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 (共29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感受到名人风采和家国情怀。读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我们了解到jīn持少年对梦想的追求;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体会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英勇无畏的精神;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理解了母子jué别时的痛苦和遗恨;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了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īn    持 锲    而不舍 jué    别
(2)把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改为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冷风吹得枯叶飘零,刚出门,他顿觉寒侵入骨毛骨悚然,下意识地捂紧了外套。
B.禁毒大队在抓捕毒贩时遭开枪拒捕,现场民警开枪还击,场面惊心动魄。
C.在车站,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战友,一时间激动得语无伦次。
D.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就得脚踏实地行动起来,否则梦想会成为海市蜃楼,虚幻缥缈。
3.(2021七下·凤山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取得近45.6亿元左右的票房,原因是影片将亲情、希望、家园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科幻的故事里,强烈冲击观众的心。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D.通过翟天临论文造假牵扯出的这条灰色利益链,让大学的立身之本——学术,蒙上了一层阴影。
4.(2020八下·曹县期末)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他跑得比我快”,这句话中的“比”是动词。
D.“我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哆嗦,抖着满身的雨水,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6.(2019七下·番禺期末)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让大家收获了不少知识与乐趣吧!下面请同学们成以下任务。
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它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广受群众欢迎。
请你为广东凉茶拟写一条广告词,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突出广东凉茶的功效。(不得袭用媒体已经出现过的广告词)
7.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6)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7)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9)古人常常登高望远,抒怀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用“   ,   ”表达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共4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即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④菡萏⑤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⑦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⑤菡萏(hàn)(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⑥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⑦目:观赏。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宜乎众矣   ③芙蕖则不然   ④及花之既谢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0. 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芙蕖的?结合甲乙两段文字,比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温度测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水银柱体温计就是最简单的接触式测温工具,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接触式测温仪器,使用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疫情期间小区门口使用的红外测温枪是非接触式的,主要为了避免接触人体造成病毒感染。
②为什么叫红外测温?红外就是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平时所说的热量,或者热源,其实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
③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成多个种类,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范围是320nm-760nm。与手机类似,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的温度。
④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枪的基本原理。
(摘自《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
【材料二】
①眼睛对于波长小于1.5微米的红外线有一定吸收作用,如果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眼球中的液体因吸收短波红外线而发生反应,引发眼病。但是,市场上的红外线测温仪并不发射红外线,发出的红光是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体散发热量中的红外波长来测量。
②人体在36℃-37℃时放射的红外线波长为9-13微米,这是生物体自射波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举个例子:当物体温度达到300℃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为6.8微米,而人的体温最高也就40℃多一点,此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大于6.8微米,远远高于眼睛可吸收的波长范围(1.5微米),所以人体自射远红外线是安全的。
(摘自《新京报》)
【材料三】
①目前,经过医学认可的测温体温方案,主要有口腔、腋下、肛门三种测温方法。
②不同的测温部位所读取的温度值不同。
③此外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红外测温仪用于人体测温,一般测量的是人体表面皮肤的温度。由于人体的额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额头就作为检测区域进行测量,而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软件中补偿修正的温度是人体实际温度。
④人的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
额头温度(℃) 34.0 35.0 35.6 35.8 36.0 36.2 36.4 37.0
人体实际体温(℃) 36.2 37.0 37.5 37.7 37.8 38.0 38.1 38.5
(选自《基于热像测温原理的体温筛检关键技术的研究》)
【材料四】
有多个因素影响测温的准确度,其一,客观物理因素,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所以你能见到的测温枪显示屏基本上都会写着“0.95”的字样。但这个0.95毕竟是根据被测物的材质而定的浮动值,这是测温枪很难绝对准确的原因之一。其二,污染因素,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其三,机器精度,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再有就是使用时的测温仪与额头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
(摘自搜狐网)
1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接触式测温仪器使用了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器件,小区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枪,主要是为了避免接触人体造成病毒感染。
B.电磁波可以根据波长的不同来分类,它分成多个类别,人体也跟手机相类似,向外发射电磁波,波长还会因为体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人在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一天之内温差不低于1℃,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儿童的体温较高。
D.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
12. 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红外测温枪能测量人体温度?
13. 请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数据归纳出主要结论。
14. 假如你是某一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担负了测温工作,为了提高红外线测温的准确度,你会向社区负责测温的同事们提出哪些建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
散文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5.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16. 第⑸段说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请简要概括原因。
17.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18. 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19.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乙】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唰唰的一片雨声。
【丙】到了曹宅门外,他的手哆嗦着去按铃。等着人来开门,他的心要跳出来。对这个熟识的门,他并没顾得想过去的一切,只希望门一开,看见个熟识的脸。
20.上面三个片段都选自   (作者)的长篇小说   。
21.请分别说出上面三个片段中祥子哆嗦的原因。
三、作文(写作45分,书写3分,共48分)
22.半命题作文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首《如果有来生》是不是很有味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借助假设表达了对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思考,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让思绪尽情飞扬。
请以《假如 ▲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写你现在所关注的事,比如“假如时间能倒流”,“假如我是班长”,“假如我有超能力”等等。
要求:①想象合理,要有具体的情节;②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洁;③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矜;qiè;诀
(2)狂澜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黄河颂;秋天的怀念;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棵小桃树
【解析】【分析】
(1)
(jīn)矜持:局促、拘束;自负;恪守、坚持正道。注意“矜”的读音和写法。
(qiè)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注意“锲”的读音和写法。
(jué)诀别: 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注意“诀”的读音和写法。
(2)“狂斓”的“斓”错误,应为“狂澜”。“狂澜”表示巨大的波浪,也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所以“澜”的偏旁应该是三点水。
【点评】
(1)本题考查字词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平时注意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等读音。在拼写汉字时先准确拼读,注意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拼音细节,再按正确笔画笔顺书写词语。
(2)本题考查错别字修改。先辨析出有错别字的词语,进行修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易错字等字形,作答时可根据词义反推字形。
2.【答案】A
【知识点】解释;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A选项,毛骨悚然: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而句意是他感到身体发冷,成语不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B选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选项,语无伦次: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选项,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运用。解答这类题,注意有四步。一看成语的本义;二看句子的语境,即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子的意思相符合;三看搭配对象,即句中的搭配对象是否属于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四看感彩,即判断成语的感彩与句子的情感倾向是否一致。
3.【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矛盾;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近”与“左右”前后矛盾,可删去“左右”。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就”搭配不当,应把“就”改为“才”。D成分残缺,“通过”和“让”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④是总提,①②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浪费时间的害处,⑤谈机遇与时间的关系,③收束语段。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5.【答案】A
【知识点】动词;阿长与《山海经》;卖油翁;一棵小桃树;比喻;拟人;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B选项错误,《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C选项错误,“比”是介词,不是动词。
D选项错误,排比是至少有三个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这句话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A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常见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范围有:造字法、汉字结构、笔画笔顺、词性、关联词搭配、短语结构、句子类型、句子成分、文学文化常识等。
6.【答案】参考示例:①广东凉茶,饮(引)领健康。(谐音)②喝降火凉茶,享清凉感觉。(对偶)③饮凉茶一杯,胜琼浆千盏。(对比)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拟写的宣传标语要围绕“广东凉茶”,从“功效”角度作答。一般可用对偶、对比句等形式。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参考示例:①广东凉茶,饮(引)领健康。(谐音)②喝降火凉茶,享清凉感觉。(对偶)③饮凉茶一杯,胜琼浆千盏。(对比)
【点评】本题考查 广告词 的拟写,注意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突出广东凉茶的功效。 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7.【答案】(1)惟解漫天作雪飞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无案牍之劳形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江入大荒流
(7)乱花渐欲迷人眼
(8)似曾相似燕归来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泊秦淮;登飞来峰;渡荆门送别;浣溪沙;陋室铭;钱塘湖春行;望岳;游山西村;晚春
【解析】【分析】
(1)“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出自韩愈《晚春》,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注意“惟”的写法。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杜牧《泊秦淮》,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注意“笼”的写法。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刘禹锡《陋室铭》,意思是: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注意“牍”的写法。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注意“疑”的写法。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注意“缘”的写法。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注意“荒”“流”的写法。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注意“渐”的写法。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晏殊《浣溪沙》,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注意“燕”的写法。
(9)杜甫在《望岳》中达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注意“凌”“览”的写法。
故答案为:惟解漫天作雪飞;烟笼寒水月笼沙;无案牍之劳形;山重水复疑无路;自缘身在最高层;江入大荒流;乱花渐欲迷人眼;似曾相似燕归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古诗文默写填空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本题包含两种类型。日常的诗词学习中要确保诗词的准确记忆与默写,在正确识记的基础上学会理解与鉴赏诗词。
【答案】8.洗;应当;这样;等到
9.①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10.时间顺序。相同: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原因却不相同:甲文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爱莲说;芙蕖;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重点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3)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文写作顺序和作者感情。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原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和写作顺序,联系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8.①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②句意: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③句意:芙蕖就不是这样。然:这样。
④句意:等到花朵凋谢。及:等到。
9.①重点词语:
予:我。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
翻译为: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重点词语:
在:对于。 分内之事:本质特征。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
翻译为: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10.李渔《芙藻》是一篇介绍芙藻的说明文。作者以芙藻生长时间为顺序,随四季推移,从荷钱出水开写,一直写到莲花茎叶生长、花苞开放、花朵凋谢(生蓬结子)等各个阶段,表达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故阅读乙文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藻的,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所以两篇文章情感相似,都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不同点在于:根据《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甲文作者爱莲是因为莲花品质高洁,有君子之风。根据《芙藻》“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知,乙文作者爱莲是因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答案】11.C
12.人体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人体的热量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同。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
13.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在34℃到37℃之间,会随温度升高呈与实际体温差距减少的趋势。
14.①测温时,尽量避免烟尘和水蒸气的影响;②要保持机器入射口透镜的清洁;③使用质量较好的测温枪;④测温时,距离掌握在5cm至8cm。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先阅读材料,再结合选项回到原文定向查找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不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本信息。先看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再回到相关材料中定向查找,最后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与文字转换。先阅读图表标题,明确核心信息;再阅读图例、文字、数据,弄清楚图表内容,最后横纵对比,总结数据规律或趋势。
(4)本题考查提出建议。先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把握中心话题,再结合题目要求和实际生活阐述看法,提出对应的建议。
11.C选项,结合材料三第③段“此外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可知,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C。所以“一天之内温差不低于1℃”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为什么叫红外测温 红外就是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平时所说的热量,或者热源,其实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可知,体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人体的热量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中“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成多个种类,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范围是320nm-760nm。与手机类似,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的温度”可知,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同。
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枪的基本原理”可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
13.结合材料三“人的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图表内容,以及第③段中“由于人体的额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额头就作为检测区域进行测量,而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软件中补偿修正的温度是人体实际温度”可知,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在34℃到37℃之间,会随温度升高呈与实际体温差距减少的趋势。
14.根据材料四中“其一,污染因素,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知,周围不能有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影响因素。
根据材料四“其二,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可知,机器入射口透镜不能被污染。
根据材料四“其三,机器精度,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可知,要使用质量较好的测温枪,精度很重要。
根据材料四“再有就是使用时的测温仪与额头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可知,测温是,要距离额头大概5至8cm。
【答案】15.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 ③点明写作内容 ④暗示文章的主旨 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6.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17.“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18.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线索、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综合分析。标题常见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激发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概括具体内容。先明确概括对象,再通读材料,回到原文定位,抓住文段的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回到原文定位句子所在位置,先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文章中心分析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先判断写作手法、明确赏析角度,再理解句意,最后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常见的赏析角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词语运用等。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
15.从字面上看,“倾听草木的呼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③段“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和第⑩段“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可知,“呼吸”这个人格化的词语生动地表现草木蕴含的高贵品质,给人以思考或启迪。
从内容上看,文章介绍了白玉兰、柳树等的呼吸,并揭示其意义,故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第 段“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可知,标题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干山万水,也要抵达。
此外,“倾听草木的呼吸”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自然引起读者对草木怎么呼吸,如何倾听,倾听什么等问题的思考。
16.阅读第五段,结合“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分析可知,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是因为它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17.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根据句子所在文段前后文有关内容来分析,如上文中所说“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下文中所说“他赋予父亲般的爱”。显然“小”是实指院子的空间,而“大”是虚指院子给予人的精神享受的空间。
18.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的角度入手即可。“白玉兰也在燃”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从描写上看,属于景物描写的动态描写,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从遣词造句角度看,“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这句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
第④段“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第⑤段“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第⑦段“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第⑧段“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千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第⑩段“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都是作者从三月草木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20.老舍;《骆驼祥子》
21.甲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无比激动、兴奋;乙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丙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报复了刘四爷,决定往好里混,来找曹先生给自己出主意,但又担心曹先生还没有回来,激动而又紧张。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阅读名著时,要积累名著的作者、体裁等有关常识,了解名著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文学价值等有关信息。
(2)本题考查概括名著经典情节。先理解原著内容,概括时可使用记叙文六要素,提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0.根据“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到了曹宅门外”等词句可知,这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的内容,其作者是老舍。
21.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一处“哆嗦”是因为祥子买了新车很激动。第二处“哆嗦”是因为祥子当时被暴雨淋坏了身子。第三处“哆嗦”是和刘四爷分开后,祥子感觉自己心中痛快了,身上轻松了。他要找回从前那个无牵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他要好好活着。他想着可以投奔的,可依靠的人,在他心中,只有小福子和曹先生,写出了祥子此时的激动而又紧张的心理。
22.【答案】【参考例文】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童年是天真的,无忧无虑的,快乐也是简单的,童年的珍贵,更因为它无法从来。
有时候我会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会怎样呢?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在课堂上发发小呆,幻想着诸葛四郎和魔剑,幻想着乌龙院的刘病已从一个小痞子成为一国之君,幻想自己和牛顿会一样的充满好奇,最后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定理。我要让童年的我充满幻想。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无比的洒脱。看一滴墨水在清水瓶中轮转千回,看黑板上的灰尘起起落落,看碧绿的草地,看蔚蓝的天,不管在何时何地,随心所欲的干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看老师和父母的脸色。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尽情的玩耍,因为童年的我,不会有过多的作业,有的,是一颗天真的心。春天,我会在草地上尽情的奔跑,亲手做一架风筝,让它带着我的梦想,飞向天空。夏天,我会去海兰江旁,在水中游泳,与鱼儿嬉戏,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秋天,我会去苹果梨园,品味甜美多汁的苹果梨,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会上布尔哈通河,用雪做一座城堡,尝试做君主的滋味……体会自己都不曾拥有的简单快乐。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广泛地阅读。无论是连环画,还是长篇小说;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名人传记——只要我一有空,一有书,我便孜孜不倦地读起书来,像高尔基童年一样,在柴房里,在长明灯下,忘我的阅读;像我国古代读书人一样萤囊映雪,悬梁刺股,让连环画给我读书兴趣,让小说给我读书耐心,让童话给我丰富想象,让名人传记给我精神动力。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大胆地说话,大声地歌唱。我绝不能像我曾经的童年那样,见人怕说话,说话就脸红;我也绝不能像我曾经的童年那样,人前怕唱歌,唱歌就跑调。我要说出心中的自信,唱出美丽的童年。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知道没有如果,所以,我会更加的珍惜童年的回忆,永远保留在心中的。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一)审题立意
首先认真审题,补题,明确题旨。补题要新颖,除了提示中的题目,还可补充如“拥有想象的翅膀、踏上月球、再有一次机会”。其次深刻立意,恰当选材。在明确文章题旨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所确定的文体来选择材料了。如以“假如我有超能力”为题,这里“超能力”是未经科学证明的想象中的人类潜能,当今科学界并未找到确凿证据,这种现象仅在魔术表演时被表现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写出内心的感受突出事件的主要点。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二)范文点评
作文以排比句开头表明童年在人们心中的独特,自然引出后文“假如童年可以重来”的奇妙想法。接着通过5个段落假设自己在童年可以重来后要做的事情,突出童年的美好,委婉表达自己的一些遗憾。结尾直接抒情,表明自己活在当下、珍惜美好的态度,升华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写作。题目为动宾短语,则补充内容应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参考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拓展思路。
1 / 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 (共29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感受到名人风采和家国情怀。读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我们了解到jīn持少年对梦想的追求;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体会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英勇无畏的精神;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理解了母子jué别时的痛苦和遗恨;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了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īn    持 锲    而不舍 jué    别
(2)把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改为   
【答案】(1)矜;qiè;诀
(2)狂澜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黄河颂;秋天的怀念;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棵小桃树
【解析】【分析】
(1)
(jīn)矜持:局促、拘束;自负;恪守、坚持正道。注意“矜”的读音和写法。
(qiè)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注意“锲”的读音和写法。
(jué)诀别: 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注意“诀”的读音和写法。
(2)“狂斓”的“斓”错误,应为“狂澜”。“狂澜”表示巨大的波浪,也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所以“澜”的偏旁应该是三点水。
【点评】
(1)本题考查字词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平时注意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等读音。在拼写汉字时先准确拼读,注意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拼音细节,再按正确笔画笔顺书写词语。
(2)本题考查错别字修改。先辨析出有错别字的词语,进行修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易错字等字形,作答时可根据词义反推字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冷风吹得枯叶飘零,刚出门,他顿觉寒侵入骨毛骨悚然,下意识地捂紧了外套。
B.禁毒大队在抓捕毒贩时遭开枪拒捕,现场民警开枪还击,场面惊心动魄。
C.在车站,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战友,一时间激动得语无伦次。
D.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就得脚踏实地行动起来,否则梦想会成为海市蜃楼,虚幻缥缈。
【答案】A
【知识点】解释;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A选项,毛骨悚然: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而句意是他感到身体发冷,成语不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B选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选项,语无伦次: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选项,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成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运用。解答这类题,注意有四步。一看成语的本义;二看句子的语境,即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子的意思相符合;三看搭配对象,即句中的搭配对象是否属于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四看感彩,即判断成语的感彩与句子的情感倾向是否一致。
3.(2021七下·凤山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取得近45.6亿元左右的票房,原因是影片将亲情、希望、家园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科幻的故事里,强烈冲击观众的心。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D.通过翟天临论文造假牵扯出的这条灰色利益链,让大学的立身之本——学术,蒙上了一层阴影。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矛盾;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近”与“左右”前后矛盾,可删去“左右”。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就”搭配不当,应把“就”改为“才”。D成分残缺,“通过”和“让”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4.(2020八下·曹县期末)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④是总提,①②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浪费时间的害处,⑤谈机遇与时间的关系,③收束语段。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他跑得比我快”,这句话中的“比”是动词。
D.“我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哆嗦,抖着满身的雨水,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A
【知识点】动词;阿长与《山海经》;卖油翁;一棵小桃树;比喻;拟人;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B选项错误,《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C选项错误,“比”是介词,不是动词。
D选项错误,排比是至少有三个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这句话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A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常见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范围有:造字法、汉字结构、笔画笔顺、词性、关联词搭配、短语结构、句子类型、句子成分、文学文化常识等。
6.(2019七下·番禺期末)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让大家收获了不少知识与乐趣吧!下面请同学们成以下任务。
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它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广受群众欢迎。
请你为广东凉茶拟写一条广告词,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突出广东凉茶的功效。(不得袭用媒体已经出现过的广告词)
【答案】参考示例:①广东凉茶,饮(引)领健康。(谐音)②喝降火凉茶,享清凉感觉。(对偶)③饮凉茶一杯,胜琼浆千盏。(对比)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拟写的宣传标语要围绕“广东凉茶”,从“功效”角度作答。一般可用对偶、对比句等形式。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参考示例:①广东凉茶,饮(引)领健康。(谐音)②喝降火凉茶,享清凉感觉。(对偶)③饮凉茶一杯,胜琼浆千盏。(对比)
【点评】本题考查 广告词 的拟写,注意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突出广东凉茶的功效。 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7.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6)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7)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9)古人常常登高望远,抒怀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用“   ,   ”表达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1)惟解漫天作雪飞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无案牍之劳形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江入大荒流
(7)乱花渐欲迷人眼
(8)似曾相似燕归来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泊秦淮;登飞来峰;渡荆门送别;浣溪沙;陋室铭;钱塘湖春行;望岳;游山西村;晚春
【解析】【分析】
(1)“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出自韩愈《晚春》,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注意“惟”的写法。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杜牧《泊秦淮》,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注意“笼”的写法。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刘禹锡《陋室铭》,意思是: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注意“牍”的写法。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注意“疑”的写法。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注意“缘”的写法。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注意“荒”“流”的写法。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注意“渐”的写法。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晏殊《浣溪沙》,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注意“燕”的写法。
(9)杜甫在《望岳》中达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注意“凌”“览”的写法。
故答案为:惟解漫天作雪飞;烟笼寒水月笼沙;无案牍之劳形;山重水复疑无路;自缘身在最高层;江入大荒流;乱花渐欲迷人眼;似曾相似燕归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古诗文默写填空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本题包含两种类型。日常的诗词学习中要确保诗词的准确记忆与默写,在正确识记的基础上学会理解与鉴赏诗词。
二、阅读(共4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即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④菡萏⑤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⑦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⑤菡萏(hàn)(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⑥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⑦目:观赏。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宜乎众矣   ③芙蕖则不然   ④及花之既谢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0. 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芙蕖的?结合甲乙两段文字,比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8.洗;应当;这样;等到
9.①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10.时间顺序。相同: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原因却不相同:甲文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爱莲说;芙蕖;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重点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3)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文写作顺序和作者感情。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原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和写作顺序,联系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8.①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②句意: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③句意:芙蕖就不是这样。然:这样。
④句意:等到花朵凋谢。及:等到。
9.①重点词语:
予:我。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
翻译为: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重点词语:
在:对于。 分内之事:本质特征。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
翻译为: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10.李渔《芙藻》是一篇介绍芙藻的说明文。作者以芙藻生长时间为顺序,随四季推移,从荷钱出水开写,一直写到莲花茎叶生长、花苞开放、花朵凋谢(生蓬结子)等各个阶段,表达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故阅读乙文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藻的,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所以两篇文章情感相似,都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不同点在于:根据《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甲文作者爱莲是因为莲花品质高洁,有君子之风。根据《芙藻》“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知,乙文作者爱莲是因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温度测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水银柱体温计就是最简单的接触式测温工具,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接触式测温仪器,使用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疫情期间小区门口使用的红外测温枪是非接触式的,主要为了避免接触人体造成病毒感染。
②为什么叫红外测温?红外就是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平时所说的热量,或者热源,其实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
③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成多个种类,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范围是320nm-760nm。与手机类似,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的温度。
④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枪的基本原理。
(摘自《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
【材料二】
①眼睛对于波长小于1.5微米的红外线有一定吸收作用,如果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眼球中的液体因吸收短波红外线而发生反应,引发眼病。但是,市场上的红外线测温仪并不发射红外线,发出的红光是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体散发热量中的红外波长来测量。
②人体在36℃-37℃时放射的红外线波长为9-13微米,这是生物体自射波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举个例子:当物体温度达到300℃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为6.8微米,而人的体温最高也就40℃多一点,此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大于6.8微米,远远高于眼睛可吸收的波长范围(1.5微米),所以人体自射远红外线是安全的。
(摘自《新京报》)
【材料三】
①目前,经过医学认可的测温体温方案,主要有口腔、腋下、肛门三种测温方法。
②不同的测温部位所读取的温度值不同。
③此外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红外测温仪用于人体测温,一般测量的是人体表面皮肤的温度。由于人体的额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额头就作为检测区域进行测量,而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软件中补偿修正的温度是人体实际温度。
④人的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
额头温度(℃) 34.0 35.0 35.6 35.8 36.0 36.2 36.4 37.0
人体实际体温(℃) 36.2 37.0 37.5 37.7 37.8 38.0 38.1 38.5
(选自《基于热像测温原理的体温筛检关键技术的研究》)
【材料四】
有多个因素影响测温的准确度,其一,客观物理因素,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所以你能见到的测温枪显示屏基本上都会写着“0.95”的字样。但这个0.95毕竟是根据被测物的材质而定的浮动值,这是测温枪很难绝对准确的原因之一。其二,污染因素,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其三,机器精度,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再有就是使用时的测温仪与额头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
(摘自搜狐网)
1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接触式测温仪器使用了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器件,小区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枪,主要是为了避免接触人体造成病毒感染。
B.电磁波可以根据波长的不同来分类,它分成多个类别,人体也跟手机相类似,向外发射电磁波,波长还会因为体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人在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一天之内温差不低于1℃,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儿童的体温较高。
D.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
12. 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红外测温枪能测量人体温度?
13. 请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数据归纳出主要结论。
14. 假如你是某一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担负了测温工作,为了提高红外线测温的准确度,你会向社区负责测温的同事们提出哪些建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
【答案】11.C
12.人体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人体的热量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同。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
13.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在34℃到37℃之间,会随温度升高呈与实际体温差距减少的趋势。
14.①测温时,尽量避免烟尘和水蒸气的影响;②要保持机器入射口透镜的清洁;③使用质量较好的测温枪;④测温时,距离掌握在5cm至8cm。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先阅读材料,再结合选项回到原文定向查找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不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本信息。先看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再回到相关材料中定向查找,最后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与文字转换。先阅读图表标题,明确核心信息;再阅读图例、文字、数据,弄清楚图表内容,最后横纵对比,总结数据规律或趋势。
(4)本题考查提出建议。先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把握中心话题,再结合题目要求和实际生活阐述看法,提出对应的建议。
11.C选项,结合材料三第③段“此外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一天之中,凌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可知,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C。所以“一天之内温差不低于1℃”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为什么叫红外测温 红外就是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平时所说的热量,或者热源,其实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可知,体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人体的热量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中“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成多个种类,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范围是320nm-760nm。与手机类似,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的温度”可知,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同。
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枪的基本原理”可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
13.结合材料三“人的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图表内容,以及第③段中“由于人体的额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额头就作为检测区域进行测量,而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软件中补偿修正的温度是人体实际温度”可知,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在34℃到37℃之间,会随温度升高呈与实际体温差距减少的趋势。
14.根据材料四中“其一,污染因素,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知,周围不能有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影响因素。
根据材料四“其二,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可知,机器入射口透镜不能被污染。
根据材料四“其三,机器精度,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可知,要使用质量较好的测温枪,精度很重要。
根据材料四“再有就是使用时的测温仪与额头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可知,测温是,要距离额头大概5至8cm。
散文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5.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16. 第⑸段说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请简要概括原因。
17.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18. 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19.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15.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 ③点明写作内容 ④暗示文章的主旨 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6.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17.“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18.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线索、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综合分析。标题常见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激发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概括具体内容。先明确概括对象,再通读材料,回到原文定位,抓住文段的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回到原文定位句子所在位置,先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文章中心分析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先判断写作手法、明确赏析角度,再理解句意,最后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常见的赏析角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词语运用等。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
15.从字面上看,“倾听草木的呼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③段“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和第⑩段“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可知,“呼吸”这个人格化的词语生动地表现草木蕴含的高贵品质,给人以思考或启迪。
从内容上看,文章介绍了白玉兰、柳树等的呼吸,并揭示其意义,故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第 段“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可知,标题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干山万水,也要抵达。
此外,“倾听草木的呼吸”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自然引起读者对草木怎么呼吸,如何倾听,倾听什么等问题的思考。
16.阅读第五段,结合“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分析可知,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是因为它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17.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根据句子所在文段前后文有关内容来分析,如上文中所说“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下文中所说“他赋予父亲般的爱”。显然“小”是实指院子的空间,而“大”是虚指院子给予人的精神享受的空间。
18.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的角度入手即可。“白玉兰也在燃”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从描写上看,属于景物描写的动态描写,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从遣词造句角度看,“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这句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
第④段“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第⑤段“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第⑦段“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第⑧段“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千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第⑩段“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都是作者从三月草木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乙】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唰唰的一片雨声。
【丙】到了曹宅门外,他的手哆嗦着去按铃。等着人来开门,他的心要跳出来。对这个熟识的门,他并没顾得想过去的一切,只希望门一开,看见个熟识的脸。
20.上面三个片段都选自   (作者)的长篇小说   。
21.请分别说出上面三个片段中祥子哆嗦的原因。
【答案】20.老舍;《骆驼祥子》
21.甲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无比激动、兴奋;乙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丙段哆嗦的原因是祥子报复了刘四爷,决定往好里混,来找曹先生给自己出主意,但又担心曹先生还没有回来,激动而又紧张。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阅读名著时,要积累名著的作者、体裁等有关常识,了解名著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文学价值等有关信息。
(2)本题考查概括名著经典情节。先理解原著内容,概括时可使用记叙文六要素,提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0.根据“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到了曹宅门外”等词句可知,这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的内容,其作者是老舍。
21.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一处“哆嗦”是因为祥子买了新车很激动。第二处“哆嗦”是因为祥子当时被暴雨淋坏了身子。第三处“哆嗦”是和刘四爷分开后,祥子感觉自己心中痛快了,身上轻松了。他要找回从前那个无牵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他要好好活着。他想着可以投奔的,可依靠的人,在他心中,只有小福子和曹先生,写出了祥子此时的激动而又紧张的心理。
三、作文(写作45分,书写3分,共48分)
22.半命题作文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首《如果有来生》是不是很有味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借助假设表达了对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思考,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让思绪尽情飞扬。
请以《假如 ▲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写你现在所关注的事,比如“假如时间能倒流”,“假如我是班长”,“假如我有超能力”等等。
要求:①想象合理,要有具体的情节;②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洁;③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答案】【参考例文】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童年是天真的,无忧无虑的,快乐也是简单的,童年的珍贵,更因为它无法从来。
有时候我会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会怎样呢?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在课堂上发发小呆,幻想着诸葛四郎和魔剑,幻想着乌龙院的刘病已从一个小痞子成为一国之君,幻想自己和牛顿会一样的充满好奇,最后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定理。我要让童年的我充满幻想。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无比的洒脱。看一滴墨水在清水瓶中轮转千回,看黑板上的灰尘起起落落,看碧绿的草地,看蔚蓝的天,不管在何时何地,随心所欲的干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看老师和父母的脸色。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尽情的玩耍,因为童年的我,不会有过多的作业,有的,是一颗天真的心。春天,我会在草地上尽情的奔跑,亲手做一架风筝,让它带着我的梦想,飞向天空。夏天,我会去海兰江旁,在水中游泳,与鱼儿嬉戏,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秋天,我会去苹果梨园,品味甜美多汁的苹果梨,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会上布尔哈通河,用雪做一座城堡,尝试做君主的滋味……体会自己都不曾拥有的简单快乐。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广泛地阅读。无论是连环画,还是长篇小说;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名人传记——只要我一有空,一有书,我便孜孜不倦地读起书来,像高尔基童年一样,在柴房里,在长明灯下,忘我的阅读;像我国古代读书人一样萤囊映雪,悬梁刺股,让连环画给我读书兴趣,让小说给我读书耐心,让童话给我丰富想象,让名人传记给我精神动力。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要大胆地说话,大声地歌唱。我绝不能像我曾经的童年那样,见人怕说话,说话就脸红;我也绝不能像我曾经的童年那样,人前怕唱歌,唱歌就跑调。我要说出心中的自信,唱出美丽的童年。
假如童年可以重来,我知道没有如果,所以,我会更加的珍惜童年的回忆,永远保留在心中的。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一)审题立意
首先认真审题,补题,明确题旨。补题要新颖,除了提示中的题目,还可补充如“拥有想象的翅膀、踏上月球、再有一次机会”。其次深刻立意,恰当选材。在明确文章题旨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所确定的文体来选择材料了。如以“假如我有超能力”为题,这里“超能力”是未经科学证明的想象中的人类潜能,当今科学界并未找到确凿证据,这种现象仅在魔术表演时被表现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写出内心的感受突出事件的主要点。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二)范文点评
作文以排比句开头表明童年在人们心中的独特,自然引出后文“假如童年可以重来”的奇妙想法。接着通过5个段落假设自己在童年可以重来后要做的事情,突出童年的美好,委婉表达自己的一些遗憾。结尾直接抒情,表明自己活在当下、珍惜美好的态度,升华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写作。题目为动宾短语,则补充内容应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参考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拓展思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