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合格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合格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5 18:01:38

文档简介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合格考地理试题
一、综合题
读“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和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   ,各行星公转方向   。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   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和   。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是(____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有一颗卫星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不稳定 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
4.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某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____ )
①元古代地层 ②古生代地层 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黑”的原因是   。
6.图中60°N~70°N区域内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   ,而70°N~80°N区域的相关性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   年。
7.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   有影响。
8.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____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9.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____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 D.水能资源
10.人类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有(____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图P,回答下列问题。
1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请填写名称),该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1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请填写名称)。
13.图2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14.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1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   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16.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弱,气温低。
17.图P中1、2、3、4、5气压相等的是   表示气压最高的是   。
18.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气压较高的是   处。
19.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城市或郊区)。
20.若图P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日本海附近地区,7月17日,西太平洋第六号台风“烟花”在东海以东洋面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并在登陆后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其中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内降雨量达201.9mm,全天降雨量达624.1mm,基本相当于河南省全年的降雨总量。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其中,郑州市洪涝灾害尤为严重,市区内涝现象强烈,造成极大损失,截止8月2日12时,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
材料二: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大力推进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材料三:下列上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下图为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示意图。
21.7月17日到22日期间,关于台风“烟花”移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____ )
A.风力先变弱后变强 B.风速先变慢后变快
C.路径先西南后西北 D.台风带来狂风暴雨
22.国家海洋局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宜选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雷达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23.台风是在   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台风能带来   天气现象
2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
25.下列我国各组省级行政区中,较易受台风影响的是(____ )
A.台湾和广西 B.福建和江西 C.浙江和广东 D.江苏和安徽
26.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____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27.结合材料,说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28.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参与此次郑州市洪灾的水循环环节有   ,   ,   ,   。
29.结合此次郑州市区内涝现象,分析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   ,②:   ,③:   。
31.图示箭头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3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下渗
33.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____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3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____ )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②太阳辐射能 ③重力能 ④化学能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
A.使陆地淡水的总量不断增加 B.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6.下列关于水循环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
A.使陆地上淡水资源趋于增多 B.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C.加大了海陆间的热量收支差异 D.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注入渤海。(左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右图:摄于甘肃省玛曲)
37.结合图1,黄河流域地貌多样,甲处河流受流水的   作用强烈,形成的地貌主要为   ;乙处地貌受流水的   作用强烈,形成的地貌主要为   。
38.黄河中游流经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黄土地貌区,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   、   、   等小地形,其地貌的特点是(    )
A.多位于山前,呈扇形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形平坦,泥沙沉积 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39.下列地貌,主要由流水向下强烈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 )
A.江苏长江边的河漫滩 B.上海的横沙岛
C.云南金沙江的虎跳峡 D.湖北荆江的曲流
40.被今人称为“旷世游圣”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广西、云南、贵州的石灰岩地区考察时详细记录了这里的(____ )
A.黄土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成地貌
41.在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里,能见到千姿百态的(____ )
①石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石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在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多见曲流(图2),简述曲流的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椭圆;相同
2.3;金星;火星
3.A
4.C
5.光球;其温度比周围低
6.负相关;正相关;11
7.气候(降水)
8.C
9.C
10.C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是: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②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③提供新能源: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各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
2.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排在第3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金星。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原因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层有三叶虫化石,可知该时期为古生代早期,此时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故而三叶虫化石属于海洋沉积地层,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发生太阳外部圈层的光球层中,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周边地区要低。
6.据图可知,在60°N-7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越少,呈负相关;在70°N-8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少,降水越少,呈正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可知,太阳活动周期大致为11年。
7.从图中图例可以看出,该图主要表明太阳活动与降水的关系,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降水有影响。
8.太阳活动的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气候,因此,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与预报,冶金工业部门与太阳活动联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A.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A错误;
B.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错误;
C.地热是板块的运动引起的,C正确;
D.水能是通过能量转化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材料可知,人类脱离太阳系的路线是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迁移,因此经过的天体运行轨迹依次为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运行轨迹,依次为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12.平流
13.太阳;大气逆
14.D
15.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16.削弱;保温
17.1、2、3;4
18.乙;甲
19.海洋;陆地
20.西北风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大气环流形成原因有四种: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11.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底层的①层,即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高空得到地面热量少,气温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12.根据所学知识,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天气状况,利于飞行。因此, 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①表示太阳短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4.看图可得,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针对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使得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即③,大气的温度上升,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由此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16.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云层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晚上气温低。
17.由图可知,1、2、3在同一等压面上,所以它们之间的气压相同。4处气压最高。
18.由图可知,甲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表明甲地高空形成低压,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地高空等压面上凸,表明乙地高空形成高压,乙地近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19.根据上题可知,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相对较低,结合图示甲地气温低,可知甲地为海洋;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交通工业和生活排放废热导致城市温度较高,结合图示乙地温度较高,可知乙地为城市。
20.若图P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且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可以得出,此时为北半球中纬度的冬季,应该吹西北风。
【答案】21.D
22.B
23.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狂风暴雨
24.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多发生在夏季秋季(顺序不管)
25.C
26.B
27.正值华北雨季;受副高及台风“烟花”影响,水汽条件充沛;太平洋输送的水汽,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受地形抬升降水效应显著;中西部的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抬升辐合效应显著,降水增幅明显。(任写2点,共4分)
28.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9.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大量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缓解部分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知识点】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洪水灾害的原因:自然因素:暴雨、急骤冰雪融化、风暴潮等,自然因素是产生洪水和形成洪灾的主导因素。社会因素: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河泥沙增多。②围湖造田,与河争地,导致河湖泄洪蓄洪能力降低。③防洪工程标准低,病险多,抗洪能力弱。④非工程防洪措施不完善,难以适应防洪减灾的要求。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不能满足需要,运用难度大。
21.由材料可知,台风“烟花移动过程风力先变强后变弱,风速先变快后变慢,路径是自东南向西北,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A.国家海洋局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只能获得受灾范围区域图像,A错误;
B.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利用各种地理信息的系统,可以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B正确;
C.雷达系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C错误;
D.全球定位系统只可以获取位置坐标,D错误。
故答案为:B。
2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东侧的洋面、日本的关岛附近和我国南海中部等地),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
24.台风发生于海洋上,上岸后摩擦力增大,风速减慢,水汽供应不足,台风势力不断减弱直至消失,所以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海面温度高,更易于对流的发生,所以台风多发。
25.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即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受台风影响大,而内陆地区如江西、安徽、广西等地受台风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6.根据台风危害是狂风暴雨、沿海形成风暴潮,最重要的措施是提前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让居民做好应对准备工作,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7.七、八月正值传统的北方主汛期,是本次河南大范围强降水的气候基础;根据材料“受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台风“烟花"从东部沿海强势登陆”说明受副高影响,华北平原水汽充足,是本次河南超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基础;加之台风“烟花”,充当了太平洋水汽的大型水泵,将其凝聚成急流,送向华北平原;从太平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来的水汽,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并受地形抬升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28. 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及郑州市洪涝灾害(地表径流量大)尤为严重,市区(硬化路面,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内涝现象强烈等说明参与此次郑州市洪灾的水循环环节有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9.首先,“海绵城市”通过对雨水的蓄积和循环使用,能节约水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其次,这些海绵体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吸烟滞尘,同时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此外,“海绵体"中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树木等景观,也起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答案】30.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31.D
32.B
33.D
34.D
35.A
36.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海洋上的蒸发环节;②表示水汽输送环节;③表示降水环节。
3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蒸发环节、②表示水汽输送环节、③表示降水环节、④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缺少下渗、地下径流以及植物蒸腾环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方向,与地表径流关系最密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4.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水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往低处流,驱动水循环的能量还来源于重力能,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D。
35.水循环使全球水资源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通过水循环,有利于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促使海陆间发生联系,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根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6.A.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总体来看,陆地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A错误;
B.水循环能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B正确;
C.水循环会缩小海陆间的热量收支差异,C错误;
D.水循环可以通过外力作用改变地表形态,但奠定地表形态基本格局的是内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7.侵蚀;峡谷、瀑布;堆积;三角洲
38.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B
39.C
40.B
41.D
42.曲流成因:受到流水的侧蚀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地貌是指在河水的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其中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河流的侵蚀地貌主要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3种形式,而且影响各有差异。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的。主要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等3种类型。
3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河流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主要为峡谷、瀑布;乙处河流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主要为三角洲。
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其地貌特征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小地形,使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外貌特征。故答案为:B。
39.A.江苏长江边的河漫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A错误;
B.上海的横沙岛是流水堆积形成,B错误;
C.云南金沙江的虎跳峡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
D.湖北荆江的曲流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40.广西、云南、贵州地处我国云贵高原,这里主要分布以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地表和地下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1.地下溶洞的地貌景观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②③④正确,石林是地表的形态,①错误。
故答案为:D。
42.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便形成曲流。
1 / 1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合格考地理试题
一、综合题
读“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和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   ,各行星公转方向   。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   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和   。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是(____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有一颗卫星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不稳定 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
4.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某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____ )
①元古代地层 ②古生代地层 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黑”的原因是   。
6.图中60°N~70°N区域内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   ,而70°N~80°N区域的相关性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   年。
7.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   有影响。
8.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____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9.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____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 D.水能资源
10.人类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有(____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答案】1.椭圆;相同
2.3;金星;火星
3.A
4.C
5.光球;其温度比周围低
6.负相关;正相关;11
7.气候(降水)
8.C
9.C
10.C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是: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②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③提供新能源: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各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
2.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排在第3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金星。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原因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层有三叶虫化石,可知该时期为古生代早期,此时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故而三叶虫化石属于海洋沉积地层,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发生太阳外部圈层的光球层中,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周边地区要低。
6.据图可知,在60°N-7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越少,呈负相关;在70°N-80°N的纬度范围,黑子相对数越少,降水越少,呈正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可知,太阳活动周期大致为11年。
7.从图中图例可以看出,该图主要表明太阳活动与降水的关系,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降水有影响。
8.太阳活动的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气候,因此,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与预报,冶金工业部门与太阳活动联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A.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A错误;
B.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错误;
C.地热是板块的运动引起的,C正确;
D.水能是通过能量转化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材料可知,人类脱离太阳系的路线是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迁移,因此经过的天体运行轨迹依次为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运行轨迹,依次为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图P,回答下列问题。
1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请填写名称),该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1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请填写名称)。
13.图2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14.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1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   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16.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弱,气温低。
17.图P中1、2、3、4、5气压相等的是   表示气压最高的是   。
18.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气压较高的是   处。
19.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城市或郊区)。
20.若图P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
【答案】1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12.平流
13.太阳;大气逆
14.D
15.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16.削弱;保温
17.1、2、3;4
18.乙;甲
19.海洋;陆地
20.西北风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大气环流形成原因有四种: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11.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底层的①层,即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高空得到地面热量少,气温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12.根据所学知识,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天气状况,利于飞行。因此, 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①表示太阳短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4.看图可得,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针对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使得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即③,大气的温度上升,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由此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16.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云层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晚上气温低。
17.由图可知,1、2、3在同一等压面上,所以它们之间的气压相同。4处气压最高。
18.由图可知,甲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表明甲地高空形成低压,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甲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地高空等压面上凸,表明乙地高空形成高压,乙地近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19.根据上题可知,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相对较低,结合图示甲地气温低,可知甲地为海洋;若图P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交通工业和生活排放废热导致城市温度较高,结合图示乙地温度较高,可知乙地为城市。
20.若图P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且乙地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可以得出,此时为北半球中纬度的冬季,应该吹西北风。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日本海附近地区,7月17日,西太平洋第六号台风“烟花”在东海以东洋面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并在登陆后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其中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内降雨量达201.9mm,全天降雨量达624.1mm,基本相当于河南省全年的降雨总量。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其中,郑州市洪涝灾害尤为严重,市区内涝现象强烈,造成极大损失,截止8月2日12时,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
材料二: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大力推进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材料三:下列上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下图为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示意图。
21.7月17日到22日期间,关于台风“烟花”移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____ )
A.风力先变弱后变强 B.风速先变慢后变快
C.路径先西南后西北 D.台风带来狂风暴雨
22.国家海洋局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宜选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雷达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23.台风是在   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台风能带来   天气现象
2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
25.下列我国各组省级行政区中,较易受台风影响的是(____ )
A.台湾和广西 B.福建和江西 C.浙江和广东 D.江苏和安徽
26.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____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27.结合材料,说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28.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参与此次郑州市洪灾的水循环环节有   ,   ,   ,   。
29.结合此次郑州市区内涝现象,分析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答案】21.D
22.B
23.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狂风暴雨
24.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多发生在夏季秋季(顺序不管)
25.C
26.B
27.正值华北雨季;受副高及台风“烟花”影响,水汽条件充沛;太平洋输送的水汽,向西推进到河南省中西部一带,受地形抬升降水效应显著;中西部的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抬升辐合效应显著,降水增幅明显。(任写2点,共4分)
28.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9.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大量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缓解部分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知识点】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洪水灾害的原因:自然因素:暴雨、急骤冰雪融化、风暴潮等,自然因素是产生洪水和形成洪灾的主导因素。社会因素: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河泥沙增多。②围湖造田,与河争地,导致河湖泄洪蓄洪能力降低。③防洪工程标准低,病险多,抗洪能力弱。④非工程防洪措施不完善,难以适应防洪减灾的要求。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不能满足需要,运用难度大。
21.由材料可知,台风“烟花移动过程风力先变强后变弱,风速先变快后变慢,路径是自东南向西北,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A.国家海洋局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只能获得受灾范围区域图像,A错误;
B.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利用各种地理信息的系统,可以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B正确;
C.雷达系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C错误;
D.全球定位系统只可以获取位置坐标,D错误。
故答案为:B。
2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东侧的洋面、日本的关岛附近和我国南海中部等地),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
24.台风发生于海洋上,上岸后摩擦力增大,风速减慢,水汽供应不足,台风势力不断减弱直至消失,所以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海面温度高,更易于对流的发生,所以台风多发。
25.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即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受台风影响大,而内陆地区如江西、安徽、广西等地受台风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6.根据台风危害是狂风暴雨、沿海形成风暴潮,最重要的措施是提前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让居民做好应对准备工作,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7.七、八月正值传统的北方主汛期,是本次河南大范围强降水的气候基础;根据材料“受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台风“烟花"从东部沿海强势登陆”说明受副高影响,华北平原水汽充足,是本次河南超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基础;加之台风“烟花”,充当了太平洋水汽的大型水泵,将其凝聚成急流,送向华北平原;从太平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来的水汽,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并受地形抬升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28. 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及郑州市洪涝灾害(地表径流量大)尤为严重,市区(硬化路面,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内涝现象强烈等说明参与此次郑州市洪灾的水循环环节有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9.首先,“海绵城市”通过对雨水的蓄积和循环使用,能节约水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其次,这些海绵体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吸烟滞尘,同时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此外,“海绵体"中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树木等景观,也起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   ,②:   ,③:   。
31.图示箭头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3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下渗
33.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____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3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____ )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②太阳辐射能 ③重力能 ④化学能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
A.使陆地淡水的总量不断增加 B.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6.下列关于水循环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
A.使陆地上淡水资源趋于增多 B.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C.加大了海陆间的热量收支差异 D.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答案】30.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31.D
32.B
33.D
34.D
35.A
36.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海洋上的蒸发环节;②表示水汽输送环节;③表示降水环节。
3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蒸发环节、②表示水汽输送环节、③表示降水环节、④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缺少下渗、地下径流以及植物蒸腾环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方向,与地表径流关系最密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4.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水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往低处流,驱动水循环的能量还来源于重力能,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D。
35.水循环使全球水资源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通过水循环,有利于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促使海陆间发生联系,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根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6.A.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总体来看,陆地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A错误;
B.水循环能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B正确;
C.水循环会缩小海陆间的热量收支差异,C错误;
D.水循环可以通过外力作用改变地表形态,但奠定地表形态基本格局的是内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注入渤海。(左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右图:摄于甘肃省玛曲)
37.结合图1,黄河流域地貌多样,甲处河流受流水的   作用强烈,形成的地貌主要为   ;乙处地貌受流水的   作用强烈,形成的地貌主要为   。
38.黄河中游流经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黄土地貌区,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   、   、   等小地形,其地貌的特点是(    )
A.多位于山前,呈扇形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形平坦,泥沙沉积 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39.下列地貌,主要由流水向下强烈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 )
A.江苏长江边的河漫滩 B.上海的横沙岛
C.云南金沙江的虎跳峡 D.湖北荆江的曲流
40.被今人称为“旷世游圣”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广西、云南、贵州的石灰岩地区考察时详细记录了这里的(____ )
A.黄土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成地貌
41.在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里,能见到千姿百态的(____ )
①石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石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在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多见曲流(图2),简述曲流的成因。
【答案】37.侵蚀;峡谷、瀑布;堆积;三角洲
38.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B
39.C
40.B
41.D
42.曲流成因:受到流水的侧蚀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地貌是指在河水的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其中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河流的侵蚀地貌主要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3种形式,而且影响各有差异。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的。主要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等3种类型。
3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河流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主要为峡谷、瀑布;乙处河流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主要为三角洲。
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其地貌特征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小地形,使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外貌特征。故答案为:B。
39.A.江苏长江边的河漫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A错误;
B.上海的横沙岛是流水堆积形成,B错误;
C.云南金沙江的虎跳峡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
D.湖北荆江的曲流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40.广西、云南、贵州地处我国云贵高原,这里主要分布以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地表和地下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1.地下溶洞的地貌景观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②③④正确,石林是地表的形态,①错误。
故答案为:D。
42.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便形成曲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