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提分训练-4(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提分训练-4(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09: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提分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2020年倡导“使用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的文明就餐宣传活动,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热议。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练习。
(1)对于此项宣传活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站在不同人群的立场,把下面的看法补充完整。
爷爷奶奶:使用公勺公筷,分开就餐,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影响和亲友之间的感情,我们觉得这样不好!
餐厅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护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少年:使用公勺公筷是讲究卫生的表现,这样就不用吃别人的“口水菜”了,分餐制我们也能接受,这样能使饮食更加安全卫生。
(2)你想做一次演讲,呼吁人们使用公勺公筷,正确看待分餐制。下面这些材料适合放入演讲稿中的是( )(多选)
A.聚餐时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给幽门杆菌、冠状病毒等进入人体开了绿灯。
B.分餐制由来已久,中国分餐时远超围桌会食史。
C.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为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D.注意餐桌文明,适量点餐,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我们一直在进行。
(3)最后,请你来写一条宣传标语,倡导大家用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或进行分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课外阅读
峨眉山人
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炎夏盛暑过去,秋意袭来。在阴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峨眉山脚下,抬头望去,似云,似雾,似烟,似气,模糊一片。这是个容易挑人思绪、引人遐想的所在。
从洪椿坪向上,是一路险途,能见到戏弄人甚至搞恶作剧的猴子。我和两位同伴,向前走一段,去迎迎将要从金顶胜利归返的伙伴。心想,说不定还能见到逗乐的猴子。在成都时为猴子准备的食物还不曾打发,一直放在手提包里。渐渐听到了脚步声,走近了,才知道不是我们的同伴,是两个背空篓筐的汉子,他们步履稳健轻快,使人想起家乡的樵夫。在洪椿坪庙子大门口,他们停下来小憩。一个年近六十,一个年近五十,额角都沁满汗珠。他们是山下的农民,每天背一百三十斤煤上金顶,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往返多年了。他们开玩笑说,几代猴子都认识他们了,从不向他们讨食。望着他们悠然抽烟的神情,我脱口问道:“每天这样上下,不累吗?”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习惯了,跑熟了。”另一位补充说:“山上天天要烧煤。”
晚上,我们这些从山上下来的和从山下上来的全汇聚在庙子里,没有一个不感到疲劳。我们用热水烫脚,美美地躺在洁净的客房里休息、回味。
在未上山之前,我听去过峨眉山的人说,山上用水,尤其是热水很不方便。但此行我们住过的几处,食用水都很方便,因为山上有成堆的煤,有一个个老年、中年、青年的背煤人。
次日清晨下山,将近十点来到一线天,这是峨眉山中风景最秀丽奇特的地方。瀑布直泻而下,山涧泉水汩汩,两岸险峰不绝,游人无不在此驻足观赏。我不由拿起自带的相机。当我对准镜头,反复寻找角度时,从远处山下,稳健轻快地上来三个人。近了才看清,打头的两个,就是昨天傍晚分手的背夫,还是背着煤,多了一个年轻的,一点没少背。他们停步,用手棍支撑背篓,问我们累不累?我反问他们累不累,怎么这么早又上山?他们说:“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天凉了,山上要储煤过冬。”说罢,又拾级而上。我突然强烈地感到,他们才是这如画风景里的主人。我迅疾拿起相机,顾不得对焦距,将他们的背影摄下。
前些天报载,上峨眉山的汽车正式通车了,这真好。不过这样,也许见不到那负重而行的背煤人,那令人怀念、崇敬的峨眉山人了,哪怕是见见他们模糊的背影也是好的。
(1)“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这句话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是峨眉山的天气由________转________。
(2)“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漫不经心”的意思是________,在这里表明那位背煤人________
(3)“我们”在山上住的地方食用水之所以都很方便是因为________。
(4)请概括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目的是( )。
A.告诉我们峨眉山的交通比以前便利了
B.表示作者还想见见峨眉山背夫的背影
C.表达作者对峨眉山背夫的怀念、崇敬之情
D.告诉我们通车后就看不到峨眉山的背夫了
(6)读完文章你认为谁是峨眉山的主人?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1)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围绕这一中心意思,作者写了齐白石指出张大千将_______、_______ 画错的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①“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他感佩的是_________。
②第4自然段中的“反串”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生动写出了一幅作品的诞生过程,试发挥想象,感受绘画的魅力,并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多选)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照顾到对方的面子。
D.要随时注意别人的错误,并及时提出来。
(5)通读全文,你认为张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月光 的翡翠 的交响曲
的山野 的柿子 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②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为每位顾客提供公勺公筷虽然麻烦了点,但是看到顾客吃得更安心,更自在,我们也高兴。;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了餐桌上病毒的传染,更安全、更健康。
(2)A,B
(3)添一双筷子,多一份保障。公勺公筷,有你有爱。公勺备好,盛饭盛汤接触少。多双公筷,同桌吃饭更自在。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1)鼎沸;冷却;热;冷
(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对每天这样上下山习以为常了
(3)山上有成堆的煤,有一个个老年、中年、青年的背煤人
(4)第二自然段:“我们”在洪椿坪向上那段险途中,看到了常年在峨眉山负重而行的背夫;第五自然段:次日,“我们”在一线天又碰到背夫,“我”摄下了他们的背影。
(5)C
(6)认为这些背煤人是峨眉山的主人。因为他们在峨眉山道上负重而行,为大家提供生活的便利,风景如画的峨眉山离不开他们。
3. (1)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蝉 虾
(2)齐白石对蝉的活动状态居然了解得这么细致 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3)小虾戏荷
(4)AC
(5)张大千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人。
4. (1)柔和;碧绿;绝无伦比;空旷;沉甸甸;美丽
(2)载歌载舞;垂涎欲滴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4)田野是翡翠。
(5)略
(6)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