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的发展。 2.航空交通的发展。 3.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一 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路
(1)交通工具
①西方: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高速公路
①西方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1929-1932年德国修建的科隆至波恩之间的新型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②中国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
①西方: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②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知识拓展 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蒸汽机车工业经历了从修理、仿制、改造到自主开发的过程;内燃机车数量从无到有,经过了早期试制、定型生产、自主开发和开发新型内燃机车四个阶段,从进口仿制到自主设计制造出口,中国内燃机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形成系列化的机车柴油机。国产内燃机车基本满足了国家铁路、工矿企业的需求,并出口外国。除此之外,电力机车、地铁建设、公路交通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2.航海
(1)西方
①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②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
(2)中国
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②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201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 458万载重吨,其中90%用于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超过40%。
知识拓展 新时期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运输航海、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在海运方面,到2002年底,我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7 987艘,载重量978万吨;远洋运输船舶2 337艘,载重量2 316万吨。在世界各国船队中排名第四。
问题思考 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答案 (1)陆上交通工具发展速度快,种类多样,如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技术等。
(2)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设快速发展。
(3)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
(4)国家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
1.西方
(1)发展
①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②1914年,美国开通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③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⑤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意义: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2.中国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5个,飞机3 639架,定期航线4 945条,(其中国际航线849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5个城市,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 674万吨。
知识拓展 航空运输及作用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运送速度快,运输安全准确,是交通运输业的一个新兴与高科技产业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运输需求的变化,运输范围的扩大,航空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高的直接贡献率。同时,航空运输业推进了工业发展,刺激相应配套经济体系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问题思考 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战争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发展到制造。开始规模搞得小一些,由小到大,主要先解决飞机修理的需要,要保证朝鲜打仗。在设计和建造修理厂的同时,应有今后转为制造工厂的安排。
——据《周恩来年谱(1949-1976)》,原文有改动
问题 1950年12月,周恩来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以上指示。他为什么提出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航空工业基础薄弱。
(2)朝鲜战争爆发,急需大量的作战飞机来夺取制空权。
(3)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4)苏联的支持和帮助。
知识点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1)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2)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2.市内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1)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市内铁路和公共汽车。
(2)意义
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②加速城市功能区域分工明显,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4.交通进步使大众旅游成为潮流
(1)条件: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
(2)意义:使普通民众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问题思考 材料
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 路长度 全年客 运总量
公共电 汽车 881条 24 131辆 19 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 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状况呈现出哪些特点?
答案 北京公共交通发展较快,以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为主,无论运营线路、车辆、线路长度还是全年客运总量都有较快发展。
探究一 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材料一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1870 210 105 93 8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问题 (1)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征: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发展不平衡;(欧美地区发展快,亚非地区发展慢亦可得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亚非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问题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铁路发展是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从无到有;从列强修建到国人自主修建。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问题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答案 原因: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西方 中国
陆路 1908年,美国的福特公司发明汽车流水线装配技术;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是中国第一条高铁
航海 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中国造船业在1978年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市场;2009年,中国承接新造船舶订单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60%
航空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美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2017年后,中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
探究二 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问题 (1)据材料归纳铁路的修筑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带动与铁路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2016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 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 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业2 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 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旅游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
答案 旅游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交通运输的改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进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时代,在铁路、公路、航空等方面均有较快发展。同时,旅游业发展也增加了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这又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速度”世界瞩目
如果从1876年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4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算起,中国铁路也有111年历史了。真正让中国铁路取得翻天覆地大发展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多年。
70多年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18万公里,到2019年年底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70多年来,中国铁路从落后到领先,历尽艰辛,创新发展,在高速、重载、高原、高寒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复兴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从“跟跑”到“领跑”,中国铁路实现了从高铁技术输入国到输出国的完美转身,演绎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
1.在20世纪30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
A.交通工具趋同化
B.交通迈向近代化
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中20世纪30年代上海地区刊登的汽车广告说明上海地区的交通已经迈向了近代化,故B项正确;A项错在“趋同化”,故错误;C项错在“普及化”,故错误;此时汽车制造还没有实现国产化,故D项错误。
2.2019年4月,第22届莫斯塔尔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铁路的“复兴号”、中欧班列等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受到广泛赞誉。下列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史实正确的是(  )
A.孙中山曾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注重以铁路来发展民生主义
B.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了19世纪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C.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保障了中国的路权
D.1969年,天津地铁的开通,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答案 B
解析 1894年,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造了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故B符合题意;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在全国巡讲中把铁路建设作为发展民生主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企图侵吞民间股银,出卖国家路权,故C不符合题意;1969年,北京地铁的开通,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故D不符合题意。
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可知实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所以D正确。A、B、C三个时期与“最初实现”不符,均排除。
4.尽管修建时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的修筑,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资金、技术、科技人员等方面已经具备修筑青藏铁路的能力,故答案选B。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是修筑铁路的必要性,排除。
5.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到京沪高铁综合试验时速486.1公里,中国高铁不断刷新着“中国速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②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完善
④全国人民的支持
⑤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这些成就的取得,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因此答案选D。
6.德国大众汽车、美国通用汽车等几大车企接连宣布召回数量达760多万辆的问题汽车。如此庞大数量的召回都指向一家日本的供应商——高田公司,因为它配备给整车厂的安全气囊不安全。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今(  )
A.日本汽车制造业全面衰退的事实
B.全球汽车制造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C.全球化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垄断趋势的弊端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日趋严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日本高田公司向全球多家整车厂提供安全气囊,这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垄断趋势。垄断既有好处也有弊端,材料旨在强调此趋势的负面影响,故C项正确。
1.“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其中现代汽车工业兴起于(  )
A.本茨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B.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作业法
C.美国人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D.本茨开始生产四轮汽车
答案 D
解析 A项错误,本茨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B项与“兴起于”不符,排除;C项错误,当时汽车还没发明;D项正确,本茨开始生产四轮汽车属于现代汽车。
2.1901年,一位叫李恩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1902年1月,工部局开会讨论通过了为上海第一辆汽车颁发牌照的决定,不过因从未征过汽车税,无例可循,遂按马车规格征税,每月捐银2元。材料反映出(  )
A.汽车的发明者是匈牙利人
B.上海最早为汽车颁发牌照
C.汽车工业始于20世纪初
D.上海引领旧中国风尚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伴随汽车的发明,汽车工业诞生了,排除A、C;材料没有反映上海是最早为汽车颁发牌照的,排除B;由上海最早引进汽车并颁发牌照来看,上海引领旧中国风尚,故选D。
3.1916 年建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除了把新泽西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接收过来外,又于 1918 年和 1919 年相继合并了“雪佛兰汽车公司”和“费休车身公司”,从而成为一个汽车大托拉斯。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
C.政府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成为一个汽车大托拉斯”中可以分析出,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生产不断集中,从而出现了垄断组织,这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B项错误。
4.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说明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出,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涉及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的信息,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排除C、D项。
5.近代不少火柴厂的火花体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0世纪30年代,大华火柴厂出品的“飞机”火花,以早期双翼单引擎螺旋桨式飞机作为主图;湖北武汉火柴厂出品的“航空”火花,以当时较先进的单翼多引擎螺旋桨式客机为主图。当时,这些火花的出现说明中国(  )
A.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B.中国飞机制造业进步显著
C.近代国人期待航空事业发展
D.新式交通工具已广泛使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出现“飞机”火花和“航空”火花来看,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期待航空事业发展的美好心愿,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飞机制造业进步显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状况,排除D项。
6.民国三十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向海内外华人发行无息债券“航空救国券”,用于募款购机及推进航空教育。这体现出当时(  )
A.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B.国民政府过于依赖空战力量
C.国民政府激发民族精神抗敌
D.国民政府积极发动全民抗敌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民国三十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向海内外华人发行无息债券‘航空救国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三十年是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激发民族精神抗敌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航空救国券”与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无关,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国民政府过于依赖空战力量,故B排除;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并不是积极发动全民抗敌,故D排除。
7.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之后不久,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当时类似现象并非个案。这反映了(  )
A.个人英雄主义盛行 B.人们的创业勇气
C.国家存在经济风险 D.社会的无序竞争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航空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一家与航空没有任何关系的铁路公司仅仅利用人们对航空业的好奇心与前瞻心理,就能够成为股票市场的一匹黑马,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投机行为,结合“1927年”这一时间可知,此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金融与证券领域的投机现象,最终引发了一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故答案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
8.下列关于我国近代以来航空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航空事业开始于清末
B.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民航业才真正起步
C.新中国成立后,沈阳飞机制造厂投产,民航业发展迅速
D.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所以民航业发展有限,“民航业发展迅速”是错误的,故C项符合题意。
9.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在中国航空史上的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B.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序幕
C.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D.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答案 C
解析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故选C。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序幕,排除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落后,排除A、D。
10.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707”工程,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中国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70年中国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但直到2012年中国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说明航空母舰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故选B项;A、D两项是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航空母舰的建造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1807年发明的,火车是英国人斯蒂芬森1814年发明的,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是德国人卡尔·本茨1885年制成的,飞机是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的。故应选C。
12.2016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中“2016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交通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互相影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故D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材料二 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波音兼并麦道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 (1)特点:飞机制造业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二战后飞机制造业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飞机制造业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航空制造业的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了跨国公司。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一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全球化加快时期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2)不同:中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从仿制、自行设计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经历了落后、发展到领先世界,从国外引进技术、参与国际合作到服务国际市场。意义: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889- 1911年 1889年清政府批准设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同时采取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由此出现中国近代第一个铁路建设高潮;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民办铁路兴起,同时,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铁路利权
1912- 1949年 1912年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民族资产阶级和华侨商人投资铁路的要求高涨,民国初年一度出现了筹办铁路的热潮;1915年北洋政府几乎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中国铁路利权进一步丧失。中国铁路事业进入低潮。 1928年国民政府制定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策,整顿铁路路务和整理铁路外债,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二个铁路建设高潮。1937年以后,铁路事业陷入低谷。
1949- 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路权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国家设立铁道部,在对原有铁路进行修复、改建的同时,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答案 示例:晚清时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主动发展铁路事业,官办铁路,借债筑路,中国出现了第一个铁路建设的高潮。清末新政时期,修路从完全官办到允许民办,吸收民间资本修路。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的铁路利权,中国丧失部分路权。
辛亥革命之后,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民间筑路热情高涨。北洋政府为了获取列强的支持,取缔民办铁路,借债筑路,导致铁路事业进入低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中外合资筑路政策,中国出现了第二个铁路建设高潮。1937年之后,由于战乱,铁路事业陷入低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收回铁路路权。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大力开展铁路建设。
总之,中国的铁路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之下进行的,路权也经历了从受列强控制到完全独立自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