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5 20: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1-12小题每小题3分,13-16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变形虫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B.人患感冒发烧,会导致稳态的失调
C.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不变,是人体内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各种细胞提供能量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肿瘤细胞发生转移进入淋巴管阻碍淋巴回流,会引起组织水肿
B.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是淋巴
C.神经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构成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组成了神经中枢
B.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C.神经系统的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D.神经系统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可以(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抵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抵制效应器的活动
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8、下面概念图中的a、b分别表示( )
A.细胞外液、内环境 B.血浆、细胞内液
C.血浆、内环境 D.内环境、血浆
9、 关于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可在任何状态下维持pH不变
B. 人体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存在一定范围的变动
C. 血浆中的某成分的含量如果发生改变,不一定出现疾病
D. 只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人就不会得病
10、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12、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13、巴甫洛夫曾经做了如下的经典实验: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关于此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别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e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
B.刺激c点,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
16、如图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图。据图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
B.刺激形成的兴奋部位电位变化是由于K+内流引起的
C.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D.兴奋传导过后又会恢复到静息电位
二、非选择题(如无特别说明,每个空2分,共48分)
17、(1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人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的含量不同。
(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产生的毒素可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乙酸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累积,血浆中pH呈降低趋势。
18、(14分)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序号),温度、 、酸碱度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三个主要方面。③与②相比,成分中明显较少的物质是 。
(2)红细胞运输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A端液体相比,B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等。
19、(10分)本题是对内环境知识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图示为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_(升高/降低),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
(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8分)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 是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 。(4分)
21、(4分)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下,膜上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K+的这种跨膜运输属于什么方式? 。
(2)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此时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请推测此时跨膜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内流/外流)。
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BADAC 6、ABCCD 11、BA 13、CDAB
(1)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2)组织水肿
无机盐 、蛋白质 (4)4
18.(1)②③ 渗透压 蛋白质 (2)⑤→②→③→①
(3)自由扩散 三 (4)氧气、营养物质
19、(1)突触 突触后膜
(2)升高 大脑皮层
(3)吸毒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突触后膜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了获得同等预约的效果,需要诱导产生更多的神经递质,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20、反射 大脑皮层 E处受损或F处受损
21、(1)协助扩散 (2)内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