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字体使用说明
本课件主要采用“思源黑体”系列字体,如果您的电脑上没有安装这套字体,打开课件后会变成系统默认字体。建议您下载安装会员群中的“免费可商用字体”。使用“替换字体”功能替换为“微软雅黑”。由于版权原因,以后的课件会尽量避免使用“微软雅黑”字体,请谅解。
第一步,在“开始”选项卡中找到“替换”-“替换字体”
第二步,逐个将“替换”中的所有字体,替换为“微软雅黑”
研究显示,从2020年年中以来,地球的自转速率呈加快趋势,自转速度已达过去50年来最快速度,这意味着,一天已不足24个小时了!
一天已经没有24小时了?
Copyright 课件研究所
2020/8/13
七年级
上册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能够解释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能够解释季节变化现象与五带的形成
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现象
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物体影子的长度
学习目标
地球的自转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E
自西
自转方向
向东
北逆
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G
南顺
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呢?
本页是根据上一页转存的视频,适合非office 365用户。动画播放较快,需要在合适的地方暂停。
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
昼半球
没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
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A
B
昼线
A
昏线
B
自转产生现象一:昼夜更替
晨线
昏线
上午
晚上
自转产生现象二:产生时间差异(东早西晚)
自转产生现象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东
西
1、用如图所示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 )
A.应从左向右拨动球体
B.需绕假想太阳旋转
C.需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D.能观察到昼夜长短变化
2、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N
S
S
N
S
N
A
D
3、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 送瘟神》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句子。是指我们每天即使原地不动,也会运动八万里路,这里是以赤道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点的。结合资料回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种地理现象(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随着银河系运动
D.地球随着宇宙运动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地球公转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说的
对!
托勒密
我看了40年星星
太阳才是宇宙中心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哥白尼
地球的公转
earth revolution
TWO
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
地球公转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s revolution
方 向
自西向东
中 心
太阳
周 期
一年,约365天
公转重要特点:地轴是倾斜的
Important features of Revolution: the earth's axis is inclined
注意:
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冬至(12.22)
夏至(6.22)
赤道
春分(3.21)
秋分(9.23)
公转产生现象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节气(日期)
春分(3.21)
太阳直射点
赤道
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公转产生现象二:昼夜长短变化
节气(日期)
夏至(6.22)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有极昼
太阳直射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公转产生现象二:昼夜长短变化
节气(日期)
秋分(9.23)
太阳直射点
赤道
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公转产生现象二:昼夜长短变化
节气(日期)
冬至(12.22)
太阳直射点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
公转产生现象二:昼夜长短变化
公转产生现象二: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
节气 太阳光直射位置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赤道 3月21日前后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秋分 赤道 9月23日前后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
公转产生现象三: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夏 季
秋分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秋 季
春分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春 季
冬至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冬 季
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
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
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
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
但地轴是倾斜的!
范 围
气 候 特 点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终年炎热
四季变化明显
终年寒冷
温 度 带
终年寒冷
四季变化明显
公转产生现象三: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一年中,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冬季较小,夏季较大。南半球相反。
都是12点,影子长度咋还不一样?
公转产生现象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高度角
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
①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③ 季节变化
② 昼夜长短变化
④ 五带的划分
⑤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五带的划分
B.四季冷暖差异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D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