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22: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理解性质与意义。
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二、三目的内容,并标注课文。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的三个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10min)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一)背景(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李侃《中国近代史》
1.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内部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一)背景(原因)
材料四: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拜上帝教组织不断壮大,起义一触即发。
4.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二)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太平军一路北上占领武昌。1853年,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转折点)
5.后期防御: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三)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内容
(1)核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四有二无”
2.评价
(1)进步性
①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②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局限性(空想性)
①主观上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②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具有落后性;
③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三)革命纲领——《资政新篇》1859年
2.性质: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结果: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迫于形势环境,因此未能真正推行
材料五: “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资政新篇》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四)失败的必然性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
②经济上,始终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③思想上,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
④组织上,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五)影响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地方势力抬头,中央权力下移(中央集权削弱),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六)经验教训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民取得胜利的重任。但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一)背景
内忧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给清朝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使得部分清朝统治者开始思考治理改革的问题。
外患
1856年,英法联军掀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的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为了挽救国家颓势,部分官员开始思考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二)目的——“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御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864年)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三)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 技术)
(四)主张口号:“自强”(前期60S-70S)、“求富”(后期70S-90S)
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李鸿章
创立湘军,
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
镇压太平天国,
兴办洋务,
平定陕甘,
收复新疆,
建设西北
左宗棠
发展军工重工业;
创办自强学堂等学校;
参与推动晚清新政
张之洞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办理外交事务

(五)代表人物
1.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六)成就
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
江南制造局外景
江南制造局内景
2.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六)成就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六)成就
它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海军
致远舰概述图
4.创办新式教育: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六)成就
京师同文馆学生学习英文的场景
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它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六)成就
4.外交: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外景图
总理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七)结果:
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最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进行改革。
3.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的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
材料七:“……(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癌症末期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地主阶级也无法领导中国挽救民族危机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八)评价
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
积极作用:
a.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c. 对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中体西用”的思想,即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使中国富强,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局限性
经远舰沉没图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经济: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引入与推进。
2.政治:促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成长,新的阶级力量形成,对封建社会产生了冲击,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3.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客观上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总理衙门的设立推进了外交向近代化转变。
5.军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的创办开启了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6.教育:新式学堂的创办、近代人才的培养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清朝后期官员邓华熙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上奏:
自海禁开而外夷麋集中华,目睹彼族之炮利船坚,所向无敌,何尝不规规仿效振作于前?是以建船坞,筑炮台,购铁甲之船,设制造之厂,所耗帑项何止数千万?然而马江之役兵船灰烬,藩服终属于他人。以倭奴蕞尔小邦,步武西法仅十余年,竞借无端之衅,强据我属国,劇我边陲,夺我海军,侵及辽疆,所至披靡。以堂堂中土,示弱于三岛之区。
——(清)邓华熙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还经历了哪些边疆危机呢?
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1875-1878,左宗棠平定新疆
1884,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陆上:法军败退
海上:马尾海战战败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5,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1885,清军在冯子材带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5,台湾建省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一)边疆危机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二)西北边疆危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新疆设省的意义
使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破产,打击了列强,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三)西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①根本原因: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对外侵略
②直接原因:法国侵略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中法战争爆发
1883年
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
1884年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4年
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1885年
2.过程
3.结果:
①粉碎了法国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的狂妄计划,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 ;
②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越南条款》(又称《中法新约》);
③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对台湾的管理。
(三)西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法国侵略势力从此深入中国云南两广,大大加深了西南边疆危机,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评价:不败而败的一次战争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大,蓄谋侵略中国(大陆政策);
②直接原因(导火索):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材料一: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退回国内。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 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丰岛海战
2.过程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中方战败求和,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投资设厂合法化),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思考侵略程度加深的表现?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割让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②赔款:赔款达二亿两白银,赔款数目大大增加。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④特权: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侵华趋势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为什么台湾人民要进行反割台斗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发动反割台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清政府腐朽无能(战前准备不足;挪用军费;战中避战求和)
②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分歧(慈禧为首-后党;光绪帝为首-帝党
③民众民族观念淡薄。
④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洋务运动的开展北洋水师实力很强,但是日本精心准备最终超越中国)。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多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马关条约》节选
材料四: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此时我才晓得……我也是中国之一人。
——陈独秀《说国家》
材料五: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追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揭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民族开始觉醒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多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六: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部分客观条件。
——《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
材料七:甲午战争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格局和中日两国关系。甲午战后,日本取代中国一跃而成为东亚的“中心”。
——史桂芳《甲午战争对东亚格局的影响》
材料八: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
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
④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清政府国际地位下降,东亚核心地位被日本取代
⑤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改变(器物→制度)
其他影响(重要):⑥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5.反割台斗争
(1)概况:《马关条约》割香港岛给日本,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2)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一)三国干涉还辽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参与国:俄、德、法。
2.结果: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白银,作为“赎辽费”。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扩大资本输出,强迫清政府借款 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贷3亿两白银。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俄国:旅大 英国:威海卫、九龙
德国:胶州湾 法国:广州湾。
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影响: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背景、经过、纲领、影响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口号、成就、评价
农民阶级的民主革命、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均已失败而告终、认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