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9《桃花源记》教学简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9《桃花源记》教学简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17: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
3.了解桃花等的意象;
4. 背诵课文,感知课文简练而又意蕴丰厚的语言特色。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早午读读熟文章,课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
教学流程:
1课时
一、导入
窗外春光烂漫,时值广州踏青时节,山寺桃花朵朵开,吸引大批游人观赏。虽然我们此刻不能去欣赏外边的烂漫桃花,但是我们可以在本节课、在书本里感受桃花落英缤纷的美好。齐读课题《桃花源记》。
二、读文,疏通大意
1.自由读美文
要求:慢速,有感情,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一身蓑衣的渔人。
2.根据注释,疏通大意
(1)同桌互翻,1人1句,不熟的句子,做上记号,师生交流。
(2)重点句释义: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三、整理摘抄,字词归类
1.字词归类
(1)古今异义:
交通:( ) 妻子:( )无论:( ) 不足:( ) 鲜美:( )俨然:( ) 如此:( ) 绝境:( )
(2)一词多义
请同学们反复读句子,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下列字的意思。
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
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
其: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②既出,得其船( )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之: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 )②遂与外人间隔( )
(3)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找到下面几组字,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角度探寻下面字的意思:
第一组: 具 咸 皆 悉 并
第二组:问 答 言 语 云 道 说
第三组:要 延 穷 尽
第四组:若 如 未 无
第五组:欣 怡 及 诣
2.词语摘抄
①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四字美词: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
②找出含下列字的成语:
穷 怡 乐 尽 津 复 病 云 迷 若
(山穷水尽) (心旷神怡) (乐此不疲)
(无穷无尽) (无人问津) (无以复加)
(无病呻吟) (人云亦云) (迷途知返)
(门庭若市)
四、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 填空,梳理线索:
忽逢桃林——进入山洞——看见桃源——桃源做客——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2. 用一句话复述故事。
3. 用一段话复述故事。四人小组,互相说,勿漏情节完整复述情节
2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我们跟着武陵渔人的眼睛和脚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去桃源一行。首先,你会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课文的话说一说。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我们随着渔人再走几步,穿过幽暗狭窄的山洞,眼前豁然开朗,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场景?
二、桃林风景与桃源风景
场景一: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场景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文中的语言简洁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细细品读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加入一些细节,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这里_________,真是个_____________的地方。
例句:这里有弯弯曲曲的小路,还有清澈的池塘,池塘里大鹅正“红掌拨清波”,真是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这里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自由自在,真是个幸福安宁的地方。
…………
…………
三、桃花源内外的世界
1. 渔人眼里这个山洞内的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老人小孩安宁和乐,真的是一个 特别好的地方,尤其是对迷路的可能还有点慌乱的渔人来说, 他爱上这个地方了吗?为什么?
(预设:“设酒杀鸡作食物”“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处处志之”)
(板书:丰衣足食、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无利益纷争、和平安宁、无战乱、)
2. 这样一个景美、人美、生活美的地方,真是个理想社会,老师也爱上了。那么,为什么这里的人们,能够快快乐乐,和和气气地生活呢?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们读一读这首诗。
《桃花源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3.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这里所列的《桃花源诗》的内容,和课文内容差不多,但是有一句,是课文中基本没有体现的,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秋熟靡王税,这里有父子,无君臣, 没有等级,人人平等)
4. 桃花源成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一个理想社会。 陶渊明他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
陶渊明活了63岁
经历了3个朝代(东晋 桓楚 刘宋)
换了10个皇帝
预设:朝代的更替与推翻需要战争,皇帝的江山都是靠战争打出来的。可能今天是这个皇帝,明天起来,皇帝又换了;后天睡个觉起来,朝代又换了。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每天都担心着生命安全。陶渊明为什么归隐田园?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本爱丘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命啊。魏晋时代,被杀的人特别多,嵇康被杀了,孔融被杀了,后来还有很多的人都被杀了。
陶渊明理想社会是这样的:
没有战乱,是安宁的;
没有饥荒,是富足的;
没有分歧,是和谐的;
没有等级,是平等的。
桃花源内一片富足、祥和,桃花源外战乱、纷争不止。
四、探究意象
1.改写标题
如果把这篇文章改为以下三个标题你同意吗?为什么?
A.渔人奇遇记 B.山洞奇遇记 C.菊花源记
2.桃花意象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之夸父逐日》 邓林:桃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
(预设:桃花是世外桃源的核心意象,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中安宁和乐的世界,它在后代的诗歌中常与人家相联系,意味着理想中的、美满的、人世间的生活)
3.洞穴文化
道家,洞天福地,洞穴崇拜现象;古代武侠小说、电视剧中的洞穴奇遇;
4.渔隐
“渔人”,隐居,本是忘乎名利的身份,机缘巧合,遇见桃花源,但他最终违背道义,不信守承诺,当他放弃“渔人”的身份后,便再也寻不到那个幸福美好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