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6 08:11:11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训练(一) 认识区域
[基础自测]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分析图中显示的潘帕斯草原区域,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与边界
B.任何区域都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
C.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D.区域都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2.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与其邻国乌拉圭的界线是模糊的
B.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是参考地形这个指标划分出来的
C.阿根廷国内各地自然环境特征是相同的
D.阿根廷属于内陆国家
1.D 2.B 解析:第1题,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图中显示出铁路线连通了各个区域,体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系。第2题,国家之间的界线一般是比较明确的;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巴塔哥尼亚高原是一个地形区,说明了地形是划分的指标;阿根廷是一个沿海国家,其国内各地的自然环境也存在着差异。
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他类型主体功能区域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下图示意四川省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
4.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
B.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
C.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
D.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3.A 4.D 解析:第3题,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故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区域内部一致性较为突出,但自然条件不会完全相同;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选A。第4题,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不均一;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密度较小;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污染无关;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需保护范围广。故选D。
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完成5~6题。
5.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6.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C 6.A 解析:第5题,广东夏季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麻辣食品有利于祛湿防病。故选C。第6题,两地的饮食习惯都与气候关系密切,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两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故选A。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也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其总部设在北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宗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下图为亚投行“朋友圈”。读图,完成7~8题。
7.亚投行等一批区域性组织动辄牵扯到六大洲多个国家,说明(  )
A.各区域内部整体性减弱
B.各区域间差异性加强
C.各区域的层次性减弱
D.各区域间开放性增强
8.“亚投行”的设立对全球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 B.劳动力价格
C.市场 D.自然资源
7.D 8.A 解析:第7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国为加强合作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全球经济成为一盘棋,这表明区域内部整体性增强,区域间差异性会随着各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联系加强而减弱;图示各个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正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强,使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区域性组织的成立。故选D。第8题,我国实施“亚投行”倡议就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宗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合作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A正确;相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价格高,不具有优势;“亚投行”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市场不是我国的优势;合作涉及的国家中,位于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部分国家自然资源充足,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并不一定具备显著优势,排除B、C、D。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地区图。
(1)简述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知,“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可得出东北地区这个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从材料二东北地区图可看出东北地区这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及区域界线,且作为一个区域,它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黑、吉、辽三省,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
答案:(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能力提升]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为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0~12题。
10.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11.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2.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10.D 11.B 12.D 解析:第10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D正确。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A错误。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C错误。第11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正确。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A错误。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C错误。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D错误。第12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D正确。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A、B、C错误。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以来,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5.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13.C  14.D 15.D 解析:第13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第14题,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反映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15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选D。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2年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哈德拉毛河流经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暴雨时洪水泛滥,其上游为季节性河流。
(1)根据材料,分析哈德拉毛河上游成为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希巴姆古城位于哈德拉毛河河谷旁的山丘上。古城建筑紧密,屋顶为白色,墙体厚。
(2)说明希巴姆古城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中方希望同阿方以召开峰会为契机,共商中阿关系发展大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东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在中沙贸易中,我国从沙特阿拉伯主要进口石油、橡胶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等,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等。
(3)中沙贸易反映了区域的特征是什么?概述中沙贸易合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析:第(1)题,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联系河流的补给类型进行分析即可,结合哈德拉毛河所在区域进行分析,该地区地处印度洋沿岸,根据区域大气环流可知,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控制,每年6-9月,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上山地地形的阻挡抬升,来自海洋的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大,河流水量较大;而10月至次年5月,受来自陆地东北季风的影响,东北季风携带水汽少,降水少,晴天多,加上该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地处沙漠,土壤颗粒大,下渗强,河流出现断流现象,进而出现季节性河流。第(2)题,本题要求分析希巴姆古城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即分析古城建筑紧密,屋顶为白色,墙体厚等房屋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即可。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光照强,风沙大,古城建筑排列紧密,可以彼此之间遮挡强光,减少强光的照射,缓解高温,排列紧密可以减少风力作用,起到挡风,减少风沙作用;楼房墙厚有利于隔热;屋顶为白色,是由于白色对太阳光的反射强,所以白色屋顶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建筑温度;由于该地区6-9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建筑位于山丘上,可以更有效地抵御洪水。第(3)题,考查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沙贸易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结合材料可知,我国从沙特阿拉伯主要进口石油、橡胶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等,通过进口石油贸易,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石油类经济的发展;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等,可以拓展中国的市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商业贸易网络的建设;发展双边贸易合作,可以实现两个国家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等。
答案:(1)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6月至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河流水量较大;10月至次年5月,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少;热带地区蒸发旺盛,且地处沙漠,下渗强,河流出现断流现象。
(2)古城所在地气温高,光照强,风沙大;建筑排列紧密能遮挡强光,缓解高温,挡风,减少风沙的影响;屋顶为白色,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建筑温度;建筑位于山丘上,可以更有效地抵御洪水。
(3)区域的开放性。意义: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丰富,通过石油贸易可以缓解我国石油紧张;出口机电等产品利于我国拓展国际市场;有助于建设我国对外商业贸易网络;实现各国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单元测评(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前曾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后来分离。岛上动植物独特而丰富。龙血树就是岛上独特的植物之一,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叶片为蜡质所覆盖且向上生长,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与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图2为龙血树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
1.关于图中A、B、C、D四个区域的划分,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
B.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
C.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D.区域的面积固定不变
2.龙血树的形态特征对当地气候适应性表现正确的是(  )
A.纬度低,气温高,叶片向上生长散热快
B.蜡质叶片,利于夜间保温和输导凝结水
C.伞状树冠遮阴性强,减少蒸发、利于下渗
D.树干直,根系浅,利于对土壤表层水分的吸收
3.索科特拉岛物种独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期与大陆分离,物种进化速度缓慢
B.人类活动干预强,生物缺乏大型天敌
C.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旺盛
D.地壳稳定,岛上环境差异明显
1.B 2.C 3.A 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一致,A错误。图中A、B、C、D四个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面积并不固定不变,B正确,D错误。图中A、B、C、D四个区域相互独立,同时区域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C错误。第2题,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叶片向上生长利于汇集水源,A错误。龙血树蜡质叶片的主要作用是白天减少蒸腾,保存水分,B错误。龙血树的伞状树冠遮阴性强,减少蒸发、利于下渗,C正确。龙血树的树干直,根系深,利于对土壤内部水分的吸收,D错误。第3题,由于长期与大陆分离,物种进化速度缓慢,因此拥有许多丰富独特的物种,A正确。岛屿上气候干热,生物缺乏大型天敌,且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干预少,B、C错误。长期孤立的岛屿,自然环境单一,D错误。
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4~5题。
4.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
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
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
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5.关于该民居的描述,合理的是(  )
A.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
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
D.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解析:4.B 5.B 第4题,徽派建筑“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A错误;江南地区种植冬油菜,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B正确;火龙果是热带水果,江南为亚热带气候,不适宜火龙果生长,C错误;江南地区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河流落差较大,航运价值较小,D错误。第5题,徽派建筑以木构架为主,容易引发火灾,马头墙墙头都高出屋顶1~2米,火苗难以越过马头墙殃及旁边的房屋,B正确;马头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防风等,与多雨潮湿的环境关系不大,A错误;当地为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风沙极少,C错误;徽派建筑造型美观独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建设的,并不一定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D错误。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6~8题。
图a
图b
6.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7.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少 B.年降水量少
C.年平均风力小 D.积温高
8.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
6.C 7.B 8.B 解析:第6题,森林生态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和草原牧业的区域,乙最符合;草原生态区应该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北部地区,丙最符合;华北大部分地区主要从事种植业,即甲表示农业生态区,故选C。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特征。由图中植被覆盖度曲线可知,Ⅰ曲线覆盖度较低且高值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属于草原生态区的覆盖度特征,该区域纬度最高,积温低,年降水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A、D错误,B正确。地表障碍物较少,年平均风力大,C错误。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特征。由图中覆盖度季节变化规律可知,Ⅰ代表草原生态区、Ⅱ代表农业生态区(一年两熟,出现两个峰值)、Ⅲ代表森林生态区。所以Ⅱ曲线的植被覆盖度在作物成熟收割后出现了夏初的低谷值,B正确。与草原过度放牧、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夏季降水增加无关,A、C、D错误。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思路,投入3.2亿元,强力推进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30万亩优质饲草、200万只榆阳湖羊、20万头优质肉牛等“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强了农业,富了农民。下图示意榆林市和榆阳区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榆阳区“3+2+X”新兴主导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B.建立复杂食物链,恢复生态功能
C.发展循环农业,减少环境污染
D.植被覆盖率高,减少水土流失
10.“3+2+X”新兴主导产业合理的布局是(  )
A.大漠蔬菜种植——地势平缓地带
B.优质牧草种植——山谷地带
C.优质肉牛、湖羊放牧——山顶地带
D.优质果树栽培——半山坡地带
9.D 10.A 解析:第9题,因大力发展果业、牧业等产业,植被覆盖率高,可有效防御夏季暴雨引发的水土流失,D正确;果树、蔬菜、饲草、牛羊组成的食物链并不复杂,生物多样性并不算丰富,A、B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循环农业,C错误。第10题,蔬菜种植业需要布局在坡度较小的平坦地带,A正确;优质牧草种植对地形的要求不高,不仅可以种植在山谷地带,也可以种植在梯田、山坡,B错误;优质肉牛、湖羊放牧的地方应是牧草丰富的地方,不会在山顶,C错误;果树栽培不一定限制在半山坡上,山麓和低矮的山地均可以栽培和种植,D错误。
经济脆弱性是指区域发展过程中对意外冲击或干扰引起的损害的承受能力,是衡量区域发展是否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开放政策、产业合作、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下图为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区域(  )
A.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小
B.广州市经济脆弱性变化最小
C.核心城市比外围城市经济脆弱性低
D.东部城市比西部城市经济脆弱性高
12.影响图示区域经济脆弱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
C.产业结构 D.基础设施
13.有利于降低图示区域经济脆弱性的措施有(  )
①加强区域间创新协同 ②扩大同类产业的生产规模 ③进一步提高核心城市地位 ④增建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C 12.A 13.C 解析:第11题,图示区域核心城市中广州、深圳比外围城市经济脆弱性低,C正确。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广州市经济脆弱性变化较大、东部城市比西部城市经济脆弱性低,A、B、D错误。第12题,影响图示区域经济脆弱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理位置,越靠近中心城市,地理位置越优越,经济越发达,脆弱性越低,A正确。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都不是根本因素,都差别不大,B、C、D错误。第13题,有利于降低图示区域经济脆弱性的措施有,加强区域间创新协同,提高抵抗风险能力;增建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经济脆弱性。扩大同类产业的生产规模,会加剧竞争,增加风险;进一步提高核心城市地位,会使中小城市经济更加脆弱。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 万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337.15万人,下图为现行发展模式下该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下表为该地区部分产业的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强度,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读图,完成14~15题。
产业 水资源消耗(m3/万元) COD(kg/万元) 土地利用(hm2/亿元)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9.4 12.09 33.19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908.46 0.69 200.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6.5 4.88 112.63
造纸及纸制品业 450.33 90.28 188.41
旅游业 24.63 9.85 2.88
14.该省级行政区(  )
A.水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B.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
C.地狭人稠,产业基础好
D.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
15.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可能有(  )
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②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③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④造纸及纸制品业 ⑤旅游业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14.B 15.C 解析:第14题,该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 万平方千米,面积辽阔,按照水资源承载力来看,水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的人口为4.05亿人,说明该省水源充沛;土地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人口0.04亿人,可推测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结合该省2019年总人口337.15万人等信息可推测,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水源充足,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地广人稀,产业基础较差;开发程度较低。第15题,注意材料信息“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造纸及纸制品业COD高达90.28 kg/万元,对环境的污染大,不是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④错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的COD较小,同时,对水资源的消耗不是很大,适合发展,③⑤正确;相比于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而言,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水资源消耗较小,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对水资源消耗巨大,所以该地未来发展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更为适宜,①正确、②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1947年从战场上退役的第一批转业军人来到北大荒,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垦荒历程。一代代北大荒人历经70多年的开发建设,使北大荒由昔日“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蓑草枯苇塘”“又是狍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长粮”的莽莽荒原变成了“良田无际、谷物飘香”的“中华大粮仓”。
材料二 图1为昔日开垦北大荒景观图,图2为今日北大荒生产作业景观图。
图1
图2
(1)简述第一代垦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2)解读北大荒作为“中华大粮仓”具有的特征。(6分)
(3)比较北大荒与我国传统“粮仓”的长三角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5分)
解析:第(1)题,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该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降雪多;三江平原等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沼泽广布;而且地下有冻土;蚊虫野兽多。第(2)题,北大荒作为“中华大粮仓”具有的特征,即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第(3)题,比较北大荒与我国传统“粮仓”的长三角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主要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等方面比较。北大荒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一年一熟,旱地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为主。
答案:(1)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降雪多;沼泽广布;有冻土;蚊虫野兽多。
(2)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
(3)北大荒:主要作物为春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图甲
图乙
(1)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6分)
(3)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可积极拓展哪些产业?(6分)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该村等高线较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的地区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材料信息表明,该行政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稻田、茶园、竹林等农林业;图中显示,该村河流和水域面积较大,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在山麓平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第(2)题,材料一表明,该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说明该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留村人口中60岁以上占36%,说明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说明该村农业发展趋缓,有衰退迹象。第(3)题,当地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可发展生态农业;图中显示,当地出产水稻、茶叶、竹材等多种农产品,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图中显示,该村山水景观独特,可以农业和自然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为了扩大当地农产品销量,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2)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3)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18.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甲           乙
(1)描述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6分)
(2)说出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6分)
饱经战乱和政变的波黑,2016年经济才开始复苏。2019年4月,在波黑最大规模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的现代化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展首次亮相,广受赞誉。目前两国已就铁路、公路建设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3)结合波黑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描述国家的位置特征应从其所在的半球位置、大洲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特殊位置等方面分析;结合图示可以得出波黑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第(2)题,甲、乙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图示给出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进行分析。甲城市最热月气温低于20 ℃。相比乙地气温而言,甲的全年气温较低,乙地夏热冬温;从降水来看,甲的降水全年较均匀,乙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二者气候差异与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有关,甲地海拔较高且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大;乙地位于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较大,夏季降水相对较少。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波黑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境内山地多,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条件影响了交通建设;该国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据材料可知该国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国家内部市场较小,其经济发展需要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就必然涉及将位于内陆的这些资源远距离外运或从外引入产业产品,运力大且能实现陆上连续运输的较为现实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及公路,但该国的交通设施陈旧、交通建设技术较落后,且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波黑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
答案:(1)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甲城市全年气温较低,各月降水较均匀。乙城市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3)该国大部分位于内陆,山区面积广大,交通建设难度大;矿产、森林资源丰富,需要长途、大量、连续运输;本国交通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较落后,资金不足,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支持。课时规范训练(三)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基础自测]
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南靖和永定的土楼进行考察研究,并进行差异分析。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了该地土楼的相关资料,该小组获取资料的方法是(  )
A.直接收集法    B.间接收集法
C.直接、间接相结合 D.综合收集法
2.通过分析,该地理兴趣小组得出“福建土楼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能防震、防火,同时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该小组的分析区域的方法是(  )
A.定性法 B.定量法
C.综合法 D.以上都不是
1.B 2.A 解析:第1题,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资料的收集方法是间接收集法。第2题,该结论是对土楼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下图为中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的3个数字,左边一位为水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照资源,数字1~4表示资源的数量越多。据此完成3~5题。
3.水资源并不少但缺水严重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内陆
C.四川盆地 D.华北地区
4.数字为431的区域和323的区域都大面积种植水稻,但是前者的市场上却大量销售后者所产的大米,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  )
A.前者稻米产量不足,需从外地调入
B.后者人均土地多,稻米商品率高
C.前者光照不足,所产稻米品质比后者低
D.后者稻米单产水平高,价格竞争力强
5.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资源代号应为(  )
A.313 B.214
C.224 D.233
3.D 4.C 5.B 解析:第3题,华北地区水资源并不少,但降水变率较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且污染浪费严重,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区域。第4题,数字为431的区域和323的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前者是盆地地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多雨雾天气,光照不足,稻米的品质不如东北平原。第5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但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不足,B项的气候资源代号最符合。
读某岛屿地图,完成6~8题。
6.该岛屿(  )
①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7.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与植被类型 B.日照时数与地形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形地貌与交通
8.近年来,该国乳品企业增加在我国兴建牧场的数量,主要原因是我国(  )
A.牧草优质 B.交通便利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6.A 7.B 8.D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该岛屿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①正确;由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终年受西北风控制,降水丰富,②错误;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且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因而该岛屿上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丰富,③正确;该岛屿西南部的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④正确;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⑤错误。故选A。第7题,该岛屿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且位于南半球西风带,故其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光照弱,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光照较强,日照时数较多,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由河流流程可推测,东侧河流流程长,西侧河流流程短,山脉位置偏西,岛屿西侧以山地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岛屿东侧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故形成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与地形,故选B。第8题,乳畜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我国人口众多,乳制品市场广阔,所以该国乳品企业增加在我国兴建牧场的数量。
9.我国东、西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21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2周年,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谋求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对两个省份的区域知识的了解,完成以下表格。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人口密度 大
(2)分析两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有何不同?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3)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工业不发达,广东省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较发达,请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此题是比较两个省的区域差异。第(2)题,青海省和广东省由于位置不同(一个位于西北内陆,一个位于东南沿海),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广东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第(3)题,从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即可。
答案:(1)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丘陵、平原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人口密度 小
(2)青海省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广东省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为主。自然因素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3)青海省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制约工业的发展。广东省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发达,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较发达。
[能力提升]
读我国主要水稻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甲水稻分散产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市场
1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水稻种植的显著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市场广阔
C.光照充足 D.劳动力丰富
12.进入21世纪后,丙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洪涝频发
C.需求下降 D.城市发展
10.B 11.A 12.D 解析:第10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西北地区,当地水稻发展限制性因素为水源,B正确;当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不会影响水稻的分布,A错误;土壤和市场对于水稻分布不是直接原因,C、D错误。第11题,乙区域为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甲地区为西北地区,土壤贫瘠,A正确;甲、乙两地在市场和劳动力上没有明显的差别,B、D错误;甲区域光照更加充足,C错误。第12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丙区域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导致水稻面积减少,D正确;气候变化,洪涝频发不是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发展,需求会增加,A、B、C错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下图为中国大陆各省、市、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中部省区中经济发展质量最不理想的是(  )
A.鄂 B.陕
C.晋 D.皖
14.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陕西没能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是因为高校少
B.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明显高于黄河流域
C.矿产资源丰富的省区均处于要素—投资驱动阶段
D.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质量均高于西部经济地带
13.C 14.B 解析:第13题,经济发展质量各个阶段:从创新驱动—投资—创新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要素—投资驱动阶段经济发展质量呈下降趋势。读图可知鄂、皖为投资驱动阶段,陕、晋为要素—投资驱动阶段,陕为西部的省区,所以中部省区中晋经济发展质量最不理想,A、B、D错误,C正确。第14题,影响经济发展阶段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基础、劳动力素质,陕西处于要素—投资驱动阶段和高校的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黄河流域大多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和要素—投资驱动阶段,长江流域大多处于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B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资源较为丰富,比如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能资源,其发展阶段为投资—创新驱动阶段,C错误;山东、福建为东部经济地带,其发展阶段与西部的四川相同,D错误。
我国是世界海水养殖第一大国,养殖海域作为蓝色农业的空间载体和生产要素,堪称海洋国土中的“蓝色农田”。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方力量制约下,我国海产养殖面积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下表示意1989—2020年我国沿海四个不同省级行政区海水养殖面积动态度(某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读表,完成15~17题。
区域 1989—1995年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0年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甲 -2.16 -2.14 1.88 -5.55 -4.60 -13.89
乙 14.53 10.77 16.21 11.42 4.84 -3.08
丙 7.79 17.18 -0.05 -2.78 -1.09 -1.41
丁 12.95 14.71 8.10 3.84 1.99 0.67
15.甲、乙、丙、丁分别是(  )
A.浙江、山东、辽宁、天津
B.浙江、天津、山东、辽宁
C.天津、辽宁、浙江、山东
D.天津、山东、辽宁、浙江
16.与省级行政区海水养殖面积动态度的变化呈负相关的要素是(  )
A.冷链水平     B.海域面积
C.居民消费能力 D.城市用地占比
17.为缓解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海水养殖之间的矛盾,建议表格中动态度为负的省级行政区(  )
A.扩大滩涂养殖 B.转向深海养殖
C.增加养殖品种 D.提高养殖密度
15.C 16.D 17.B 解析:第15题,天津为直辖市,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沿海城镇化、工业化用地占比更大,挤占了海水养殖的岸线和水域空间,故动态度大多为负;辽宁、山东都是我国海产养殖大省,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海水养殖面积动态度较早由正转负,C正确,A、B、D错误。第16题,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越发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海产品的及时运输提供了充足的保障,A错误;海域面积越大,受城市建设的影响相对越小,B错误;居民对海产品消费需求扩大,越能促进海产养殖发展,C错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会对海水养殖面积造成挤压,因此应为负相关,D正确。第17题,拓展深海养殖空间既可以避免城市建设对空间资源的挤占,又可以减轻对近岸生态环境的破坏,B正确;扩大滩涂养殖会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增加养殖品种不能解决面积的问题,C错误;提高养殖密度会降低生产质量,D错误。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文所示)。
(1)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解析:第(1)题,京津冀的发展定位应立足各自优势制定:北京为首都,突出优势是高校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天津为直辖市,靠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工业基础好;河北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好。第(2)题,天津港转出一些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可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这对于周边其他港口而言,因产业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规模扩大,便于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第(3)题,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课时规范训练(二)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基础自测]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
C.甲:大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作用不同
1.C 2.B 解析:第1题,由甲图“……叶正稀,……人异雁”可知,甲地为秋末北方叶落草枯、大雁南飞的自然景观;乙图“青山簇簇水中生”体现了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碧水青山的自然环境。第2题,甲、乙两图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是因为两地的气候、地质作用的差异而形成的。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图1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图2示意我国东北地区。读图,完成3~4 题。
图1
图2
3.下列对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都广泛种植油菜
B.都位于平原地区,矿产资源都匮乏
C.都位于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都低
D.都有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农业均较为发达
4.相对于南方大米,东北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口感软糯。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
①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②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③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D 4.C 解析:第3题,油菜的种植区域主要是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合种植油菜;我国东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壤主要是人工培育的高产的水稻土,东北地区的土壤主要是肥沃的黑土,均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发达。第4题,东北地区纬度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且该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作物品质好;就水稻种植历史而言东北地区不如南方。
图1为斯里兰卡岛示意图;图2为日本九州岛位置示意图,M市是著名的钢铁基地。读图,回答5~6题。
图1
图2
5.两岛屿地理环境的相似之处有(  )
①气候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②岛内低山、丘陵面积广 ③岛屿南部都存在显著的季风洋流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M市发展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原料丰富 B.海运便捷
C.地势平坦开阔 D.环境优美
5.A 6.B 解析:第5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1斯里兰卡岛和图2日本九州岛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深受海洋影响,①正确;两岛屿内部低山、丘陵面积较广,②正确;斯里兰卡岛南部存在季风洋流,但九州岛附近洋流为日本暖流,③错误;斯里兰卡岛农业机械化程度低,④错误。故选A。第6题,M市(北九州)发展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本地拥有丰富的燃料(煤炭资源);沿海有港口,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方便;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7~8题。
7.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经济基础薄弱
C.社会文化差异小 D.交通通达度较高
8.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光照资源的开发
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荒漠化治理
7.B 8.A 解析:第7题,绿洲城镇分布在西部干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与珠三角城市城镇相比经济基础薄弱,B正确。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A错误。西北干旱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大,C错误。西北干旱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达度较低,D错误。第8题,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光照资源的开发,不能体现出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改变、适应的过程,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A符合题意。荒漠化盐渍化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都体现了人与环境相互适应、改变的过程,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较大,B、C、D不符合题意。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简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第(2)题,结合材料二,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第(3)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答案:(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两地区农业发展都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区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区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区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下列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乙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图乙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图乙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A 11.B 解析:第10题,图甲所示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坎儿井,图乙所示为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较多,但总体全年干旱,所以两地区农业发展都取决于灌溉水源,①正确;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两地区多为粉砂性土壤,②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③错误;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较多,多暴雨,④错误。故选A。第11题,图乙所示地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①正确;黄土高原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②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不是我国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③错误;出现图乙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④正确。故选B。
下表为某国家三类地区的社会经济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指标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社会总人口(人) 49 900 43 300 27 900
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37 924 18 186 6836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7600 4200 2450
每百人中大学生在校学生数(人) 33 22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 72 68
12.全面量度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社会总人口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人文发展指数
13.该国家三类地区发展水平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2.C 13.A 解析:第12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总值的按人口平均值,因此用它全面量度区域发展水平最为合适,C正确;社会总人口不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不准确,因为每个地区人口不一样,人文发展指数只是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A、B、D错误。第13题,地区的发展水平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由上题可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可,由表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甲>乙>丙,故选A。
下图为1978年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1978年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特征是(  )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一直领先全国 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呈加快的态势 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相同 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最接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反映了(  )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取决于中西部增长率 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D 15.A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较接近,但并不相同,其西部地区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最接近。第15题,读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最大,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1978—2000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取决于东部地区增长率;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最高,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下图为不同城市一日游和七日游覆盖的高等级景点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各地一日游的景点覆盖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景点分布 B.经济水平
C.交通条件 D.人口密度
17.高铁通车后,各地旅游景点覆盖的变化及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是(  )
①七日游空间差异扩大 ②七日游空间差异缩小 ③市场竞争将趋向激烈 ④市场竞争将趋向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A 17.C 解析:第1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各地一日游的景点覆盖数量差异较大,杭州、南京、合肥等地的一日游景点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旅游景点数量较多,A正确;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密度最大,但是其一日游景点覆盖数量较低,B、D错误;上海的交通运输条件优于杭州,但是其一日游景点覆盖数量少于杭州,所以交通运输条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第1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高铁通车前,各地的七日游旅游景点覆盖差异较大,高铁通车后,各地的七日游旅游景点覆盖差异减小,①错误,②正确;各地七日游旅游景点覆盖数量差异减小,且高铁通车之后,运行速度较快,各地几乎都可以覆盖大部分著名景点,所以各地之间的市场竞争趋向激烈,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大规模种植甘蔗始于1864年,并为甘蔗生产从太平洋岛屿引入了大量的劳工。目前,澳大利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蔗糖产值仅次于小麦,出口值仅次于羊毛、小麦和牛肉。目前,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莫斯曼—格拉夫顿之间长2100千米、宽50~80千米的沿海平原河谷地区,面积基本保持在40万公顷左右。其中,昆士兰州所产原糖主要用于出口,新南威尔士州所产原糖主要用于供给本国。图1和图2示意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位置及早期甘蔗种植面积的变化。
图1
图2
(1)指出澳大利亚甘蔗集中种植区种植甘蔗的有利气候条件。
(2)分析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早期甘蔗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3)简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蔗糖市场指向的合理性。
解析:第(1)题,读材料“澳大利亚甘蔗集中种植区位于东部沿海莫斯曼—格拉夫顿之间长2100千米,宽50~80千米的沿海平原河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产区北部地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加之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产区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同时,结合南回归线等信息可知,主要产区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能满足甘蔗生长对热量条件的需求。第(2)题,结合图2信息可知,在早期甘蔗种植过程中,昆士兰州甘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甘蔗种植面积远大于新南威尔士州。甘蔗种植对热量的要求较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相比而言,昆士兰州所处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更有利于甘蔗的生长,霜冻等气象灾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较小,种植面积较大。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新南威尔士州靠近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而昆士兰州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甘蔗种植面积大。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昆士兰州所产原糖主要用于出口,而新南威尔士州所产原糖主要供给本国。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昆士兰州甘蔗种植的面积更大,蔗糖的产量大,同时,昆士兰州距离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较远,所以更适合面向国际市场。新南威尔士州甘蔗产量相对较小,蔗糖产量小,同时,距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更近,另外,澳大利亚盛产蔗糖,地广人稀,国内蔗糖的市场消费有限,新南威尔士州所产蔗糖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市场需求,更适合面向国内市场。
答案:(1)处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纬度低,热量充足,能满足甘蔗生长对热量条件的需求。
(2)与新南威尔士州相比,昆士兰州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适宜甘蔗生长的区域面积广,霜冻等灾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小;开发较晚,土地资源更加丰富。
(3)澳大利亚盛产蔗糖,但人口稀少,蔗糖国内市场有限;昆士兰州甘蔗种植面积广,蔗糖产量大,距离国内市场较远,适合面向国际市场;新南威尔士州蔗糖产量小,距离东南部市场较近,适合面向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