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17: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以前学过的作品,了解作者契诃夫的创作风格。
2.通过别里科夫的外貌、语言描写,认识其“套中人”的特点。
3.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讽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套中人”的典型特点;本文的批判性和讽刺性。
2.难点:别里科夫的典型意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和讽刺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被囚禁的滋味是痛苦的,失去自由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可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妄想把别人,甚至把全城的人都装进套子里,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人,认识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笔下的经典人物别里科夫,认识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自主学习找问题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贫困,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疾苦、思想和要求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础。代表作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这时,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随着反动势力的加剧,人民革命运动正在酝酿成熟,工人运动逐步发展,工人政党正在组成,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在沙皇的高压政策下,俄国的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契诃夫对此深恶痛绝,《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有力地批判了这一现实。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熟读课文,认识套中人
1、根据课文内容筛选信息,为别里科夫编写一份档案或者简历(如姓名、性别、职业、爱好、口头禅、最害怕的事、最得意的事、最后悔的事等等)。
认真阅读课文,筛选主人公的主要信息,编写人物档案。
2、阅读1-5自然段,说说别里科夫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套中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其“套子”特征的?
学生回答:
(明确)其一: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1)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2)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3)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4)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5)习惯: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通宵做噩梦
其二: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1)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2)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3)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4)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5)只求不出乱子
6)禁闭开除学生
2、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明确)作者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套中人形象,他极力维护现行秩序,害怕反对新生事物,是沙皇专制政府的忠实走狗,是那个时代滋生出的怪胎。
4、除了别里科夫,在文章中,作者还精心刻画了一对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
从人物看,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他们的形象与别里科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虚伪和腐朽,突出了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
从情节看,华连卡姐弟与别里科夫的斗争是小说的高潮,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矛盾突出。
从主题看,华连卡姐弟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之间的斗争象征了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华连卡姐弟斗争的胜利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的斗争的胜利。
从效果看,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戏剧性和吸引力。
5、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部分,归纳概括小说的主旨。
学生思考:批判沙皇统治所造成的僵死、腐朽的可悲的现实;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表达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自学反思:用红笔将自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在下面。
学生进行自学后的反思,用红笔将自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下来。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交换预习题的答案,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由组长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留待全班交流使用。
三、合作学习答疑惑
1、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就练习题的答案交换意见,针对组员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合作解决。
2、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小组记录员填写合作学习记录表。
小组间互相解决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若有疑难由教师点拨。
四、师生交流解最难
(一)小组间交换问题,全班探讨,集中解决。
(二)师生进行深入探究
1、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作者是极尽讽刺之能事,将别里科夫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呢?
(明确)讽刺手法是用讥讽的笔法描写敌对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或否定的效果。
①夸张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来安然无恙,却在一阵“哈哈哈”声中送了命,极富讽刺效果。
2、在别里科夫的一生中,一定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展现出其性格特征,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他的婚事风波这一件事,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分析,回答: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而他们恋爱的失败则说明别里科夫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3、课堂探究:如何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
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明确)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