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提分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课外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材料二]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2019 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1)“中国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实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依稀还记得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恢弘壮丽的国庆大阅兵,我们也不曾忘记《开国大典》中的壮观场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朋友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恩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远的________ 遥远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前后两对饥饿的人的不同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________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纽带
①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北风狂号的日子。阿拉斯加州的一家医院里,正进行着一次特殊的分娩。医生护士忙里忙外为一个叫多莉的妇女接生。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多莉强烈要求医生为自己提前两周分娩。医生忠告:提前分娩危险很多,婴儿早产,是否健康?孩子会不会因月份不足而孱弱多病?人为地催生,会不会对大人有危险?这都是未知数。多莉自己写了保证书,表示若有问题和医生无关。医生被她的苦苦哀求所感动,同意为她手术分娩。
②医院产科的楼道里站满了关心这次分娩的人们。很多眼睛注视着分娩室两扇洁白的房门;相识或者不相识的面孔显得异常严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刻钟,又一刻钟。当婴儿响亮的哭声传来时,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③孩子平安降生后,多莉蠕动着嘴唇向护士恳求道:“护士小姐,求求你,将我和我的孩子马上送回我的家里。因为我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正盼着这个小生命的来临。”医生和护士们把大人和孩子包得严严实实,抬上救护车,向多莉家中疾驰。
④到了多莉的家,人们才知道:多莉的丈夫身患癌症,危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抱一抱亲生的孩子,体会一下做父亲的幸福,多莉才决定提前分娩。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终于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孩子,你真美丽,我是你的爸爸,不要忘记我。”说完这句话,父亲在孩子头上吻了一下,就永远闭上了眼睛。这话,是父亲说给孩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这吻,是父亲给孩子的第一个吻,也是唯一的一个吻。
⑤多莉抱着自己的孩子哭诉道:“孩子,妈妈和你一样,没有一句怨言。你提前两周诞生,亲历了生死门槛;你已经被你父亲吻过,不再是个遗腹子;你享受过父爱,被父亲抱过,祝福过,叮咛过。尽管一生只有一次,可这一吻之爱,来得何等艰难。”
⑥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这种爱宁可少有,不可没有。这是爱的纽带……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因为____________,所以说这是“特殊的分娩”;因__________所以医生同意为多莉做手术分娩。
②文中的父亲是“不幸而又幸运的”,“不幸”是指____________;“幸运”是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多莉之所以恳求医生为她提前两周分娩,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自然段有一处场面描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刻钟,又一刻钟。”这句话的作用是( )
A.说明提前生产十分危险。
B.说明时间过得很慢。
C.表现了众人细致耐心的状态。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联系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两个“第一”和“唯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这话”“这吻”突如其来,体现了父亲内心的脆弱。
B.表明“这话”“这吻”来之不易,突出父亲之爱的珍贵。
C.表明“这话”“这吻”与生俱来,强调为父之人的本能。
(6)文章结尾“这种爱宁可少有,不可没有。这是爱的纽带……”中“爱的纽带”既包含( ),又包含( )。
A.多莉对丈夫的爱 B.父亲对孩子的爱 C.多莉对孩子的爱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有所得后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1)因怜悯而施舍。
(2)未来;幸福;思想;修为
(3)相同:前后两对饥饿的人都得到了长者恩赐的鱼竿和一篓鱼。
不同:做法不同:前两个人各自要了鱼竿和一篓鱼之后分道扬镳,后两个人共患难跋涉寻大海。
结果不同:前两人都饿死了,后两个人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4)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高远目标,要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3. (1)班主任老师
(2)被他的语文老师真诚地信任了。
(3)根本原因:是班主任老师的信任;直接原因:班主任老师没有训斥他们。
(4)常识
(5)略
4. (1) 多莉强烈要求医生为她提前两周分娩 医生被多莉的苦苦哀求所感动 他身患绝症,危在旦夕 他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孩子
(2)满足身患绝症、危在旦夕的丈夫当爸爸的愿望,满足他抱一抱孩子,吻一吻孩子的心愿,让孩子成为一个被父亲爱过、吻过的幸福的人。
(3)A
(4)为了让危在旦夕的丈夫拥抱、亲吻自己的孩子,感受做父亲的幸福,多莉做了提前两周分娩的手术。
(5)B
(6) A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