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习目标】
1、 识记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自主预习案】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1)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2)决策因素(外交思想的变化):邓小平提出新论断。对②_______与________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认识到③_______与________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国际因素:国际秩序中④____________出现。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 ,冲击了两极格局。
2.表现: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1)基础: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内涵:第一,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第二,不与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第三,坚持对外⑥__________政策。
二、外交成就(活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开展已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 会议。
B.在中国倡议下,五个常任理事国的 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P96图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2001年,中国⑩_________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⑾___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强合作、使各个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的目标,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2)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SCO)
过程:a、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确立国家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 B、_______年6月,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即⒀_____________。
合作领域:政治、安全、外交、经贸、文化等方面全面互利合作。
意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丰富了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提供了以大小国家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对推动建立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材料二
材料三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2)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请概括。
(3)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当堂检测案】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努力争取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此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
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B.坚持改革开放 C.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D.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1.下列外交政策与方针,符合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政策有( )
①“一边倒” ②不结盟政策 ③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④对外开放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C.捍卫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方针:一边倒。(2分)出发点:巩固新政权和恢复经济。
(2)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3)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或从意识形态到求同存异)。核心:国家利益。
课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
方法
1.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主动探究。
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
2.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知识难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与指导策略
学生活动与
复备反思
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概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讲授新课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表现:(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变化;
(2)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奉行不结盟政策;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以及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分析:
①、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②、对比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新时期的政策,真正了解调整的政策的内涵及其制定的基本依据。
史料链接:
材料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
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材料三:邓小平1989年10月在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谈话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
材料四:江泽民曾说:“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读史感悟:
(1)材料一中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的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出发点是什么?
原则和出发点是什么?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并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政策。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条件。
指导同学自主将课本里有的内容找出来,并回答老师问题,老师总结归纳。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引导学生用史实说明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及所作出的贡献。
史料链接:中国参加联合国相关活动的影片资料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从了解的史实中谈谈对此次会议的认识和感想。可与学生一起交流。
这次盛会是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以及世界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世界为之瞩目。上海的浦江秋水,金风送爽。江泽民主席和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领导人身着中式传统服装微笑合影,向经历了“9·11”恐怖袭击后的世界展示出坚定信心和合作精神。在江泽民主席的主持下,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支持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推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反恐声明,并与多国开展反恐磋商和对话。会议期间中国积极开展首脑外交,推动与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将所收集的资料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小报、图片展览、影视资料等。先从整体上探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以及做出的重大贡献,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在地区性国际事务中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②、学生可以演绎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情景,分析什么是“上海共识”。
③、引导学生以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认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的重大现实意义。可以联系伦敦爆炸案等事件,说明其积极性。
小结与作业
备注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练习册选择题
板书设计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
表现
二、活跃的多变外交
1、千年首脑会议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变外交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APEC会议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层次分明,由了解到理解再到见解的历史学习三部曲方法适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规律,但是要想真正的产生良好效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还需要教师在探究性的问题设置、相关史料的提供等方面多下一番功夫。
2.教学设计毕竟是“预设”性质的,并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适时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按照预设来办事。
2018年12月16日
课件14张PPT。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的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不结盟政策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世界开始消失,一股全新的力
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新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
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
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985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论国际形势一、外交政策重大调整 1、调整原因⑴国际形势的发展:
⑵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国际秩序,多极化趋势出现,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对外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
国内新任务
国际新形势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
3.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多边外交二、新时期外交活动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国际合作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努力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0年9月,纽约)(3)中国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常首脑的首次 历史性会晤(2000年9月,纽约)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1989年成立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在上海举行。上海合作组织:1.性质: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3.意义:(1)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2)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3)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5)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4)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