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提分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 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只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翕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肺癌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他,又急忙转身返回。总理见他来到身边,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抽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凹陷下去。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他紧紧捏住医护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来,给我数数。”“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
“三!”
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呵_____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_____唯独没有自己_____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_____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1)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呵_____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____唯独没有自己_____在生命的最后时刻____为了人民_____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3)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
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第十一根红布条(节选)
“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
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栓根红布条。是庆幸?是认为这头牛救了孩子光荣?还是对上苍表示谢意而挂红呢?
亮仔家里的人,立即撕来一根红布条。人们都不吱声,庄重地看着这根红布条拴到了独角牛的那根长长的独角上。
独角牛“哞哞”地对着天空叫起来,并在草垛下来回走动,尾巴不停地甩着。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有人便走过来,叫他,“麻子爷爷!”____________①
一个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连忙推开众人,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鼻子底下。大家看见老爷爷的手忽然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过了一会,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啦!”
打谷场上顿时一片寂静。
人们看着他:____________②
亮仔的妈妈抱着亮仔,第一个大声哭起来。
"麻子爷爷!麻子爷爷!"那个力气最大的叔叔使劲摇晃着他--他确实永远睡着了。
忽地许多人哭起来,悲痛里含着悔恨和歉疚。
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汪着洁净的水——牛难道会流泪吗?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是的,麻子爷爷锯掉它的一只角,可是,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那时,它刚被买到这里,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它还不可能听主人的指挥,去打谷场的一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好不容易牵到打谷场,它又乱蹦乱跳,用椅角顶人。那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有人叹息说:“这孩子被耽搁了。”就是那天,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
那个气力最大的叔叔背起麻子爷爷,走向那片林子,他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默不作声的队伍……
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驾船捕鱼去,在滩头发现它死了,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想游过河去的——麻子爷爷埋葬在对岸的野地里,后来游到河中心,它大概没有力气了,被水淹死了。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
(1)我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十一根红布条”有什么特殊含义?请你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三个选项是关尹麻子爷爷”的外貌描写,请仔细比较,选择最合适的两处填写在文中画横线处,请填序号。
A.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
B.他的身体因衰老而缩小了,灰白的寸发上沾着草屑,脸庞清瘦,因为太瘦,牙床外凸,微微露岀发黄的牙齿,整个面部还隐隐显出刚才拼搏着牵动独角牛而留下的痛苦!
C.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只软而无力的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
(4)文中说:“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你觉得独角牛会恨麻子爷爷吗?请从文中至少概括出两条理由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段文字补充交代了麻子爷爷锯掉牛角的事倩,很多同学觉得这一段文字是多余的,你觉得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③;理由:因为它与主题紧扣,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2)①很多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②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的。(符合题意即可)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1)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2)!;,;;;,;,
(3)①说明总理忍着剧痛,艰难地与疾病作斗争。②说明医务人员心里难过。对总理无限热爱与崇敬。
(4)歌颂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崇敬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
3. (1)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2)这句话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因我对书的喜爱感到自豪,又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小心愿而内疚。
(3)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4)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现在我即将初中毕业了,明年上高中我还要将这个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4. (1)麻子爷爷为救溺水的孩子而去世了,老牛为游到埋着麻子爷爷的对岸,淹死了。
(2)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3)①—C;②—B
(4)不会,理由:老牛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麻子爷爷锯掉牛角是因为当初老牛不听指挥,耽搁了救孩子的最好时机。
(5)我认为不是多余的,锯掉牛角以后老牛才学会配合麻子爷爷一起救人,才会有“十一根红布条”的故事。这段插叙衬托了老牛与麻子爷爷深厚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