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提分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请阅读以下三个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早在7000年前,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70年来,我国的农业财政投入、价格补贴、贸易政策等多个方面,都在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与农事生产的关系最密切。2018年6月,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三)
9月23日,以“庆丰收·农民乐”为主题的合肥市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巢湖三瓜公社盛大开幕。本次丰收节包含了“二十四节气开馆仪式”等多项活动。二十四节气馆分两层,一层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展现的节气文化,二层以全景VR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冬瓜村内,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展现最地道的农家果实。西瓜美食村的各种美食小吃,让你目不暇。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图1和图2,你发现了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与粮食的产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完成练习。
A.你和家人一起去三瓜公社游玩,最想去的景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B.结合三瓜公社游览导图,以________(填序号)为目的设计游览路线。(目的选项:①欣赏美景 ②品尝美食 ③增长见识)
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点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鲤鱼和泥鳅
宁书科
我在青铜峡工作20余年,学会了捕鱼。青铜峡濒临黄河,渠道如网,湖泊、水坑星罗棋布,是个捕鱼的理想所在。我有两张渔网,每到星期天便外出捕鱼,每次都能捕到很多鱼,但大多是鲤鱼。自己吃不完,便送给邻居们分享。
一次一位邻居向我要几条泥鳅,说是当药引子治病。可我几次都没有捕到泥鳅。是泥鳅太狡猾了吗?不,从我数年的捕鱼经验来看,泥鳅并不狡猾,那为何捕不到呢?原来每次撒网抛出去,泥鳅闻声就朝泥里钻,极难捕到它。鲤鱼就不同了,听见撒网声,就跳到水面上逃跑,水面阻力小跑得快,但渔网抛出的速度更快。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再者,我在捕鱼前,首先要观察一下水面,看看水中是否有鱼,我在岸边静坐不到十分钟,便有鲤鱼跃出水面,发出“啪啪”的击水声。它首先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捕它就“有的放矢”了。
鲤鱼失败的教训首先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再就是不肯低头、不愿钻到污泥里去。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就在所难免了。泥鳅和鲤鱼恰恰相反,该低头时则低头,该钻泥时就钻泥,它不像鲤鱼一样一辈子困在自以为是的“网”里。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2)每次渔网抛出去时,泥鳅和鲤鱼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的四字词语(至少两个)归纳概括鲤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画出瀑布的声音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拜书画大师的门下,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看那幅画,轻轻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这位年轻人一年后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更好的瀑布画捧给大师。大师看了看那幅画,再次轻轻摇头说:“遗憾,还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又过了一年,这位年轻人颇有信心地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完美无缺的瀑布画捧给大师。大师看了看那幅画,再次轻轻摇头说:“年轻人,你还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年轻人困惑了,虔诚地问:“大师,晚辈确实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求您明示!”
大师提起画笔,在年轻人的画上作起了画,他在瀑布下水潭的岸上画上两个相对而站的人,其中一个人正双手拢着大声喊,另一个人正伸着耳朵仔细地听。
就这样,年轻人明白了怎样才能画出瀑布的声音,也终于领悟了书画的真谛。
生活中我们总有许多遗憾,苦苦求索却总有一些向往不能如愿。执着的我们有时只顾专注事物的主流,往往忽视了一些看似与主流无关的细枝末节。其实,有许多看似宏阔的东西,最终取决于细微之处。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 )
②真切的意义或道理;奥妙所在。 ( )
(2)“又过了一年,这位年轻人颇有信心地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完美无缺的瀑布画捧给大师。”这位年轻人颇有信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困惑了”,这里“困惑”的意思是:________。让年轻人“困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大师是这样画出瀑布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根据短文内容,“事物的主流”在文中指:________;“细枝末节”在文中指:__________。
②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说说你的理解。
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名家散文考查。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1)第①自然段中两个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容易。
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开始就说“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下划线字“竟”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母亲种合欢树时,作者史铁生已双腿瘫痪,试联系他当时的处境,说说第②自然段中的“叹息”“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有着怎样的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国家投入加大,越来越重视农业投入,使得粮食增产。
(2) 二十四节气馆 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展现中国汉民族的节气文化;以全景VR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 ① 大风湾水库 十里长廊 郁金香高地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1)不是;而是
(2)泥鰍闻声就朝泥里钻,极难捕到它。鲤鱼就听见撒网声,就跳到水面上逃跑,结果被渔网罩。
(3)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炫耀自己、不愿低头忍让。
(4)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不能自以为是,要学会低头忍让、能伸能屈。
3. (1)细枝末节 真谛
(2)他自认为这幅瀑布画完美无缺
(3) 感到疑惑,不知道怎么办 他认为自己画的瀑布是完美无缺的,可大师却还是说他没有画出瀑布的声音。
(4)大师在瀑布下水潭的岸上画上两个相对而站的人,其中一个人正双手拢着大声喊,另一个人正伸着耳朵仔细地听。
(5) 瀑布本身 衬托瀑布的人或物 其实,有许多看似宏阔的东西,最终取决于细微之处。 细节决定高度。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专注事物的主流,还应多关注一些看似与主流无关的细枝末节,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由许多的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往往起决定作用。
4. (1)“终于”是指邻居们忍了很久才提到母亲,说明邻居们担心“我”伤感,尽量不提,表现了邻居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还是”是指“我”经过内心斗争后,行为不变,没去小院,表明“我”将对母亲的思念一直抑制着,克制着,避免大家陪着“我”伤心、难过。
(2)邻居们怀念母亲;邻居们关心爱护“我”。
(3)因为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没有人照料,没想到它的生命力那么顽强。
(4)“竟”说明没有想到,出乎意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5)母亲把合欢树看作是儿子病情好转的一种预兆,所以树没发芽,母亲叹息,树茂盛母亲高兴,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对儿子病情好转的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