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二)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离河岸距离(m)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1.B 2.A 3.B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 3~4 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正确,C错误;草本植物根系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B错误;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3题,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正确;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D错误;在离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A、C错误。故选B。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见下表)。据此完成4~5题。
时间段 治理模式 主要措施
Ⅰ(195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 坡面治理 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Ⅱ(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沟坡联合治理 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Ⅲ(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 小流域综合治理 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Ⅳ(2000-2010年) 退耕还林还草 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Ⅴ(2010年至今) 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 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4.在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包括( )
①减少水土流失 ②减轻风力侵蚀 ③阻拦沟谷泥沙 ④保障粮食供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这种变化说明( )
A.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
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
4.C 5.A 解析:第4题,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①④正确;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与减轻风力侵蚀关系不大,②错误;建淤地坝可阻拦沟谷泥沙,③错误。故选C。第5题,早期植被破坏严重,人工植树造林可以加速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到一定程度,结合当地实际问题,适当改造自然,实现人地协调发展,植树种草和植被自然修复相结合是人与自然协调、有机合作、及时修正、协调共进的局面,说明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A正确;黄土高原的气候并未发生很大变化,B错误;人工干预可加快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C错误;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结合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D错误。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高度依赖性及由此导致的低效益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东北三省12个中老年矿业城市类型等级及其经济发展脆弱特征。读图,完成6~8题。
6.鞍山矿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能源和矿产 B.市场和腹地
C.人口和技术 D.城市和交通
7.东北三省矿业城市的等级及其脆弱性表现为( )
A.冶金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最低
B.油气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高
C.多数煤炭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较高
D.综合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最高
8.东北三省脆弱等级高的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国有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6.A 7.C 8.D 解析:第6题,鞍山以冶金工业为主,是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的工业化城市,A正确,B、C、D错误。第7题,根据图片,煤炭型矿业城市中多数城市脆弱等级为中及以上,脆弱等级较高,C正确;大庆属于油气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低,综合来看,冶金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不是最低,A、B错误; 综合型矿业城市脆弱等级为中,D错误。第8题,对于矿业城市来说,除了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以外,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D正确;对于矿业城市来说,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大,A错误;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国有企业的投资不是最佳途径,C错误;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B错误。
北京是我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下图为1978年、1994年与2018年北京市三大产业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C.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D.第三产业以生物制药为主
10.北京市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调整 B.对外拉力降低
C.环境污染严重 D.从业人员减少
11.北京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
①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大 ②公共事业投入大于产出 ③经济总量增长较慢 ④新兴产业行业缺陷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C 10.A 11.B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北京的第一产业占比 1994 年高于 1978 年,A错误;北京的城市职能决定工业以高新产业为主,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B错误,C正确;生物制药不属于第三产业,D错误。第10题,北京第二产业逐年下降,主要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结构调整有关,A正确;对外拉力逐渐增强,B错误;环境污染不是第二产业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从业人员减少是产业调整的结果,D错误。第11题,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大,不是面临的问题,①错误;公共事业作为服务性的主要组成,其投入往往大于产出,②正确;由图可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占比快速上升,使经济总量增速加快,③错误,新兴产业行业的会存在技术不成熟,资金缺乏等行业缺陷,④正确,故选B。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综合质量指数图(数值越高,水平越高)和济南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数值越高,相似性越高),该相似指数在山东半岛很具有代表性。读图,完成12~13题。
12.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 )
A.综合质量呈现出高度地域均衡性
B.泰安、德州(内陆城市)优于烟台
C.济南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中心
D.区域经济发展次级中心呈离散型分布
13.为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济南市淘汰的落后产业最可能转移到( )
A.德州 B.淄博
C.菏泽 D.青岛
12.D 13.B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以青岛为中心数值较大的综合发展指数特点,体现出不均衡性,A错误;大体综合质量指数沿海高于内陆地区,B错误;整体形成以青岛、潍坊较高,济南、烟台、临沂、济宁等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次级中心的离散型分布格局,C错误,D正确。第13题,济南市淘汰的落后产业向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低的落后地区转移最合适,青岛综合发展指数高,且与济南产业相似系数高,故不属于转移城市,D错误;菏泽距离较远,成本高,C错误;较近的德州和淄博相比,淄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低,距离近最适合,A错误,B正确。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据此完成14~15题。
甲 乙 丙 丁
1980年 2-2-1 4-3-3 3-4-4 4-3-5
2016年 5-4-4 3-3-3 4-3-4 3-2-4
14.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分别对应( )
A.潜在收缩、持续增长、显著收缩、转型增长
B.转型增长、显著收缩、潜在收缩、持续增长
C.持续增长、潜在收缩、转型增长、显著收缩
D.显著收缩、转型增长、持续增长、潜在收缩
15.下列对四座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
B.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
C.丙—城镇化水平显著下降
D.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14.C 15.D 解析:第14题,甲城市各项指标都快速增长,为持续增长型城市;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城市;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仅能说明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说明为转型增长型城市;丁城市的各项指标显著收缩,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显著收缩型,故选C。第15题,甲城市从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顶级的大城市,仅依靠传统制造业是很难达到的,A错误;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城市,B错误;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仅能说明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就本地而言,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水平仍会有所提高,C错误;结合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丁城市的各项指标显著收缩,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厂矿倒闭或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闲置土地、设备等,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6分)
(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6分)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解析:第(1)、(2)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从材料中对重点开发区含义涉及的几个方面对甲、乙区域进行合理分析。第(3)题,丙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答案:(1)甲区域主要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镇化(工业化)基础好。
(2)乙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原因:该地区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丰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目前草原超载过牧,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对北疆地区绿洲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图1
图2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分)
(2)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3)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
解析:第(1)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主要从科研水平及市场需求方面分析。鲁尔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为传统的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的健康问题多;加之人口老龄化严重,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大,从而促进医疗保健业的发展。第(2)题,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医学及医药科研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波鸿市有高等院校和生物制药科学园,可以为医疗保健中心的医学、医药研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波鸿市位于鲁尔区中部偏南位置,便于鲁尔区医疗保健及医学、医药研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第(3)题,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以从自然环境及技术优势等方面分析。波鸿市保健园地处城市边缘,环境相对安静,适合保健休养;周围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为其保健产业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答案:(1)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2)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3)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18.北京某校学生在石景山区开展实践活动,探究石景山区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下表为石景山区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
2007年 67.3 32.7
2010年 43.0 57.0
2013年 36.5 63.5
2016年 30.3 69.7
2019年 16.7 83.3
(1)据表绘制石景山区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并据图说出其产业结构变化特征。(5分)
2010年底首钢北京地区钢铁冶炼全面停产,腾退出的空间建成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商务、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数字娱乐、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
(2)说明石景山区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优势条件。(6分)
北京冬奥公园地处石景山区西部、永定河畔,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区之一。园区的老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及相关工业设施,已陆续被改造为科技主题乐园、冬奥训练场馆等。如图为冷却塔旁的冬奥滑雪大跳台,被称为“雪飞天”,赛后将永久保留,并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3)简述北京冬奥公园的建设对石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石景山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绘图如下:
读图可知,石景山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上升;产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出现升级。第(2)题,读材料“ 2010 年底首钢北京地区钢铁冶炼全面停产,腾退出的空间建成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商务、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数字娱乐、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商务、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数字娱乐、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技术、人才,市场,信息通达度好,环境好等条件。结合这样的思路分析,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交通便利,信息汇集,基础设施完善,有多处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先进,人才充足,市场可利用空间大,有政府的引导、支持,再加上位置靠近永定河,环境条件好,适合发展“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第(3)题,可以从北京冬奥公园的建设本身成本、价值,建成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来分析。园区的老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及相关工业设施,已陆续被改造为科技主题乐园、冬奥训练场馆等,利用工业遗址,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北京冬奥公园赛后将永久保留,并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为广大公民提供了休闲空间,丰富了城市景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就业岗位。
答案:(1)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上升;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升级。
(2)位于北京城区,技术先进、人才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可利用空间大;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永定河,生态环境较好;政策支持等。
(3)工业遗址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丰富城市景观,提供休闲空间等。课时规范训练(六)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基础自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属于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速度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1.A 2.B 解析:第1题,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且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改革开放政策支持等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此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设施等不完善,外商投资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增长慢。故选A。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地价、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有的地价、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国家又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城市,政策优势也逐渐丧失。但是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提升,又恰逢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地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原因不包括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故选B。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3~5题。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4.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 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 ⑤旅游业 ⑥金融业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5.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3.D 4.A 5.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工业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D正确;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主要问题并非规模过大,A错误;鄂尔多斯的发展重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不是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B错误;鄂尔多斯的可持续发展应着眼于本区域的产业升级,不需要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C错误。第4题,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运输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大,宜发展物流业和金融业;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主要面向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高铁运输业主要对象是客流并非物流,故②③④不符合题意,①⑤⑥正确。故选A。第5题,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错误;产业升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环境污染对其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鄂尔多斯是服务等级较低的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硏院所少,专业科技人才短缺,C正确。交通拥堵,通达度低是影响鄂尔多斯产业升级的次要因素,D错误。
根据产业链划分,芯片从设计到出厂主要包括6个核心环节:设计软件(芯片设计软件是芯片公司设计芯片结构的关键工具)、指令集体系(没有高效的指令集体系,芯片没法运行操作系统和软件)、芯片设计(主要连接电子产品、服务的接口)、制造设备(生产芯片的设备)、圆晶代工(芯片从图纸到产品的生产车间)、封装测试(保证产品品质,技术需求相对较低)。根据材料,完成6~8题。
6.中国芯片产业有望率先崛起的环节及原因是( )
A.芯片设计软件及指令集体系——人才多
B.芯片制造和制造设备——制造业大国
C.圆晶代工——劳动力丰富
D.封装测试——市场广阔
7.中国要在芯片取得突破,正确的做法是( )
A.大力引进国外发达技术
B.积极参与国外产业分工
C.埋头苦心钻研芯片技术
D.引进、吸收、研发协同
8.从产业链的角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优秀的科技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 )
A.加紧原材料的生产技术研发,立足成为优秀的原材料提供商
B.专注制造业,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商
C.潜心钻研,突破技术壁垒,力争成为上游核心产品供应商
D.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环境,致力成为新产业突破的引领者
6.C 7.D 8.C 解析:第6题,芯片设计软件及指令集体系和芯片制造和制造设备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我国目前难以实现重大突破,A、B错误;圆晶代工对技术有一定要求,我国目前能够处理相关工作,C正确;封装测试对技术要求低,我国早已可以实现,并且技术成熟,D错误。第7题,大力引进技术不能摆脱对外的技术依赖,A错误;参与国外分工能够分到的基本是低端行业,对芯片突破没有帮助,B错误;钻研芯片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难度大,C错误;引进、吸收、研发协同既可以帮助我国技术进步,同时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减少成本,D正确。第8题,原材料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但比较低端,对产业升级不利,A错误;制造设备难度较大,需要参与国际合作,B错误;我国在低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下一步需要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参与高端竞争,C正确;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较低,难以成为高新产业的引领者,D错误。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贵州鲤鱼村早期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只能勉强达到温饱,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0%,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材料二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鲤鱼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小龙虾、矿泉水加工、桑蚕等产业一个个出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鲤鱼村探索“旅游+”模式,将旅游发展与村庄美化、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治理有机结合。村民在家就近就业或者办农家乐,收入明显增加。过去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已是旧貌换新颜,一个靓丽、富足的乡村逐渐向世人露出了美丽的容颜。下图为鲤鱼村景观图。
(1)分析贵州鲤鱼村早期的产业结构特点。
(2)说明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表现。
(3)指出目前贵州鲤鱼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
(4)简述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由材料“鲤鱼村早期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可知,其早期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第(2)题,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主要从劳动力、经济重心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描述。鲤鱼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经济重心从传统种植业向工业和旅游业转移,同时产业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第(3)题,目前贵州鲤鱼村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当地旅游资源价值较高。鲤鱼村生态环境较好,自然风光优美;少数民族村寨和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第(4)题,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鲤鱼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包括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效益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鲤鱼村的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单一向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
(3)自然风光优美;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增加经济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据此回答10~11题。
2001年 2012年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9.7 4.3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38.6 56.1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51.7 39.6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51.8 24.4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23.3 33.2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24.9 42.4
第一产业偏离度 -0.81 -0.82
第二产业偏离度 0.66 0.69
第三产业偏离度 1.08 -0.07
10.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11.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
A.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镇化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10.C 11.B 解析:第10题,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由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不呈负相关,B错误;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定义可推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C正确;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存在劳动力转出可能,D错误。第11题,据表中信息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三产业偏离度为负值,劳动力可能转出,故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能力下降,发展减慢,A错误。据表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对劳动力有吸纳能力,在此后工业化进程将加快,继续推动城镇化发展,B正确。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将上升,C错误。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剩,人口可向第二产业流动,人口不一定会向外流动,D错误。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一种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据此完成12~13题。
12.2005—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 )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
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
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
13.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现象,表现在( )
A.轻纺工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珠三角和粤北地区转移
B.资源加工工业由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C.先进制造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粤北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12.D 13.D 解析:第12题,2005—2014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小,说明集聚程度降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最大,说明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粤西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大于粤东和粤北地区,说明集聚程度高于粤东和粤北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并非最均衡;粤北地区空间基尼系数较小,且2005—2014年呈变小趋势,空间分散化明显,故选D。第13题,相对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较少;轻纺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加工工业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增强,与国际产业转移关系密切,故选D。
甲图为某市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21年该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甲
乙
14.影响该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制造业分布 ②城镇化水平 ③人口密集 ④交通通达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读乙图,关于该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地理现象的正确判断是( )
A.2021年R值的最大值变远,说明该市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B.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
C.2001年R值变小,反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2001年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14.D 15.A 解析:第14题,从图甲可以看出,该市服务业产业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最大,随着距市中心距离增加,产业密度迅速下降,说明影响该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密度和交通通达度,因为市中心最突出的优势即为人口密度大,故市场广阔,交通通达度高,可达性强,导致服务业产业密度最大,③④正确;读图可看出制造业分布密度与服务业分布密度并不呈正相关,①错误;服务业的分布密度也不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②错误,故选D。第15题,结合材料,R值为制造业人口密度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的比值,其数值大小和制造业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呈负相关,故R值变小应该是由于制造业人口比重下降,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导致,C、D错误;读图可知,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此处制造业密度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的比值最大,而不是人口密度达最大,B错误;与1996年相比,2021年R值的最大值变远,说明该市中心城区范围扩大,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分布向外延伸,A正确。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次产业绝对联动程度(绝对联动程度越大,说明联动程度越强)。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业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17.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C 17.B 解析:第16题,该地区农牧业条件较好,第一产业农牧业较发达,但该地地处西部内陆,远离东部市场,科技、教育较落后,工业基础较薄弱,第二产业加工业水平低,造成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不高,故选C。第17题,由图可看出,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②正确;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③正确;重化工业污染较大,且投资较大,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重化工业,①错误;该地科技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势不明显,④错误。故选B。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包括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和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装配)等。
材料二 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状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 20 769.44 -0.2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6159.55 -1.8
汽车制造业 5168.22 -2.3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 3375.31 7.1
钢铁制造业 1159.53 -7.6
成套设备制造业 4001.94 0.3
生物医药制造业 904.89 2.0
材料三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归纳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具有哪些特点。
(2)概括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钢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上海2015年的外来常住人口较2014年减少14万,降幅1.5%。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
(4)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评价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
解析:第(1)题,上海重点淘汰行业的特点可从能耗、污染、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与上年增长率进行比较判断;造成钢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分别从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比较。第(3)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环保要求、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特点:能耗高、污染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2)发展特点:六大产业总产值大致与上年持平;石化、生物医药增长较显著,钢铁、汽车、电子产业产值下滑(减少、负增长),成套设备制造业大体与上年持平。原因:钢铁产业属于传统产业,由于上海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外竞争激烈,利润下降,产能过剩;生物医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上海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产品竞争力强,利润高。
(3)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导致对外来普通劳动力岗位需求的减少;上海产业升级后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一般劳动力就业竞争大,就业困难,生活成本上升,从而离开上海,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4)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土地资源有限且地价高昂;对环保的要求高;市场需求大,消费能力强,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因此上海产业调整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产业方向发展,可以实现高利润、无污染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上海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期中测评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析数据了解实情,是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依据。下图为重庆地形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与R地年降水量可能相同的是( )
A.H地 B.K地
C.Q地 D.M地
2.造成H、K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3.关于重庆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降水多,人口密度大
B.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C.东南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长江河谷适合休闲避暑
1.D 2.A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R地年降水量为1200~1300 mm,M地的年降水量也是1200~1300 mm,D正确;而H外围是1000 mm的闭合等值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受坡向的影响,推测可能是900~1000 mm,K地为1100~1200 mm,Q地为900~1000 mm,A、B、C错误。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K地和H地的降水量差异,主要是因为受山地局部地形的坡度、坡向和海拔的综合影响,A正确。河流对其降水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两地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没有差异,B、C、D错误。故选A。第3题,读图可知,重庆的东部海拔高,为山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重庆地形以山地为主,可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且沿江河谷地形宽阔,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B正确;重庆市东南部地势高,属于山区,以林业为主,C错误;图示长江河谷地势低,易受洪水威胁,不适合休闲避暑,D错误。
浙江省东南部的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延续近1300年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青田县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有( )
A.地势平坦开阔,耕地数量多
B.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
C.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D.河流航运发达,对外运输便利
5.对稻鱼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合理的是( )
①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 ②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 ③水稻田只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的食物 ④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价值大于生态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为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合理的措施是( )
A.多用化肥、农药提高水稻亩产
B.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
C.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D.获得绿色认证,提升品牌效应
4.B 5.A 6.D 解析:第4题,考查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青田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喜温喜湿的生长习性,降水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充沛的水源,B正确;浙江省东南部的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地势崎岖,平地少,耕地数量少,A错误;红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该地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地势崎岖,河流水流速度快,河流航运条件差,D错误。第5题,根据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示意图进行分析,该系统中,田间水稻害虫成了鱼的饵料,鱼类可以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稻田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质,鱼粪为稻田提供肥料,二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即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①②正确;③错误;延续近1300年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因此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价值小于生态价值,④错误,故选A。第6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应以“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生态农业为依托,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获得绿色认证,提升品牌效应,可以实现传承和保护,D正确;多用化肥、农药提高水稻亩产、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以及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使得该地的水稻种植向商品化方向发展,不利于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A、B、C错误,故选D。
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张爱萍将军写下诗句“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下图为若尔盖沼泽区位置图。读图,完成7~9题。
7.推测若尔盖沼泽的形成原因( )
①地形条件是被高山环抱的一个地势低平的山原宽谷 ②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排水不畅 ③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 ④河道比降小,水流滞缓,排水不良
⑤原为湖泊,湖泊退化后,湖中长满沼生植物,湖底有泥炭积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诗中描述若尔盖沼泽“绿原无垠漫风烟”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势起伏大,对流旺盛 ②地势高,天气多变
③空气稀薄,光照强 ④地形影响,多大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当年红军穿越草地艰难,是因为当地( )
①地质灾害多 ②沼泽泥潭广 ③夜间气温低
④草原植被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A 8.B 9.C 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若尔盖沼泽分布在一个被高山环抱的一个地势低平的山原宽谷上,①正确;结合图例可看出,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排水不畅,②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③正确;沼泽区域等高线稀疏可判断出,河道比降小,水流滞缓,排水不良,④正确;由材料可知,原为湖泊,湖泊退化后,湖中长满沼生植物,湖底有泥炭积累,⑤正确,故选A。第8题,由材料可知,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①错误;因地势高,天气多变,②正确;光照强不是漫风烟的原因,③错误;从图中看,有山间垭口,受狭管效应影响,多大风,④正确,故选B。第9题,根据诗句中的“蓬高没膝步泥潭,……干草火烧驱夜寒”可知,穿越草地艰难是因沼泽泥潭广和夜间气温低,②③正确;湿地地势平缓,地质灾害少,①错误;草原植被多,④错误,故选C。
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布查德花园所在的地区原来是一个石灰岩矿区。20世纪初,这里的石灰岩逐渐开采殆尽,在露天石灰岩采矿坑上,人们营造出5个不同风格的花园,此外还配备有游客服务中心、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以及餐厅等基础设施。花园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由专业园艺师负责维护,随着季节不同,布查德花园的观赏内容有着不同的内容、主题和季相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这里已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花卉展示园。下图示意该花园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10~12题。
10.布查德花园的修建是基于( )
A.气候适宜 B.产业结构单一
C.资源枯竭 D.经济总量不足
11.布查德花园经营效果很好,主要是因为( )
A.充分发掘旅游衍生品
B.专业规划与专业经营
C.突出花园的文化特色
D.明确目标客户群定价
12.该花园的经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实行高标准规划、一步到位的经营战略
B.景点要经过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
C.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D.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0.C 11.B 12.D 解析:第10题,20世纪初,这里的石灰岩逐渐开采殆尽,在露天石灰岩采矿坑上,人们营造出5个不同风格的花园,资源枯竭是布查德花园的修建前提。第11题,由材料可知,花园配备有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花园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由专业园艺师负责维护,从而吸引了游客的到来,故专业规划与专业经营是其发展好的主要原因。第12题,花园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起来的,故实行高标准规划、一步到位的经营战略和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都不是经验;景点要经过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不属于经营模式;花园是石灰岩矿区发展起来的,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给我们的启示。
2022年6月,陕西提出并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陕北、陕南地区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据此完成13~15题。
13.与陕南、陕北地区相比,关中地区协同创新的突出优势是( )
A.科研机构多 B.文化底蕴厚
C.经济实力强 D.工业基础好
14.陕北地区持续转型是因陕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 )
A.第一产业产值高
B.第二产业层次低
C.第三产业生存难
D.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
15.关中、陕北、陕南地区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是为了( )
A.促进经济多样化
B.促进域内经济快速发展
C.培育区域增长极
D.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13.A 14.D 15.D 解析:第13题,协同创新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关中地区科研机构多,人才多,A正确。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不能保证创新能力,B、C、D错误。第14题,陕北地区持续转型是因陕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陕北农业不合理发展导致环境恶化,农业产值不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应该适当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减少农业不合理活动,D正确,A、B、C错误。第15题,“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据其发展可知,绿色应该是强调了环境保护,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是关中、陕北、陕南地区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的目的,D正确;促进经济多样化、促进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区域增长极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环境不利,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图甲 图乙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5分)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6分)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堆积和侵蚀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
答案:(1)分布:河流凸岸处。原因: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流水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2)特点:沿河谷分布。意义: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1
图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6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4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题,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从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或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小型采矿企业众多。大冶因矿而兴,因矿而立,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下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1)指出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4分)
(3)指出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4分)
(4)分析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6分)
解析:第(1)题,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应从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由材料可知,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资源丰富;靠近长江,水源充足,有利于采矿业发展;大冶市与三峡水电站都位于湖北省,因此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有利于采矿业发展;大冶市为国家原料工业基地,国家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大冶市采矿业发展;图中显示,大冶市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有利于采矿业发展。第(2)题,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应从资源分布特征、监管、成本等方面进行说明。小型采矿企业邻近矿产地,运输费用较低;材料信息表明,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矿床分布分散,储量大,导致政府统一监管难度大,使得小型采矿企业纷纷建立;小型采矿企业资金投入少、见效快,从业者多,对地方企业和个人吸引力大,导致多个小型采矿企业诞生。第(3)题,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应从基础设施、科技、产业结构、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叙述。为了产业转型,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企业进行投资;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科学技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使得传统产业焕发活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强当地产业的市场适应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第(4)题,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应从环境、产业结构、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使得大冶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治理难度大,从而导致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不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间关联度较低,难以带动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设备、钻井、洞室等固定资产总量大,这些成本的存在加大了企业退出枯竭资源行业的机会成本,使得产业转型升级耗时长;由于大量矿产企业停产,大量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向外另寻出路,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导致转型困难。
答案:(1)有色金属矿床多,储量大;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国家原料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靠近长江,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
(2)邻近矿产地,运输费用较低;矿床分布分散,监管难度大;小型采矿企业资金投入少、见效快,从业者多。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修复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治理难度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耗时长;矿产企业停产,人才流失严重。课时规范训练(七) 开展小区域调查
[基础自测]
掌握区域调查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小区域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B.主要调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C.小区域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D.小区域调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2.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一地的人口旅游动机,最经济和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访问调查
C.路线考察 D.典型地段考察
1.C 2.A 解析:第1题,小区域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A、B错误;对学生而言,有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C正确;D项属于因果关系倒置,错误。故选C。第2题,问卷调查面广、方法简单且费用较少,故选A。
小区域调查研究,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专题性调查内容的是( )
①庐山气候资源调查 ②庐山人口流动状况调查 ③庐山旅游交通调查 ④庐山产业结构状况调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小区域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多,庐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A.背景环境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殆尽
B.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C.树林尚存,但野生动物全部消失
D.茂密的常绿树林和大象等野生动物将会减少
3.B 4.B 解析:第3题,专题性调查,包括对地区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方面的调查,也包括对地区工业、农业、旅游等人文地理方面的调查。第4题,可用排除法;树木不可能被砍伐殆尽,野生动物会部分消失,庐山地区没有大象生存。
丽江不但风景秀美,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因而旅游业成为其重要经济支柱。做好该区域的调查研究活动,可以更好地为丽江今后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据此完成5~6题。
5.丽江古城位于( )
A.云南省西北 B.四川省西南
C.贵州省西部 D.西藏自治区东南
6.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对东巴文化的调查属于( )
A.综合性调查 B.专题性调查
C.自然地理专题调查 D.都不是
5.A 6.B 解析:第5题,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第6题,对东巴文化的调查应属于人文地理专题性调查内容。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中部,近年来,该地旅游业逐步推进,但发展缓慢。为分析该景区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西北某大学旅游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景区的游客做景区服务满意度调查。下表为《关于黄河石林旅游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部分项截取及数据统计。
1.您来自 A.甘肃省(66%) B.其他(34%)
2.您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 A.体验风情畜力车(37%) B.乘坐羊皮筏子(72%) C.体验“农家乐”生活(9.3%) D.考察探秘石林奇景(1.3%)
3.您最希望解说的内容 A.参与性提示(21.3%) B.安全标识(37.3%) C.道路指示(30.7%) D.自然科学知识(53.3%)
4.您对景区的总体感受 A.地貌奇秀,环境幽静(53.3%) B.民风淳朴,氛围和谐(10.3%) C.设施简陋,服务不周(50.7%) D.环境破坏、改造严重(5.3%)
(1)调查问卷有开放式和选项式两大类,说出该调查问卷采取选项式的原因。
(2)通过表中的调查数据,试分析该景区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解析:第(1)题,表中选项式调查问卷所列的内容比较明确,问题和本景区现状密切相关,针对性强;设计的选项较少,一目了然,多数是游客关心的问题,占用时间较少,可操作性强。第(2)题,表中数据反映出游客多数来自甘肃本地,其他地区较少;景区核心景点是地质公园,而游客印象最深的是乘坐羊皮筏子、体验风情畜力车,核心旅游资源价值未充分挖掘;解说内容自然科学知识反映较多,说明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满意度低;游客的总体感受反映最多的是设施简陋、服务不周,说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答案:(1)调查内容设问针对性强;数据统计简单;占用调查对象的时间少,调查对象配合度高(易操作)。(答对两点即可)(2)景区知名度低,远程市场占有率极低;景区核心旅游资源价值未充分挖掘;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满意度低。(答对三点即可)
[能力提升]
暑假期间,某高校组织地理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他们沿黄河中游龙口至府谷段行程70 km,发现黄河沿岸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五县、旗部分地方在河床里挖砂、采矿、拦河造地,随意向黄河排放废水、废物,任意损毁古建筑和自然景观。黄河中游水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据此完成8~9题。
8.材料中对黄河中游龙口至府谷段进行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实地考察
C.问卷调查 D.随走随问
9.对黄河中游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及其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属于( )
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
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C.专题性调查的内容
D.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8.B 9.A 解析:第8题,材料中沿黄河中游龙口至府谷段的路线考察属于野外实地考察。第9题,综合性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状况、分布,人口、聚落分布,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专题性调查分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它强调对某一层面的专题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一综合考察队沿图中虚线从①地出发,到达图中的⑨地。①包头→②太原→③西安→④成都→⑤川西草原→⑥攀枝花→⑦昆明→⑧桂林→⑨赣州。读图,完成10~11题。
10.考察队沿途经过的下列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的是( )
A.①⑥ B.①⑧
C.②④ D.④⑥
11.小明在整理考察队给当地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时,不小心抄写错了一处,这一项是( )
A.①地—节约用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B.②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C.⑤地—抓好粮食,种(植)养(殖)结合
D.⑦地—利用气候,发展“彩色农业”
10.A 11.C 解析:第10题,包头和攀枝花都是我国著名的“钢城”,属于“资源型”城市。第11题,⑤地川西草原应该加强对湿地和草场的保护,合理发展畜牧业。
12.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望海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该地区虽然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如果你是一名兴趣小组的成员,请对如下问题作出分析。
(1)请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C村附近的甲处(虚线内)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如果村民们征求你们的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3)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兴趣小组计划对“望海乡的国土开发与整治”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①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等。
②请拟定出该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项目(以子课题名称的形式回答,至少两项)。
解析:第(1)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展开。第(2)题,化工厂是否合理应分析其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题,开展调查研究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会确定研究主题,拟定课题名称,这是开展小区域调查的基本要求。
答案:(1)地形以丘陵和沿海平原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2)支持:建化工厂可吸纳村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或反对: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易污染水源;破坏林地;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调查走访等(任答两项)
望海乡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开发;望海乡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策;望海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望海乡的生态问题与保护;望海乡镇驻地的选址与发展战略等。课时规范训练(五)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基础自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桂林、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双鸭山、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广州
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B 2.B 解析:第1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大庆(石油)、抚顺(煤)、双鸭山(煤)、匹兹堡(煤)是在化石能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故选B。第2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可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使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多样化,加快产业转型;而禁止开采煤炭、石油不符合现实,故选B。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
①该区域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可行的措施有( )
A.优化能源基地产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3.D 4.B 解析:第3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以农业为主的小乡镇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污染。故选D。第4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故选B。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5.C 6.A 解析:第5题,为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如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鼓励新兴企业迁入。第6题,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该市经济发展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性强,但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已经越来越少,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下图示意矿业城市生命周期。
(1)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市目前处于哪个时期?
(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哪些方面不具有优势?
(3)大同市为了避免城市经济进一步衰退,应该借鉴德国鲁尔区哪些整治经验?
解析:第(1)题,读图并分析材料可知,大同市目前处于衰退期。第(2)题,鲁尔区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山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由于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科技落后。第(3)题,大同市城市经济进入衰退期是由于大同市经济发展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性太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因此要想避免城市经济进一步衰退,应借鉴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措施。
答案:(1)衰退期。
(2)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交通条件较差、水源缺乏、技术较落后。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等。
[能力提升]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下图示意淮北市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1957—1965年,淮北建矿建市,煤炭采掘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8%攀升到74.4%,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
B.国家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充足
C.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9.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其具体措施包括(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10.在淮北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体现明显的有( )
A.大力发展煤电,增加煤炭附加值
B.精细化采煤,提高采煤效率
C.承接长三角纺织业、服装业转移
D.发展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
8.A 9.B 10.D 解析:第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但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各种资源需求量大,加快了矿产基地的建设,A正确;C项虽然是事实,但它是长期存在的,短期内的快速发展,市场是主导,C错误;B、D项是多数地区的普遍现象,不具有特指性,B、D错误。第9题,生态修复除了能提供生态效益外,还能推动经济发展,例如可有效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环境敏感型精密工业等发展,B正确;煤炭产业不能一迁了之,应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污染,实际上淮北也做到了,A错误;不是所有塌陷区都适合成湖,至少要依据塌陷的深度、规模等因地制宜的处理,C错误;淮北位置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建设环境保护区不合适,D错误。第10题,“创新驱动”应该指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方式,技术变革提高生产效率等,D正确;A所提到的煤电产业,B所提到的采煤行业,C所提到的纺织行业,三项均为传统发展模式,不属于创新驱动的产业,A、B、C错误。
下图为舟山市打造“资源型城市”的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舟山打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劳动力
C.自然资源 D.市场
12.图示产业结构的优势在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C.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D.加剧了海洋生态的风险
11.A 12.C 解析:第11题,舟山“资源型城市”是以港口为基础,通过港口输入区域外的自然资源,在港口附近加工生产,将产品销往区域外的一种产业模式,有别于在自然资源产地的传统“资源型城市”,C错误,故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为交通,A正确;舟山“资源型”城市不是劳动力导向型的,B错误;舟山“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在区域外,利用该区便利的海运发展,D错误。第12题,“资源型”城市采用循环利用模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但不会实现“零排放”,A错误;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不会因为资源输入而降低成本,B错误;舟山利用便利海运优势,运入各类自然资源,结合本地海盐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实现了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该城市产业形成循环经济模式,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了海洋污染,D错误。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13~15题。
13.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14.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武汉 B.兰州
C.大庆 D.深圳
15.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 )
A.扩大城市规模,分散布局工业
B.优化产业结构,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
C.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D.减少资源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
13.C 14.C 15.D 解析:第13题,c过程由集镇发展而来,说明其形成的最初时期,该地商业职能最为突出,C正确;而a过程代表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工业城市,b过程代表因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形成的港口城市(河港或海港),A、B错误;大城市的形成有可能受一种因素影响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错误。第14题,a过程从采矿基地—加工基地—工业城市,符合的是大庆,大庆是因石油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故选C。第15题,因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为“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减少资源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D正确;扩大城市规模、分散布局工业不能防止资源枯竭,但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不切实际;控制外来人口,会导致劳动力减少,不切实际;A、B、C错误。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初底特律工业稳步成长,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12月底特律市宣告破产。
德国鲁尔地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成为世界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也曾面临经济衰落等问题,后经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重新走向繁荣。图1、图2分别为北美五大湖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图3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
图1
图2
图3
(1)指出两大工业区其早期发展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
(2)从产业结构分析,底特律市从辉煌走到破产的主要原因。
(3)简述1961—2000年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4)废弃矿坑、塌陷地等被称为矿业城市的“负资产”,就其利用问题,你有何建议?
解析:第(1)题,两大工业区其早期发展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资源、交通、水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资源:读图可以知道,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工业中心,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工业区附近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两大工业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交通:读图可以知道,底特律有五大湖便利的水运和铁路经过;德国鲁尔工业区有莱茵河发达的水运和铁路经过,所以两大工业区都有便利的水陆交通;而且水源充足。市场:两大工业区都有发达的密集的城市,市场广阔。第(2)题,由材料可知,底特律曾是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因此可判断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单一,来自其他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再加上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是底特律市从辉煌走到破产的主要原因。第(3)题,据图归纳鲁尔区产业就业率的变化特点: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率逐年上升,1990年后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率。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等角度分析其原因,传统工业衰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第(4)题,废弃矿坑、塌陷地的利用首先可以进行回填,复垦复植,发展都市农业;或者储水修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或者对废弃矿坑、塌陷地进行改造,发展旅游业建设垃圾填埋场等。
答案:(1)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单一;房地产崩溃;来自其他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
(3)就业率特点: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率逐年上升,1990年后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率。原因: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
(4)发展旅游业;建设垃圾填埋场;发展水产养殖业(都市农业;进行回填,开展土地复垦工作);修建水库。课时规范训练(四)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基础自测]
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晴隆县,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县以村为单位划分休耕区,呈现出“北”“中”“南”三大主要集聚区,其中以中部和北部最为集中。下图示意晴隆县休耕地三大主要集聚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晴隆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有( )
①雨季暴雨频发 ②土质比较疏松 ③热带草原广布 ④地形山高谷深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晴隆县中、北部休耕地集中,说明该县中北部( )
A.生产规模大,城镇化水平低
B.耕地利用强度大,生产力退化
C.耕地后备资源少,分布零散
D.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落后
1.D 2.B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可知,晴隆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④正确;当地是季风气候,因此雨季暴雨频发,结合当地的山高谷深的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生态环境脆弱,①正确;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土壤瘠薄,但是不是疏松,②错误;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热带草原,③错误。故选D。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休耕会使土壤的肥力得到回升,晴隆县中北部的休耕地比较多,说明当地耕地的开发力度大,使用强度大,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B正确;当地是山地地形,生产规模不大,A错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更应该多利用土地,而不是休耕,C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当地的生产技术落后,D错误。
“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 )
A.冬季的西北风 B.植被稀少
C.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的暴雨
4.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D 4.A 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力强,这是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故选D。第4题,读等高线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故选A。
燕沟流域位于陕西北部,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其治理,流域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下图是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耕地面积增加
B.天然林地面积增加
C.人工草地面积减少
D.荒坡面积减少
6.燕沟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
B.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
C.大力开发、改造荒坡
D.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5.D 6.D 解析:第5题,结合图例及数值可知,荒坡面积减少,故选D。第6题,由上题结论可知,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故选D。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7~8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7.C 8.B 解析:第7题,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第8题,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为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退耕还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
9.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新时代的共识。结合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区的日照时数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
(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形状判断,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日照时数少;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日照时数多。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地降水量较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所以生态环境脆弱。第(3)题,针对B地区的环境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答案:(1)比较:A地区日照时数少于B地区。原因: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数多。
(2)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严重(或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3)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严禁破坏山体植被,保护天然林资源;开展山体综合治理,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快速恢复山体植被,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能力提升]
卢特沙漠是伊朗最著名的沙漠,部分区域存在流动沙丘,沙丘沙粒较细,会威胁经过流沙地的道路。借鉴中国风沙防治经验,伊朗提出建立公路综合治沙体系,其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在防风固沙带建立前,先用油膜覆盖技术对流沙进行固定,这种方法是向流动沙丘表面喷洒石油材料(碳氢化合物胶体,是炼油厂的副产品)。据此完成10~12题。
10.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宽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沙丘位置 ②沙砾粒径 ③盛行风向 ④沙丘含水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与植被固沙相比,伊朗大量使用油膜固沙的优势是( )
A.固沙面积大 B.持续时间长
C.生态效益好 D.固沙成本低
12.在靠近路基的地面需铺砌表面光滑的小卵石,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大地表摩擦力,减小起沙风速
B.减小地表摩擦力,减少风沙沉降
C.固定路基旁流沙,防止掩埋路基
D.防止沙丘的活化,减轻风沙危害
10.B 11.D 12.B 解析:第10题,由题意可知,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宽度不同,靠近沙丘的一侧较宽,盛行风上风向较宽,有利于减轻风沙对路基的危害,这主要是由于沙源位置和风向不同,对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作用的需求不同,①③正确,与沙砾粒径、沙丘含水量无关,②④错误。故选B。第11题,与植被固沙相比,油膜固沙使用更方便,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使用炼油厂副产品的成本也较低,D正确;植被固沙也可以大面积开展,固沙面积大不是优势,在防风固沙带建立前的临时措施,持续时间不长,油膜覆盖技术会对土地造成污染,与植被固沙相比,生态效益没有优势,A、B、C错误。第12题,在路基附近使用表面光滑的小卵石铺砌地表,主要是为了使路基附近地表摩擦力减小,风速变大,风力搬运的沙粒物能够越过路基,避免沙尘沉积逐渐掩埋路基,B正确。光滑的小卵石摩擦力小,A错误;在路基的地面铺砌表面光滑的小卵石不能固定路基旁流沙,也不能防止沙丘的活化,C、D错误。
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南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主要河流,处于云贵高原向杜中山地丘陵地区过渡的斜坡地带,下表示意南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
坡度 侵蚀模数 侵蚀量
<5° 10.2 2372
5°~8° 12.5 1292
8°~15° 14.2 2931
15°~25° 15.6 3019
25°~35° 17.2 1088
>35° 20.9 303
13.南北盘江流域面积占比最大的坡度范围是( )
A.<5° B.8°~15°
C.15°~25° D.>35°
14.坡度>35°的地区土壤侵蚀蚀量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 B.面积小
C.植被覆盖率高 D.侵蚀作用弱
15.为有效减少南北盘江流域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顺坡垄作 ②秸秆覆盖 ③留茬耕作 ④间作和套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A 14.B 15.D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侵蚀量除以侵蚀模数即为该坡度范围的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坡度<5°的地区面积占比最大,A正确,B、C、D错误。第14题,侵蚀量除以侵蚀模数即为该坡度范围的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坡度>35°的地区面积最小,因此土壤侵蚀量最小,B正确。南北盘江流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A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强度,但该坡度范围侵蚀模数最大,土壤侵蚀作用最强,说明该坡度范围植被覆盖率并不高,C、D错误。第15题,秸秆覆盖和留茬耕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流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固定和拦蓄泥土,从而减轻土壤侵蚀,间作和套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可减轻土壤侵蚀,②③④正确,顺坡垄作会加剧侵蚀,①错误,故选D。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家畈小流域(31°11′~31°20′N,114°52′~114°54′E)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及乘马岗镇境内,属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最高海拔264米,最低海拔64米,面积40.1平方千米。多年来,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012年起该流域开展了综合整治,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下图为安家畈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前后对比图。
(1)分析调整前,安家畈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说明在调整过程中,增加的部分林地种植了油茶、板栗等经济果林的主要原因。
(3)下表列出了不同坡度的坡耕地,请从下面的治理措施与产业布局中进行选择,将其代号填写在下表的相应位置。
治理措施与产业布局:①修建梯坪地,种植粮食作物、花卉等 ②植树造林,全部绿化 ③种植粮食作物 ④修筑梯田,种植经济果林,发展畜牧业
坡耕地的坡度 治理措施与产业布局
<5°
5°~15°
15°~25°
>25°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安家畈小流域较小的经纬度范围内落差达200米,落差较大;结合区域气候背景可知,当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在地形和气候共同作用下,该地自然降水和地表径流侵蚀作用较强。据图可知,调整前,安家畈土地利用中坡耕地比重大,说明坡地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荒山荒坡面积较大,则水土流失加剧。第(2)题,林地可以较好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当地农民想要脱贫致富就需要发展经济,因此增加的部分林地种植了油茶、板栗等经济果林,可以做到兼顾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第(3)题,一般来说,坡耕地的坡度<5°,地形平坦,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坡耕地的坡度为5°~15°,可以修建梯坪地,种植粮食作物、花卉等;坡耕地的坡度为15°~25°,应当修筑梯田,种植经济果林,发展畜牧业;坡耕地的坡度>25°,应当植树造林,全部绿化。
答案:(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坡耕地比重大,土地开发程度高,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出现荒山荒坡;该地降水丰富,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冲蚀作用强,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2)油茶、板栗等经济果林既具有绿色植物共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又具有比普通林木更高的经济效益。
(3)自上而下:③ ① ④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