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 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 10个字,会写“陆续”等 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点】
探究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景色,感受大榕树的美丽,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的段落,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静态景物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字词,完成《鸟的天堂》预习单。
2.教师: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猜一猜。猜猜这是什么呢?
(生猜测)
师:那到底是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哎呀,原来就是我们平时吃过的奥利奥啊。你看,当摄影师把他的取景框往后拉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事物的整体,发现整体和局部很不一样,有点意思吧,那咱们再来猜。这是什么呢?
(生猜测)
师:那咱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呢?哎,原来是我们吃过的西红柿呀。咱们也用双手搭建一个取景框,你发现摄影师把取景框往前推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事物的局部,往后拉会看到——整体。举例老师拍摄观察板栗树。喜欢用这样拍摄的方式记录生活吗?那这节课咱们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来留心观察,细细体会,你会收获更多的生活情趣哟。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课件)板贴:四时景物皆成趣。学习任务是——(生说)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四季之美,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动态描写。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不同季节景物的动态变化之趣。今天,我们要走进鸟的天堂,看看这里的四时景物和前一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又会带来哪些情趣呢?齐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单,比较作业点赞。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孩子们生字词掌握的很不错。我们还仿照四季之美,抓住时间、景物特点感受到的情绪、梳理信息的方法,把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一个图表。关于情趣,同学们各有各的感受,都很不错。老师选取了三份最具代表性的作业,现在我们看看时和景。关注信息完整,语言简洁,和同桌小声讨论讨论,你们会为哪一份作业点赞呢?
(生讨论)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们会为哪份作业点赞呢?
(生交流)
师:他借助关键词梳理信息方法很正确是吧?我们看一看,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的主要景物是什么呢?那第一份图表既抓住了主要景物和它的特点,语言又比较简洁。我们借助表格梳理提取信息,注意信息完整,语言简洁,就能快速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啦。
三、概括小船位置变化,梳理作者游览及观察顺序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 3——9自然段,勾画表示船位置变化的关键词,填写在横线上,匹配相应段落。(生填写学习单,全班汇报交流):作者船的位置变化顺序是,首先船向河中心移去,对应段落是三到六自然段,然后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对应段落是七到八自然段,最后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对应段落是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赞成吗 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认真,(板贴位置变化)同学不仅匹配的很好,而且表达的也很清楚,也很完整,刚刚我们梳理了作者的游览路线,其实这里面还藏着作者的观察顺序你们发现了吗?
(生:是从远到近来观察的。)
2.师:你很会发现,他就是按照这样由远到近的顺序变换着位置在观察。(板贴——变换位置)就像榕树这样的静态景物啊,就适合变换着位置慢慢的去观察。(板贴——初步体会静态描写)。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读一边去体会吧(配乐师生朗读)师读: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我们将跟随巴金先生去欣赏鸟的天堂,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跳上一只小船,缓缓向河中心移去。远远的,我们看到。(生读)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我觉得孩子们语感很不错,我们读这种静态描写的课文,就适合用舒缓的语调去读。我们的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生接读(课件,小船位置发生变化)
四、品读句子,抓住关键,体会“鸟的天堂”的特点,感受静态之美。
1.学习任务一
师:作者就是这样变换着位置观察表达的,那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去观察静态景物呢?让我们带上取景框一起去发现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先看到什么画面,再看到什么画面,哪些是整体描写?哪些是局部和细节描写?给文字匹配相应的取景框,大家翻开书开始吧。
(生默读勾画)
师:谁分享一下作者先看到什么画面,再看到什么画面呢?你怎么匹配?
(生汇报交流哪些师局部描写,哪些是整体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师:我觉得你不仅会匹配,而且表达讲解的也非常清楚呢,我们把掌声送给他。那老师来当你们的小助手,把它匹配上。这里又看到了整体。当我们把取景框往前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榕树的局部和细节。一起读。
(一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的可爱。)
当我们把取景框往后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榕树的整体,咱们来读一读,(生读-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作者就是这样切换着画面在观察。(板贴树的图片,画箭头)这样切换着画面再表达(板贴“切换画面”)
2.学习任务二
师:我们继续阅读给七八自然段的文字也匹配相应的取景框。如果看到整体的画面,咱们可以用横线勾画,看到局部的画面,我们可以用波浪线勾画,看细节的画面,我们可以用双横线勾画。拿出你们的学习单开始吧。
(生完成学习任务一)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分享你是怎么给七八自然段匹配的情况呢?(生逐一汇报)
师:你看,他们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读着相同的文字。脑海里面关注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都非常的棒,好,孩子们刚刚读书读的非常的认真,找到了很多课文文字当中的画面的切换。其实作者就是这样在灵活的切换着画面观察。(板贴树画画箭头)作者变换着位置观察,灵活的切换着画面观察,静态描写呀,就是从真实的观察中来,我们要用心观察才能有好的表达。
3.比较阅读,学习体会细节描写。
师:其实啊,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写的就是这些内容,而巴金先生却是这样表达的,那你读读这两段文字,他们分别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区分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4.分享最欣赏的静态描写师:那现在请说说你最欣赏哪个画面中的静态描写?
(生读)
生汇报:我认为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这里的静态描写我十分感到很美。就是榕树的那个枝叶很大而且很长,就可以已经从主干伸到了水面上,像是长在水面上一般。
师:你品读句子,还用到了我们以前三年级学过的顺着文字去想象画面这样的阅读方法,我觉得你非常的棒,你可以把你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读给我听一听。来试着读读吧。
师:舒缓的语调把我们都带入了这画面中,从这个真绿的可爱,我听出了情感的变化,我们都像他这样一起来读吧。
(整体读)
师:是呀,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随着内容的变化,情感也会有一定的起伏。孩子们的语感真的很不错,其实课文中像这样具体生动、触动情感的描写还有很多。咱们在接着品。
5.学习任务三
师:请孩子们默读五到九自然段你最欣赏哪些画面中的静态描写呢?咱们可以勾画关键词句;顺着文字想画面,可以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想一想他是怎么把景物写的生动具体的呢?可以把你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同桌听,也可以把你喜欢的语段朗读给同桌听。等会儿我们在分享的时候,同桌可以用上这样的评价表,互相评一评,明白了吗?
生:我欣赏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觉得堆字写的非常的形象。我觉得想象到这个画面,绿叶密密实实,从下往上看,好像一点儿光都透不下来,一点缝隙都没有。
师:你抓住一个堆字在细细的品读它,从这个堆字那么精准确的用词里面,你的脑海里面就有了画面,是吧?同学们这个堆还可以换成其他的字?(生说)
师:那为什么最后作者还是选择了这个堆音字呢?
(生说)
师: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字斟句酌之后,还是觉得怎么样?这一句才是用的最好的。来,咱们把第八自然段一起读一读吧。(生读第 8段)
师:咱们把这个美丽的南国的树尾音延长一点儿,回味会更悠长,咱们再来试一试。
生读:似乎每一片绿叶上再读。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的颤动。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还欣赏哪些描写呢?生汇报第七自然。
师:想看一看这样的奇观吗?树木的枝干不可计数,这就是独木成林的自然奇观。来,咱们一起读吧(配乐读)
师:我陶醉在你们的朗读中了。你们还欣赏哪些静态描写?
(生汇报)
师:其实在课前的时候啊。老师给你们做过一个调查问卷。有很多同学觉得这句话很难理解,那么现在你有没有自己的感受呢?(生汇报)
师:你理解的真是太好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他这样一品呢,就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来请你,你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吧。
(生读)
你把你的阅读理解完全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了,我们像他这样一起来读吧。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师:也许是因风而动,也许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这正是作者对这棵大树生命的礼赞,难怪他会感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同学们真的太了不起了,(板贴生动具体)你们从表达方法,(画箭头)表达效果体会到了景物之美,景物之趣。孩子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每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都让我们心旷神怡,四时景物皆成趣,作者第二天去鸟的天堂看到怎样的景色,收获哪些情趣呢?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布置作业。
这是我们岚山区著名的海上碑景区,素有“万里海疆第一碑”的美誉,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为海上碑撰写一段解说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