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描述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
当你看到月亮时,你能想到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采用比喻句来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看看两个孩子对于“雪”分别有着怎样的比喻,谁的更有韵味?
复习旧知
1、字词梳理
太傅( ) 俄而( ) 雪骤( )
差可拟( ) 无奕( )
尊君在不( ) 撒( ) 柳絮( )
2、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教师朗读。
教师教读,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停顿、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朗诵。
结合注释翻译文言文
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谢太傅一家在下雪日家中聚会,雪中赏景。
三、精读课文 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并思考:
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①“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②“柳絮因风起”好,它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既有美妙的形态又有神韵。
试简要分析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句的妙处。
以“柳絮”喻“冬雪”,不仅写出了大雪飘飞的轻盈姿态,而且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
本文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也透露出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拓展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