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卷(二)
一、填空题(共11题;共26分)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引起人耳中 的振动。
2.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说同学的声音太轻了,这是指声音比较 (选填:高;低;强;弱)。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幅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
4.声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
5.声音需要依靠声源周围其它物质的 才能向外传递, 环境不能传播声音。
6.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说话时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 的振动。
7.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 只手拨动钢板尺,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也 ,声音也 ;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也 ,声音也 。
8.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和 。
9.把手放在肋骨上,我们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吸气时胸腔 ,呼气时胸腔 。
10.人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 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11.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 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 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 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2.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我们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
13.“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14.我们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牛肉,不吃蔬菜( )
15.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
16.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
17.飞虫进入外耳道后,会感觉很痒,为了把飞虫挖出来,可以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 )
18.一件乐器做成功后,它的音高就不能改变了。 ( )
19.用一只耳朵和两只耳朵听声音没有区别。( )
20.人耳听到声音,最先产生振动的是鼓膜。( )
2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气体传播声的能力最强。( )
三、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22.萌小牛把一些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发现( )。
A.小球静止不动 B.音箱停止发声 C.小球不停地跳动
23.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 )。
A.琴弦振动幅度改变
B.琴弦粗细改变了
C.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2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C.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25.我们制作的“土电话”主要是靠( )传播声音的。
A.绳子 B.牙签 C.杯子
2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中,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的是( ) 。
A.读书声 B.打雷声 C.喇叭声
27.当我们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失去听觉
B.对听觉没有任何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
28.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音叉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音叉还在振动
B.音叉已经不振动了,但仍能发出声音
C.人的错觉
29.电视机声音太小,小丁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A.音色 B.高低 C.强弱
30.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食物营养主要在( )被人体吸收。
A.胃 B.小肠 C.大肠
31.在研究食物时,我们常常要分类。把苹果、萝卜、土豆分成一类,鱼、虾、蛋分成另一类,这是按( )分类的。
A.主食与副食 B.生食与熟食 C.植物类与动物类
四、连线题(共2题;共15分)
32.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直线连起来。
33.请将下列仪器图、名称及作用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34.按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②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③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
六、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9分)
35.“声音”探索小组同学爱观察、记录、分析声音现象,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我们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可以看到 ,水面的变化是音叉
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2)如图2所示,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B同学正常坐立, 听到的声音最清晰。
A.A同学 B.B同学 C.都一样
(3)如图3所示,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这说明声音 。
A.能在空气中传播 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能在任何地方传播
36.感受我们的呼吸。
图1 图2
(1)上图装置中分别模拟了哪些呼吸器官?请填写完整。
(2)图1中把“膈肌”往上按时(“胸腔”收缩),气球会缩小,模拟的是 动作。(选填“呼气”或“吸气”)
(3)图2中把“膈肌”往下拉时(“胸腔”扩张),气球会变大,模拟的是 动作。(选填“呼气”或“吸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声带;振动;空气;鼓膜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的,从而引起人耳中鼓膜的振动。
2.【答案】弱
【解析】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答案】音量;强;弱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答案】强;弱
【解析】音量由振幅决定,音高由频率决定。音量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5.【答案】振动;真空
【解析】声音的传播是依靠介质的,没有介质声音是不能够传播的,也就是真空不能传声;而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带动其他物体产生振动,依靠声源周围物质振动才能向外传递。
6.【答案】物体;声带
【解析】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形成的,人说话产生的声音是因为声带振动形成的。
7.【答案】越大;越强;越小;越弱
【解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在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手用力拨动它,用的力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也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超强。用的力越小,尺子振动的幅度也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弱。
8.【答案】无机盐;水(可交换)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9.【答案】扩张;收缩
【解析】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10.【答案】呼吸次数
【解析】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11.【答案】牙齿;舌头;唾液
【解析】口腔内有牙齿、舌等器官,它们可以切割、磨碎、搅拌食物。口腔内还有唾液腺。受到食物刺激后,唾液腺开始分泌唾液。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后,借助唾液的润滑作用进入咽、食管和胃。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12.【答案】(1)正确
【解析】在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我们用透明的塑料袋来模拟胃的工作,用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的工作。
13.【答案】(1)正确
【解析】 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这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特点决定的,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14.【答案】(1)错误
【解析】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蕴含不同的营养成分。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正在长身体,不但要多吃牛肉,还要多吃蔬菜,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蔬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如果不吃蔬菜,体内缺少维生素,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题干错误。
15.【答案】(1)正确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即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16.【答案】(1)正确
【解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17.【答案】(1)错误
【解析】 飞虫进入外耳道后,通常可以在耳朵中滴入一滴橄榄油,能够将小虫杀死,然后将耳朵侧斜到一边,这样才能够让小虫的死尸跌出来。不可以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
18.【答案】(1)错误
【解析】 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根据乐音的三要素认识,一件乐器制造出来之后,不能改变的是它的音色。响度和音高都可以改变。
19.【答案】(1)错误
【解析】通过实验可知,与一只耳朵听到的声音相比,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同时,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20.【答案】(1)正确
【解析】外界的声音传到人处,会首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这种振动传递到耳内,故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鼓膜。
21.【答案】(1)错误
【解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传播速度最强,其次是液体,气体传播能力最弱。题干错误。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24.【答案】B
【解析】 A、潜水艇在水中,它发出的声音通过水来传播,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听到水龙头的流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在岸上的说话声,通过空气、水传给鱼,鱼便听到了,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5.【答案】A
【解析】使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选择棉线或尼龙线材料作为电话线,做成“土电话”的效果最好。在打土电话的时候,为了让对方听清楚声音,我们要拉直“电话线”。
26.【答案】B
【解析】我们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声体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打雷声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读书声、喇叭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7.【答案】C
【解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听神经。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8.【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音叉还在振动。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A选项符合题意。
29.【答案】C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电视机声音太轻,小丁用遥控器把声音调高了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电视机扬声器的振动幅度变大了。
30.【答案】B
【解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31.【答案】C
【解析】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分为植物类与和动物类,把香蕉、青菜、玉米分为一类,鸡蛋、牛奶、虾分为另一类,这是按植物类与动物类分,所以C符合题意。
32.【答案】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胡萝卜和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馒头中含有淀粉,鸡腿和鸡蛋中含有蛋白质。
33.【答案】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仪器有听诊器、音叉、简易肺活量袋、鼓膜振动器、呼吸器官模拟器。听诊器主要是医生用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强弱;鼓膜振动器是用来模拟鼓膜振动的;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是用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工具;音叉和小球是用来研究声音传播的;呼吸器官模拟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的。
34.【答案】(1)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
(2)小光斑的位置上下移动
(3)上下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将不明显的振动现象放大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光在均质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物体时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 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①实验设计:
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面发声时,桌面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因此,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到小光斑在墙面.上下晃动。
③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桌面,桌面振动幅度大,可以观察到小光斑上下晃动的范围大一些。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位置会上下移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发射光线,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在墙壁上形成光斑。
35.【答案】(1)水面有波纹;振动产生;波(2)A(3)B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1所示,我们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可以看到水面有波纹。水面的变化是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再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如图2所示,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B同学正常坐立,如果敲击桌面,B同学听到的声音最清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如图3所示,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6.【答案】(1)
(2)呼气(3)吸气
【解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1)如图装置中分别模拟呼吸器官,瓶子相当于胸腔,气球相当于肺,橡胶皮膜相当于膈肌。吸管相当于气管。
(2)呼吸过程是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
(3)模拟呼吸的过程: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