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 作
如何突出中心
故事导入
有这样一个场景:路边有几个卖万能胶的,但只有一个小伙子卖的火,好多人围者购买,什么原因呢
原来他有一个小喇叭,老远就听见他在那儿不停的说:“万能胶,胶万能,管胶什么它都行;胶飞机,胶大炮,还能胶那火车道;能胶铁,能胶铜,还能胶那玻璃瓶;胶雨衣,胶水靴,还能胶那摩托车;能胶碗,能胶盘,还能胶那下水管。”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小伙子卖的红火
1.借助本单元课文,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突出中心的基本方法,逐步领会运用多种方法来凸显文章中心的常用技巧。
3.积极参与写作实践,根据命题要求选材组材,使文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目标导航
如何突出中心
确立中心
仔细审题,一篇文章确立一个中心,主题鲜明,中心明确
可从“事”“物”“时空”“情感”等角度考虑。
紧扣中心
凸显中心
强化中心
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围绕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设计线索
详略得当,凸显中心的要详写,泼墨如水;与中心无关的要略写,惜墨如金
巧用技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抑扬对比;前后呼应;铺垫渲染
如《狼》在结尾以议论的形式揭示主题。
如《猫》一文,将第三只猫可有可无的地位与前两只猫深受家人喜爱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如《雨的四季》开篇就点明中心: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的主旨所在。
什么是中心
写作指导
返回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写一篇作文总得有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中心的作用
1.选材组材,围绕中心
写文章首先确定中心,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这样才能有效地突出中心。如《再塑生命的人》围绕“再塑生命”这一中心,先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对光明充满着渴望,为“再塑生命”做铺垫。接着具体写“再塑生命”的两个阶段:先是学习写“字”,再到领悟“字”所表示的真正意义。
如何突出中心
2.详略得当,显示中心
记叙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现中心的。在材料的取舍上,要以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为主线,要详写;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略写。详略处理得当,才能更好地表现中心意思。如《散步》旨在表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围绕这一中心,重点写散步中的分歧,对散步中的其他所见 所闻则略写或不写,这样中心就得以突出。
3.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写人记事的文章,若能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常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这种点题之笔,往往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出现的比较多。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告诉人们:把问题分解开来,战胜每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
最大的困难,获得成功。
4.细节描写,凸显中心
要更鲜明地突出中心,行文中就必须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描写愈具体、愈生动,形象也就愈丰满,中心就愈突出。如《秋天的怀念》母亲几次“悄悄”地进来和出去,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等细节都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关怀,歌颂了深沉无私的母爱,突出中心。
5.反复扣题,强化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目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也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如《雨的四季》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最后两段又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雨的赞美、爱恋之情,深化主题。
1.选材组材,围绕中心
2.详略得当,显示中心
3.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4.细节描写,凸显中心
5.反复扣题,强化中心
如何突出中心
一、小活动。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将你想到的填写在下图中。
文题展示
范文一
我的书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①的书包,它精致、漂亮。
书包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
佳作展示
①“小巧玲珑”写出了书包的整体特点。
精彩旁批
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真是神气十足,可爱极了!②米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英文:Hello!(你好!)
书包一共有三个宽大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作业本;至于那
②抓住重点,描绘书包的外形,尤其突出了“米老鼠”可爱的形象。
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就变成了一个个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跑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它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③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书包都载着一大堆书和文具,跟随着我去上学。当我从书包里抽
③采用总分写法,通过对书包结构的描述,道出书包的功用。
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咏欣,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的!”④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让我可爱的书包失望!”⑤
④书包每天伴随“我”,不断提醒“我”努力学习。
⑤暗下决心,勉励自己好好学习。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博啊!我喜爱我的书包!⑥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它呢?⑦
⑥抒情,抒发了“我”对小书包的喜爱之情。
⑦以反问作结,再点出书包“精致、漂亮”的特点,呼应开头。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状物作文。作者对书包的外形、书包中的用品分别展开细致的描绘,在说明书包功用的同时,适当穿插进了自己的心理活动,且把握得真实准确。全文语句流畅,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审清题目:
选取素材:
明确写法:
确定中心:
地点:餐桌前
人物:一家人
时间:聚集在餐桌前的时候(早晨、晚上、周末)
内容:谈话
餐桌前的谈话
表现亲人间互相关爱、共同分享、无私奉献的可贵,或表现两代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体谅、包容的必要
可以是一次其乐融融的交流,可以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家庭模仿秀,可以是一次激烈的争论,还可以是一次郑重的讨论……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抒情议论……
思维导图
餐桌前的谈话
天色已晚,母亲下班后回到家。她的脸色很不好,皱着眉头,神情很凝重,一直没有同我说话。这时,父亲把给母亲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母亲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们抱怨起单位的工作,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身上,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到激动处,母亲干脆放下筷子,任由饭菜慢慢冷却……
父亲试图化解母亲的怨气,开始劝说母亲。说到了老板平日如何赏识母亲,给母亲发奖金,
通过对母亲脸色很不好,皱着眉头,神情很凝重的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心情不好。
“任由饭菜慢慢冷却”点题,表明这是一次餐桌前的谈话。
亮点批注
例文展示
把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给母亲去做,而且最近还要把母亲提成副总。母亲毫不领情地说:“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涨。”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父亲有些生气了,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抱怨。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你不自大,从普通员工把你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那你干脆别干了。”母亲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表里不一!你帮他还是帮我啊!”母亲看起来更生气了,她拿起饭碗里的勺子,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记录了母亲在工作上的抱怨和父亲试图宽慰母亲却适得其反。
亮点批注
一下子摔到暖气片上,碗也推到了地板上,然后冲进我的房间,重重地甩上了门。父亲惊呆了:“不是,你给我摔什么啊,是我招你了吗?把饭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
母亲躲进我的房间里什么也没说……
父亲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我弯下身来,把地上的饭菜扫进垃圾桶,再用抹布和湿纸巾把地上的油擦干,还拿空气清新剂喷了喷,这才遮盖了味道。此时,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正默默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亮点批注
写出了父母争吵之后的结果母亲躲进“我”的房间。
写争吵后,父亲和“我的表现。从“我”的表现,可以看出“我”的懂事。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把房门推开,平静地走了出来,说:“对不起,我不该抱怨,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在不好。平时我教育孩子不抱怨,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
父亲走过去给了母亲一个拥抱,说:“我也要说对不起,我的态度也不好。”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温馨。我很清楚,其实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还要为我操心。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它不仅接纳你的快乐,还会包容你的痛苦,因为家里的亲人永远不会嫌弃你,会一直安慰你。作为孩子的我要多去体谅他们,快速成长。
亮点批注
写心情平静后的母亲的道歉和反思。
结尾通过写“我”对家的理解——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揭示了在父母争吵后“我”收拾桌子的原因,也点出了作为家庭的一员的“我”将来应如何做。
名师总评:这篇文章以赞美亲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为中心,选材独特,叙述自然,详略得当。作者选择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场景,围绕中心,详写母亲的抱怨和父亲的劝解。从对话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一个是干练、要强却又急躁的母亲,另一个是试图宽慰母亲却适得其反的父亲。在父母二人对话冲突之后,略写自己收拾地上的油污的行为,文笔简练而生动,为父母最后相互道歉、家里气氛恢复温馨做了铺垫。难得的是,在叙事之后,小作者还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发表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看法,深化了中心。
突出中心的方法:
围绕中心,精选素材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结尾点题,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多种描写,强化中心
频现中心词,点出中心
准确灵动的语言是文章的根本,
而锤炼思想是文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