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1.C A“欧美人”说法错误,应为“欧洲人”;B “决定性的作用”说法错误,根据全文来看,植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过于武断; D“就是”过于绝对化。
2.D A项,"关键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为“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从环境差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的关键”,强调的是“早期的关键”。B项强加因果,原文为“猿猴类动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吸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果实,在其‘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主要说明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所获得的好处。C项,“导致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导致很多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
3.C C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原文是“那些创造灿烂文明的地区,都扮演过粮食生产中心的角色”,并不等于所有粮食生产中心都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4.①欧洲人因追求胡椒的香味而开始了远洋航行,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殖民地,改变了世界地理版图;②通过殖民掠夺大肆积累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带来了科技革命,推动了欧美经济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B 不是通用专利权,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6.A 没有推动情节发展。
7.①事实的教训,申请专利权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英国的统治机器已经腐烂透顶;②认识的提高,是宪章派威廉布彻耐心细致地开导和帮助,使“我”受到了革命理论的影响。(每点2分)
8.①语言幽默:如“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多”通过对“我”外貌的描述,形成幽默滑稽的效果;②主题严肃:小说不断重复叙述申请专利权的过程,表现对腐败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③严肃的主题采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来表达,使文章更具有讽刺意味。(每点2分)
9.CFH 译文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
10.D.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11.D.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12.(1)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哭泣,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子瞻),(子瞻的)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都叹息流泪。(每句1分)
(2)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考试,疾,定语后置,有以)
13.①告诫苏轼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②提醒苏轼远离阿谀奉承之人。③帮助苏轼辨别出急功近利而背弃朋友的人。(每点1分)
14.B 夜雨为眼前实景,且“凉”,表达了黄庭坚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因此,与兄弟相见实为温暖慰藉,不是悲凉之情。
15.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大雪纷飞中相互依傍的鹡鸰鸟和恓惶的鸿雁比喻成患难与共的兄弟,形象地写出了兄弟情深。②运用反衬手法,“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更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③借景抒情,“急雪”“惊风”以自然环境的严酷暗示了时势的险恶,触发了兄弟于患难之中相互慰藉的手足之情以及不得不分别的悲苦之情。(每点2分)
16.(1)小轩窗,正梳妆。(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每句1分)
17.①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②则是从局部出发 ③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每点2分)
18.中医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施治显示出西医因缺乏对事物整体规律的认识而难以达到的独特优势。
19.D 题干是反对关系 A交叉 B全同 C包含 D反对
20.B “失眠症”造成的如真似幻的情节是“失忆”。
21.(1)排除法。“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运用了排除法。
(2)归谬法。一、三句作者分别假设琴声发自“琴上”“指头上”,二、四句以琴“在匣中不鸣”“于指上无声”推出假设观点的不正确,运用了归谬法。(每点1分)
22.(1)演绎推理(或“三段论推理”)(2)类比推理(每点1分)
23. C (A. 认为是自己造成她的不幸,良心一度受到谴责B农民仍然认为价格过高,并不满意;聂赫留朵夫也觉得有些羞愧。D玛丝洛娃最终是选择嫁给西蒙松)
24.(1)痛斥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玛丝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2)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3)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玛斯洛娃最终觉醒了。(每点1分)
附:
文本一:
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河北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在京城洛阳病故。六月甲午将灵枢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我们育有一子苏迈。她还未出嫁前,侍奉母。嫁给我之后,侍奉我的父母,都因为端庄矜持家教甚好而有很好的名声。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别的书,她都能够大略知道,由此我才发现她端庄矜持之外,还聪敏娴静。
她陪同我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嘱咐我:“你距离亲人遥远,在这办事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天都把先父用来告诫我的话讲给我听。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她说,某某人啊,所说的话,往往模棱两可,只是顺着您的心思,您何必跟这种人敷衍闲费工夫!”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跟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恐怕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背弃你也是很快的。”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她刚去世时,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你走之后,我身边永远也没有可以依傍的亲人了。你虽然去世了,但你能够与我得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她的媳妇,没有什么遗憾了吧!悲哀啊!
文本二:
家兄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一起在集市上相聚哭泣,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子瞻),(子瞻的)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23.10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从环境差
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
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的关键。大规模种植,令支持社会发展的“粮食中心”得以诞生;而
人类对某些特定味道的追求,最终产生蝴蝶效应,成为人类文明重大转折的起点。
从“人猿相揖别”开始,植物的角色就已经举足轻重。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植物
塑造的人类史》一书中描述了红毛猩猩的习性,用以解释人类的祖先当年为什么选择直立行
走:“更多时候,它们会用上肢抓住头顶的枝条,下肢在树干上,方便快速采摘那些‘手臂’
可以触及的成熟果实。”
部分人类祖先通过“解放双手”,发现了一个更高效率地获得食物能量的途径。猿猴类动
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吸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
果实,在其“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
高能量食物为人类祖先带来两大好处:第一,获得更多支持大脑发育的营养,从而提升
种群的智力,驱动其日后进化成人类;第二,减少摄入食物的时长,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
繁衍、养育后代、抢夺地盘等,提升种群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除了带来高能量食物的种种好处外,直立行走还促成了人类祖先掌握更多的衍生技能。
尤其重要的是奔跑和投掷,这些技能使人类祖先找到了狩猎动物的方式,增加了食物源和营
养源。狩猎动物又成为驯化动物的前提,为人类实现大规模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上述一切影响人类种群命运的变化,只不过起源于“摘果实”这个如今看来轻而易举的
动作。
继直立行走和狩猎之后,人类收集食物的方式日渐先进。他们学会了用火,通过加热食
物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降低进食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他们发展出农业,通过种植、养殖来
实现稳定的粮食供应……于是,植物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燃料。那些创造灿烂文明
的地区,都扮演过粮食生产中心的角色;那些规模化种植、最终进入人类或禽畜消化系统的
植物,帮助特定族群更快地走上先进文明之路。
在文明演进中,食用型植物的影响力也以不同形式发挥。新月沃地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
的摇篮,是因为公元前 8500 年这里就率先栽培“二粒小麦”。而欧美文明的霸主地位,则起
源于贪图某些“味道”。胡椒是原产于亚洲的作物,曾经因为其美妙的异香令欧洲人痴迷。但
作为“中间经销商”的阿拉伯人非常“狡猾”,不愿意告诉欧洲人香料的来源,以便长期赚取
差价。
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1492 年,西班牙人克
里斯托弗·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使西班牙人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1498
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准确找到从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从而来到胡椒的故
乡——印度喀拉拉邦;还有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继续纵横于各个大洋的船队,最终缔造了
“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
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
高二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这
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这一切,从一颗小小的胡椒开始。
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现代化的今天,对味道的追求也越来越极端。然而,过度追求美味对
于不断勾勒人类发展蓝图的植物来说,意味着灾难的到来。
美国人热爱吃牛肉,然而生产牛肉所消耗的谷物显著高于生产其他肉类的消耗。这意味
着越多的人想吃牛肉,就需要越多的耕地,最终导致耕地对林地的占用。食用牛肉还会间接
影响植物的生存状态。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过程产生大量甲烷。同为温室气体,甲烷对温
室效应的影响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 25倍。大规模养殖牛,即意味着温室气体的高强排放,这
会加快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将导致很多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倡导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人
类日益变大的胃口破坏。正如现代人遇到的多种“富贵病”(痛风、胰腺炎等)是饮食更精细、
更大量所致,放在人类文明的框架来看,吃得好也是人类文明“富贵病”危机的源头。极端
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种种挑战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
态而出现。
这也许是植物的被动“报复”。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
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
(摘编自《植物塑造了人类历史》)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中的“蝴蝶效应”在文中指欧美人对胡椒的追寻缔造了"大航海时代”。
B.第七段中的“燃料”说明植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第八段中的“贪图”一词与第一段中的“追求”一词所表达的意义相同。
D.最后一段中的“报复”就是指因人类未能正确处理与植物的关系而产生的恶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雷德·戴蒙德认为,获取食物的效率是影响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以及某些特定文明成为
支配性文明的关键因素。
B.猿猴类动物主要从树叶中获得生存所需的热量,效率较低,因此它们学会运用上肢,以便
摘取能量更高的食物。
C.人类过度食用牛肉,一方面会导致林地减少;另一方面会加快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失去它
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D.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掌握了狩猎的方式,进而能驯化动物,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
动人类历史向文明迈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贾雷德·戴蒙德和史军都从植物的角度来解读人类发展史,认为植物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息息相关,角度新颖。
B.人类祖先为适应环境,由“摘果实”这个简单的动作开始,进而直立行走,到后来开展农
业生产,都是历史的必然。
C.在不同时期成为粮食生产中心的地区,都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如新月沃地、古希腊、
古罗马和中国就是如此。
D.人类极端地追求口腹之欲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挑战,如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出现等,
因此人类和植物应和谐共生。
4.纪录片《香料之路》中说:“历史上人们对于这些令人惊异的味道的探求,着实改变了历史
的进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高二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
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
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
在断断续续地搞一项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项发明。
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
落到它身上。
我的一位名叫威廉·布彻的朋友是个宪章派,属于温和派。我经常听他说,咱们工人之
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要奉养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衙门,就是因为咱们得遵从
官场的那些敝习陋规,还得缴付一些根本就不应当缴付的费用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
现在,回头再来说说我的机器模型。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
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
关于这个模型,威廉·布彻和我两个人在圣诞节那天作了一次长谈。威廉是个很聪明的
人,不过有时候也有点怪脾气。我说:“申请个专利权呗。”威廉这才说给我听,有关专利
权的法律简直是坑死人的玩意儿。他说:“约翰,要是在取得专利权之前你就把发明的东西
公之于众,那么,别人随时都会窃走你艰苦劳动的成果,你可就要弄得进退两难啦,约翰。
你要么干一桩亏本买卖,事先就请好一批合伙人出来承担申请专利权的大量费用,要么你就
让人给弄得晕头转向,到处碰壁,夹在好几批合伙人中间又是讨价还价,又是摆弄你发明的
玩意儿。这么一来,你的发明很可能就一个不当心让人给弄走。”于是他进一步给我讲了一
些详细情况。我对威廉 布彻说,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权。
我的姻兄弟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
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笔钱去申请专利权。我的朋
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
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权,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
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
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
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
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
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
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
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
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高二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
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
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
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五先令。
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
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
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
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
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
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
转到了办理专利权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
了这件专利权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权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
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权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
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
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
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
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得顺利通过的
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
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关于这么多的官职的问题,我实在拿不出话来反驳威廉·布彻。你瞧:内务大臣、首席
检察官、专利局、誊缮书记、大法官、掌玺大臣、办理专利书记、大法官财务助理、主管文
件夹书记、主管文件夹协理书记、掌玺助理、还有封烫火漆助理。
分手的时候,汤姆斯跟我讲过这么句话:“约翰,要是国家法律真的像它所说的那么公
平正直的话,你就上伦敦吧——给你的发明弄一份精确详尽的图解说明(搞这么一份东西大
概要花半个五先令银币),凭这份东西你就可以办好你的专利权了。”
我现在的看法可就跟汤姆斯·乔哀差不离了。我都同意威廉·布彻的这个说法:“什么
‘文件夹主管’,还有‘封烫火漆主管’,那一帮子人都非得废除不可,英国已经叫他们给
愚弄糟踏够了。”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我”为自己的新发明申请专利权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安分守己,有追求,热衷于
发明创造,相信勤劳能够致富的普通铁匠形象。
B.“我”办理专利权经历了各种繁琐的手续,耗时六个多星期,花费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
士,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
C.“我”申请专利权的过程逐步证实了威廉的话。所花的这些钱正是威廉所说的“根本不应
该缴付的”“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的费用。
D.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了“我”申请专利权的手续,将资产阶级官僚机
构的臃肿、腐朽和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
高二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把凡是能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体现“我”
制造模型付出的代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威廉 布彻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颇为鲜明,作者以“我”申请专利权碰壁的经历映证了威廉
对英国社会的深刻认识。
C.小说着力描写“我”申请专利过程中的种种遭遇,勾勒出一幅令人愤慨的官场群丑图,将
理性的批判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小说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叙述简洁明畅。语言贴合工人的的身份,
也表现了“我”单纯正直的性格。
7.小说最后“我”的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我”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
内容分析。(4分)
8.有人认为狄更斯的艺术风格是“笑的眼泪”,即把幽默与严肃熔为一炉。请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题。
文本一: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
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
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
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
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
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
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
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
乎。呜呼哀哉!
(节选自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文本二: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
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
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
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 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
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
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
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于多士。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
高二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
字母。(3分)
见善 A称之如恐 B不及 C见不善 D斥之如恐 E不尽 F见义 G勇于敢为 H而不顾其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铭,一种文体。文中指“墓志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以表达颂扬追思之情。
B.姑,旧时可指妻称夫的母亲,后来又指父亲或者丈夫的姐妹。文中指前者。
C.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朝时仍为最高学府。
D.冠,文中指男子十八岁举行成人礼以表示成年。与《论语》中“冠者五六人”意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作者选取妻子王弗在世时的几则生活小事,突出了她贤敏睿智的性格特点。
B.材料一中作者于记事中寄托情思,感情深挚,“呜呼哀哉”表达了失去爱妻的悲痛之情。
C.材料二叙写苏轼被赦北归,饱受奔波之苦,因病去世。表达了作者对兄长去世的痛惜之情。
D.材料二中欧阳修看了苏轼的《论刑赏》之后,又惊又喜,当即在众多士子中取他为第一。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4分)
(2)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4分)
13.苏轼用“敏而静”来形容王弗,材料一第三段还有哪些信息能体现王弗的这种特点?请简
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
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
鹡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述了在万里之外兄弟相聚的场景,诗人暂时忘却贬谪途中身处旅舍之苦,但自然界
动物的哀鸣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B.颔联抒发了诗人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对榻凉”中的
“凉”字,暗示了兄弟难以再见的悲凉。
C.尾联用了对写的手法,不写自己伫目凝望而写兄长回首之态,设想奇特,将自己对兄长的
思念之情表达得深婉蕴藉,富有情致。
D.诗人善用典故,通过高超的文学素养将典故自然而然地融于诗作之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毫无雕琢刻意之感,使诗歌韵味悠长。
15.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高二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词人以“ ▲ , ▲ ” 描述了
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再现了一对恩爱夫妻平时相亲相爱的生活场景。
(2)《春江花月夜》中,“ ▲ , ▲ ”含蓄地表现了思妇想要向漂
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却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
(3)《将进酒》中,“ ▲ , ▲ ”充分肯定了“饮者”的地位,这既
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激之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题。
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也 ① 。例如中医对疾
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
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 ② ,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
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进行灵活的辨证施治。而
西医, ③ 。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方面来寻找病理方面的因
素。总之,中医与西医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中医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施治,显示出优势。这种优势是独特的,是西医难以达到的,
因为西医缺乏对事物整体规律的认识。
17.请在文中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6分)
18.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4分)
四、课内知识检测(本题共 4 小题,10 分)
19. 下列选项中与“小说-散文”的逻辑关系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主角”与“旦角”
B.“杜甫”与“诗圣”
C.“水芹”与“芹菜”
D.“电影”与“电视剧”
20.下列选项中对课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狄更斯特别擅长塑造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令人难忘,比如米考伯夫妇已经
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B.《百年孤独》通过“失眠症”造成“失眠”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
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
C.《春江花月夜》以月升、月斜、月落为线索,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
体,空灵而又美妙。
D.《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口语、成语、俗语等,使文章说
理透彻而又通俗易懂。
高二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
21.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哪一种间接论证方法。(2分)
(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 ▲ (2) ▲
22.指出以下两则案例的推理形式。(2分)
(1)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
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 ▲ (2) ▲
五、整本书阅读考查(本题共 2小题,6 分)
23.下列选项中对《复活》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玛丝洛娃时十分震惊,认为她没有毒死人命。他回想起勾引
玛丝洛娃的经过,但不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
B.聂赫留朵夫先到库兹明斯科耶庄园把土地按低价租给农民。农民对聂赫留朵夫表示感谢。
聂赫留朵夫虽然损失了将近一半的收入,但心里感到满意。
C.小说通过描述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表现了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揭露了法庭、
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以及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
D.玛丝洛娃受到聂赫留朵夫的鼓舞,在流放路途中,她深切感受到了聂赫留朵夫对她无微不
至的关怀并深受感动,最终决定嫁给聂赫留朵夫。
24.请概括促使玛丝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3分)
六、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酱香拿铁”火了,茅台和瑞幸的跨界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人说我们要做勇敢的“跨
界者”,也有人说我们要做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TYQEogCIAAAAAAgCAw1CCAKQkAEAAKoGxBAMMAABg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