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023 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峰会共有来自世界151个多家和41个国际组织参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
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学习目标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新课导入
地理范围: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合作探究
一:张骞通西域
自高祖以来,我国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重赏!
张骞
阅读教材P67-69,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比较,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 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和报效祖国的精神
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壁画)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戈壁滩、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
缺衣少食、思乡情浓、匈奴拘禁等。
从民族关系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的关系。
从对外关系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影响
二:丝绸之路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交流
葡萄
苜蓿
石榴
挖井技术
冶铁术
印刷术
从西域传入的物品一般以“胡”字命名,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吗?
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蒜(大蒜)、胡荽(香菜)胡瓜(黄瓜)、胡椒(花椒)、胡萝卜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意义
丝绸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2.海上丝绸之路
①向东:山东沿岸→穿过黄海→到达朝鲜、日本。
②向西: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
三:对西域的管理
措施: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
西汉形势图
1.西汉
合作探究
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
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措施:东汉明帝时,派班超
经营西域。
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欧洲
的罗马帝国)
2.东汉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 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A
2.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欧洲的道路
B
3.东汉时期,他奉命出使西域,重建西域与中原汉朝的练习。此后他经营西域30多年,被封“定远侯”,71岁才回到中原,不久因病出世。“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典故都与他有关。材料中的”他“是( )
A. 蒙恬 B. 张骞 C. 卫青 D. 班超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