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中学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10月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中学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10月份)(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5 17: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中学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10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1分)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C.环境变化对从猿到人的影响不大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2.(1分)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是(  )
A.直立行走 B.产生语言 C.学会用火 D.制造工具
3.(1分)下列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主要过程,请按照进化的顺序将各序号排列起来(  )
①下到地面 ②使用工具 ③森林大量消失 ④使用火 ⑤大脑发达 ⑥制造工具 ⑦生产丰富的语言 ⑧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⑥⑦⑧④⑤③ C.③①⑧②⑥④⑤⑦ D.③①⑧④②⑥⑤⑦
4.(1分)科学家认为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祖先的主要证据是(  )
A.生存环境 B.化石 C.气候 D.遗传物质
5.(1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阴茎和卵巢 D.阴茎和阴道
6.(1分)人类主要生殖器官的功能是(  )
A.分泌消化液和激素
B.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C.胎儿发育场所
D.分裂产生新细胞
7.(1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  )
A.婴儿出生 B.精子成熟 C.卵细胞成熟 D.精卵结合
8.(1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D.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9.(1分)“三孩政策”开放后,不少家庭迎来了新成员。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形成部位是卵巢
B.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从母体获得氧气
D.胎儿的代谢废物通过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
10.(1分)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输卵管、阴道、子宫 B.卵巢、输卵管、子宫
C.子宫、输卵管、胎盘 D.卵巢、阴道、子宫
11.(1分)怀孕尤如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上,这粒“种子”是指(  )
A.胎儿 B.胚泡 C.卵子 D.受精卵
12.(1分)如图为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对图中a、b、c、d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是生殖细胞的生成 B.b是受精过程
C.c是胚胎的发育 D.d是新生命的开始
13.(1分)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  )
A.生长激素 B.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素
14.(1分)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发育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
C.神经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
D.神经、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时间不一样
15.(1分)青春期中下列现象需要避免的是(  )
A.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保持和异性正常交往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常换内衣
C.正确看待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树立远大理想
D.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
16.(1分)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心跳、呼吸加快
B.身高突增
C.脑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D.性发育第二性征明显
17.(1分)既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还是身体建造和修复的重要材料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18.(1分)小丽患了佝偻病、夜盲症,她除了多喝牛奶外,还应多食用富含哪些维生素的食物(  )
A.维生素D和维生素A B.维生素C和维生素B1
C.维生素D和维生素B1 D.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19.(1分)下列几组物质中,即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20.(1分)“老来怕摔”是指老人多骨质疏松症,摔倒易发生骨折。张新的姥姥因左腿胫骨骨折出院后在家康复,他给姥姥设计的爱心菜谱(  )
A.白菜炖粉条 排骨萝卜汤 白灼基围虾
B.小葱拌豆腐 牡蛎鸡蛋汤 胡萝卜炒肉丝
C.虫草鸽子汤 蒜蓉简篙 西红柿炒蛋
D.油焖大虾 红烧排骨 肉末海参
21.(1分)神舟十三号出征前,宇航员吃下了精心设计的包子,每个包子13个褶,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水分 C.蛋白质 D.糖类
22.(1分)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订的计划中错误的是(  )
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23.(1分)如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用不容易燃烧的食物,如花生种子
B.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C.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D.测量出来的热量一定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24.(1分)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
A.1244千焦 B.1248千焦 C.1249千焦 D.1247千焦
25.(1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维生素A﹣夜盲症 B.钙﹣骨质疏松症
C.维生素B1﹣坏血病 D.铁﹣贫血症
26.(1分)小明在吃西瓜时,不小心把几粒西瓜籽吞到肚子里了,这些西瓜籽在小明体内经过的旅程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肝脏→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脾脏→小肠→大肠→肛门
27.(1分)人体摄入的脂肪的初始消化位置在(  )
A.口腔 B.胃 C.肝脏 D.小肠
28.(1分)某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道内的消化功能来看,其原因是(  )
A.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29.(1分)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变蓝色
C.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该实验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30.(1分)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⑤,⑤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1.(1分)人体消化系统内最大的腺体是(  )
A.胃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肠腺
32.(1分)人体的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是(  )
A.食道和大肠 B.十二指肠和咽
C.胃和小肠 D.肝脏和胰腺
33.(1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口腔、胃 B.口腔、胃、小肠
C.口腔、小肠、胃 D.胃、小肠、胃
34.(1分)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最初消化的场所是(  )
A.口腔 B.小肠 C.胃 D.大肠
35.(1分)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
36.(1分)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37.(1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和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初步消化在①
B.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⑤分泌的消化液有利于它的分解
C.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最终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D.D部位对应的结构是④,内含能消化X、Y、Z的多种消化酶
38.(1分)下列人体消化液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一组是(  )
A.唾液和肠液 B.唾液和胰液 C.胰液和胆汁 D.肠液和胰液
39.(1分)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胆汁中虽不含有消化酶,但对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营养物质
D.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0.(1分)人体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与其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有5~6米长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30分
41.(10分)每个人的个体发育都与一个小小的细胞息息相关,生命给予我们太多的惊喜,如图是婴儿诞生的图解
(1)图中的A是    ,B是    ,C是    。
(2)生殖细胞B是由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   产生的,它能分泌    维持第二性征。
(3)A与B结合的场所是在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   ,生命的起点是    (填字母)。
(4)C分裂形成胚泡并且移向[   ]   (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排出废物。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亲的[   ]   娩出。
42.(14分)如图图1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图二中,[   ]   分泌的    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脂肪微粒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和    。
(3)图一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该营养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    (填序号)内被消化。
(4)小肠中除    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    和    等多种消化液。
(5)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    (填字母)层食物。
(6)图三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   ,其表面有许多突起,称为    ,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   ,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由一层扁平的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3.(6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他们根据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仁、核桃仁。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
组别 食物量 水量 水温的变化 每克含有热量
花生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6.5℃ 6930焦
核桃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9.0℃ ?
(1)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每克核桃仁含有    焦的热量。
(2)实际上食物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上述热量    (填多或少)。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3)下列食物中,不适合作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材料是    。
A.花生种子
B.鲜西红柿
C.马铃薯片
D.核桃仁
(4)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    (填“花生仁”或核桃仁”)所含的能量更多。
(5)通过探究发现,设置    ,求平均值能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中学联考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1分)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C.环境变化对从猿到人的影响不大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答案】B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A.结合分析可知,A错误。
B.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一智人;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智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C.森林古猿原来是过着树栖生活,随着环境的变化,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到了地面,C错误。
D.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并且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还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选:B。
2.(1分)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是(  )
A.直立行走 B.产生语言 C.学会用火 D.制造工具
【答案】A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选:A。
3.(1分)下列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主要过程,请按照进化的顺序将各序号排列起来(  )
①下到地面 ②使用工具 ③森林大量消失 ④使用火 ⑤大脑发达 ⑥制造工具 ⑦生产丰富的语言 ⑧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⑥⑦⑧④⑤③ C.③①⑧②⑥④⑤⑦ D.③①⑧④②⑥⑤⑦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 000万年前,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后来随着气候转变,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分化;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久而久之,他们用火烤制食物,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就这样,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
故选:C。
4.(1分)科学家认为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祖先的主要证据是(  )
A.生存环境 B.化石 C.气候 D.遗传物质
【答案】B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故选:B。
5.(1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阴茎和卵巢 D.阴茎和阴道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生殖器官。可结合人体的生殖器官图示及功能记性记忆。生殖器官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用来繁殖后代的器官。
【解答】解: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阴茎等,输卵管,阴道等,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睾丸属于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性器官,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性器官。
故选:B。
6.(1分)人类主要生殖器官的功能是(  )
A.分泌消化液和激素
B.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C.胎儿发育场所
D.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生殖器官.可结合人体的生殖器官图示及功能记性记忆.生殖器官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用来繁殖后代的器官
【解答】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分泌性激素。
故选:B。
7.(1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  )
A.婴儿出生 B.精子成熟 C.卵细胞成熟 D.精卵结合
【答案】D
【分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解答】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发育等生命活动,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分化、器官,进而形成胎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1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D.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答案】C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解答】解:A、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
D、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
故选:C。
9.(1分)“三孩政策”开放后,不少家庭迎来了新成员。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形成部位是卵巢
B.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从母体获得氧气
D.胎儿的代谢废物通过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
【答案】D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解答】解:A.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A错误;
B.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代内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故选:D。
10.(1分)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输卵管、阴道、子宫 B.卵巢、输卵管、子宫
C.子宫、输卵管、胎盘 D.卵巢、阴道、子宫
【答案】B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解答】解: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可见B正确。
故选:B。
11.(1分)怀孕尤如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上,这粒“种子”是指(  )
A.胎儿 B.胚泡 C.卵子 D.受精卵
【答案】B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这是怀孕,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发育成熟。
故选:B。
12.(1分)如图为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对图中a、b、c、d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是生殖细胞的生成 B.b是受精过程
C.c是胚胎的发育 D.d是新生命的开始
【答案】D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熟,在40周左右进行分娩。
【解答】解:A、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b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B正确
C、c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D、母体怀孕40周左右,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新生命的开始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故选:D。
13.(1分)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  )
A.生长激素 B.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B
【分析】人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出现一系列正常的生理现象,据此作答。
【解答】解:青春期无论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发生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但男女体形开始变化,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男,这与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故选:B。
14.(1分)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发育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
C.神经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
D.神经、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时间不一样
【答案】D
【分析】青春期的年龄段通常是指大约10到20岁之间。是人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解答】解:A、从图中可看出,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B、由图可知,在幼儿时期身体发育比较明显。
C、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肺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错误。
D、由图可知,而生殖系统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一致。
故选:D。
15.(1分)青春期中下列现象需要避免的是(  )
A.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保持和异性正常交往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常换内衣
C.正确看待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树立远大理想
D.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解答】解:A、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做到自尊自爱。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换内衣裤。
C、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集中精力学习塑造美好心灵,C正确。
D、在青春期,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如果产生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不要埋藏在心中,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求得心理平衡。
故选:D。
16.(1分)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心跳、呼吸加快
B.身高突增
C.脑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D.性发育第二性征明显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答】解:AC、青春期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而心跳,A错误。
B、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B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故选:A。
17.(1分)既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还是身体建造和修复的重要材料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脂肪,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脂肪是备用能源。水、无机盐。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8.(1分)小丽患了佝偻病、夜盲症,她除了多喝牛奶外,还应多食用富含哪些维生素的食物(  )
A.维生素D和维生素A B.维生素C和维生素B1
C.维生素D和维生素B1 D.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答案】A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
可见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缺乏维生素D能引起佝偻病,牛奶中含钙丰富,还要多食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故选:A。
19.(1分)下列几组物质中,即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走路;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
故选:C。
20.(1分)“老来怕摔”是指老人多骨质疏松症,摔倒易发生骨折。张新的姥姥因左腿胫骨骨折出院后在家康复,他给姥姥设计的爱心菜谱(  )
A.白菜炖粉条 排骨萝卜汤 白灼基围虾
B.小葱拌豆腐 牡蛎鸡蛋汤 胡萝卜炒肉丝
C.虫草鸽子汤 蒜蓉简篙 西红柿炒蛋
D.油焖大虾 红烧排骨 肉末海参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解答】解:ABC、此三个菜谱、蛋白质、脂肪、水等,都是合理的;
D、油闷大虾、肉末海参都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等。
故选:D。
21.(1分)神舟十三号出征前,宇航员吃下了精心设计的包子,每个包子13个褶,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水分 C.蛋白质 D.糖类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AB、无机盐和水分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不符合题意。
D、包子这类面食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
故选:D。
22.(1分)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订的计划中错误的是(  )
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此实验“测定某种事物中的能量”,对于实验中想测定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必须保证变量唯一,因此其它质量必须相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根据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并插入温度计;
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作为初始温度;
C、应该取等质量的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C错误;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然后取平均值。
故选:C。
23.(1分)如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用不容易燃烧的食物,如花生种子
B.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C.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D.测量出来的热量一定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解答】解: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如花生种子。
B、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错误。
C、食物燃烧时,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D、测量出来的热量是食物中所含的大部分能量,错误。
故选:C。
24.(1分)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
A.1244千焦 B.1248千焦 C.1249千焦 D.1247千焦
【答案】D
【分析】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解答】解: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故选:D。
25.(1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维生素A﹣夜盲症 B.钙﹣骨质疏松症
C.维生素B1﹣坏血病 D.铁﹣贫血症
【答案】C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表: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成人患骨质疏松症;
C、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
D、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故选:C。
26.(1分)小明在吃西瓜时,不小心把几粒西瓜籽吞到肚子里了,这些西瓜籽在小明体内经过的旅程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肝脏→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脾脏→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A
【分析】小明将一粒西瓜籽咽下去,要经过各个消化道排出体外。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解答】解: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胃、小肠、肛门组成,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
故选A。
27.(1分)人体摄入的脂肪的初始消化位置在(  )
A.口腔 B.胃 C.肝脏 D.小肠
【答案】D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解答】解:脂肪的初步消化和彻底消化场所都在小肠,在小肠中初步被胆汁乳化成脂肪。
故选:D。
28.(1分)某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道内的消化功能来看,其原因是(  )
A.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答案】B
【分析】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初步消化,而不能消化淀粉.
【解答】解:胃液内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胃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故选:B。
29.(1分)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变蓝色
C.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该实验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D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解:A、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A正确;
B、①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B正确;
C、①号和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C正确;
D、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是37℃,不能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故选:D。
30.(1分)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⑤,⑤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图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肠。
【解答】解:A、消化道的结构依次为口腔、咽、胃、小肠、肛门等;正确;
B、④是胃,进入胃;
C、⑤是胰腺,显微胶囊只能经过消化道;错误;
D、⑥是小肠;显微胶囊可通过口腔→咽→食道→胃;正确。
故选:C。
31.(1分)人体消化系统内最大的腺体是(  )
A.胃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肠腺
【答案】C
【分析】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等。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消化腺。
【解答】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
故选:C。
32.(1分)人体的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是(  )
A.食道和大肠 B.十二指肠和咽
C.胃和小肠 D.肝脏和胰腺
【答案】D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解答即可。
【解答】解: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是食物进入的通道。而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咽、胃、小肠,而肝脏和胰腺都属于外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
故选:D。
33.(1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口腔、胃 B.口腔、胃、小肠
C.口腔、小肠、胃 D.胃、小肠、胃
【答案】B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因此;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胃、小肠。
故选:B。
34.(1分)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最初消化的场所是(  )
A.口腔 B.小肠 C.胃 D.大肠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在这些酶的作用下。
故选:C。
35.(1分)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A、水、脂肪酸可以被直接吸收,需要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B、水、维生素能被重新吸收,B不符合题意。
C、水、无机盐可以直接被吸收,C不符合题意。
D、水、葡萄糖、溶于水可以直接被吸收。
故选:D。
36.(1分)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在胃中被初步消化;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先是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提取的液体内有氨基酸,因为口腔内不会消化蛋白质,但也是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只要有氨基酸、脂肪酸出现就说明已经在小肠中了、水、氨基酸、纤维素,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7.(1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和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初步消化在①
B.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⑤分泌的消化液有利于它的分解
C.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最终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D.D部位对应的结构是④,内含能消化X、Y、Z的多种消化酶
【答案】B
【分析】图一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⑤肝脏,⑥大肠。图二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
【解答】解:A、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初步消化在①口腔。
B、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对蛋白质不起作用。
C、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C正确。
D、由图二可知、Y、Z,说明其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对应的结构是④、Y、Z的多种消化酶。
故选:B。
38.(1分)下列人体消化液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一组是(  )
A.唾液和肠液 B.唾液和胰液 C.胰液和胆汁 D.肠液和胰液
【答案】D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解答】解:人体的消化腺有五个: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肝脏,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腺能够分泌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胆汁能够乳化脂肪,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对蛋白质。
故选:D。
39.(1分)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胆汁中虽不含有消化酶,但对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营养物质
D.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答案】C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解答】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B、肝脏分泌胆汁,但能乳化脂肪;
C、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无机盐和酒精;
D、小肠中有肠液、胆汁、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40.(1分)人体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与其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有5~6米长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答案】B
【分析】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解答】解:AC、小肠有5~6米长,增大了小肠吸收的面积。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B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30分
41.(10分)每个人的个体发育都与一个小小的细胞息息相关,生命给予我们太多的惊喜,如图是婴儿诞生的图解
(1)图中的A是  精子 ,B是  卵细胞 ,C是  受精卵 。
(2)生殖细胞B是由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① ] 卵巢 产生的,它能分泌  雌性激素 维持第二性征。
(3)A与B结合的场所是在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② ] 输卵管 ,生命的起点是  C (填字母)。
(4)C分裂形成胚泡并且移向[ ③ ]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胎盘 ,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排出废物。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亲的[ ④ ] 阴道 娩出。
【答案】(1)精子;卵细胞;受精卵。
(2)①卵巢;雌性激素。
(3)②输卵管;C。
(4)③子宫;胎盘;④阴道。
【分析】观图可知: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解答】解:(1)A是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B是由卵巢产生的卵细胞,所以A是精子、C是受精卵。
(2)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3)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A精子和卵巢产生的B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通过引道进入子宫,卵细胞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C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4)受精卵C分裂形成胚泡并且移向③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排出废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④阴道产出。
故答案为:
(1)精子;卵细胞。
(2)①卵巢;雌性激素。
(3)②输卵管;C。
(4)③子宫;胎盘。
42.(14分)如图图1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蛋白质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图二中,[ ④ ] 肝脏 分泌的  胆汁 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脂肪微粒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甘油 和  脂肪酸 。
(3)图一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糖类(或淀粉) ,该营养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  ②⑦ (填序号)内被消化。
(4)小肠中除  肠腺 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  胆汁 和  胰液 等多种消化液。
(5)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  D (填字母)层食物。
(6)图三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① ] 皱襞 ,其表面有许多突起,称为  小肠绒毛 ,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③ ] 毛细血管 ,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由一层扁平的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1)蛋白质
(2)④肝脏;胆汁;甘油;脂肪酸
(3)糖类(或淀粉);②⑦
(4)肠腺;胆汁;胰液
(5)D
(6)①皱襞;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分析】图一中:A层主要成分是脂肪;B层、C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层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层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
图二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图三中:①皱襞、②④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解答】解:(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这是因为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组织的重要成分。
(2)图二中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脂肪最终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E层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或淀粉)。淀粉的消化从②口腔开始,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4)小肠中具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5)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应多食图一中D层的蔬菜和水果。
(6)图三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称为②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④肝脏;胆汁;脂肪酸
(3)糖类(或淀粉);②⑦
(4)肠腺;胆汁
(5)D
(6)①皱襞;小肠绒毛。
43.(6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他们根据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仁、核桃仁。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
组别 食物量 水量 水温的变化 每克含有热量
花生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6.5℃ 6930焦
核桃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9.0℃ ?
(1)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每克核桃仁含有  7980 焦的热量。
(2)实际上食物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上述热量  多 (填多或少)。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 。
(3)下列食物中,不适合作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材料是  B 。
A.花生种子
B.鲜西红柿
C.马铃薯片
D.核桃仁
(4)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  核桃仁 (填“花生仁”或核桃仁”)所含的能量更多。
(5)通过探究发现,设置  重复组 ,求平均值能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答案】(1)7980
(2)多;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
(3)B
(4)核桃仁
(5)重复组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已知: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6.2J的热量,0.7克核桃仁燃烧,则每克核桃仁含有的热量是:Q=C M △t=4.2×50×19×6=7980(J)。
(2)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因此。
(3)ACD、花生种子、核桃仁中都含有有机物,可以燃烧,ACD不符合题意。
B、鲜西红柿含维生素比较丰富,不适合燃烧释放能量,B符合题意。
(4)每克花生仁种子燃烧后释放的热量6930焦,每克核桃仁燃烧后释放的热量为7980焦。
(5)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在探究实验中,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7980
(2)多;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
(3)B
(4)核桃仁
(5)重复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