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新课导入
……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我也看过不少描写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日本的时候,我也看到过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致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坏的日本纺织女工的生活,可是拿日本女工来和包身工一比,那就是天堂和地狱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保存着奴隶制度。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
这个地方既没有所谓国家主权、政府法律,更谈不上生活保障和人身自由。
——《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包身工
夏衍
被“资本”剥削的“奴隶”们
作者简介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开拓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包身工》
文化常识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三特征: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典型性
本文是夏衍先生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作的一篇反映中国劳工悲惨生活的带有经典意义的报告文学,发表在1936年《光明》创刊号上。文章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当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衰败,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困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子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写作背景
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规模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先生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写成此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初读课文
包身工
问题1:什么是包身工?从课文中筛选概括信息。
1、包身工的来历?
——贫困农家少女: 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
——实质原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天灾:
农村经经济破产,无路可走
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题解】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 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女
芦柴棒、猪猡等
上海东洋纱厂
长达12个小时以上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贫苦农村少女
十五六岁
整体感知
包身工
问题2:通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包身工命运悲惨,
受剥削,遭蹂躏,
整体感知
问题4:作者介绍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写了几个场景?
问题3:作者是如何表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的?
通过场景描写
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四点半后)早餐
23----32、(五点)上工
时间线索
从清晨到晚上
精读课文
1----6、 (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
起床时间
——四点一刻(早)
居住坏境
——挤、差、脏、乱。
起床状态
——狼狈不堪,非人待遇
“在离开别人头部……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细读场景描写,体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精读课文
12----14、(四点半后)早餐
“两粥一饭” “一碗”
“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外边的粥汁”“空碗”
——少【动作、细节】
“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
“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
“慈祥”的老板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难得的佳肴”
——差【反语】
细读场景描写,体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凄惨的饮食条件
精读课文
23----32、(五点)上工
自然环境: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
人为惩罚:
三大罚规——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
带工老板:
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
工作环境如何?会受到哪些惩罚?
悲惨的劳动场景
包身工制度
恶劣的住宿条件
悲惨的劳动场景
凄惨的饮食条件
劳
动
待
遇
?
每天三角八分
(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群体包身工
地狱生活的全貌
描写+记叙
精读课文
芦柴棒遭打
通过三个场景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群体包身工的悲惨命运,那么具体到个体人物遭遇了什么?
典型人物和场景描写
小福子受罚
无名女工惨遭毒打
这三个人因为什么受罚遭打?仔细揣摩课文中典型细节描写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个体包身工
(十五六岁)
手段残忍
感情冷酷
精读课文
合作交流:
①为什么叫她芦柴棒?
②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
③描写“芦柴棒”的动词是哪一个?
芦柴棒
精读课文
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抓、摔、踢、泼
跳。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合作交流:
①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②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③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④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⑤以上情况说明了小福子怎样的处境?
小福子
精读课文
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小福子“人人得而欺之”,表现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
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两小时以上。
精读课文
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小福子,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小福子。她们遭遇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骇人听闻的摧残
令人发指的罪行
精读课文
上工
放工
点面结合
起床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芦柴棒
骨瘦如柴
小福子挨罚
芦柴棒重病
遭受毒打
“芦柴棒”出场
面
放工
早餐
任务三: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快速浏览课文8—10段、15—22段、34段、48、49段,思考以下问题。
1. “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2. 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3. “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制度
任务三: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1. 包身工这种制度是怎么产生的?(8—10段)
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包身工的来历和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
任务三: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2. 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根本原因:三个原因:没有人身自由(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易于管理(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任务三: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3. “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制度 (第38/48/49段)
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第34段)
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得到了好处
(东洋厂飞跃的庞大)
任务三: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3. “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制度 (第34/48/49段)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第49段)
这是一种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制度。
总结包身工产生的原因
(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
(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
(4)主观原因(8-10段)家庭困境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总结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
包 身 工
1----6、(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
7----11、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12----14(四点半后)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23----32、(五点)上工 恶劣的劳动条件
35----47、(十七点)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48----50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33----34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
结构总结
新闻背景和新闻事实交织穿插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主线:
新闻事实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副线 :新闻背景
文中穿插着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从现象到本质:深刻揭露
包身工悲惨的命运
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结构总结
《包身工》饱含作者夏衍的情感,赏析下面句子,理解句子含义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这是通过设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的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精美的菜肴。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差,暗含讽刺的意味。
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六个短语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彩。“机器”借指包身工。“猪猡”的比喻说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的恶劣;“泥土”的比喻说明包身工地位的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芦柴棒”“弓”等比喻,直观地展现了包身工的凄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工作,工作……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等句子用了反复咏叹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运用发人深思的警句,凝聚了愤激的烈焰,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芦柴棒”
骨瘦如柴
小福子挨罚
“芦柴棒”重
病遭受毒打
“芦柴棒”
出场
面
艺术手法一: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所谓“点”,就是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所谓“面”,就是对全场景的概括描写。
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
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
包身工
带工老板
穿的“拷绸”之类
作用:
收入“每天三角八分”
艺术手法二:对比手法
住的“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
收入不仅可以放债起屋买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一类的买卖.
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
艺术手法三:排比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艺术手法四:比喻
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2.像鸽笼一般地分得均匀。
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贼。
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5.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艺术手法五:反语
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第12段)
运用反语,表现包身工饮食条件差。控诉了老板的无情。
2、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第32段)
运用反语,带工头惩罚的不合理,残忍。
3、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运用反语,表现这些青年在家乡被当成像鸡鸭一样喂养。
背景补充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 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通过对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情况的描写,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与繁重劳作,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对帝国主义和黑暗势力的无比愤恨之情。
文章主旨
延伸拓展
探究思考:
有人说《包身工》是一篇时文,能否结合所学谈谈本文的当代意义?
上海裕丰纱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