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提分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楷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以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材料三: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1)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字体,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行书、隶书 B.金文、小篆、行书
C.甲骨文、小篆、草书 D.金文、隶书、楷书
(2)关于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汉字最开始是以符号来记事的。
B.硬笔的书写规律与毛笔的书写规律迥然不同。
C.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只在语文课程中进行。
D.材料三是柳公权的楷书作品的局部图。
(3)通过了解书法知识,欣赏书法作品,你认为学习书法有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翕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肺癌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他,又急忙转身返回。总理见他来到身边,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抽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凹陷下去。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他紧紧捏住医护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来,给我数数。”“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
“三!”
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呵_____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_____唯独没有自己_____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_____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1)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呵_____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____唯独没有自己_____在生命的最后时刻____为了人民_____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3)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学生的创新发明
你也许见过刺绣姑娘手中的绣花针,但一定没见过两头尖、针鼻子在中间的双刃绣花针吧!它是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青少年发明金奖获得者——湖北省武汉市义烈巷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帆发明的。
暑假,王帆回到湖南老家。他看到姑姑正在专心绣花,一根细细的绣花针随着灵巧的手在绣布上穿来穿去,可每绣一针都得把绣料翻过来覆过去。①这 麻烦, 绣花的进度也慢。爱动脑子的王帆想,能不能不用翻面也可以绣花呢 他试了多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
一天,他与同伴去看电影,当银幕上出现渔民用梭子织渔网的镜头时,他马上联想到了绣花针,迸发出发明的火花。回到家中,他试着把两根绣花针的针鼻子各去掉一半,然后将两个半截针鼻子的绣花针焊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个像梭子似的两头尖、中间有孔的绣花针。他一试,还真管用。用这种双刃绣花针绣花,就再也不用把绣料翻来覆去了,绣花的速度当然快多了。
② 王帆同学的这个小发明 看似简单,制作也容易, 多少年来就是没有人去想,没有人去做。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却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以非常规的思维成功地改变了很多成年人没有改变或想改变却没有去动手改变的传统绣花针。
创新发明并不难,只要肯动脑筋。
(1)在文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结合文章向别人介绍一下王帆同学的这个小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发现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有幸见到了王帆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从此,他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也没有人可以投奔,只有来找他。十二岁的小江,带着他的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来投奔他,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小江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被人这样吼骂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十六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是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真没想到,家里添个半大的上学的孩子,真不是添双碗筷那么简单。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转身去卖血,用那钱买了五双球鞋。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三十岁。
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那一年,他三十四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一年,他三十六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站在街上,悲哀地看看这个纯洁清白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二十五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在二十八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他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慎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四十岁。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多次写到“这一年,他多少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两句中他“大哭”和“大怒”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中兄弟情谊的?他这样做值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A
(2)D
(3) 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二、课外拓展阅读
2. (1)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2)!;,;;;,;,
(3)①说明总理忍着剧痛,艰难地与疾病作斗争。②说明医务人员心里难过。对总理无限热爱与崇敬。
(4)歌颂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崇敬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
3. (1)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2)王帆的绣花针是一个像梭子似的两头尖、中间有孔的绣花针。这种双刃绣花针绣花时,不用把绣料翻来覆去,大大提升了绣花速度。
(3)创新发明并不难,只要肯动脑筋。
(4)你能够留心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善于动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发明创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4. (1)为了实现对结拜兄弟的承诺,他牺牲了自己的美好年华和生活,把结拜兄弟的弟弟养育成人,并帮他成家。
(2)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自由灵活;阅读时给读者一种旁观感,有利于全面审视情节,更能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3)强调岁月在变,而他实践承诺的行动和信念未变。相互对照,更加体现出他重情义的品格。
(4)“大哭”:为失去伙伴而痛哭。“大怒”:为爱人的不解而怒。体现了人物情深意重,牺牲自己幸福,恪守承诺的男子汉形象。
(5)真正的兄弟情谊可以经受岁月磨难的检验。从小江的决心和行动来看,他的付出赢得了回报,是值得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