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彩墨家园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彩墨家园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25 22:33: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彩墨家园》教学设计
第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的第九课,在前三课的基础上,本课既是对各种技法的回顾,又是学习山水画的开始。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加以小练笔,在知识点上,侧重学习山水画的构图、树的画法、山水画的人文思想以及历史发展,帮助学生拓展眼界。第二课时以绘画实践为主,深入探究了树的结构及生长方向,房子及山水的画法。情感体验上还要保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国画精神,让学生体会中国绘画寄情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课还加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增加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水墨画知识和技法,学生对本课贴近生活的内容非常有学习兴趣。学生在大胆体验写意花鸟、蔬果的基础上,慢慢尝试着细致的描绘树的结构及生长规律,既是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是挑战了学生的实际绘画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对花鸟动物画有一定的学习,从本课开始接触山水画,但在山水画的欣赏上还有所欠缺,所以本课也从山水画的构图、寄情山水的思想、点景等方面进行引导与讲解,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旅行大情境,在赏析名家山水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分类、点景、三远及近中远构图等知识,能够通过用笔的疏密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并通过学以致用分析作品,学会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联想等活动,学习山水画中树枝和叶片的两种画法,体验彩墨家园的乐趣。
3.在欣赏、观察、对比作品中,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寄情自然的人文思想。
4.由中国山水画联系到身边的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以及心中的爱家、爱国之情,为下节课动手实践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点景及树的画法等知识。
难点:感受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寄情自然的人文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旅行大情境,导入课题。
1.师:你喜欢旅行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小结: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喜欢旅行,他们将去过的地方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动画欣赏《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万山红遍》小结:画家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家乡美景,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师的脚步一起去旅行,感受美丽的彩墨家园。3.揭示课题:《彩墨家园》。
【设计意图】依托名画创设旅行大情境,开启本节课的山水画之旅。二、旅行前的准备:了解山水画分类。
(一)山水画的分类思考:从题材上来看这些作品属于国画中的哪一类?这些作品在用色上有什么不同?小结山水画分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
【设计意图】了解山水画的分类,欣赏作品时。
三、旅行开始:远观《早春图》,探密构图。
(一)三远构图法
1.远远的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有怎样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有的感受到了巍峨的高山,苍劲的大树,有的同学还仿佛感受到凉凉的风,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
3.如果进到画面中你想去哪里玩?小结:有同学想去高的地方看风景,有的同学还想去沿着左边的河道走到山后面,有同学想去瀑布这里钓鱼。作品介绍:这幅画的作者是郭煕,名字叫《早春图》,郭煕先生发现可以在平面画纸上画出空间感,我们来看看他的发现。
思考:如果你站在 A的位置,怎样看到最远的地方?如果站在 B的位置想看到最远怎样看?用手指出来。如果站在 C的位置想看到瀑布全貌你的视线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
A山下仰山巅的构图称为高远,B位置近山望远山称为平远,C位置山前窥山后称作深远。这样的构图方式叫“三远”构图(板书:三远)
(二)近中远构图法
师:你的旅行同伴说我不要竖着看,我要横着看思考:离你最近的是 ABC哪个位置?B离你最远的是哪个位置?C,一起来猜猜 B叫什么?(中景)
小结:A称为前景,B称为中景,C称为远景三远构图和近中远构图是构图的两种不同方法。(板书:近中远构图)
(三)学以致用,解析作品
1.欣赏《农耕图》,探秘近中远景的不同表现方法思考:图中近中远景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小结:《农耕图》是齐白石先生 92岁创作,作品中近景表现得是一位农民驾着水牛耕地的场景,远景中有桥和群山,中景用大量的留白推远了空间,表现远近空间感。
2.欣赏《村舍》思考:图中近中远景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小结:这幅画中近景是大树、人物和房子,笔法精细。远处的山丘和点缀的树木,笔法粗犷将空间推向深远。画家通过景物的近大远小和笔墨的繁简表现了景物的远近。
3.出示贾又福《戴月图》,思考:前后景拉开层次是运用了什么对比?a前深后浅、前浅后深的墨色对比。b再看前后景色刻画的深入程度,这又是什么对比?详略、疏密的对比。
小结:画面中用浓墨点出了一只跑着的小狗,用浓淡分明的墨色画天空,衬托出一座茅屋,活泼的小狗,欢快地迎接砍柴归来的主人,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四、身临其境:近赏《早春图》,探密山水画中的人文思想、点景、树的画法。
(一)第一关:测视力,探究点景及人文思想
1.思考:为什么人画的那么小?
2.对比《洛神赋图》《早春图》人与山的比例,体现了什么思想?小结:
最早是没有山水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以《洛神赋图》为开端,山水依附于人存在,作为背景出现在画面中,体现“人大于山,人为主角”的思想。到了隋唐时期,山水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画中有的是樵夫渔民,有的是游历山水间,表现的都是画家寄托山水的一种情怀,有的是画家在仕途不得志只能借画中之人暂避山水间。无论是游历于山水,还是隐逸于山水,背后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寄情自然”的观念。
3.除了人物你还看到了哪些小的事物?
小结:在大师作品中这些画工精细的小景物,称为点景,点景的运用让画面更生动有趣,点景要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简练、果断,寥寥数笔传神为妙,是点睛之笔。
(二)第二关:测想象力:探究树的画法
1.树干
(1)思考:仔细观察两种树枝的画法,你能联想到什么?
小结:树枝向上出枝,形状非常像梅花鹿的鹿角,这种方法称为鹿角法。向下出枝,形状像螃蟹爪子称为蟹爪法。也是运用中锋浓墨用
(2)小练笔:运用鹿角法和蟹爪发画枝干
(3)点评
2.树叶
(1)树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态自然也就千变万化,叶片呈现出点状的、梭型的、圆圈的,还有细长型的等等。经过历代画家的观察、提炼,大体归结为两种画法,观察对比,两种画法在用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小结:以各种树叶的生长结构和形态,用笔尖直接点画的方法叫点叶法,以双钩法为之,叫夹叶法。每一种画法的用笔和组合形态又各不相同。下面我们看一下两种较为常用的画法。
(2)这两幅作品中一个是点叶法,一个是夹叶法,思考:怎样安排合理好看?小结:疏密有致,墨色有浓淡变化
(3)小练笔:选择点叶法或夹叶法画树叶
(4)点评
五、旅行下一站: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视频欣赏: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变化。
1.对比用笔思考:在用笔上,传统山水与现代山水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个是楷体,一个是草书,你觉得分别代表哪一个?
小结:传统山水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在用笔方面更加的沉稳与含蓄,像表达的感情也更加含蓄,清净悠远,当代山水用笔更加创新,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受西方绘画影响,加入了“块面”的造型表现方法,淡化了线条的作用,强化了点染、“块面”造型手法。更加奔放热情,更加直接描绘自己的感情。
2.对比用色思考:在用色上,传统山水与现代山水有什么区别?小结:传统的山水画文人墨客喜欢用素净的颜色作画,使画作有一种淡雅悠远的感觉,现代山水画相较于传统山水画颜色更加丰富,用色大胆,画作冲击感更强,富有活力,有着独特的色彩。
3.探秘张大千作品变革。引出泼墨法
六、旅行结束,关联家乡美景,激发热爱之情
1.旅行结束,知识回顾,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中国山水画有哪些认识?
2.欣赏威海美景,为下节课动手实践做铺垫。传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自然为师,以画笔为伴。怀热爱之情,绘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