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18:30:32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一片玉兰花树,在国槐、杨柳、月季的映衬下犹显身姿挺拔,别具一格。一冬的沉默,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一串串蓓蕾,散在树上,如满天的星斗。待到花开时节,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的像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紫的如烟,满树繁花,摇曳多姿。无须绿叶陪衬,不用蜂蝶流连,典雅娴静,宛如盛装女王,雍容华贵;清新纯洁,又似小家碧玉,温婉可人。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曼, 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宁。曾几何时,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曾几何时,他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路蓝缕、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3 年 05 月 02 日,有删改,作者张理坤)
1.文章第②自然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文章第④自然段写老校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简要赏析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 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 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4.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三、句子默写(本题共 4 小题,6 分)
8.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   ,   ”两句诗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岳阳楼记》中“   ,   ”两句话最能体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的博大胸襟。
四、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10.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何妨”一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文物离大众生活较远,通常会给人一种____的感觉,而珍藏上百万件文物、承载中国文化记忆的故宫更是给人这样的感觉。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 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至是近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最近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别出心裁,以打造文化创意产品为目的,通过文化探秘,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承载文化记忆的文物以真实、生动、具体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其中,文化探秘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故宫文物的探寻,观众得以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神秘故事与文化价值。节目中的神秘嘉宾带领观众走进故宫识宝,探寻故宫未知世界。随着探索的一步步深入,一个个被揭开的秘密让所有国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____,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节目的另一个亮点,则是采用现代科技与另类表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述、对历史进行还原。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和谐共生,让故宫不再是冰冷、严肃而又高高在上的历史承载体。阿尔法蛋这个科技界实力萌宠被用来为故宫注入新鲜血液,展现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气质。它与嘉宾“甜蜜互动”,被誉为故宫文化的“百科全书”。而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更是让观众____,不断地穿梭于古今之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节目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价值,提升了文化自信。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愿意。
13.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六、综合性学习(本题共 2 小题,6 分)
互联网时代,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多样。数字化、快餐化的阅读形式受到追捧,经典原著渐被冷落。为 此学校准备举行“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的辩论赛。
14.辩论赛需要邀请你的班主任杨老师担任评委,下面是小明邀请时说的一段话,其中表达有误的一句是 (  )
【A】尊敬的杨老师,您好!【B】为了引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原著,学校准备 4 月 23 日上午 9 点在学术厅举行辩论赛,主题是“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C】您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我们想邀请您担任评委。【D】请您务必到场!
15.辩论赛进入自由辩论环节,作为正方代表,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语言流畅,有逻辑性,字 数不少于 60 字。
反方:我方认为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有些原著篇幅太长,阅读浪费时间;有些原著内容深奥,语言晦涩, 阅读费心劳神。
正方:   
七、作文(40 分)
16.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皆有价值。戈壁滩腾空升起的蘑菇云,是邓稼先为国铸重器的价值;阳光下“子背母、母背子”的温馨画面,是中年人承担责任的价值;墙角边傲立风雨的花芭,是小桃树顽强生长的价值……
你就是你,自有光芒。请以“价值”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2.内容上:①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②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3.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②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③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④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画面内容,拟写小标题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内容,探究其作用的能力。先要理解相关内容,再从凸显人物形象,串联故事情节,表现文章主旨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把握语言特色的能力。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了怎样的技巧,结合平时积累的有关评价景物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根据第②自然段“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1)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可知,描绘了师生在晨光、花香相伴下,心旷神怡;由此可概括为: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
根据第②自然段“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可知,描绘了青春活泼的学生在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由此可概括为: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
根据第②自然段“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可知,描绘了悠闲自得的生活;由此可知,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故答案为: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2.根据第④自然段“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可知,内容上: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根据第③段“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宁”可知,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讲述老校长故事,引起下文“我”的怀念;也使文章的结构,
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根据第⑦段“当年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可知,作者借玉兰花开香满园,表达对玉兰的喜爱、赞美之情;作者借玉兰衬托老校长等开拓者的无私,表达对学校做出贡献的老校长等开拓者们崇高的敬意。“老校长故事”为后文做铺垫。
故答案为:内容上:①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②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3.根据第⑥自然段“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可知,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根据第⑥自然段“新诗己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可知,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
根据第⑥自然段“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可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根据第⑥自然段“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可知,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故答案为: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②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③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④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答案】4.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5.B
6.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7.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常见的表停顿的虚词和对象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参考译文:
【甲】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文:欧阳修生性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4.译文: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而”表示转折标志性词语,其前断开;“何也”,“为什么呢”,有疑而问,单独成句。据此断句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故答案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5.A.数:数量词,几个;动词,计算。B.以:都是介词,把。
C.弊:名词,害处;形容词,败,疲困。
D.简:形容词,简明;动词,挑选。
故答案为:B。
6.①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译文: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②无:没有;遗:消遣;因:因此;取:拿;旧案:以前的案件、档案;反覆:反复;观:察看。译文: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故答案为: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7.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从政理念。从【乙】文“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以民为本,侧重宽简的从政理念。
故答案为: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
8.【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罔、锦衾、春泥、庙堂。
故答案为:
(1)学而不思则罔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答案】9.C
10.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9.C.“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本词中“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阳”才有思乡之情。故答案为:C。
10.“今朝露宿何妨”意思是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由“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可知,词人说如果明天风向能够好转,那么今晚就是露宿在江边又有何妨,可见词人心境的愉悦。而“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可见,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答案】11.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肃然起敬;身临其境
12.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13.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11.第一空修饰“感觉”,作定语,应用“高不可攀”,高不可攀:意思是高高在上。第二空语境为“个个被揭开的秘密让所有国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处强调“敬仰之意”,应该用“肃然起敬”,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第三空,这里是说节目的效果,依据后文“不断地穿梭于古今之间”可知,这里可填“身临其境”等表示给人“真实感”的成语。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故答案为: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肃然起敬;身临其境。
12.“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一系列节目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至是近距离地与大众接触,文物不再‘冷’”中,“近距离”和“零距离”是递进关系,“零距离”程度更深,应该放在后面,因此,正确表述为“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一系列节目……”结构混乱,应把“随着”放在“原创文艺综合节目”的前面,让“一系列节目”做整句话的主语。故改为: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故答案为: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13.文中是比喻,将“阿尔法蛋”比作“百科全书”。A.夸张,“三千尺”修饰瀑布。
B.比喻,“沙如雪,月似钩”。
C.拟人,“无情”修饰落红。
D.借代,吴钩代指兵器。
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我方认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原著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经典原著的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逻辑推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时,要明确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撰写辩论词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时,要结合对方观点来分析,即从批驳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进行思考作答。
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1)适合语境,准确措辞。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14.D.有误,“请您务必到场”错,语气生硬,可改为“请您参加”或“期待您的光临”等。故答案为:D。
15.反方的观点是“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因此正方的观点应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然后说明理由,如:经典原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著作,虽然有的历史久远,但仍然可以与当下对话,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读经典原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又能增强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故答案为:我方认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原著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经典原著的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16.【答案】范文:
价值的变化
一块木头,在农户手里不过就是个柴火,在木匠手里则能成为房屋栋梁,在艺术家手里就可以成为美丽的雕塑;一把刀,在将士手中则是建功立业的利器,在屠户手中却只能切切猪肉,在达官贵人手中甚至就是用来观赏的玩意。由此看来,一个事物,它的价值在不同的人手里,眼中是不一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事物本身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价值有了变化。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不同,想的角度不同;另一个原因则是事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元性、可塑性。
比如古代的管仲,在成为齐国丞相之前,不过是一个家道中衰的贫穷者,在众人眼里不过是个卑微的商人,一个逃兵,一个多次做官失败的失败者。只有鲍叔牙知晓他是个人才,可以治国平天下。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举管仲为相。等到管仲成为丞相时,管仲才真正的开始展现他的价值,才留给后世一段佳话。
再想想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学习。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只有乔玄、何顒、许劭等人认为他不平凡。后来,曹操把握时机,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再看看现在的一些人,他们喜欢说他们自己没用,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不去追求生活。这是什么人?这是想把自身价值藏着掖着带回土中的人。我们要适时地激发他们,让他们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那么此时你就可能会问:自己有何价值?你也许多会说你本来就没有天赋,但是丘吉尔也曾是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可他成了英国首相。你又或许会说你身处的环境不行,可是哈兰山德士他在65岁破产,几乎没人会像那时的他困难,因此创出他的新辉煌。此时你再想想,你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没有价值,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呢?
任何人都有价值。只是我们有时会缺少一双慧眼。在拥有一双慧眼之前,先让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
【知识点】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这是一道带有提示语的话题作文。话题是“价值”。“价值”原义是商品的一种属性,由提示语可知,命题人的意图不在于此。提示语从三个方面举例,分别为重器之价值、责任之价值、生长之价值,涉及个人对国家(社会),个人对家庭(他人),个人对个体发展的价值,“你就是你,自有光芒”,从个体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好自己,让自己发光,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去实现更大的价值。
从写作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考生需要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谈成长、谈责任,谈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构思时,可以采用添加法进行,比如“一本书的价值”“平凡人的价值”“宽容的价值”“微笑的价值”等。同时还要考虑你所写的物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文章重要内容要突出所选之物的积极作用。
写作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编凡人故事,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实感,有血有肉。如果写议论文,则要选取有说服力的事实与道理论据进行论述,突出中心论点。比如,《宽容的价值》你可以选取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或产生误会,面对对方的无理取闹,你一再忍让,尽管心中不悦,还是原谅了对方,最终让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两人和好如初。真正理解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如果你写议论文,你就可以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宽容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精神;然后列举“六尺巷”等故事进行论述,最后再重申观点,或发出号召。
【立意选取】
1.生命的价值。
2.青春的价值。
3.微笑的价值。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1 / 1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一片玉兰花树,在国槐、杨柳、月季的映衬下犹显身姿挺拔,别具一格。一冬的沉默,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一串串蓓蕾,散在树上,如满天的星斗。待到花开时节,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的像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紫的如烟,满树繁花,摇曳多姿。无须绿叶陪衬,不用蜂蝶流连,典雅娴静,宛如盛装女王,雍容华贵;清新纯洁,又似小家碧玉,温婉可人。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曼, 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宁。曾几何时,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曾几何时,他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路蓝缕、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3 年 05 月 02 日,有删改,作者张理坤)
1.文章第②自然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文章第④自然段写老校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简要赏析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答案】1.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2.内容上:①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②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3.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②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③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④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画面内容,拟写小标题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内容,探究其作用的能力。先要理解相关内容,再从凸显人物形象,串联故事情节,表现文章主旨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把握语言特色的能力。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了怎样的技巧,结合平时积累的有关评价景物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根据第②自然段“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1)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可知,描绘了师生在晨光、花香相伴下,心旷神怡;由此可概括为: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
根据第②自然段“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可知,描绘了青春活泼的学生在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由此可概括为: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
根据第②自然段“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可知,描绘了悠闲自得的生活;由此可知,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故答案为:①玉兰伴师生,心旷神怡;②玉兰照青春,绚丽妖娆;③玉兰伴生活,悠然自得(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2.根据第④自然段“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可知,内容上: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根据第③段“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宁”可知,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讲述老校长故事,引起下文“我”的怀念;也使文章的结构,
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根据第⑦段“当年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可知,作者借玉兰花开香满园,表达对玉兰的喜爱、赞美之情;作者借玉兰衬托老校长等开拓者的无私,表达对学校做出贡献的老校长等开拓者们崇高的敬意。“老校长故事”为后文做铺垫。
故答案为:内容上:①这里写老校长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励精图治、爱好读书,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宽容、热情、执着的“老校长”,表达作者对“老校长”的敬爱、赞美之情;升华情感;②而且,故事的讲述,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趣味性。
3.根据第⑥自然段“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可知,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根据第⑥自然段“新诗己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可知,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
根据第⑥自然段“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可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根据第⑥自然段“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可知,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故答案为:①描绘了玉兰花、学子相聚、师生剪影、天空、春风、花朵等画面,多用形容词,画面感强,富有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②引用诗句,使语言更加古朴典雅;③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④将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这个动作,实际是珍藏这份回忆。表达的情感含蓄隽永,富有含蓄美。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 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 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4.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答案】4.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5.B
6.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7.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常见的表停顿的虚词和对象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参考译文:
【甲】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文:欧阳修生性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4.译文: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而”表示转折标志性词语,其前断开;“何也”,“为什么呢”,有疑而问,单独成句。据此断句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故答案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5.A.数:数量词,几个;动词,计算。B.以:都是介词,把。
C.弊:名词,害处;形容词,败,疲困。
D.简:形容词,简明;动词,挑选。
故答案为:B。
6.①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译文: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②无:没有;遗:消遣;因:因此;取:拿;旧案:以前的案件、档案;反覆:反复;观:察看。译文: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故答案为: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7.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从政理念。从【乙】文“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以民为本,侧重宽简的从政理念。
故答案为: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
三、句子默写(本题共 4 小题,6 分)
8.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   ,   ”两句诗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岳阳楼记》中“   ,   ”两句话最能体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的博大胸襟。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罔、锦衾、春泥、庙堂。
故答案为:
(1)学而不思则罔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四、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10.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何妨”一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9.C
10.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9.C.“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本词中“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阳”才有思乡之情。故答案为:C。
10.“今朝露宿何妨”意思是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由“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可知,词人说如果明天风向能够好转,那么今晚就是露宿在江边又有何妨,可见词人心境的愉悦。而“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可见,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文物离大众生活较远,通常会给人一种____的感觉,而珍藏上百万件文物、承载中国文化记忆的故宫更是给人这样的感觉。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 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至是近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最近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别出心裁,以打造文化创意产品为目的,通过文化探秘,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承载文化记忆的文物以真实、生动、具体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其中,文化探秘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故宫文物的探寻,观众得以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神秘故事与文化价值。节目中的神秘嘉宾带领观众走进故宫识宝,探寻故宫未知世界。随着探索的一步步深入,一个个被揭开的秘密让所有国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____,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节目的另一个亮点,则是采用现代科技与另类表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述、对历史进行还原。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和谐共生,让故宫不再是冰冷、严肃而又高高在上的历史承载体。阿尔法蛋这个科技界实力萌宠被用来为故宫注入新鲜血液,展现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气质。它与嘉宾“甜蜜互动”,被誉为故宫文化的“百科全书”。而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更是让观众____,不断地穿梭于古今之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节目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价值,提升了文化自信。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愿意。
13.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答案】11.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肃然起敬;身临其境
12.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13.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考生具体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11.第一空修饰“感觉”,作定语,应用“高不可攀”,高不可攀:意思是高高在上。第二空语境为“个个被揭开的秘密让所有国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处强调“敬仰之意”,应该用“肃然起敬”,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第三空,这里是说节目的效果,依据后文“不断地穿梭于古今之间”可知,这里可填“身临其境”等表示给人“真实感”的成语。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故答案为: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肃然起敬;身临其境。
12.“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一系列节目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至是近距离地与大众接触,文物不再‘冷’”中,“近距离”和“零距离”是递进关系,“零距离”程度更深,应该放在后面,因此,正确表述为“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起,一系列节目……”结构混乱,应把“随着”放在“原创文艺综合节目”的前面,让“一系列节目”做整句话的主语。故改为: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故答案为:这两年随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让文物不再“冷”。
13.文中是比喻,将“阿尔法蛋”比作“百科全书”。A.夸张,“三千尺”修饰瀑布。
B.比喻,“沙如雪,月似钩”。
C.拟人,“无情”修饰落红。
D.借代,吴钩代指兵器。
故答案为:B。
六、综合性学习(本题共 2 小题,6 分)
互联网时代,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多样。数字化、快餐化的阅读形式受到追捧,经典原著渐被冷落。为 此学校准备举行“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的辩论赛。
14.辩论赛需要邀请你的班主任杨老师担任评委,下面是小明邀请时说的一段话,其中表达有误的一句是 (  )
【A】尊敬的杨老师,您好!【B】为了引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原著,学校准备 4 月 23 日上午 9 点在学术厅举行辩论赛,主题是“今天我们是否需要读经典原著”。【C】您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我们想邀请您担任评委。【D】请您务必到场!
15.辩论赛进入自由辩论环节,作为正方代表,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语言流畅,有逻辑性,字 数不少于 60 字。
反方:我方认为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有些原著篇幅太长,阅读浪费时间;有些原著内容深奥,语言晦涩, 阅读费心劳神。
正方:   
【答案】14.D
15.我方认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原著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经典原著的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逻辑推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时,要明确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撰写辩论词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时,要结合对方观点来分析,即从批驳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进行思考作答。
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1)适合语境,准确措辞。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14.D.有误,“请您务必到场”错,语气生硬,可改为“请您参加”或“期待您的光临”等。故答案为:D。
15.反方的观点是“不需要阅读经典原著”,因此正方的观点应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然后说明理由,如:经典原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著作,虽然有的历史久远,但仍然可以与当下对话,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读经典原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又能增强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故答案为:我方认为需要阅读经典原著,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原著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经典原著的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七、作文(40 分)
16.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皆有价值。戈壁滩腾空升起的蘑菇云,是邓稼先为国铸重器的价值;阳光下“子背母、母背子”的温馨画面,是中年人承担责任的价值;墙角边傲立风雨的花芭,是小桃树顽强生长的价值……
你就是你,自有光芒。请以“价值”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
价值的变化
一块木头,在农户手里不过就是个柴火,在木匠手里则能成为房屋栋梁,在艺术家手里就可以成为美丽的雕塑;一把刀,在将士手中则是建功立业的利器,在屠户手中却只能切切猪肉,在达官贵人手中甚至就是用来观赏的玩意。由此看来,一个事物,它的价值在不同的人手里,眼中是不一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事物本身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价值有了变化。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不同,想的角度不同;另一个原因则是事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元性、可塑性。
比如古代的管仲,在成为齐国丞相之前,不过是一个家道中衰的贫穷者,在众人眼里不过是个卑微的商人,一个逃兵,一个多次做官失败的失败者。只有鲍叔牙知晓他是个人才,可以治国平天下。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举管仲为相。等到管仲成为丞相时,管仲才真正的开始展现他的价值,才留给后世一段佳话。
再想想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学习。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只有乔玄、何顒、许劭等人认为他不平凡。后来,曹操把握时机,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再看看现在的一些人,他们喜欢说他们自己没用,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不去追求生活。这是什么人?这是想把自身价值藏着掖着带回土中的人。我们要适时地激发他们,让他们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那么此时你就可能会问:自己有何价值?你也许多会说你本来就没有天赋,但是丘吉尔也曾是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可他成了英国首相。你又或许会说你身处的环境不行,可是哈兰山德士他在65岁破产,几乎没人会像那时的他困难,因此创出他的新辉煌。此时你再想想,你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没有价值,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呢?
任何人都有价值。只是我们有时会缺少一双慧眼。在拥有一双慧眼之前,先让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
【知识点】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这是一道带有提示语的话题作文。话题是“价值”。“价值”原义是商品的一种属性,由提示语可知,命题人的意图不在于此。提示语从三个方面举例,分别为重器之价值、责任之价值、生长之价值,涉及个人对国家(社会),个人对家庭(他人),个人对个体发展的价值,“你就是你,自有光芒”,从个体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好自己,让自己发光,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去实现更大的价值。
从写作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考生需要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谈成长、谈责任,谈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构思时,可以采用添加法进行,比如“一本书的价值”“平凡人的价值”“宽容的价值”“微笑的价值”等。同时还要考虑你所写的物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文章重要内容要突出所选之物的积极作用。
写作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编凡人故事,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实感,有血有肉。如果写议论文,则要选取有说服力的事实与道理论据进行论述,突出中心论点。比如,《宽容的价值》你可以选取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或产生误会,面对对方的无理取闹,你一再忍让,尽管心中不悦,还是原谅了对方,最终让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两人和好如初。真正理解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如果你写议论文,你就可以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宽容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精神;然后列举“六尺巷”等故事进行论述,最后再重申观点,或发出号召。
【立意选取】
1.生命的价值。
2.青春的价值。
3.微笑的价值。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