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七课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世官制
军 功 爵 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以法为教
科 举 制
举荐制
以吏为师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目录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时间轴
时空史观
壹
晚清——破旧.立新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创立
发展
完善
鼎盛
回顾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时断时续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晚清
元朝
科举变革
为何变?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1864)年
思考:李鸿章提出了什么主张?为什么?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废除
(1)背景
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考试科目和学校教育与
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脱节。
如何变?
一、科举制的变革
2、过程
1898年戊戌变法
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第一场论题五道,论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公法、刑律,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听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先《学》、《庸》、《论语>,次《孟子》,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今宜参取讲义经说之意,以朴实说理明白正大为主。
——————1898年礼部颁布《遵义乡会试详细章程》
思考: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变?
一、科举制的变革
2、过程
1898年戊戌变法
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指责),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主要)。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群(列强)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归重(推重)学堂一途,…………不为邪说浮言(当时的民主革命思想)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思考:“立停科举”的建议为何能迅速被采纳?
思考:废除科举制的理由是什么?
如何变?
一、科举制的变革
2、过程
1898年戊戌变法
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思考:科举制落后吗?
落后的不是选拔形式,而是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考试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新式选官制度的建立
(1)官制改革
裁减冗署冗官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
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二、新式选官制度的建立
(2)学堂选官制度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予官制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思考:学堂选官的特点是什么?
采用考试形式
将学堂教育和官员任用相结合
二、新式选官制度的建立
(2)学堂选官制度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3)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贰
民国——借鉴.探索
民国的政权演变
一、南京临时政府
二、北洋政府时期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今当民国建立伊始,计非参酌中外,询事考言,不足以网罗天下英才而裨益治理。该部所请,诚为当今及务
思考:为什么颁布文官考试令“诚为当今急务”?
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
——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
思考: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设立单独机关,考试权必须独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新探索
——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思考:孙中山提出考试权需要独立的理由是什么?
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因为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政整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先生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1)主要内容:
考试权独立;
国家设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思考:孙中山选拔官员的设想有何意义?
孙中山认为文官要“有才、有德”,是否能够委任为政府官员,“要通过考试制度”“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孙中山主张在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基础上,把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分立出来,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构建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框架。孙中山规划和公布的有关文官考试的法规法令,其中不少内容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
——房列曙《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
2、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3、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1、发扬了传统科举制度的优势
2、北洋政府时期
文官考试制度正式设立
考试和甄别
考试 (针对未当官者) 建立标志
报考条件
负责机构
考试类型
甄别 (针对已当官者) 应用范围
报考条件
作用
根据表格:归纳此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
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国民男子年满21岁者(女子没有资格)
政事堂铨叙局
文官高等考试(举行过2届)
文官普通考试(举行过2届)
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已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重要措施
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以立法形式实施
男女参政权不平等
选拔措施多样
选拔措施多样
考试与资历并重
建立
依据
内容
评价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①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①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②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
③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更平等
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②1929年公布第一部《考试法》,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确立公务员制度
采取立法形式,规范化,制度化
执行存在诸多弊病
特 点
中西合璧,古今结合;
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文官考试制度的新发展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虽规定较详细,却并未能动摇其专制独裁基础,反而在吏治腐败和专制事实面前,徒具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对此,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也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在当时,对政府官吏的贪污舞弊,不仅"不能批评,且须为之隐蔽"。因此,公务员制度及其有关法律规定多被践踏,成效甚微。
——白钢《政治制度史》
(1)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政党保护色彩明显
(3)实行较为艰难,逐渐流于形式
(4)实际作用极为有限
阅读材料,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叁
新中国——国情.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什么是干部?
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焦裕禄被誉为
“党的好干部”
公务员 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
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十八大以来
1.干部制度的演变
沿用,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原则
党管干部
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开始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明确了挑选和任免干部必须采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再交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领导干部终身制也逐步废除,由任期制和集体交班制取代。
——易振龙
意义
1、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2、为干部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
3、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干部素质;
4、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
2006年
发展完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993年
初步形成
2005年
正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年份 招录人数 招聘岗位数 参考人数 报录比
2016 27817 15659 140万 50:1
2017 27061 15583 149万 54:1
2018 28533 16144 129万 45:1
◎2016-2018公务员考试招录数据
(二)公务员制度
背景: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意义
1、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2、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3、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何在?
独特性:
①政治立场明确
②坚持党管干部
③不搞“两官分途”
④坚持服务人民的宗旨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法定范围 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我国公务员不仅包含中央一级还包括地方各级
选用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 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两官分途 “两官分途” 不搞“两官分途”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服务对象 服务政府(资产阶级) 服务人民
课堂小结
科举选官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北洋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草案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
建立干部制度
1840
1905
1912
1927
1949
1978
今
民 国
新 中 国
晚 清
1、选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选官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时代的变迁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3、选官制度的建立应该符合本国的国情,体现本国特色。
认识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
建立公务员制度
坚定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
1.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
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
课堂检测
C
2.1906年,孙中山游历欧美国家后指出:“美国官吏,既有由选举得来,也有由委任得来。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皆有很大的弊端。……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这说明孙中山( )
A.辩证指出了文官制度的利弊 B.开始改变对西方的盲目崇拜
C.仍然受到传统科举制的影响 D.主张选官权从行政权中独立
D
3.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