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5 14: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节,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小数的加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发现的能力。
3.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理解新问题的意识,不断
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先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二,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三,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的问题外,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因势利导,设计算法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促进算法的完善发展。
学生在三年级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由于两个加数、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一位小数,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并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新课导入
1.让学生读读下面三个小数
2.57 900.02 55.27
比较三个小数数字2的意思。
2.出示三个算式让学生计算
2.57元+2元 2.57元+2角 2.57元+2分
比较并计算
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二.探索新知
1.展开教学
(1).课件出示情景例题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搜索相关的有用信息。导入
星期天,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到文具商店购买文具
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用了4.75元
小丽买了一个笔记本用了3.4元
小芳买了一个水彩笔用了2.65元
(2).问: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4.75+3.4=
甲:我把小数点对齐算 乙:我把末尾对齐
4.75 4.75
+ 3.4 + 3.4
8.15 5.09
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是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计算。教材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算,预计可能出现两种列法,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列,另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着列。教材接着让学生研究“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而是联系已有的经验,分析和体会哪种算法正确。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数量,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4.75+3.4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4.75是4个一、7个0.1和5个0.01,3.4是3个一、4个0.1,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作出判断,4元多加3元多要超过7元,所以得数是5.09的那个竖式肯定是错的。学生通过上面的思考和交流,形成共识:要把小数点对齐着算。
在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的计算中,还有一点也应引起学生注意:十分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个位进1。这一点可以从“10个0.1是1”得到解释。
试做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钱?
例1的第二个问题是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这个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是一步发展。在学生认知过程上,从理解方法到独立进行计算,可以内化算法。教学这个问题,只要突出一点,即竖式怎样写。
(2) “试一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和或差的小数末尾如果有“0”,应该化简。
求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都要列竖式计算。“试一试”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是巩固“小数点对齐”这个必须遵循的写竖式的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第二个教学任务是化简计算结果。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0元,小芳比小明少用2.10元,和与差的小数末尾都有“0”。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材中曾经指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现在要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计算的结果。教学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计算的结果,如果小数末尾的“0”没有去掉,计算是正确的,不能仅以没有把小数化简而判定计算是错误的;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小数性质,把得数里小数末尾的“0”去掉。去掉的方法是,在竖式上把这些小数末尾的“0”逐个划掉。
(3) 引导学生反思算法,构建计算法则。
在例1和“试一试”里,学生经历了两次小数加法计算和两次小数减法计算,初步知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应该怎样算,还知道计算的结果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这些都是他们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总结算法。“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问题,先引发学生回顾反思,再通过交流形成法则。这两个问题不是简单地回忆“是怎样”和“要怎样”,而是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高度认识“小数点对齐”,把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推广到小数加、减法,并进一步加强对整数加、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至于“小数计算的结果,要根据小数性质进行化简”是小数计算的个性特点,与整数计算不同。教材再一次引起学生注意,作为小数加、减计算法则的补充内容。尽管教材里没有呈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事实上法则已存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里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这样的认识与方法,就是探索和创新。
(4) 在“练一练”里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认识。
第一题口算下列各题。小数加、减法口算,是在初步掌握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些口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题让学生在已经列出的竖式上计算,有两处要引起学生注意,一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竖式是怎样列的 小数点对齐没有 为什么 二是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 差是多少。
第三题选择了学生初学小数加、减法时往往发生的错误,通过指出并改正错误,引起学生的重视。随着上面一些认识的澄清,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5)本课小结
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对齐 (2)计算 (3)点点 (4)化简
歌谣:
小数加减点对齐 从右向左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 退一当十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