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继续疏通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对话理解人物形象。
3.初步理解儒家弟子的志向与精神追求。
课程回顾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子路 千乘之国——有勇,知方
(直率、粗犷)
冉有 小国——足民
(谦虚)
公西华 愿为小相焉
(更谦虚)
活动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本,教师点拨
四答之曾皙
曾点(生卒年不详),字皙,“宗圣”曾参之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史料记载较少,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图片来自网络)
四答之曾皙: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近尾声。
铿(kēng)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
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何伤:何妨,译为“有什么关系呢”。
译文:"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四答之曾皙: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莫(mù)春:农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通"暮"。
冠者: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冠者"指成年人。
童子:未加冠的少年(不到20岁)。
浴:沐浴。 乎:在。
风:吹风,乘凉。名词作动词。
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
译文:(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知识链接:三月三,上巳节
(视频来自网络)
知识链接: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
——百度百科
知识链接:三月三,上巳节
(图片来自网络)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这是一位怎样的弟子?
洒脱高雅
雍容淡定
志:
性格:
春游图?
(图片来自网络)
一点评: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 夫:指示代词,那。
也已矣:罢了。 邦:国家 。此处指治理国家大事。唯:句首语气助词,无义。 安见:怎么见得。
译文: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活动二:探究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子路 千乘之国——有勇,知方 (直率、粗犷) (哂之) 以其言不让
冉有 小国——足民 (谦虚) (叹之)非邦也者?
公西华 愿为小相焉 (更谦虚) (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 暮春游乐图 (从容、洒脱) (与之)吾与点也。
有的同学从文章中看到了子路不谦逊的态度让孔子哂之,在不少史料和《论语》本身的记载中,人们往往认为孔子最推崇的学生是颜回,然而子路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孔子是不是就不大喜欢呢?
子路之直
子路之勇
子路之忠
子路之志
今天,我们谈谈子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