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细读文章,分析风雪描写的作用,伏笔和照应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伏笔照应、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清古典小说是中华的一朵奇葩,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国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她长长的人物画廊里,有神仙,有凡人;有才子佳人的辛酸离合,也有忠烈奸佞的殊死搏斗,更有冲天一怒、天地震颤的英雄豪侠、铁血壮士。《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英雄颂歌 。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 “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是主线,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总结了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逼上梁山
杀死陆虞侯
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林冲沧州遇旧知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第2课时(新授课)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二、交流鉴赏: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
表现手法:语言描写(恶了高太尉;自称罪囚,恐玷辱小二夫妻)
性格特点:
正直善良,扶危济困
忍辱求安 ,委曲求全
软弱动摇、不思反抗
2、买刀寻仇:
表现手法:语言描写(那泼贱贼……叫他骨肉为泥。今日又无事。)
动作描写(买刀,寻,团团寻)
性格特点:
激起怒火
急躁刚烈
3、看守草料场:
表现手法:心理描写(这屋如何过一冬……修理。神明庇佑)
语言描写(与我好差使……)
性格特点:
不思反抗
随遇而安
4、夜宿山神庙:
表现手法:动作描写(拽上门,锁了。入庙,掩门,掇将来大石头。)
心理描写(且去那里宿一夜……)
性格特点:
细心谨慎
随遇而安
5、雪夜复仇:
表现手法:动作描写(掇、挺、拽、喝、搠、提、丢、踏、骂、扯、剜)
语言描写(三喝一骂)
性格特点: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从以上分析概括林冲的性格:
善良细心 侠义济困
忍辱求安 委曲求全
急躁刚烈 随遇而安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1、从情节发展变化中概括人物性格;
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性格(正面描写);
3、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者作者的评价(侧面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4、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侧面描写)。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
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
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思考:
《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金枪将”徐宁、“玉麒麟”卢俊义等,众所周知林冲在故事里又叫“林教头”,绰号“豹子头”。这两个称呼是同一个人,他们有什么区别?
明确:
“林教头”是一个表明身份的称呼。
“豹子头”,是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体现了林冲的性格。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探讨
(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课文中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小说是如何对风雪进行描写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关于风雪找找本文有几处描写风雪?
正面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侧面描写: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动作衬托风雪。
3、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例子:
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三、总结全文
主题思想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线索
主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副线:是反动统治者设计陷害林冲。(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写作特点
1、情节波澜,起伏有致
2、刻画人物,鲜明生动
3、成功的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