫靠体表的纤毛在水中自由旋转运动,A正确;
B、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个体,B正确;
C、草履虫的口沟能摄取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并在体内形成食物泡消化吸收,C正确;
D、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草履虫会趋向肉汁而不是逃避肉汁,D错误;
12.下图是构成动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④细胞→③组织→①器官→②系统→动物体,C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 ,它们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因素(如鸟和杂草等)和非生物因素。
(2)在图中,影响大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等因素。
【答案】(1)生态因素;生物
(2)阳光;空气;温度;壤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请根据所学相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和[ ] 。
(2)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由此可判断黑点应在上 。
(3)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 ,这时应该调节
或者将⑤的 镜对准光源,使视野明暗适宜。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二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群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A.a和c B.b和d C.b和c D.a和d
【答案】(1)③;物镜
(2)目镜
(3)由亮变暗;遮光器;凹面
(4)A
【解析】(1)图一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因此,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由此可判断黑点应在上目镜。
(3)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由亮变暗或变暗,这时应该调节遮光器或者将⑤反光镜的凹面镜对准光源,使视野明暗适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二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群数量最少,放大的倍数最大,应选用镜头组合是a目镜和c物镜。
15.【读图理解】
如图表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图乙中的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3)上述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核内的 。
(4)细胞分裂的特点: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 一分为二;然后, 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为个新细胞。
【答案】(1)动物
(2)①③④②
(3)染色体
(4)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2
【解析】(1) 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乙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2)植物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所以图乙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①③④②。
(3)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
(4)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16.图甲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大豆结构层次图,图乙是绘制的人体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有 (至少答出两个)。
(2)从结构层次角度讲,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属于 。
(3)甲图h与乙图中 (填序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甲比乙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4)乙图中B-C过程与甲图中c的过程相同,叫做 。
(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1)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结缔组织
(3)D;系统
(4)细胞分化
(5)细胞
【解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而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所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具有运输和保护、营养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
(3)甲图中,h是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乙图中,A是细胞,B是细胞,C是组织,D是器官,E是系统,所以,甲图h与乙图中D属于同一结构层次,都为器官,甲比乙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4)乙图中B-C过程与甲图中c的过程相同,即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7.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装置(图1)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图2)。
步骤二:再按步骤一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三:求5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是: 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该实验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 。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5次,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分析图2,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鼠妇喜欢 处。
【答案】(1)光
(2)偶然性(或偶然因素)
(3)实验误差
(4)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阴暗
【解析】(1)实验的设计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该实验中每组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避免数量过少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5次,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处。
18.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图。
(2)这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和染色五步,A图出现气泡,可能是在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5)用显微镜观察B图,看到颜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内的 。
【答案】(1)B
(2)线粒体
(3)盖片
(4)生理盐水
(5)细胞核
【解析】(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据图可知,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是B图。
(2)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3)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所以,A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不规范引起的。
(4)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5)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