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
下图为“全球不同日期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昏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 )
A. ①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B. ②地自转角速度最大
C. ③地自转线速度大于①地 D. ④地自转角速度大于①地
2022年5月21日,小张通过手机APP查询得知,当地4时44分日出、19时日落(均为北京时间),并拍摄了该日当地的落日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拍摄该落日景观时,摄像者的影子朝向(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4. 该地可能位于( )
A. 德州(116°E,37°N) B. 威海(122°E,37.5°N)
C. 菏泽(115°E,35.9°N) D. 青岛(120°E,36°N)
5. 如果想在同一位置重拍该落日景观,至少需要等待( )
A. 一个月 B. 两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 为北半球夏至日
C.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D. 太阳直射赤道
7.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 北京昼夜平分
8.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其昼越长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完成下题。
9.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10.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
C. 时差的产生 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 赤道附近 D. 两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10月16日至10月22日,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2. 大会开幕时,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22°55′S,43°12′W)的区时应为( )
A. 17日23:00 B. 16日23:00 C. 15日23:00 D. 16日5:00
13. 大会开幕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 约等于5/12 B. 约等于7/12 C. 约等于1/2 D. 全球在同一天
14. 大会期间,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贵阳昼短夜长,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加
B. 里约热内卢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D. 处于我国传统节气中的霜降附近
读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图(图1)和二分二至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5.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④点时( )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B.黄赤交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①②③快
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16.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 )
A.A B.B C.C D.D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任何一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约为15°/h
B.纬度相同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两地,自转的线速度不同
C.我国选择在海南文昌建设卫星发射基地的主要原因是海南海拔低、周围临海
D.北半球夏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接受太阳辐射多,平均气温高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19. 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地壳上升→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20. 宫室遗址分布在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1. 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题。
22.图中M是()
A. 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 火山
2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蕴含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 黄赤交角的影响不包括是( )
A.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两极地区极昼极夜交替出现
C. 温带地区四季变化 D.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5. 若黄赤交角度数为45°,下列现象可能会出现的是
A. 温带消失 B. 各地年温差变小 C. 太阳直射范围变小 D. 四季变换周期变长
26.关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华北平原河流少,形成的乡村规模小
B.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形成的乡村规模大
C.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 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图1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图2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27.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冰川侵蚀强烈
C. 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 流水侵蚀强烈
28.“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A. 沉积岩层 B. 变质岩层 C. 侵入岩层 D. 喷出岩层
29.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 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 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 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 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30. 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图表示的节气为__________,图中极点为______(南、北)极点,PB为______(晨、昏)线。
(2)A、B、D、P四地比较,线速度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角速度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A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日落时间为__________。
(4)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5)B地此时太阳高度为________,D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6)图中F点此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为______。
31.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当中,乙是______岩,也是构成我国黄山的主体岩石。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山属于____________。
(2)图乙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它常见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作用。
(3)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4)2013年湖南省启动湘西喀斯特地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多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图甲中_______(填数码)可表示该岩石的形成过程,该岩石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从地形地质条件的角度说明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分析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
(3)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
(4)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德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5A、C 、A、B、B
6~10B、D、A、C、A、
11~15C、C、B、D、D
16~20B、B、D、C、D
21~25B、B、C、D、A
26~29C、C、A、D
30【答案】(1)夏至 南 昏
(2)B>D>A>P 相等 慢
(3)(23.5°N,30°E) 8时 16时
(4)昼长夜短
(5)0° 43°
(6)西南
31.【答案】(1)岩浆岩 地垒
(2)风力侵蚀 西北 风力沉积
(3)EDC
(4)沉积岩 ②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32.【答案】(1)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冰雪融水量大;地壳运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冰湖易溃决;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
(2)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3)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4) 冰川堆积体在左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岸,流速加快,对右岸侵蚀加强,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