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19: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4.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5.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书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推断、猜测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明确好的故事就是指的梦境。
教学重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导语:孩子们,通过《少年闰土》的学习,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阅读单元篇章页上对鲁迅的介绍,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破题:好的故事。解题:如果给你这个题目,让你来构思,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生字词情况,读准音、认清形。学生汇报交流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文中读音等。学生汇报交流易写错字:“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漾”的右上部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2.学生汇报交流难懂的词语。教师提示:本课为什么这么多难理解的词语呢?怎样理解这些词语呢?提示学生关注课后题一题。小组交流:
层次一:不理解但注释中已经解释了的词语;
层次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猜出具体意思的词语(如:四近、膝髁、云头、皱蹙);
层次三 :组织 交流 虽然 不知道具 体意思,但联系上下文能够 猜出大概意思的词语;
层次四 :组织 交流联系上下文也无法理解的词语(如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3.聚焦5和7自然段,练习朗读重点语段。再次审视题目,学生初步感知文中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梦境。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小组交流。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第3—9自然段。)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看书入梦——梦境——梦醒。)(2)教师根据 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概括 文章 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学生进行板书。教师小结: 大家 说得很 对,所 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四、听写本课生词
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瘦削一瞬间骤然陡然
五、课堂回顾,交流 收获学生自主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内容上的、方法上的、能力上的等)。
教师适时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可能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 迷糊 不清,我们一起运用合 适的学习 方法 ,就会对这篇文章有一些更深的认识。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结合“阅读链接”“写作背景”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 迷糊 不清,我们一起运用合 适的方法,就会对这篇文章有一些更深的认识。
二、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好的故事》
1.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梦境的美好。(1)默读文段,自主圈画关键词。出示要 求:默读第3-9自然 段,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圈画出可以概括这一梦境的词语。(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
2.聚焦关键词句,具体感受梦境的美好。(1)自主默读3-9自然段,勾画批注出示要求:“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运用勾画批注的方式简单写下己的感受。(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品读句子,想象画面、揣摩表达,进一步感受梦境的美好。(1)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 丛树和枯树,茅屋、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塔,伽篮,农夫和村......都倒影在澄碧的小 河中, 随着每 一打某 ,各各夫带了闪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茅屋,狗,塔,村女,也都浮动着。①思考:作者描写景物 和我们平常描写景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连串名词的罗列)②读句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③学生结合插图,汇报自己看到的画面。④再次朗读,读出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⑤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一连串名词的罗列 ,不仅语句简洁,而且画面感极强。)(2)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波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①出示语句,并标记“红锦带、带、狗、白云”等词语。读一读,发现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了相同的字词)②男女 生上下句对读,师生上下句对读,体会这样表达产 生的 节奏感。③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④指导学生读出画面感
4.配乐朗读,整体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5.对比阅读,进一步发现写法上的特点。(1)组织 小组交流:作者 是怎么写“好的故事”的 (引导学生发现梦境的 开头和结束,作者都 写了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还写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2)对比阅读第5和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蒙眬中回忆的第五自然段和梦中所见的第 七自然 段看到了哪些景物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所写景致很相似,都是在描绘江南水乡)
(3)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预设:“为何反复 提到美的人和美的事 ”“为何要花大 量笔墨 描绘江 南水乡的景致 ”等。(4)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借助资料, 研读《好的故事》1.语段比较,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1)再次默读文段,提出问题师:读完第3到9自然段,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再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段落,在你不理解的地方标记间号。(2)指名交流,梳理问题。重点 归并:①为何作者说真爱这好的故事,总记得 这好的故事 ②这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3)聚焦问题,寻找方法。师:看来,要读懂鲁迅的散文诗不是 那么容易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自己读懂文章呢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一些拓展资料
2.借助阅读资料,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自主阅读“阅读 链接”中的两段资料和老师补充 的时代 背景 ,引导学生对有些语句产生了新的理解或感受,并 简单批注在 旁边(自主阅读理解,记录再读感受)(2)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特色,进一步理解课文。师:正如资料所述,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象征的写法。结合阅读感受,
完成图示。(3)组织交流,相机板书(4)结合图示,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在如此昏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鲁迅并没有消沉,他执着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追求着美丽、幽雅、有趣的生活。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回忆梳理,归纳方法。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在学习 本课和上一课时,我们借助了哪些资料 今后当我们阅读某一位作家 的文学作品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查阅哪些资料呢 (关于作家生活经历的资料、关于作家创作背景的资料、别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这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借助资料的方法来读懂鲁迅的另一篇难读的文章《风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