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6 08:08:57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训练(十三)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基础自测]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1.D 2.B 解析:第1题,热带地区原始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属于迁移农业,需要将地面上的草木砍伐后烧毁,并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主要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不需要用火焚烧。第2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泛滥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每年6—10月泛滥,则耕作期应为11月—次年5月。而尼罗河下游泛滥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在此耕作期内气温较高,降水较少,这与地中海气候夏季的特点相似,根据作物对水热的需求可推断,引入的植被最可能来自地中海气候区。
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沙漠气候区,其上游受西风影响。下图示意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幼发拉底河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冬季和春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春季和夏季
4.幼发拉底河上众多水坝的作用主要是(  )
A.发电 B.航运
C.供水 D.旅游
5.水坝修建后,幼发拉底河入海口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增强 B.入海径流增加
C.入海泥沙减少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3.A 4.C 5.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沙漠气候区,河流水量主要来自上游,上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降雪)较多,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形成积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水量最大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故选A。第4题,由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主要是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修建水坝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灌溉和生活提供用水,C正确,地势平坦,水量少,不适合发电,水坝多,不利航运,旅游价值不大,A、B、D错误。第5题,水坝修建后,拦截泥沙作用明显,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减少,泥沙淤积小于海水侵蚀,使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C正确,水坝修建后,海水侵蚀不变,入海径流会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A、B、D错误。
麦罗维大坝是继埃及阿斯旺大坝后在尼罗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水坝,该大坝对苏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苏丹的“三峡工程”。据此完成6~8题。
6.该大坝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7.该大坝建成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周围降水增加
B.库区昼夜温差减小
C.减少尼罗河下游泥沙沉积
D.使下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8.该大坝所在区域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石漠化
6.B 7.D 8.C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对苏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说明大坝的主要功能为发电。故选B。第7题,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库区由于蒸发量增加,会使降水量增加;水库能调节气候,使库区昼夜温差减小;泥沙在库区会大量沉积,尼罗河下游泥沙沉积会减少;大坝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使下游地区水土流失减轻。故选D。第8题,该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加。故选C。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尼罗河流域部分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尼罗河主要支流径流量的构成。
河流构成/%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量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
(3)简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与流域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第(2)题,主要从白尼罗河发源地所处的气候特征来考虑。第(3)题,为避免洪水期的农田被淹,一般在洪水泛滥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作物生长,在下一次洪水泛滥之前,将作物收割。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原因:尼罗河流域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头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干季时,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期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肥力年年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能力提升]
2021年江西省提出打造浙赣粤运河。其中,浙赣运河连通浙江境内的常山江与江西境内的金沙溪,建成后将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让钱塘江与鄱阳湖“牵手”。下图示意浙赣运河规划线路。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理事物受浙赣运河开通影响最小的是(  )
A.河运交通量 B.天马镇服务范围
C.常山江水质 D.七一水库蓄水量
11.运河上修建多座船闸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运河航运能力
B.提升河流水质
C.减轻运河泥沙淤积
D.减轻洪涝灾害
10.D 11.A 解析:第10题,七一水库位于运河上游,蓄水量受运河影响小,D正确;运河开通沟通常山江与金沙溪,进而提高运河航运能力,会增加河运交通量,A错误;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天马镇服务范围会扩大,B错误;运河开通后,会增加水污染,影响常山江下游水质,C错误。第11题,运河上修建船闸可通过闸门控制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保证船只在不同水位间顺利通航,A正确;船闸通过调节水位差,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加,B、C错误;修船闸无法减轻洪涝灾害,D错误。
传统的中、小河流治理大多采用修筑堤坝、护岸等工程措施,堤坝割裂了河流廊道,对河流生物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障碍,干扰了内河、陆地和海洋系统间的相互关系。1912年起,美国陆续拆除部分水坝。近年来,大型木石工法(通过在河岸及河道中布置合适的原木及块石,达到改善河流水文情势、稳定河岸和营造生物生存环境的目的)在美国河流修复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完成12~13题。
12.美国拆除大量水坝对下游的不利影响是(  )
A.下泄水量减少
B.河流浑浊度上升
C.河水流速降低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与传统中、小河流治理相比,大型木石工法可以(  )
A.提高河流水质 B.提升拦水效果
C.增强防洪能力 D.增加泥沙淤积
12.B 13.A 解析:第12题,水坝有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沉积泥沙等功效,大量拆除后其功效降低或消失,会导致下游泥沙含量增加,B正确;水量增多,流速加快,A、C错误;生态环境会逐渐改善和恢复,河流中生物多样性增多,D错误。第13题,大型木石工法可营造生物生存环境,改善和恢复河流生态环境,增加河床底部及河岸的粗糙度,使洪水下泄速度略有减小,但拦水拦沙、防洪作用弱于传统堤坝工程,B、C、D错误;河道中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提高河流水质,A正确。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别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能资源开发
B.水资源短缺 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C.海水倒灌严重 过度开采地下水
D.生物链崩溃 获取利益过度捕捞
15.保护澜沧江—湄公河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可以(  )
A.增加植被覆盖以提高流域水质
B.设立专门机构对流域统一管理
C.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
D.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14.A 15.D 解析:第14题,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其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近些年来伴随着水能资源的不断开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部分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部分洄游鱼类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正确;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其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丰富,并未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B错误;上游地区位于高山峡谷地带,不会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C错误;上游地区其河流流速较快,不适宜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并未存在过度捕捞的现象,D错误。第15题,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穿过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为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应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治理办法, D正确;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全流域水质的提高还应减少人类污染的排放,加强对全流域的监管,A错误;由于澜沧江—湄公河属国际性河流,我国设置专门机构,无法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管理,B错误;本题旨在考查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无法起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作用,C错误。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水库即是在海水中建立的淡水水库。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西北方冲积沙洲青草沙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也是世界上最难建设的海洋水库之一。2006年上海市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为上海市的水源地,以改变上海市80%以上自来水源取自黄浦江的格局。2011年6月,青草沙水库全面投入运行。青草沙水库主要由环库大堤、取水泵闸(包括上游泵闸和下游水闸)以及输水泵站等工程组成,拥有总长43千米的大堤,圈围了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水面。水库正常运行时,水位一般在3米左右,有效蓄水量不少于3.87亿立方米,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情况下的正常供水。青草沙水库的引排水利用长江的潮汐规律,实现了“择优蓄水”,达到了“清污分流、蓄清排污、流水不腐”的目的。下图为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1)说出与峡谷型水库相比,青草沙水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分别说明上游泵闸、下游水闸和输水泵站位置选择的优点。
(3)从生态环境角度,简述青草沙水库建成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题,水库建设的坝长度大,合拢难度大,工程量大;受海浪的侵蚀作用强,风浪大,地下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第(2)题,上游泵闸位于长江来水方向,便于长江水流入水库,且距海洋较远,可避免涨潮时海水流入水库影响水质。下游水闸位于水库东南方向,距海洋较近,便于落潮时将水库中盐度较高的水体排出,汛期时方便将多余的水体排出。读图可知,自上游泵闸取水口至输水泵站距离较长,中部为库区地势平坦江水流入青草沙水库后流速减慢,江水中携带的泥沙和污染物会逐渐沉降或被生物吸附,同时有足够的距离使江水完成自净,水质好。第(3)题,大坝阻止海潮的运动和泥沙淤积,使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使局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坝会影响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大坝会减少营养物质向海洋输送,减少长江口营养物质的积累,可能会造成长江口鱼类减少;使潮汐作用减弱,水体交换减弱,周边海域海洋污染可能加重等。
答案:(1)大坝长度长,合拢难度大;长江口风高浪急,流量大,潮汐作用强,水文条件复杂。
(2)上游泵闸:位于水库西北方向,顺着长江水入海方向,便于长江水流入水库,且距离海洋较远,可避免涨潮时海水流入水库。
下游水闸:位于水库东南方向,距离海洋较近,便于落潮时将水库中盐度较高的水体排出。
输水泵站:位于水库下游,入库河水经过水库上游和中游沉淀后,悬浮物质减少,水质较高。
(3)负面影响:大坝会影响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减少营养物质向海洋输送,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循环,使局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潮汐作用减弱,水体交换减少,周边海域海洋污染可能加重。课时规范训练(十四)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基础自测]
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下图反映了2019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往来情况。读图,完成1~2题。
注: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正值代表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负值代表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
1.结合图示信息,推测2019年我国(  )
A.对东盟各国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
B.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矿产品
C.从新西兰进口大量光学医疗器械
D.与文莱之间几乎无贸易往来
2.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D.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差额为正值,应存在贸易顺差,A错误;我国每年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铁矿石等矿产,澳大利亚也被称为“坐在矿山上的国家”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B正确;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乳畜业发达,我国每年从新西兰大量进口乳制品,光学医疗等精密仪器产业在日本、德国、美国等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先进,C错误;从图中看出来我国与文莱是有贸易往来,D错误。第2题,各国的进口商品结构是由各国的实际需求决定,且增加消费成本不是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A错误;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各国拓展市场空间,但对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没有直接影响,B错误;图中贸易种类为传统产业,没有体现出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不能优化生态环境,D错误;区域自由贸易以区域内各国的产业优势为基础,分工合作,寻找区域内更大的市场,并扩大出口,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C正确。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4.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
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岗位
3.A 4.D 解析:第3题,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运输速度快,运输时效高。单次运量小;单位运价高;绕行路程短。故选A。第4题,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有助于安徽省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D。
公元8世纪开始,基尔瓦逐渐成为非洲东海岸的商贸中心。15世纪初郑和船队曾从不同航线到达基尔瓦。17、18世纪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1981年基尔瓦所在地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郑和船队航海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公元8世纪基尔瓦作为商贸中心兴起时,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  )
A.阿拉伯海沿岸 B.南海沿岸
C.几内亚湾沿岸 D.地中海沿岸
6.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风沙影响
C.气候变暖 D.航道变迁
5.A 6.D 解析:第5题,公元 8 世纪航海技术主要以帆船为主,航行距离较近,因此该时期基尔瓦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离基尔瓦较近且经济较为发达的阿拉伯海沿岸,A正确;南海沿岸、几内亚湾沿岸和地中海沿岸离基尔瓦空间距离较远,B、C、D 错误。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尔瓦位于阿拉伯海沿岸,而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造成了航运中心的变化,最终原有的商贸地位的下降。故选D。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构建的优先和重点领域。下图示意某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之间的国际航空运输联系及比重。读图,完成7~8题。
 
7.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联系的客运航线中占比最高的为东南亚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地区(  )
A.经济发达 B.旅游业发达
C.航空业领先 D.劳动力短缺
8.中国与蒙俄地区的货运航线比重最大,中国向蒙俄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  )
A.煤炭 B.木材
C.服装 D.钢材
7.B 8.C 解析:第7题,东南亚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A错误;东南亚旅游业发达,我国到东南亚旅游人口数多,与其他地区相比客运航线中占比最高,B正确;东南亚经济不发达,航空业也不是主要运输方式,C错误;东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D错误。第8题,俄罗斯主要发展重工业,煤炭、木材、钢材运输量都比较多,蒙古工业不发达;中国服装工业发达,价格较低,中国向蒙俄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服装,故选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2021年9月10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会议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
(1)分析此次会议选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召开的原因。
(2)比较南宁所在的两广地区和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两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相同之处。
(3)结合中国和东盟地理环境差异,推测中国与东盟之间商贸往来过程中东盟向中国出口的货物类型。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宁地处我国南部,地理位置上靠近东盟,且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比较便利;广西南宁是我国省级中心所在地,城市等级较高,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第(2)题,读图可知,两广地区在北纬25度以南,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爪哇岛在南纬10度附近的海域,两区域均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我国两广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爪哇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两地都是夏季高温,年降水量大;我国的两广地区处在两广丘陵地形区,爪哇岛上多山地,二地都是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地势起伏较大等。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热带面积小,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对热带经济作物需求量大;而东盟各国位于热带地区,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盛产橡胶、咖啡、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因此东盟可能向中国出口橡胶、咖啡、热带水果等农产品。中国工业发展快,能源需求大,中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家,东盟石油等能源资源充足,东盟石油消费量小,需要大量出口,因此东盟可能向中国出口石油等能源资源。
答案:(1)南宁地处我国南部,地理位置上靠近东盟,且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比较便利;南宁城市等级较高,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2)两区域均位于低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年降水量大;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地势起伏较大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热带面积小,而东盟各国位于热带地区,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因此东盟可能向中国出口橡胶、咖啡、热带水果等农产品;中国工业发展快,能源需求大,东盟石油等能源资源充足,因此东盟可能向中国出口石油等能源资源。(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能力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至2002年止,东亚和东南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读图,回答10~11题。
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  )
A.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B.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D.全球制造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11.东亚、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信息产业 D.石油工业
10.B 11.A 解析:第10题,图示表示的是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布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不能表示产值持续下降,A错误;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B正确,D错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上升,C错误。第11题,东亚、东南亚地区劳动力丰富、廉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最有可能是纺织工业,A正确;钢铁工业、石油工业需要的技术、资金较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D错误;信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C错误。
作为对外投资的新方式,海外园区已成为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一般采用共商共建模式,但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仍面临诸多困境。下图示意高水平海外园区具备的关键优势。据此完成12~14题。
12.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  )
A.产业规划不合理 B.融资渠道不畅通
C.人才培养不到位 D.政治经济风险大
13.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  )
①均摊建设成本 ②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③降低投资外部风险 ④消除文化制度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引导入园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的关键优势是(  )
A.政策协调机制 B.信息和资源共享
C.投资软硬环境 D.集聚经济效应
12.D 13.C 14.B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海外园区的关键优势在于政策支持、良好的投资环境、共享信息和资源及集聚经济效应,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的是共商共建模式,产业规划合理,A错误;园区实行信息和资源共享,得益于集聚经济效应,融资渠道畅通,B错误;人才培养属于投资软环境,是海外园区的优势,C错误;对外投资面临着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所以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政治经济风险大,D正确。第13题,海外园区建设属中国在外投资建厂,中国出资,外国提供优惠政策、便利设施和专业服务等,不属于均摊投资建设成本,①错误;文化制度差异无法消除,④错误;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构建多方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外部风险,②③正确。故选C。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园区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双方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入园企业要想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环境,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关键性因素,B正确;政策协调机制无法减轻文化上的差异,A错误;投资软硬环境无法引导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的生产经营环境,C错误;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主要作用是减少生产成本和促进生产分工合作,对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无关,D错误。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R&D是指“研究与开发”。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R&D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生产要素和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我国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H公司作为我国跨国企业的代表,目前H公司在海外建立了14个研究学院、36个研发中心、45个培训中心、37个技术支持中心,其海外R&D机构发展之路不仅是自身的成功,也给我国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下图表分别示意1999年至2016年H公司海外R&D中心的国家分布比例和部分海外R&D中心的建立情况。
时间 地点 主要任务
1999年 印度班加罗尔 成立研发中心,为母公司各产品线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服务
2006年 德国波恩 成立网络研发中心,为德国及客户提供定制化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2014年 英国布里斯托尔 成立新研发中心,其成果服务于全球140多个市场的客户
2016年 南非约翰内斯堡 成立创新中心,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引进非洲,帮助当地消除数字鸿沟
(1)简述影响我国企业投资建设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说明H公司海外R&D机构的空间布局特点,并分析原因。
(3)总结H公司海外R&D机构的发展战略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
(4)简述H公司海外R&D机构的设立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走向全球化带来的经验启示。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R&D是指“研究与开发”。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R&D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生产要素和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的基础。影响我国企业投资建设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利用国外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第(2)题,读1999年至2016年H公司海外R&D中心的国家分布比例图可知,H公司海外R&D机构的空间布局特点是集中布局在欧洲,零散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其原因是,一直以来欧洲都是H公司重要的市场,也是H公司R&D国际化扩张的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欧洲成熟的信息技术以及高水平的工程师力量;H公司将欧洲作为其R&D国际化的主要阵地。 第(3)题,读1999年至2016年H公司部分海外R&D中心的建立情况表可知,H公司海外R&D机构的发展战略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是从面向国内市场到面向当地市场,再到面向全球市场,最后是面向当地市场的技术转移的演化过程。第(4)题,H公司海外R&D机构的设立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走向全球化带来的经验启示是产学研全球化思维和布局;科技、创新、发明是核心竞争力;与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
答案:(1)利用国外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布局特点:集中布局在欧洲,零散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原因:一直以来欧洲都是H公司重要的市场,也是H公司R&D国际化扩张的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欧洲成熟的信息技术以及高水平的工程师力量;H公司将欧洲作为其R&D国际化的主要阵地。
(3)H公司海外R&D机构的开发与研究的战略按时间顺序经历了从面向国内市场到面向当地市场,再到面向全球市场,最后是面向当地市场的技术转移的演化过程。
(4)产学研全球化思维和布局;科技、创新、发明是核心竞争力;与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课时规范训练(十五)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基础自测]
读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完成1~2题。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 000元
1.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B 2.C 解析:第1题,该乡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发展成为种植、养殖、林业综合发展,旅游、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得益于该乡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故选B。第2题,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基础设施完善和相当的工业,①错误; 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会导致本地区劳动力短缺,②错误; 根据该乡目前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③正确; 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④正确。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东西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3.B 4.D 解析:第3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载畜量减少。故选B。第4题,该地区应扩大人工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轮牧、轮流打草制度。故选D。
我国长达2.2万km的陆地边境沿线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读图,完成5~6题。
5.中缅边境优良级旅游资源最多的原因是(  )
A.中缅边境线长度最大
B.中缅边境景观最丰富
C.中缅边境旅游开发早
D.中缅边境交通条件好
6.不同边境段落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合理的是(  )
A.中尼段特色开发
B.中蒙段联合开发
C.中亚三国段择优开发
D.中老段多元开发
5.B 6.A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蒙古的边境线最长;读图中缅边境旅游资源单位数量最多,因其边境景观最为丰富,形成优良级旅游资源最多;开发早以及交通条件良好不是其优良级旅游资源最多的原因。第6题,中尼以喜马拉雅山为界,可以利用喜马拉雅山开发爬山等山地特色旅游业;中蒙段、中亚三国段优良级旅游资源丰富,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进行多元开发;中老段优良级旅游资源较少,所以应采取择优开发模式。
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上著名的水利枢纽,坝高111米,建成后形成了宽15千米、长500多千米的纳赛尔水库(其三分之二在埃及境内),该水库可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图1示意阿斯旺大坝位置,图2示意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ppm)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在几乎全非洲都因旱灾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产量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可能是因为纳赛尔水库(  )
A.对尼罗河流量的季节性调节,保障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B.对尼罗河流量的多年调节,增加了其下游枯水期流量
C.周围灌溉面积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明显增大
D.使其下游灌溉面积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明显增大
8.因阿斯旺大坝而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对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是(  )
A.下游水源充足,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导致甲区域盐度升高
B.下游灌溉面积增加,风沙活动减弱,乙区域盐分在地表积累
C.灌溉水源增加,耕地面积增大,乙区域大量使用化肥使盐度升高
D.尼罗河入海水量减小,海水入侵,甲区域盐度升高
7.A 8.D 解析:第7题,纳赛尔水库三分之二在埃及境内,可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当河流丰水期时,水库蓄水,枯水期时,水库放水灌溉,水库对尼罗河流量的季节性调节,为埃及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保障了埃及粮食的产量,所以其粮食产量并未出现大幅下降,A正确,B错误;纳赛尔水库增加了灌溉面积,但并没有使耕地面积明显增大,C、D错误。第8题,水库拦截尼罗河径流,使其入海水量减小,地中海海水入侵,当地气候炎热,蒸发旺盛,所以甲区域盐度升高,D正确;甲区域工业并不发达,另外,工业废水与盐度升高无关,A错误;乙区域农业发达,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地盐碱化,使乙区域盐度升高,盐度的高低与风沙活动和化肥使用量无关,B、C错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区域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内蒙古地区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了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后,打算进行一次调查,目的是分析当地干旱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当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如果你是该次调查的组织者,你将按照怎样的步骤组织调查?请写出调查过程。
(2)调查访问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为及时有效地进行这次调查访问,你认为在调查访问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小区域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总结区域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4)分析区域特征,发现区域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区域的优势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
解析:第(1)题,区域调查一般分以下四步:确定位置和范围—调查区域背景资料—分析原因—探讨整治的措施。第(2)题,需要做的准备是拟定调查提纲,准备到相关机构查阅资料时表明身份的证明等。第(3)题,总结区域特征一般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经济等方面入手。第(4)题,进行国土整治时,要从保护尚未出现环境问题的区域、对已经出现环境问题的区域进行整治两个角度思考;同时,要从公民意识、法律法规和整治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第一步,阅读地图,了解当地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第二步,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图或到气象局查阅当地年降水量,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当地干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第三步,结合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当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第四步,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探讨整治措施。
(2)一是拟定调查提纲(包括访问提纲和搜集资料的提纲);二是准备好联系公文、用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明等。
(3)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经济等。
(4)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综合实施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能力提升]
生态指数是由濒危物种指数、物种丰富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强度和频度确定,它反映各斑块的生态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读江苏省生态指数图,完成10~11题。
10.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  )
A.苏南高于苏北 B.沿湖高于沿江
C.山区高于平原 D.南通高于连云港
11.生态指数较低地区(  )
A.生物多样性复杂 B.人为干扰强度弱
C.表明物种单一 D.生态重要性突出
10.B 11.C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苏北部分地区的生态指数在0.52以上,故难以说明苏南高于苏北;生态指数在沿湖地区较高,如在洪泽湖、太湖地区,而在沿江地区则比较低;一般认为江苏省苏南、 苏北的划分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苏南,以北为苏北,江苏省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虽然西南地区的生态指数较高 ,接近指数0.52 ,但是在江苏的部分沿海平原地区的生态指数比其更高,超过0.52,因此难以证明山区高于平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连云港位于江苏靠海的最北端,而南通则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北。读图可知,连云港的生态指数明显高于南通。第11题,由材料可知生态指数是由濒危物种指数、物种丰富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强度和频度确定,它反映各斑块的生态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生态指数越高,表明生物多样性越复杂,生态系统越多样,人为干扰强度和频度越小,生态重要性越突出;生态指数越低,表明物种越单一。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13.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 B.大台田
C.大鱼鳞坑 D.隔坡梯田
12.C 13.B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 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第13题,由图可知,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B正确;原始黄土坡、大鱼鳞坑、隔坡梯田的土壤含水率都低于大台田,A、C、D错误。
磷矿是制造磷肥等的主要矿物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分布在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希宾磷矿是世界著名的磷灰石矿,已探明磷矿石储量大,矿石品位高。该矿区除磷灰石外,还有霞石、钛磁铁矿等多种伴生矿。下图为希宾磷矿分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希宾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磷矿外运困难
C.伴生矿多,品位低
D.国内市场需求小
15.该地区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A.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B.促进人口大量迁入
C.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4.A 15.C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希宾磷矿位于北极圈内,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磷矿开采;希宾磷矿分布区附近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磷矿外运方便;由材料可知,希宾磷矿矿石品位高;俄罗斯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故选A。第15题,该地区磷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故该地区的磷矿资源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属于不利影响;人口大量迁入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的;该地磷矿丰富,易形成以开采磷矿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故选C。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转变。下图分别为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结合题干提示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电力投资比重增加,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结构改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长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煤、电运输距离近。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时规范训练(十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基础自测]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该方案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基础及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并综合考虑,将帮扶城市定为沪苏浙8市(区),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具体一对一帮扶结对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
上海市闵行区 安徽省淮南市
上海市松江区 安徽省六安市
上海市奉贤区 安徽省亳州市
江苏省南京市 安徽省滁州市
江苏省苏州市 安徽省阜阳市
江苏省徐州市 安徽省淮北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宿州市
浙江省宁波市 安徽省蚌埠市
1.国家发改委选择沪苏浙8市(区)一对一帮扶皖北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科教水平、地方特色 ②资源禀赋、发展水平
③城市规模、历史文化 ④产业特色、合作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沪苏浙8市(区)通过帮扶皖北城市(  )
A.完善城市功能,发展重化工业
B.疏解非核心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
C.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品质
D.降低城市规模,便于城市合理规划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基础及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并综合考虑”可知,沪苏浙8市(区)一对一帮扶皖北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资源禀赋、发展水平,②正确;从地理位置来看,浙江、江苏与安徽较近,地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经济差异较大,在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等存在互补性,利于产业合作,④正确;两地的帮扶主要是产业和经济上的帮扶,城市规模和地方特色不是帮扶主要考虑的因素,①③错误。故选D。第2题,沪苏浙8市(区)通过帮扶皖北城市可以疏解非核心产业,集中力量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B正确;沪苏浙8市(区)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资源、能源缺乏,应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而重化工业污染大,不适宜布局在沪苏浙8市(区),A错误;帮扶皖北城市没有导致人口减少,不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不能降低城市规模,C、D错误。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区位优势包括(  )
A.科技力量雄厚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水运条件便利 D.土地资源丰富
4.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的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有利于天津港(  )
①减轻港区环境污染 ②扩大经济腹地 ③增加港口吞吐量 ④港口业务转型升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河北省的平原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不宜(  )
A.减少化肥用量 B.降低农药用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推广种植水稻
3.A 4.B 5.D 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由图中信息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中,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力量雄厚,A正确。河北(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丰富廉价,B错误。天津、河北临海,海运交通便利,C错误。北京土地面积小,土地资源紧张,D错误。第4题,根据题意,天津港向外转出的是煤炭、石油以及矿石等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的运输对象,因此转移出去后可以减轻港区的环境污染,①正确。业务转移出去后,腾出空间运输价值更高、对运输技术需求更高、对港口环境友好的业务,可以实现业务转型升级,但吞吐量的变化难以判断,③错误,④正确。天津港的经济腹地依然是北方地区,没有变化,②错误。故选B。第5题,根据题意,要落实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省平原区的农业发展应该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此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A、B、C不符合题意。该地区水资源紧张,水稻种植耗水量大,不宜在华北平原地区种植,D符合题意。
湾区是指由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线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基础是(  )
A.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
B.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C.“一国两制三关税”的格局
D.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7.湾区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其先后顺序通常为(  )
A.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B.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C.工业经济、港口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D.工业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8.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快速扩展得益于(  )
①平坦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交通发展 ④填海造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D 7.A 8.C 解析:第6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要求区域间的联系通畅,信息交流迅速,因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其形成的基础,D正确;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优质生活圈、“一国两制三关税”的格局,这些是大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或目标,不是基础,A、B、C错误。第7题,经济发展最终阶段是发展成为创新经济,B、C错误;港口发展首先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港口经济;随后发展成为工业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工业转移发展成为服务型经济;最终成为创新工业区,发展创新经济,D错误,A正确。故选A。第8题,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快速扩展,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②③正确;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分布区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①错误;填海造陆也仅局限在沿海地带,④错误。故选C。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该工程是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又一个西部大开发超大型工程。
材料二 “东数西算”是指将东部地区的互联网数据有序引导到西部去运算。2010年以前,我国的大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次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西部数据中心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东部枢纽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
材料三 数据中心由规模庞大的存储服务器和通信设备组成,用于网络在线存储企业的海量数据。设备运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被称为“电老虎”,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成本的“大头”。同时,数据中心机房对空气的湿度和洁净度要求较高,过多的尘埃和水汽会增加机房故障率。下图为我国8个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布局示意图。
(1)说明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发展数据运算的优势区位条件。
(2)我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都采用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集群发展的好处。
(3)列举“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发展的相关产业。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数据中心的设备运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耗能较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能源较丰富且廉价;清洁能源丰富,对环境污染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资源充足且廉价;有政策支持等。第(2)题,国家数据中心都采用集群发展的模式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减少投资成本;可以集中供电,保障电力供应;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便于数据中心的信息传输,减少数据传输的成本;能够加强信息的交流与融合,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促进数据中心的技术创新等。第(3)题,“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数据中心运维、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器、芯片、系统和数据库相关软件、通信设施、绿色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也包括东部未来发展的数据流通产业、数据基础产业、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产业等。
答案:(1)能源丰富且廉价;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充足且廉价;政策支持。
(2)可以共享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形成规模效益,促进技术创新。
(3)信息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绿色能源产业、IT设备制造产业等。
[能力提升]
图1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图2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据此完成10~11题。
图1
图2
10.关于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金与资源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增加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11.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10.D 11.C 解析:第10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主要为了使东、西部优势互补。故选D。第1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高,说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故选C。
相互之间有生产协作联系的产业在不同的空间集聚,从而使两地区产生关联性。集聚关联度指数越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区域整体发展越协调。下图为2003年、2008年、2013年三个年份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县区空间上的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2003年—2013年,我国七大城市群产业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变化特征是(  )
A.个别上升 B.逐年下降
C.波动上升 D.整体下降
13.造成近年来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产业扩散 B.政策引导
C.资源禀赋 D.地理位置
14.为应对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区县级城市关联度变化趋势,当前应(  )
A.调整行政区划等级
B.建设网络化交通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布局多元化产业
12.D 13.A 14.D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03年—2013年我国七大城市群产业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2003年—2013年,我国七大城市群产业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变化特征是整体下降,所以D正确,A、B、C错误。第13题,近年来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近些年下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扩散,导致生产协作联系减少,与政策引导关系不大,A正确,B错误。资源禀赋与地理位置等相对稳定,与近年来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县区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关系不大,C、D错误。第14题,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多元化布局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分工,加强生产协作联系,D正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缓解环境污染,不能提高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C错误;加强交通建设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但如果区域间产业联系较少,也无法提高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B错误;调整行政区划对此影响不大,通常也不会大范围调整行政区划,A错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根据全国主体功能规划,长江经济带内有优化开发区域(资源和承载能力接近饱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开发区域(目前开发基础较弱,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限制开发区域(根据不同目的限制开发方向)和禁止开发区域4类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最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16.下列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湖南省属于重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应更侧重于(  )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B.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C.沿海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D.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
15.A 16.D 17.B 解析:第15题,长江经济带具有交通便捷的优势,但最便捷的交通在沿海地带,B错误;长江经济带经济基础较好,但经济基础最好的也在沿海,C错误;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A正确;中国经济建设基本都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这不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D错误。第16题,在长江干流修建过多水电站,会影响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的活动及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②错误。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减少长江水污染;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全流域生态保护;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减少污染源。①③④说法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故选D。第17题,湖南省属于重点开发区,说明目前开发程度、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够优越,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要求交通、科技、经济等条件较为优越,应对长江经济带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如上海,而湖南省的条件不足,A错误;湖南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能够起到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的作用,B正确;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带,应位于沿海地区,沟通内河航运与海上运输,湖南属内陆沿江地区,经济基础较差,C错误;侧重于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的地区应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影响起关键作用,应位于长江上游地带,如四川等,D错误。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蒙俄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高铁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陆路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突破口。三国合作规划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线和西线两条线路,横穿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蒙古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等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经过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差异较大,工程建设的风险较大。为最大程度地消除经济制约,中国和蒙俄两国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
(1)推测中蒙俄高铁在境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气候方面的威胁。
(2)高铁出行方便、快捷,且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强,但蒙古和外贝加尔等地区在整体支持的同时仍存顾虑。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3)为降低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制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解析:第(1)题,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威胁: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多寒潮暴雪,施工期短,难度大;沿途冻土发育,施工建设的难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 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威胁:沿线多大风天气,冬季气温低,易受暴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多风沙。第(2)题,主要从铁路建设的成本和收益方面分析。如铁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建设的难度大;沿线气候、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沿线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沿线人口少,收入低,且对外吸引力较弱,未来持续吸引客源困难,难以回收成本。第(3)题,经济方面:中国和蒙俄两国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 生态方面:工程建设尽量避开生态系统优良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等,采取桥隧结合等工程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1)沿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风势力强,受寒潮影响大,冬季容易遭受暴风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容易遭受风沙威胁;且沿途多冻土发育,影响高铁建设和运营;沿途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铁路建设过程中容易面临水源紧张问题。
(2)沿线气候、地形复杂,高铁建设、运输成本高,而该地区经济较落后,资金不足;该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难度大;当地人口较少,且收入较低,支付能力较弱;区域吸引力较弱,未来在持续吸引客源方面有较大风险。
(3)经济方面:中国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以及劳动力;蒙俄两国与中国合作开发当地的资源、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方面: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良好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等,可采用桥隧结合、缓坡过渡、设置噪声防护等方式。单元测评(四) 区域协调发展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帮扶遵循“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的原则,促进皖北城市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并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徐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对象为安徽省淮北市。下图为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结对合作帮扶方案实施后,皖北地区(  )
A.技术人才外流加剧
B.育龄人口数量增加
C.空巢老人明显增多
D.社会抚养压力增大
2.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产业链相近但存在差异
B.地域文化的互补性较强
C.空间距离近可节省投资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1.B 2.A 解析: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皖北受到江浙沪城市结对帮扶后,将得到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术人才共享平台、搭建资本对接平台、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等,因此皖北地区产业将快速发展,进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将逐渐减少,技术人才外流减少,A错误;产业的帮扶,同时会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外出减少的人口和外来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会使育龄人口数量增加,当地的人口出生率的提升,B正确;区域内的居民收入将大大提升,外出的中青年人口减少,空巢老人明显减少,C错误;区域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社会抚养压力减小,D错误。第2题,图中显示徐州市与淮北市距离较近,帮扶较为容易;都为煤炭城市,产业之间存在相关性,产业链相近,帮扶有经验和技术可循;所以,属于同一个都市圈内的两地,产业链相近性且存在差异,A正确;两地距离相近,地域文化相似,B错误;两地空间距离近,但对投资影响不大,C错误;由材料“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并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徐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对象为安徽省淮北市”可知,徐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淮北,D错误。
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制定了全面提升交通路网的战略规划。下图是江苏省主要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3~4题。
3.相对于苏北、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地和水热资源更加充足
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C.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
D.开发较早,政策更加优惠
4.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强与上海的联系,促进苏南地区快速发展
B.实现南北联动,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加强东西联系,减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别
D.拉动内需,提升铁路沿线的土地和房产价值
3.C 4.B 解析:第3题,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面积小,土地资源相对欠缺,A错误;苏南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B错误;苏南地区靠近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C正确;历史上苏北地区靠近中原地区,开发更早,D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十三五”规划铁路以南北向和沿江铁路为主,虽可促进与上海的联系,但主要目的是加强南北交流,A错误;目前影响江苏南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长江阻碍了苏北与上海的交流,“十三五”规划的铁路有很多是跨越长江的,可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B正确;江苏东西差异不大,南北差异显著,C错误;铁路的开通对提升沿线土地和房产价值的作用较小,D错误。
贝努埃河发源于喀麦隆,注入尼日尔河,为尼日利亚第二长河流,全流域水土流失严重。1978年,喀麦隆在贝努埃河干流上修筑拉格都大坝,大坝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的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并且尼日利亚的灌溉农业受到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贝努埃河流域和拉格都大坝的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拉格都大坝建成后,下游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主要因为(  )
A.丰水期流量减小
B.枯水期流量增大
C.输沙总量增多
D.河床淤积抬高
6.拉格都大坝干扰了尼日利亚灌溉农业,主要表现在(  )
①下泄径流量减小 ②部分灌溉取水口废弃 ③河水输沙量增大 ④径流稳定性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减轻对尼日利亚带来的弊端,拉格都大坝适宜(  )
A.集中泄水 B.开孔排沙
C.降低水位 D.筑高坝体
5.D 6.A 7.C 解析:第5题,丰水期流量减小,则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将会下降,会使洪泛平原面积缩小,A错误;大坝截流上游来水,在枯水期时调节径流向下游放水,下游在枯水期流量可能增加,但枯水期时河流含沙量小,故枯水期的流量增大对下游洪泛平原面积增加影响很小,B错误;大坝能够拦截洪水携带的泥沙,使输沙总量减少,C错误;由材料可知,贝努埃河全流域(包括大坝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大坝截流后,大坝下游径流量减小,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河床淤积抬高,D正确。第6题,大坝截流后,由于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位降低,部分灌溉取水口及配套设施超出水位之上而被废弃,灌溉农业水源不足,①②正确;大坝建成后,其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输沙总量减小,③错误;大坝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减小,稳定性增强,④错误。故选A。第7题,该河河道淤积严重,集中泄水易导致洪涝灾害,A错误;开孔排沙,泥沙下泄增加,更易引起下游尼日利亚河道淤积,B错误;大坝适当降低水位可以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源,在协调上中下游水源分配的同时也起到了放水冲沙的作用,C正确;筑高坝体可能导致喀麦隆单方面蓄积更多的来水,更加减少下游径流量,D错误。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8~10题。
8.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9.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0.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8.D 9.B 10.A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甲时间河床最低,以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间河床抬高,以淤积作用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丰水期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浙江,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为汛期,9~12月处于由丰水期引枯水期的过程。故选D。第9题,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故选B。第10题,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流速减慢,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故选A。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这是目前埃及唯一的经济特区。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市场。下图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两国经贸合作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自然资源 B.劳动力价格
C.资金技术 D.政策支持
12.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某企业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立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纺织工业、石油装备
B.食品加工、汽车工业
C.冶金工业、船舶制造
D.电子工业、生物制药
13.中国企业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工厂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B.扩大海外市场规模
C.利用当地便捷交通
D.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1.C 12.A 13.B 解析:第11题,与埃及相比,我国的资金较为充足,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在合作过程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资金与技术,C正确;两国均有政策支持,D错误;由于埃及地区经济较不发达,所以埃及地区劳动力价格更低,B错误;埃及的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自然资源不是我国的主要优势,A错误。第12题,棉花与石油是埃及的优势资源,利用此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纺织工业与石油装备,A正确;埃及科技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电子工业,D错误;埃及金属资源和生物资源缺乏,发展冶金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不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B、C错误。第13题,从企业层面来讲,中国企业在埃及进行本地化的生产,有助于其避免关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成本,从而扩大其产品的海外市场,B正确;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是企业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产生的附加积极影响;利用当地便捷交通条件也只是企业建厂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会成为企业建厂的目的。A、C错误;相对于中国来说,埃及的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工厂不会有助于提升该企业的创新能力,D错误。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如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14~15题。
14.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15.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14.C 15.A 解析:第14题,节点度是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来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读图,1995—2015 年,虽然部分欧洲一级枢纽节点变为二级枢纽节点,但只能表明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该二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小于一级枢纽节点,但并不能反映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的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较 1995 年减少,A错误;欧洲枢纽节点间多为二级轴线,其联系强度并未减弱,B错误;中国支线节点的数量增加,表明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C正确;图示只反映了三年的相关数据,无法反映自1995—2015年这20年间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 增长,D错误。第15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结合选项各港口的规模以及空间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上海港的港口吞吐量大,航线数量多,为一级枢纽节点,宁波港、深圳港为二级枢纽节点,而且网络辐射范围较大,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范围辐射鄂、湘、赣三省。三省内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河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十三五”以来,鄂、湘、赣三省发展势头强劲,GDP年均分别增长7.8%、7.8%、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左右。“十四五”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将继续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等领域推动一体化发展。
(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相对较慢,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列举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合理措施。(6分)
(3)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简要说明长江中游、长三角两大城市群在资源配置、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合作的路径。(6分)
解析:第(1)题,根据两图进行分析,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处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水运便利,但与长三角相比,没有与海洋直接相连,缺乏直接的海陆联运的条件;长江中游地区面积较大,范围广,虽然城市群面积大,城市多,但是分布较为分散,联系不如长三角强;内部多山、河湖,割裂交通联系,使得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第(2)题,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应该加强全区科学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破行政壁垒, 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第(3)题,考查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两地区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长江中游地区水能、矿产资源丰富,可以为长三角地区输送资源、能源;长三角经济发达,资金充足、科技发达,可以为中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中游地区应植树造林, 退田还湖,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答案:(1)长江中游地区范围较大,联系不够紧密;与长三角相比,并非直接沿海,缺少直接的海运条件;山地丘陵为主,地区交通不便等。
(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联系;加强区域内产业合作与分工,打破行政壁垒;发挥武汉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3)发挥中游水能、矿产优势,对长三角进行资源输送;中游地区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减轻中下游洪涝灾害;长三角则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共同投入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流经我国的青藏高原,向南转弯流出我国之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该河段流经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首个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V”形峡谷的收口处,海拔约3200 m,规划用途为发电,无航运、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
(1)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不同河段农业发展的特点不同。试比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种类的差异。(8分)
(2)试评价藏木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6分)
(3)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属于国际性河流。指出我国在对该河流上游的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分)
解析:第(1)题,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高,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等;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势较低,水热条件好,上游低山丘陵主要种植茶叶,下游平原种植黄麻和水稻等作物。第(2)题,水电站的建设对于当地来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可能会引发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第(3)题,对于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应该协调好上下游国家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共同开发,建立多层次的协商合作机制。
答案:(1)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高,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等作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形和水热条件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上游低山丘陵主要种植茶叶,下游平原种植黄麻和水稻。
(2)水电站的建设会增加就业机会,水电站建成后有利于增加西藏的电力供应,能够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易引发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3)我国在对国际性河流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对河流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与相关邻国建立多层次的协商合作机制,协调好上下游国家关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公路起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终于柬埔寨最大深水港西哈努克港(如图所示),沿途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金港高速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模式修建,即由中国企业负责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并在公路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享有经营权,后期再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柬埔寨政府。
(1)说明金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柬埔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2)简述“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能保证金港高速公路项目顺利达成的理由。(6分)
(3)指出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5分)
解析:第(1)题,可以增强柬埔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同时首都金边的区域影响力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进一步扩大;对于沿线地区,可以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可以促进柬埔寨香米出口;在建设时,可以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供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交通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第(2)题,“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即由中国企业负责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并在公路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享有经营权,后期再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柬埔寨政府。对于我国来说:我国企业可以为公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经验与技术,保证公路能按时完工,同时质量有很大保障;公路建成后,我国企业利用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经营获取利润,回收建设成本并实现盈利。对于柬埔寨:移交后公路成为柬埔寨的国有资产,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同时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第(3)题,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金港高速公路是我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可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同时可以推广我国技术和我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为我国的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为我国企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
答案:(1)增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扩大首都金边的区域影响力;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柬埔寨香米出口;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提高运输速度,节约运输时间(完善“公路—水路运输”的综合运输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我国企业资金充足;我国路桥建设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公路能按时完工,质量有保障;公路建成后,我国企业管理经验丰富,通过经营回收建设成本并实现盈利;移交后,金港高速公路成为柬埔寨的国有资产,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推广我国技术和我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品牌(或良好形象);为我国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或消化过剩产能);为我国企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期末测评(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沙岛,成陆历史已有1300多年,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两岛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其后崇明岛分属江苏省和上海市管辖。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和轮廓。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在永隆沙、兴隆沙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前,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天然河道     B.山脊线
C.耕地边界 D.交通线
2.原崇明岛属上海市,现一小部分归江苏省管辖,主要是由于(  )
①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需求 ②岛屿面积的逐渐扩大 ③行政区属划分界线未变 ④可共享两省级行政区的优势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A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才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合并之前被长江河道隔开,可推出上海、江苏两省级行政区之前曾以长江口北河道为界。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永隆沙和兴隆沙原本就属于江苏省,与原崇明岛之间的长江河道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行政界线,即图中ab段界线;虽然现在崇明岛因为泥沙沉积逐渐向北扩展与永隆沙和兴隆沙合为一体,岛屿面积扩大,但沪、苏两省级行政区划分界线并未调整改变。故选B。
敦煌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当地在不同季节分别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且西风略强于东风。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是莫高窟的风蚀沙源地。21世纪初,我国在莫高窟崖顶部西侧的砾石戈壁基础上建设人工戈壁带以减少风沙流。研究显示,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砂石覆盖率越高,堆积作用越明显。下图示意原始砾石戈壁在不同风速下输沙量的垂直高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随着风速的减小,原始戈壁上垂直高度的输沙量(  )
A.与高度成正相关 B.与高度成负相关
C.最大值逐渐增大 D.在下层逐渐减小
4.莫高窟千年未被沙丘掩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盛行风向 ②风速大小 ③地面粗糙度
④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尽量减小西侧风沙对莫高窟的威胁,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应为(  )
A.10% B.30%
C.60% D.90%
3.C 4.B 5.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风速由10 m/s增加至14 m/s,输沙量最大值减小,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上升,输沙量在下层(如8 m以下)减小,C正确,A错误;随着风速增加,大致在 8 m 高度下,输沙量减小,在8 m高度上,输沙量增大,并非呈正相关或负相关,B、D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可知,莫高窟地区砂石覆盖率较高,再结合材料“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 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可知,戈壁砂石覆盖有利于抑制沙丘掩盖。同时,注意材料“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盛行偏东风时,有利于促进沙粒向西搬运,抑制沙丘掩盖,所以主要与地面粗糙度以及盛行风向相关,①③正确;当地位于西北内陆,风速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利于促进沙丘掩埋,②④错误。故选B。第5题,莫高窟西侧的鸣沙山是其风蚀沙源地,偏西风侵蚀搬运鸣沙山沙粒向东输送,注意材料信息“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所以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选择30%时,有利于促进偏西风搬运的沙粒沉积,B正确,A、C、D错误。
浙江省岱山县位于上海、宁波、舟山之间,属于海岛县。2020年该县生产总值为384.8亿元,增长率达58.1%,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岱山县大力发展绿色石化基地,围绕石化产业“强链、补链、畅链、固链”,一个规模超百亿的石化产业群快速形成。据此完成6~7题。
6.岱山县能实现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①石化工业产品附加值高 ②区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③石化工业污染排放较少 ④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岱山县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群的有利条件是(  )
①面临国家级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②石油资源蕴藏量丰富 ③海陆交通便利
④石化产业技术要求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A 7.B 解析:第6题,岱山县能实现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石化工业以石油为原料,可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①正确;从材料可知岱山县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是快速转型升级,②错误;石化工业污染排放较多,③错误;结合材料可知石化工业内部联系复杂集聚性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可以获得规模效益,④正确。故选A。第7题,抓住国家级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是岱山发展石化产业群的前提条件,①正确;岱山位于浙江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③正确;浙江省岱山县石油资源蕴藏量并不丰富,②错误;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群不是因为石化产业技术要求低,而是效益显著,④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8~9题。
8.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信息和交通更畅通
C.资金、技术实力雄厚
D.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9.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
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质量与成都相差不大,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情况,所以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成都,经济辐射能力低于成都,A、D错误;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因此西安资金、技术实力比成都薄弱,C错误。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重量级企业入驻,有利于提升西安经济总量,从而提升其经济辐射力,A正确;西安应加快周边城市发展速度,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高西安经济辐射力,B、C错误;西安已经是陕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D错误。
三峡水库蓄水后,洪水削减使得各站的流量频率分段特性增强。下图示意三峡蓄水前后下游干流三座水文站流量频率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乙          丙
10.长江干流上三座水文站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总体下切,主要表现在(  )
A.特枯水期 B.枯水期
C.中水期 D.洪水期
12.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干流可能出现(  )
A.江心滩扩大 B.河道淤积加重
C.风沙加剧 D.输沙量增加
10.C 11.B 12.A 解析:第10题,自上游到下游,由于汇水面积在扩大,径流量总体上在增长,结合图中横轴上径流量的大小可知,这三座水文站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乙—甲—丙。故选C。第11题,由图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游枯水期径流量明显增加,因而枯水期的侵蚀能力明显增强,且枯水期含沙量低,流水侵蚀能力强,B正确;由图可知,修建水库后,特枯水期、中水期、 洪水期径流量不同程度的都减小,A、C、D 错误。第12题,根据材料,三峡水库蓄水后,发生洪水的概率降低,江心滩被淹没的概率降低,江心滩植被发育,江心滩地貌更加稳定,逐渐扩大,A正确;水库修建后,下游含沙量减小,河道泥沙减小,B错误;修建水库与下游的风沙关系不大,C错误;水库修建后,输沙量减小,D错误。
俄罗斯是欧洲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早期,俄罗斯天然气由途经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陆地管道输往西欧(下图)。2011年,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1号”线建成投产,年输气量可达550亿立方米。2021年9月10日,与之并行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全段铺设完成。日前,受俄乌局势影响,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受蓄意破坏,俄对欧天然气供应已停止。据此完成13~15题。
13.俄欧天然气管道“弃陆走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运输风险 B.避开山地陡坡
C.降低建设成本 D.保护生态环境
14.俄欧之间通过北溪1号和北溪2号进行天然气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B.欧盟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
C.俄降低天然气出口成本的需求
D.管道输送损耗小,成本低
15.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其受北溪天然气管道损毁影响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建筑产业 B.食品加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13.A 14.A 15.C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早期,俄罗斯天然气由途经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陆地管道输往西欧 (如图 ) 。 2011 年,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1号”线建成投产,与之并行的“北溪2号”工程也在紧张实施中。俄欧天然气管道“弃陆走海”主要是避开其他国家的制约,减少运输风险,A正确;“弃陆走海”的主要原因不是避开山地陡坡;海底建管道会增加建设成本;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是为保护生态环境,B、C、D错误。第14题,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丰富,产量大于消费量,天然气有富余,而欧盟地区天然气产量小于需求量,天然气供应紧张,从而需要建设“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来调配资源,协调天然气产需不平衡,A正确;通过北溪进行天然气贸易并不能调整欧盟能源结构,B错误;“北溪1号”和“北溪2号”是海底天然气管道,建设成本高,没有降低天然气出口成本,C错误;管道运输有损耗小、成本低的特点,但不是其根本原因,D错误。第15题,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削减影响最大的产业应为与天然气资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如天然气化工等,因此化学工业正确,建筑、食品、钢铁等产业与天然气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山地面积约占70%以上,平原仅沿海及北部狭窄地区分布。2020年浙江省GDP总量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深入推进山区与沿海协作工程(简称“山海经”),解决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浙江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浙江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推动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等共建平台。下图为浙江省简图。
(1)分析国家选择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要地理原因。(4分)
(2)2019年1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丽水工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宁波杭州湾举行。说明丽水在宁波杭州湾建设“飞地”工业园项目的主要原因。(6分)
(3)阐述“山区和沿海协作”对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积极作用。(4分)
(4)有人说浙江省共同富裕“山海经”不适合在全国推广。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从地理原因分析,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因为浙江各方面条件比较好,主要是三项指标: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富裕程度,浙江特定的地理空间催生了浙江特有的区域发展现象,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地形结构多样,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大,共同富裕示范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浙江的区域发展较均衡,地区差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共同富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浙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经济条件好,发达的沿海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等,共同富裕的条件优越。第(2)题,据材料分析,飞地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通过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与飞地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丽水居内陆山区,在交通、人才、资金方面有明显劣势,经济发展的条件较差,丽水在宁波杭州湾建设“飞地”工业园,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可以充分利用宁波杭州湾新区区位、人才、资金等优势,分享宁波发展红利、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生态产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第(3)题,山区和沿海协作,可以推进山海协作,在发展中努力缩小山区和沿海地区之间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克服各自发展区位劣势,深化合作,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利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山区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先富带后富,实现从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到全域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第(4)题,赞同。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浙江省的地理特征和位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他省份难以借鉴;从经济水平和发展分析,许多其他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浙江省有一定的差距,在发展的过程中经验难以借鉴推广;浙江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带动作用强,尤其是内陆省市区与之不同,不宜借鉴推广。或不赞同。虽然浙江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大多数省市区内部也有明显地区发展差异,这与浙江山区和沿海发展差异相似,可以借鉴推广;“山海经”体现的区域合作以互补促协作、以协作促双赢的双向合作共赢模式,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普遍性,可在全国各地推广。
答案:(1)浙江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大,共同富裕示范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浙江地区差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共同富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浙江经济总量大,经济发展条件好,发达的沿海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等,共同富裕的条件优越。
(2)丽水在内陆山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人才、资金方面有明显劣势,经济发展的条件较差,丽水在宁波杭州湾建设“飞地”工业园,可以充分利用宁波杭州湾新区区位、人才、资金等优势,分享宁波发展红利、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生态产业,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3)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克服各自发展劣势,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利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山区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共同富裕。
(4)赞同。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省市区与之不同;许多其他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浙江省差别较大;浙江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带动作用强,其他许多省市区与之不同。
或不赞同。虽然区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大多数省市区均有明显地区发展差异,与浙江山区和沿海差异相似;“山海经”体现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普遍性,可在全国各地推广。
17.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图1
图2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4分)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7分)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6分)
解析:第(1)题,石油一般位于大陆架地区,这里靠近陆地,浅海地区,受潮汐和波浪的影响较小。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深圳的土地价格增高,劳动力的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化工、造纸业是污染性较强的企业,并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的承载力更大,位于沿海地区,水运交通便利。第(3)题,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的入海口,湿地面积大,城市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光照条件好,土地盐碱化严重,淡水资源相对短缺,容易发生干旱和低温灾害。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土地利用率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光照条件不足,多洪涝灾害。因此有利条件有: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干旱、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
(2)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应转向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干旱、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甲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乙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丙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4分)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4分)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解析:第(1)题,描述产业结构特点时,应主要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及变化、主导产业等方面分析。由图乙和图丙可知,黄石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在50%以上,说明该市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2)题,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应主要从当地的产业基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以及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石市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所以其发展方向可以从平衡轻重工业比重、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以及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分析。第(4)题,在分析黄石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时,应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恢复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期末测评(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江苏省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明显
D.两省属于同一流域范围,便于协作
2.苏陕协作间的要素流动(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本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1.B 2.A 解析:第1题,图中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淮河经过江苏北部,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图中两省均地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误;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社会、经济等也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不明显,C错误;秦岭以北的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江苏地跨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省不属于同一流域范围,D错误。第2题,陕西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性也很突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产品丰富多样,所以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A正确;与江苏相比,陕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技术和资本的优势,所以技术和资本不是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B错误;与陕西相比,江苏经济发达,苏陕协作间江苏是多种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入省,C、D错误。
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据此完成3~4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B 4.A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正确,C错误;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错误。第4题,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①②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低,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分布,③④错误。故选A。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是西班牙的大型港口之一,经济发展几经兴衰。下图为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发展历程(  )
A.第一次繁荣,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B.第二次繁荣,因铁矿开发而形成相关产业集聚
C.第三次繁荣,通过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扩大市场
D.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禀赋
6.21世纪,毕尔巴鄂(  )
A.利用发达的海运条件实现传统工业复兴
B.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
C.通过延长钢铁工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人口迁入
5.B 6.B 解析:第5题,从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可以看到,14 世纪是因优良港口而兴盛的,其主导因素并不是原料,而是交通,A错误;第二次繁荣是在19世纪初,因出产铁矿而振兴,发展了钢铁、化工、造船等相关产业,B正确;第三次繁荣是在21世纪,因建设了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旅游服务业而振兴起来,并不是因为劳动力跨国流动而振兴,C错误;从毕尔巴鄂三次经济振兴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会发生很大变化,D错误。第6题,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经济再次得以振兴繁荣,现代艺术博物馆属于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传统工业复兴,A错误;21世纪毕尔巴鄂正是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使产业优化升级,再次得以振兴,B正确;从资料可知19世纪中叶钢铁产业就已衰落,21世纪并没有对钢铁产业做出很大调整,C错误;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旅游,短期旅游并不属于人口迁移,D错误。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8.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7.D 8.B 解析:第7题, 我国成熟型城市群在四川盆地也有分布,故在我国西部地区也有分布,A错误;成长型城市群在山东、辽宁都有分布,B错误;培育型城市群在福建、东北地区都有分布,C错误;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D正确。第8题,天山北坡位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发展,故 B 对; 天山北坡经济较为落后,科技落后,并不能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D错误;天山北坡位于我国西北边远地区,不能成为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C错误。
2005年前,S汽车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供应链主要集中于上海,2005年后通过产业转移及地方培育等措施,逐渐形成以长三角地区为主体的核心供应商供应链体系。图一示意为S汽车集团核心供应商数量省区分布,图二示意S汽车集团供应链在长三角的分布(数字代表供应商数量)。读图,完成9~10题。
图一
图二
9.S汽车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供应链集中布局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协作,降低成本
B.形成集聚,增强竞争力
C.培育市场,扩大销售
D.促进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10.2005年核心供应商外迁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人员流动
B.增大了城市间公共交通的压力
C.加快了都市圈内同城化的发展
D.导致上海知识型人才大量外迁
9.A 10.D 解析:第9题,产业集聚主要是共用基础设施或者形成生产原料和产品上的联系,降低生产成本,S汽车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供应链集中布局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协作,降低成本,A正确,B、C、D错误。第10题,产业转移主要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后生产成本上升,核心供应商产业链上的产业不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所以 2005 年核心供应商外迁不会导致上海知识型人才大量外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 1995 年和 2013 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完成11~13题。
11.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
A.煤炭资源枯竭
B.市场需求扩大
C.海运条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
12.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渤海沿岸 D.山东半岛
13.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
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市职能转变
11.B 12.C 13.A 解析:第11题,图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995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国内市场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故选B。第12题,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故选C。第13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而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故选A。
下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了黑龙江。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②水量大,开发难度大
③气候寒冷,结冰期短 ④东北煤炭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开发动力不足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提高嫩江部分河段通航能力
B.导致嫩江中游水质恶化
C.解决嫩江下游地区的水危机
D.使嫩江中游洪涝灾害得到缓解
14.A 15.A 解析:第14题,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我国对于黑龙江的开发利用权限受到限制,利用率低,①正确;水量大,并不会增加开发难度,②错误;读图可知,黑龙江位于中国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③错误;东北地区石油资源、煤炭资源等常规能源充足,因此水能开发动力不足,④正确。故选 A。第15题,尼尔基水利枢纽主要是能提高其下游地区的通航能力,可使松花江哈尔滨段径流量由201立方米/秒提高到550立方米/秒,为松花江船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A正确;对嫩江中游地区的水质没有明显影响,B错误;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相对充足,本身并不存在水危机,C错误;尼尔基水利枢纽,虽然控制嫩江流域的45.7%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但是坝址地处嫩江中游最末端,因此对嫩江中游洪涝并没有什么缓解,而对该工程以下河段(即嫩江下游)洪涝灾害减轻较多,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8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冰期气候寒冷,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第(2)题,冰期气候寒冷,生物量少,古人类选择该区生存,可推测出该地区气温、热量相对充足,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数量少,食物来源缺乏。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云南省风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2019年风电全年发电量已达242亿千瓦时。风电规划区域(下图)位于云南东部喀斯特山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云南的大风季。风电设施普遍布置在山区山顶、山脊,建设过程中施工道路、风电基础、集电线路等土石方挖填量较大,造成的水土流失恢复难度较大。
(1)说明云南省在现有水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风电的好处。(4分)
(2)分析云南东部喀斯特山区风电工程造成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的原因。(6分)
(3)针对云南东部喀斯特山区的风电开发,存在两种现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开发风电,发展区域经济;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停止风电开发,促进生态恢复。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谈谈你的看法。(7分)
解析:第(1)题,多种发电方式共同发展,实现供电结构互补,有利于供电系统稳定,同时风电和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供应基地,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的原因,本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易导致石漠化,结合题干指出风电工程开挖土石方量较大,对地表植被等造成破坏,更易导致水土流失,同时本地区风力大,风电施工位置易暴露在强风之下,在降水少的季节,风力侵蚀同样会导致地表破坏。第(3)题,本题给出了两个观点,但却要求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般的两个观点选择一个来回答。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去思考回答,既要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又要做好生态保护,促进地区发展。由此可推知: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应当充分评估风电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地制宜开发风电,将生态恢复、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答案:(1)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与水电互补性强,实现稳定供电;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2)该区域降水强度大且雨季长,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严重;喀斯特山区土层薄,土壤贫瘠,生态恢复难度大;风电设施普遍布置在山区山顶、山脊,风力侵蚀强,生态脆弱;风电工程对地表破坏大。
(3)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应当充分评估风电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地制宜开发风电,将生态恢复、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规划的跨省区城市群,位列国家二级城市群之首,其发展是国家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哈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原材料、石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下图为哈长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1)说明促进哈长城市群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条件。(6分)
(2)简述哈长城市群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采取的主要举措。(8分)
(3)指出哈长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方向。(6分)
解析:第(1)题,促进哈长城市群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条件从打造空间格局、产业基础、国家政策等三个方面分析。哈长城市群面积广阔,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哈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原材料、石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完备的产业链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基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促进快速转型。第(2)题,哈长城市群地区以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商品农业基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应立足城市群的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产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产业集约化;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进产业规模化;突出绿色生态,推进产业绿色化;依托“互联网 + ”,推动产业智能化;用好用活资源,推进产业全球化;打造全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建设建立供需通畅的市场化;发挥农业机械优势,做大机械化和现代化。第(3)题,哈长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一方面需要立足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哈长城市群的整体功能,促进区域整体实力;另一方面需要优化提升不同城市的专业化支撑功能,充分利用各地优势,形成城际协同互动发展、区域整体性强、能够有效支持东北振兴和国家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的发展态势。
答案:(1)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布局;工业基础好,完备的产业体系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东北地区外部环境的改变促使其加快转型等。
(2)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粮食产能;发展“互联网+”农业,扩大消费市场;打好绿色牌、有机牌,延长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效应等。
(3)提升完善哈长城市群的整体功能;推进核心城市、重点城市与节点城市协同发展;以产业错位发展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加快构建多层次协同合作的城市群治理机制;推进改革创新以优化发展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