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阅读与鉴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3.能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表达与交流: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感受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尝试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感悟作者对我们这个神奇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情境启课,明确任务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学校计划举办《奇妙世界·校园版》的美文征集评选活动,请同学们提前准备文字和图片材料。
2.明确任务,锚定文本。带着任务开启文章的学习。
【设计意图】:
根据本课的人文要素“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聚焦奇妙世界校园版征文活动为切入点,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整合信息巧选材
活动一:温故知新,整合文章信息
1.紧扣“奇妙”,梳理文脉。抓住关键信息,找出作者描写的奇妙世界事物,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
天空:日出、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群星
大地:植物、水果、大树、蝴蝶、鸟儿、秋风、冰柱
2.归类排序,整合信息。结合语文要素,依据课文内容将碎片化的事物进行归类,初步掌握整合信息的方法。
3.总结发现,学会选材。通过整合信息,发现作者选材秘密——普通事物。
活动二:举一反三,寻找校园选材
引导学生思考:在校园中可以选择哪些普通事物作为作品的选材?预设:学生聚焦学校的教室、操场、花园、学生、体育课等。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课文的方法,理清课文结构,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习整合信息的方法,明确文章选材可以从普通事物着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做铺垫。
学习任务二:感受奇妙学表达
活动一:师生合作,感受天空的奇妙
1.朗读课文,探寻“奇妙”。朗读课文 2-8自然段,圈画描写天空奇妙的句子,交流珍藏理由。
2.调动感官,赏析美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粉红色”、“镜子”有新鲜感的词语,调动感官,展开想象,分享感受。
3.聚焦“太阳和落日”,感知颜色变化之美
(1)清晨,太阳升起......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粉红色、蔚蓝色、金色、红色和紫色”,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②引导学生表达见过的天空颜色和你想给天空涂上什么颜色,感受天空颜色之多,颜色之奇妙。
4.聚焦“云彩、雨点”,感知形状、声音变化之美。想象补白,趣说乐事。联系生活,发散思维,想象说话。
说话提示:云朵还会变成怎样的形状,发生什么故事?
探究发现:云彩、雨点、水洼变化过程,交流珍藏理由。感情朗读:体会云彩、雨点的变化之美。
小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上的体验,来展现雨点从云彩到落地的神奇过程,也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
5.聚焦“水洼、群星”,感知修辞和想象之妙对比感受:阅读想象部分,感受语言表达的效果。
6.聚焦词句,发现文章写作顺序早→晚:一天的顺序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表达方法
1.体会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变化写出了他们的动态,写出他们的生命力。
2.学习把事物写活,也可以抓住事物的颜色的变化,形状、声音的变化。小结:我们通过运用抓关键句子的方法,首先朗读课文,再找出关键词句,破译了作者的写作密码。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调动感官、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补白、边度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从颜色、动态、形状以及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事物的变化,体会的奇妙之处,引导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尝试口头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化感悟表达的能力,达到内化、运用语言的效果。
活动三:合作探究,解秘大地事物的奇妙
1. 迁移学法,合作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朗读,分享感受。
第一步:用横线划出描写大地事物的句子,用三角符号标出相关词语。
第二步: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步: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季节,借助表格,整合找到的信息。
第四步:小组汇报表格信息,交流奇妙之处。
大地的珍藏 描写的景物 奇妙之处 分享感受
2.小组汇报,创意交流。代表汇报,联系生活,发散思维,想象说话。
重点句子:
(1)“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2)在各种水果这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鲜红色”“深紫色”“浅黄色”来体会水果颜色的诱人。照样子说一说其他水果的诱人的颜色(比如:红彤彤的苹果、深褐色的猕猴桃、浅绿的的提子等)
(3)在夏日的树荫感受大地的奉献。
(4)秋天内容重点指导:通过“金黄色”写出了秋天的特点。
(5)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这种奇妙展现出来的。
3.生生互读,融情于景。配乐朗读,融情于季节的景色,感受大地上事物带来的奇妙。
4.化文为诗,合创片段。学生运用语言和方法,将大地的奇妙改为诗歌再次朗读感受。
5..总结成果,明确方法。展示大地珍藏的信息,整合图表。教师肯定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抓住了事物变化的特点,领悟世界的奇妙,出色完成了自然鉴宝家的任务,为学生自主创作奇妙校园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学习任务单等。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助探究的能力,品读课文,借助表格帮助学生学习初步整合信息,归并同一类信息,这样教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同时自主合作探究和品读课文,小组汇报等形式,化文为诗,将语言文字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学习任务三:我写奇妙校园
活动一:链接奇妙,话说藏宝
1.回归文本,趣说珍藏。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用心寻找,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滴水珠都拥有了神奇的生命。都在向我们说明——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发散思维,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看起来是有生命的。
2.发现分享:发现身边普通的事物,打开视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普通而美的事物。进而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在思考中理解“有生命”的含义。活动二:联系生活,笔尖藏宝
1.情动辞发,即兴抒怀。学生联系生活,仿照第二部分创作奇妙校园片段。
2.以“你看,校园的珍藏——”为开头,写一写你眼中的奇妙校园。
活动三:学以致用,乐评创作
1.批文入情,品评创作。点名分享,其余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投送作品,鼓励创作。鼓励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发送邮箱,完成投稿。
【设计意图】学习从普通事物的描写中感受世界的美好,这是本节课提高领悟和习作能力的一个训练点。让学生仿照文中例句说比喻句,培养在习作中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意识。既总结全文,提炼主题,又加深了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
1.发现身边普通的事物拍摄并配文字。
2.推荐《自然笔记》系列书籍。
【设计意图】:一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二是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并且明白介绍一种事物,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推荐《自然笔记》系列书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奇妙。板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生动,将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描写得充满诗意和画面感。回顾本节课,在尝试过程中有很多成功之处:
一、注重语言的积累。本文中要求识记的生字多以词语的形式出现,但较为分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将识字写字教学穿插在课文学习中,并将易错字词比较分析,使学生加深记忆。本课朗读的重点,在于读好关键词句。在课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奇妙”;随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之处正在于“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在指导朗读描写天空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朗读,找出朗读重点,为后面学习大地部分的内容提供范例。学生在读写的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二、体现朗读的层次感,由扶到放。文章的自然段较多,但是每个自然段都很简短,而且结构清晰明朗,描写天空和大地的层次类似。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指导天空这一部分,为学生提供迁移运用的范本;同时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注意提炼关键词句。在每一次朗读时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重点。由指导朗读,到抓关键词句朗读,再到小组比赛朗读,每次朗读目标明确、指示清晰,体现了朗读的层次。
三、在感悟课文中,学会表达。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难点在于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在这里,我设置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具体事物,并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事物的奇妙之处。在课后“小练笔”中,分层帮助学生理解例句,先找出事物,再总结作者表达方式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学生还未能充分朗读出世界的奇妙。在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方面的教学还是有待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