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15:46

文档简介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5.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 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6.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敕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清要官职。这表明唐代(  )
A.官员考选体系严密 B.监察官员地位显要
C.科举取士有待完善 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7.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侧重选拨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8.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说:“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志,不能成法律”,“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亦明矣”。梁启超的这些思想(  )
A.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启蒙意义 B.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C.从中国的视角否定了封建制度 D.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9.《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10.(2022.1·浙江高考·12)下图为原存于江西赣州某村的标语,中有“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等字样。据此判断,这一标语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12.表1为我国经济数据表,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于当时我国(  )
年份 产业结构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27.7 47.7 24.6
1984年 32.0 43.3 24.7
表1
A.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城市经济活力的凸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13.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
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
14.在扩张过程中,古罗马人把公民权授予意大利中部广大地区的一些社群。有时,它包括完整的公民权利和特权,包括罗马选举中投票或参选。有时,它只是“无投票权的公民权”,如与罗马人通婚、互订契约和自由迁徙的权利。罗马此举(  )
A.促进了贵族寡头政治逐步建立 B.消除了奴隶制造成的危机
C.协调了境内各民族的利益关系 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15.19世纪50年代,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明确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之后,欧美其他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这一变革(  )
A.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 B.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C.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D.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
16.如表是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禁止权”的规定。这些规定(  )
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 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不能变更州的边界;间接税必须划一,直接税必须根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禁止州政府行使的权力 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定;不能征收进口税;在和平时期不能保有军队和战舰;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妨碍执行联邦法律
既禁止联邦政府又禁止州政府行使的权力 不能征收出口税;不能授予美国公民贵族头衔等
A.践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B.推动了美国集权政治的形成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加剧了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1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明确边区民政厅组织3人以上的考绩委员会进行干部考核,分级进行,每年一次。边区政府明确了干部任用的四条标准,即“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其中工作以“研究进步、著有论文”为一等,“研究进步、富有创造”为二等。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考核时特别强调,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此外,上级政府经常派员到各处巡视,以巡视所得的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或根据。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他们“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
——摘编自康小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考核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干部考核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意义。(1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考核制度的历史启示。(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特征和一般意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路径。
——摘编自李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历史 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B B C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D B C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25分)
(1)特点:法律化;奖惩结合;德、才、勤、绩综合考察;提高透明度。(6分)
原因:维护大一统国家的需要;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选官制度的发展。(4分)
(2)举措:组织专门机构考核,集体施策;明确考核标准;按分评级,重视学习研究;群众监督;经常巡视。(6分)
意义:加强了对干部的管理,提升了行政效能;优化干群关系;形成良好政治风气;有利于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为建国后的干部考核工作提供借鉴。(5分)
(3)德才并重;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力求公平公正公开;适应时代需求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答案】(12分)
评分细则:
认识:3分。
阐述:8分,革命阶段和建设阶段各4分,各阶段体现出探索的艰辛历程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式道路。
结论:理论升华,1分。
答案示例一: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过程。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缺乏革命经验,“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挫。中共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开辟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受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中共八大正确论述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共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小结: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的体现,为解决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12分)
答案示例二: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阐述:略
19.【答案】(15分)
(1)民众养成好战之风;士兵具有功利性;荀子提倡仁义思想。
(2)提升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严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缺乏仁义,导致逐利尚武的社会风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