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5 20:3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
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
C.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胆固醇、呼吸酶、激素等
3、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
C.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及其生活的液体环境(用X、Y、Z表示),①②③④为X、Y、Z这三种体液之间联系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比X和Z,Y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B.组织水肿是由Z中的蛋白质减少导致的
C.Y中的药物需要经过Z进入组织细胞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X和Y
5、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乳酸主要与缓冲物质中的Na2CO3反应
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6、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入神经
B.交感神经属于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属于感觉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7、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8、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条件反射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B.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反复应用条件刺激才能维持
C.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属于条件反射
9、Na+,K+是引起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重要离子,神经元膜内的K+通过K+通道向外扩散,最终达到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静息状态下,Na+可以通过极少量的Na+通道内流,中和部分由K+建立的膜电位。Na+-K+泵可以将进入细胞内的Na+主动泵出细胞,并将扩散至胞外的K+主动泵回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K+等在细胞内外的不均等分布是细胞产生电位的基础
B.膜内K+通过K+通道向外扩散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C.Na+-K+泵的存在可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D.降低膜外的Na+浓度可能会使人体出现反应迟缓的现象
10、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兴奋是由神经元A的轴突或树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
B.神经元A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神经递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
C.为减弱手术带来的疼痛,医学上可以考虑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研发麻醉类药物
D.从图乙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一定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Na+内流
11、痒觉可由化学物质(如组胺)或机械刺激引发。2010年,人类首次鉴定出感觉神经元上可感知触碰、振动的PIEZO蛋白。研究者用不同物质处理小鼠感觉神经元,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阳离子进入细胞可引起神经元兴奋
B.组胺和触碰都能激活感觉神经元
C.推测PIEZO蛋白可促进阳离子内流
D.触碰引起痒觉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12、反射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兴奋经中枢传递时往往较慢,这是由于化学性突触传递须经历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并与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等多个环节,因此需时较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膝跳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
B.当手碰到火时,人感受到痛后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
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
D.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13、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于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休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的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14、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下丘脑形成体温基准点,简称调定点。正常人调定点温度定为37℃,但细菌感染等病理反应导致发热,调定点可能轻微上移(如38℃)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表面
B.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
C. 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对机体也有益处
D. 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5、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酶都具有特异性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②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④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由40 ℃降到37 ℃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热觉感受器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汗腺活动加强只与体温调节有关
1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有受体蛋白
B.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C.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20、在胸外科就诊患者中,有一群特殊的“水手”患者被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医生借助胸腔镜,可点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掌多汗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与手汗相比,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C.手汗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21、人体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健康人体进入不同温度的环境后,体温的动态平衡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冷觉感受器兴奋,机体细胞呼吸加快
B.bc段肌肉的产热量减少,脑的产热量增多
C.若de段机体剧烈运动,则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e点后,机体皮肤血流量增多,汗液的分泌量增多
22、神经细胞传送痛信号需由钙离子激活。下图是海蛞蝓的毒液阻断痛信号传送的示意图,毒液直接阻断(  )
A.突触小体内合成痛信号
B.突触前膜处释放痛信号
C.C进入感觉神经细胞
D.受体细胞接受痛信号
23、研究发现,脑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会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阿尔茨海默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淀粉酶水解β淀粉样蛋白,减少β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预防该病
B.推测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用来治疗该病
C.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之后,乙酰胆碱浓度下降,不能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来补偿
D.乙酰胆碱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4、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竞争受体而起作用。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出蛋白质混合物,同时逐滴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和不同类型的试剂,如下表。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中加入的试剂种类 试剂类型 无法再检测出放射性时的试剂浓度
吗啡 麻醉剂 6×10-9M
美沙酮 麻醉剂 2×10-8M
左啡诺 麻醉剂 2×10-9M
苯巴比妥 非麻醉剂 10-4M,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A.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B.实验中加入非麻醉剂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C.由表可知,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美沙酮
D.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降低
25、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神经元的小鼠模型,用以研究X神经元对水平衡的调节作用。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了实验,开始光刺激后,测量15分钟内小鼠的饮水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
B.实验中的A组比B组小鼠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少
C.A组实验小鼠的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饮水增加
D.C组小鼠水摄入量比B组多是光激活X神经元导致的
二、填空题:
26、某人因咽喉肿痈、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射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两者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
②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肺泡壁细胞生活时内环境是________。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此种情况下,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正常人体参与调节pH的缓冲对主要有________等。
27、图1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图2为神经中枢中某一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结构的名称是    ;B所处的内环境成分是     。
(2)兴奋在图2结构处的传递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原因是                            。若C为某肌细胞的细胞膜,则B作用于C后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
(3)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某小组同学以电表为实验仪器,以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电表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刺激位点甲,若电表指针偏转   次,说明局部电流   (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刺激位点甲,若电表指针偏转   次,说明局部电流    (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
28、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9、据报道,山东淄博一产妇因“捂月子”中暑身亡。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请结合所学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1)夏季,高温刺激皮肤和黏膜处的_____________,通过神经传输,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夏季空调房温度过低会使人易患感冒,当人感冒发烧时,体温维持在39℃高温,此时机体的产热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在感冒发烧的过程中,即使身处温暖环境,仍可能觉得寒冷,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脏器、多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发生热射病时,一方面过高的体温可以使细胞中____________,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另一方面高温会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30、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骨骼肌战栗属于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
(2)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机体经一系列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升高,这种变化又会反馈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填器官),从而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不至于过大,上述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
(3)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设计:
①选取甲、乙、丙、丁四只________的实验狗。
②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说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不考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乙狗__________________;丙狗__________________;丁狗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四只实验狗置于同一寒冷环境中12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记录其变化过程,对比分析。
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
a.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b.________,其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
c.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________。
答案
选择题:
1-5:ADCBB
6-10:CADBC
11-15:DDDAC
16-20:AABCD
21-25:BCACB
填空题:
26、(1)组织液;血浆;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面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①④⑦
(3)①组织液;②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27、(1)突触 组织液
(2)A→D→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C收缩或舒张
(3)2 能 1 不能
28、(1)甲状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胰岛素 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29、(1)温度感受器(或热觉感受器);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
(2)等于;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3)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升高
30、(1)神经;
(2)下丘脑 垂体;神经-体液;
(3)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合理即可);
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
b.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
c.其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