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达标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一、选择题。(16题)
1、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 )
A.氧气(O2) B.二氧化碳(CO2)
C.氮气(N2) D.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无色、均一、透明,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中的各物质的性质都不变
D.糖水由糖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21%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可用硫或木炭代替红磷完成实验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普洱是中老铁路上的重要站点,享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而产生特有的香味。能闻到普洱茶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微观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 酒精有挥发性
B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7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6、硼元素是核糖核酸形成的必需品。下列有关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
C.相对原子质量为11.00 D.最外层电子数为5
7、“壮美河山,多彩三秦”。为了减少陕西的大气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大力提倡占用林地发展耕田 D.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8、下列说法与空气组成成分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
B.灯泡中充入氮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C.由于氮气不活泼,因此不能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澄清石灰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表面会结一层白膜
9、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溶液可用于消毒,不能消毒——和分子构成不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不同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11、东台东临黄海,有丰富的海产品,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是指(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1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13、下列不利于“建设幸福新莘县,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
A.出行少开私家车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C.垃圾就地焚烧 D.增大绿地面积
14、下图是某同学对教材中有关氨分子运动实验进行的改进,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会出现bc段纱布条比ab段先变红的现象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
15、一种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92 B.115 C.38 D.77
16、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属于稀有气体
C.①表示阳离子 D.④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汞柱上升,微观解释是由于温度升高,______大。
(2)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______不同。
(3)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 。
19、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以推知,一切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都是__________发生变化,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
20、有A、B、C、D、E五种微粒。已知:①当A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②当B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③C微粒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2;④D微粒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⑤E微粒不带电,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
(1)写出A、B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
(2)写出微粒D的符号______。
(3)E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4)C微粒的符号为Mg2+,其含义为______;其中“2+”的含义为______。
21、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者符号表示的意义:
(1)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2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空气成分的发现其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
(1)空气成分的测定:
① 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下图),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 (多选)。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②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Ⅰ.图甲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处。若用甲装置测得的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Ⅱ.结合乙图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空气的保护
① 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 。
A 减少汽车的数量
B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 除了上述PM2.5外,下列也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PM10
(3)实验反思与再探究:为了更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注射器容积50mL,试管中空气体积100mL,红磷足量。(说明:导管中的空气忽略不计,夹持装置已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 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在amL刻度处,a的最小合理值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7 B 19 C 22
② 使用该装置正确操作,可能仍会产生的安全问题是___________ ,某同学认为去掉止水夹可解决此问题且也能达成实验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 。
③ 若实验中橡皮管上无止水夹,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一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实验二中,观察到品红在_____(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三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会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五、计算类题。
24、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 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达标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一、选择题。(16题)
1、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 )
A.氧气(O2) B.二氧化碳(CO2)
C.氮气(N2) D.稀有气体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无色、均一、透明,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中的各物质的性质都不变
D.糖水由糖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
【答案】D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21%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可用硫或木炭代替红磷完成实验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B
4、普洱是中老铁路上的重要站点,享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而产生特有的香味。能闻到普洱茶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A
5、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微观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 酒精有挥发性
B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7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答案】A
6、硼元素是核糖核酸形成的必需品。下列有关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
C.相对原子质量为11.00 D.最外层电子数为5
【答案】D
7、“壮美河山,多彩三秦”。为了减少陕西的大气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大力提倡占用林地发展耕田 D.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答案】C
8、下列说法与空气组成成分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
B.灯泡中充入氮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C.由于氮气不活泼,因此不能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澄清石灰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表面会结一层白膜
【答案】C
9、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溶液可用于消毒,不能消毒——和分子构成不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答案】C
11、东台东临黄海,有丰富的海产品,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是指(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答案】A
1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D
13、下列不利于“建设幸福新莘县,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
A.出行少开私家车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C.垃圾就地焚烧 D.增大绿地面积
【答案】C
14、下图是某同学对教材中有关氨分子运动实验进行的改进,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会出现bc段纱布条比ab段先变红的现象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
【答案】A
15、一种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92 B.115 C.38 D.77
【答案】D
16、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属于稀有气体
C.①表示阳离子 D.④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又因为生成物是固体,恢复至室温时集气瓶中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18、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汞柱上升,微观解释是由于温度升高,______大。
(2)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______不同。
(3)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 。
【答案】(1)原子间隔变 (2)构成 (3)镁+氧气氧化镁
19、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以推知,一切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都是__________发生变化,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
【答案】(1) 氧化汞→汞+氧气或HgOHg+O2↑ 分解反应
(2)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被分裂为汞原子和氧原子(答案合理即可)
(3) 分子 原子
20、有A、B、C、D、E五种微粒。已知:①当A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②当B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③C微粒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2;④D微粒有18个电子,当失去2个电子后显电中性;⑤E微粒不带电,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
(1)写出A、B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
(2)写出微粒D的符号______。
(3)E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4)C微粒的符号为Mg2+,其含义为______;其中“2+”的含义为______。
【答案】(1)Na、Cl (2)S2- (3)
(4)1个镁离子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1、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者符号表示的意义:
(1)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答案】(1)两个钠离子 (2)一个氯原子,氯元素 (3)Al
三、综合应用题。
2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空气成分的发现其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
(1)空气成分的测定:
① 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下图),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 (多选)。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②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Ⅰ.图甲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处。若用甲装置测得的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Ⅱ.结合乙图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空气的保护
① 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 。
A 减少汽车的数量
B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 除了上述PM2.5外,下列也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PM10
(3)实验反思与再探究:为了更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注射器容积50mL,试管中空气体积100mL,红磷足量。(说明:导管中的空气忽略不计,夹持装置已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 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在amL刻度处,a的最小合理值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7 B 19 C 22
② 使用该装置正确操作,可能仍会产生的安全问题是___________ ,某同学认为去掉止水夹可解决此问题且也能达成实验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 。
③ 若实验中橡皮管上无止水夹,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
【答案】(1)BCD 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
红磷不足 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变大
(2)C BCD
(3)C 试管炸裂或橡皮塞被弹开
装置仍密闭且注射器有缓冲压强的作用 先向右后向左
四、实验题。
23、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一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实验二中,观察到品红在_____(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三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会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1) 甲烧杯内溶液变红 与甲烧杯对照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继续
五、计算类题。
24、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 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答案】(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26.986。
(2)假设镁原子的质量为a,则有24=,
解得a=3.986×10-26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