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I卷 客观题 6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吸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而放热反应则无须加热
C. 根据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都伴随能量变化
2. 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断裂2molH-H和1mol放出(b-a)KJ的能量
D.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能代替玻璃搅拌器,用于搅拌反应物
B.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溶液中分几次加入碱(酸)溶液
C.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D.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为52.3kJ,造成这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所用酸、碱溶液浓度过大
4.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正交硫(Orthogonal sulfur)是硫稳定存在的唯一形式,单斜硫是硫的同素异形体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①S(正交,s)+O2(g)=SO2(g)ΔH1=-296.83kJ mol-1
②S(单斜,s)+O2(g)=SO2(g)ΔH2=-297.16kJ 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A. 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B.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 ΔH3=-0.66kJ mol -1,
D. 1mol S(单斜,s)和1mol O2(g)的总能量高于1mol SO2(g)的能量
5.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
A.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B.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C. 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D.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6.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的燃烧热为,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B. 若1mol 和0.5mol 完全反应放热98.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C. 若 ,则稀硫酸与稀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若31g白磷的能量比31g红磷多b 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表示某一时刻化学反应快慢。
C. 某反应速率为0.5mol·L-1·s-1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L
D.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8. 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NH3)=v(O2) B. v(O2)=v(NO)
C. v(O2)=v(H2O) D. v(NH3)=v(H2O)
9. 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N2+3H22NH3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v(NH3)=0.1 mol/(L min) B. v(H2)=0.6 mol/(L min)
C. v(N2)=0.3 mol/(L min) D. v(H2)=0.3 mol/(L s)
10. 将4molA气体和2molB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s) 2C(g),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 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mol L-1 s-1
B. 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 L-1 s-1
C.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D.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8mol L-1 s-1
11. 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12. 用锌粒与2mol·L-1的稀硫酸混合制备氢气时,若向其中分别再加入少量等体积的下列物质:①KCl溶液、②4mol·L-1盐酸、③CuC12溶液、④4mol·L-1CH3COONa溶液,则加入后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大小顺序是( )
A. ③>④>① B. ①>②>④
C. ②>①>④ D. ④>③>②
13.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
B. 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14.如图表示可逆反应:N2+3H2(g)2NH3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反应逆向进行
B.t2时,c(N2)∶c(H2)∶c(NH3)一定为1∶3∶2
C.t2时,H2在该条件下转化率达到最大
D.t2~t3,反应停止
15.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的原理为CO(g)+H2O(g) CO2(g)+H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两个H—O断裂的同时有两个C==O断裂
C.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II卷 主观题 40分
16.(共12分,每空2分)写出下列反应①-④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 C(石墨,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298 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S2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 2SO3(g) ΔH1=-197kJ·mol-1;
H2O(g)=H2O(l) ΔH2=-44kJ·mol-1;
2SO2(g)+O2(g)+2H2O(g) 2H2SO4(l) ΔH3=-545kJ·mol-1。
则SO3(g)与H2O(l)反应生产硫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2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996kJ能量,根据下面的能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写出①②的数值: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17. (共10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盐酸、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ρ)按1 g/cm3 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с)按4.18 J/(g·℃)计算,Q=cm△t]。如果用0.5 mol/L的醋酸与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大,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18.(共10分,每空2分)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L气体和3 mol M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L(g)+3M(g)===xQ(g)+3R(g),10 s末,生成2.4 mol 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计算:
(1)10 s末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10 s内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x值为________。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往容器中加入1 mol氦气,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5)在恒温恒压条件,往容器中加入1 mol氦气,反应速率________。
19.(共8分,最后一空4分,其余2分)在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人们除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以实现新期待的物质转化或能量转化,还要关注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1)控制条件,让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 N2(g)+2CO2(g)。用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mol·L-1) 10.0 4.50 2.50 1.50 1.00 1.00
c(CO)/(×10-3mol·L-1)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_,从表格看,已达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为_____。
(2)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无色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后,发生反应:2NO2(g) N2O4(g),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t1时,反应未达到平衡,NO2的浓度在减小
b.t2时,反应达到平衡,反应不再进行
c.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e.O~t2,N2O4的浓度增大
f.反应过程中气体的颜色不变
g.建立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月考一答案
1-5DADCD 6-10DDBDC 11-15CCDCB
16.(1)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
(2)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
(3)N2(g)+3H2(g)2NH3(g) ΔH=-92 kJ/mol
(4)SO3(g)+H2O(l)=H2SO4(l) ΔH=-130kJ·mol-1
(5) ①. 1370kJ ②. 1852kJ
17.【解析】生成0.025 mol(50×10-3×0.5 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为100 g×4.18×10-3 kJ/(g·℃)×3.4 ℃=1.42 kJ,则中和热ΔH==-56.8 kJ/mol。
【答案】(1)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分)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2分)
(3)-56.8 kJ/mol (2分) 偏大(2分)
(4)A、B、E (2分)
18.【解析】 2L(g)+3M(g)===xQ(g)+3R(g)
起始(mol) 2 3 0 0
10 s末(mol) 0.4 0.6 0.8x 2.4
(1)c(L)==0.2 mol·L-1;(2)v(M)==0.12 mol·L-1·s-1;(3)=0.4 mol·L-1,x=1;
(4)恒温、恒容,通入He,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5)恒温、恒压,通入He,体积扩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1)0.2 mol·L-1 (2)0.12 mol·L-1·s-1 (3)1 (4)不变 (5)减小
19.(1)1.875×10-4 mol·L-1·s-1,4-5S (2)ac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