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1.(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单选题。
(1)下列词语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翡翠(fěi) 娴熟(xián) 惊惶(huáng)
B.燕山(yān) 追悼(dào) 青稞(kē)
C.惆怅(chànɡ) 机杼(zhù) 徘徊(huái)
D.痕迹(jī) 藤蔓(wàn) 迸射(bènɡ)
(2)雎(jū)的意思,最可能与什么有关?( )
A.眼睛 B.人类 C.鸟儿 D.住宿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明媚 无聊 幼稚 司空见贯 B.沸腾 聊天 远眺 见微知著
C.玻璃 倒霉 唯恐 涛涛不绝 D.截然 小贩 通宵 万象更新
(4)以下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句?( )
A.时间就像穿山越岭的江水一去不返。
B.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是眼花缭乱,令人鼓舞。
C.我们听了王老师讲述她小时候读书看报的故事,受益匪浅。
D.在“心怀感恩 逐梦前行 ”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了热情周到的讲话。
(5)下列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对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A.加重语气 B.生动丰富 C.避免枯燥 D.富于变化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
B.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C.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D.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7)下面各句蕴含的哲理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相同一项的是( )
A.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B.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8)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季节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9)下列阅读名著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B.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下来,并标注出来内容的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可以不用理会人物的关系,往下读就行了。
D.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全书的结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一些想法。
(10)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同的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一儿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案】(1)D
(2)C
(3)D
(4)C
(5)A
(6)B
(7)A
(8)D
(9)C
(10)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句子排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般性默写;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 D 痕迹( jì )
故答案为:D
(2)雎"是"隹"字旁,"隹"是鸟的意思,所以"雎"和"鸟儿"有关。
故答案为:C
(3) A 选项中"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 B 选项中"见微知菩"应为"见微知著"; C 选项中"涛涛不绝"应为"滔滔不绝"。
故答案为:D
(4) A 穿山越岭:翻越为数很多山头和丘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用来形容人的,此句形容江水,用词不当。
B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此句是说课外生活丰富,用词不当。
D 热情周到:殷勤的意思。形容讲话,用词不当。
正确选项的词语:
C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故答案为:C
(5)考查给加点词找出近义词。一律:是指一个样子;相同。清一色:属性词。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都是:指全部是。通通:表示全部。
这几个词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近义词可用同一个词语表示,即"全部"。句中的这些加点词语,强调了老铺灯笼各具特色的特点。第②题,说出句中加点词所起的作用并从选项中选出答案。
在句段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起到了使句子生动丰富、避免枯燥、富于变化的作用。故本题中的 A 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A 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用逗号。如:"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B 正确。
C 有误,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D 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7)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近水而居久而久之自然就了解了鱼的习性特点,近山而居久而久之自然就能辨识各种不同的鸟儿的不同的鸣叫声。
A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出自《增广贤文》因为打柴人需要天天上山砍柴,可以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大小事务,应该都有了解。 B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C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由此可知,与"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答案为:A
(8)按照季节排序,应先是描写春风的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接着是描写夏天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然后是描写秋天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最后是描写冬天的诗句"北风吹雁雪纷纷"。
故答案为:D
(9)A 、 B 、 D 正确, C .有误,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要梳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C
(10)ABC分别出自《学弈》《两小儿辩日》《为人民服务》。
根据积累可知, A 、 C 相同。 B .不相同,应为:一儿以日初出远.
故答案为:B
【点评】
(1)本题考查注音。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分析偏旁的意思猜测与什么有关即可。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3)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思路分析与延伸:作答词义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5)本题考查给加点词找出近义词。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注意平时的分类与运用。
(7)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9)本题考查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10)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 句子练习
2.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带一路”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使我很受感动。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怎能不一起欢悦起来?(改为陈述句)
【答案】2.“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我很受感动。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知识点】递进关系;成分残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根据不同句子及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关联词即可。
(2)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3)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4、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注意:无论怎样变换句式,变换后的句意始终要保持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根据题目要求变换即可。
2.“一带一路”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仅……也……"来连接。
故答案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使我很受感动。 (把“使”去掉)
故答案为: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我很受感动。
4.陈述句句尾为句号,需要用陈述语气: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故答案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5.(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家都喜欢吟诵古诗词应景抒情。会吟诵——抒发华夏赤子的爱国情怀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① ”;借石灰歌颂坚贞不屈 的品格的诗句②“ , ”;描写儿童生活,表现儿童乐趣的诗句③ , 。
通过课内外阅读,我们了解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④ ,他(她)是一个 的人。你还阅读了《 》、
《 》等文学作品。
【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海底两万里;昆虫记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汗 、 浑 、 清 、 蝶、逊 ”等。
故答案为: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粉身碎骨浑不怕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
(5)飞入菜花无处寻
(6)鲁滨逊
(7)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8)海底两万里
(9)昆虫记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及对名著的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对于名著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可。
6.(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实践活动。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自赵孟頫的《三门记》。请依照右图中书法作品,把下面这行字抄写完整,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答案】略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依据所给汉字规范抄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规范书写。根据所给的汉字,运用楷书正确书写, 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7.(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交际应用
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
你想对自己说:(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答案】示例: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
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就题干中的"家长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的问题,表达出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然后阐明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和看法,属开放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设统一标准和答案,学生只要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都能得分。
故答案为:示例: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
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二、阅读与欣赏(30 分)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对比阅读
选文一:
匆匆(节选)
朱自清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伶俐俐地从我身上①( )过,从我脚边②(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③(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④( )过了。
选文二:
时光(节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mèi)。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回答下列问题:
8.在选文一的括号中填入动词。
9.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下面关于写法、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两篇选文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时间的飞逝无痕。
C.两篇选文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D.《匆匆》将无形的时间想象成有形的场景或事物,《时光》侧重直接描写时间飞逝。
【答案】8.跨;飞;溜;闪
9.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分析。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8.结合"洗手的时候……闪过去了"分析,运用了排比修辞,作者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吃饭时、默默时等,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这里作者将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让人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故答案为: 跨;飞;溜;闪
9. ABD .正确;
C .有误,阅读两篇选文可知,选文(一)多处使用了第一人称"我",选文(二)多处使用了第三人称"它"。
故答案为: C 。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临近毕业时,班级开展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成长分享会。
10.请选择时光轴上的一个主题,用语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11.请用上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诗句给伙伴写一写毕业赠言。
【答案】10.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11.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活动设计;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选择时光轴上的一个主题,用语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即可。示例: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故答案为: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11.用上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诗句给伙伴写一写毕业赠言即可。示例: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说明文阅读
味道是怎么来的?
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味道”如何被感知人的舌头大约有 8000 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 100 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局部、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根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区分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绩。我们每个人大 概有 384 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 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响能力也很弱。 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响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
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
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异为什么大
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 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说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 2022 年 8 月 21 日)
12.第六种味道指什么?( )
A.甜 B.鲜 C.咸 D.肥
13.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为什么?( )
A.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14.以下是人们吃东西时感受食物味道的过程图。“产生神经信号”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味觉细胞感受到→③传到大脑→④大脑区分到
A.在 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15.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什么?( )
A.性格 B.环境 C.身高 D.肤色
16.小明、爸爸、爷爷和奶奶常常抱怨妈妈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恼。
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给妈妈提两条做菜的建议。
17.你认为“有科学家推测”(第6自然段)中,用“推测”准确还是用“认定”准确?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18.《味道是怎么来的?》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2.D
13.A
14.C
15.B
16.例如:从食物的色彩和容器两方面提建议。示例: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17.用"推测"准确。"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而"认定"表示很肯定,与事实不符。"推测"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18.示例:我认为好。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5)本题考查阅读建议。此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要求组织答案即可。
(6)本题考查词语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时候,要考虑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生动性。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上。
(7)本题考查标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12.根据"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一一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可知,第六种味道指"肥"。
故答案为: D 。
13.根据文中"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可知,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这是造成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的原因。
故答案为: A 。
14.根据文中"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可知,产生神经信号这一过程应该在"味觉细胞感受到"和"传到大脑"之间。
故答案为: C 。
15.结合"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
故答案为: B 。
16.结合"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分析,可以建议: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故答案为: 示例: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17.用"推测"准确。“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这句话中的"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而"认定"表示很肯定,没有科学依据,与事实不符。
故答案为:用"推测"准确。"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而"认定"表示很肯定,与事实不符。"推测"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18.开放性题,结合标题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好。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表达与交流
19.(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同学,你们即将告别这梦幻般的童年,成为翩翩少年。瞧!你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 份责任,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 … …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们多了一份什么。
要求:①题目自拟,用书信的格式写,文中(含署名)不得出现真实姓名。②正文部分用具体事例写,表达真情实感。③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④全文不少于400字。
【答案】我多了一份自信 亲爱的妈妈:
岁月悠悠,时光如梭,转眼间我都十三岁了。牙牙学语对我来说那是久远的过去,我已经不会在指着天上的星星叫"眼睛"。十三岁的我仰望蓝天也会思绪万千。我记不清楚是谁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现在想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前的我荒废了许多学习时光,我对自己的学业是漫不经心的,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让父母为我操了很多心。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导致我和同龄的孩子拉开了一段很大的距离。此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您经常这样鼓励我,鼓励使我信心倍增。您经常找我谈话,在您不断劝说和开导下我放下心中的包袱,重新建立了自信心。我改变以前的态度,端正了思想、规范了行为、铆足了劲头,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记得我把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卷拿给妈妈看时,心里不再慌张、不再胆怯,反而比以前多了份自信。妈妈看完考试卷上的分数后,她激动地说:"儿子,这才是我儿子,爱学习、有能力的儿子又回来了。"看到妈妈眼里的泪花,一股酸楚同时涌上心头。是啊!这两年我让妈妈操了很多心,也为她惹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诺:"妈妈您放心吧!您的儿子回来了,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爸爸。"
我要感谢妈妈。谢谢您让信念在我心中开花。妈妈,是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当我受到挫折时,是您给我鼓励。妈妈,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激,最后,我把我所有的感激都化成5个字:妈妈,我爱您!
此致:
敬礼!
女儿***
2022年6月8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材料告诉我们,从童年到少年,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们多了一份什么。首先,明确主题: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烦恼……行文时要点明是什么事情让我们有了以上变化,可以在开头用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给文章加分。书信的记事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表现手法,例如衬托,欲扬先抑等。最后结尾要点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其中的一个点,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同样可以开拓审题的新角度、新视野。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写作无非“凤头开卷、猪肚内涵、虎尾点睛”。开篇最好能紧扣材料,点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炼。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有看下去的冲动。凤头开卷,华丽而精炼的文字,针针见血。同时书信是生活中的通信方式之一,有着其特定的格式:一、称谓,在书信的第一行顶格写;二、问候语、招呼语,在第二行空两格写;三、正文,第三行空两格写;四、祝贺语,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五、署名和日期,写在正文右下方。
1 /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1.(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单选题。
(1)下列词语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翡翠(fěi) 娴熟(xián) 惊惶(huáng)
B.燕山(yān) 追悼(dào) 青稞(kē)
C.惆怅(chànɡ) 机杼(zhù) 徘徊(huái)
D.痕迹(jī) 藤蔓(wàn) 迸射(bènɡ)
(2)雎(jū)的意思,最可能与什么有关?( )
A.眼睛 B.人类 C.鸟儿 D.住宿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明媚 无聊 幼稚 司空见贯 B.沸腾 聊天 远眺 见微知著
C.玻璃 倒霉 唯恐 涛涛不绝 D.截然 小贩 通宵 万象更新
(4)以下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句?( )
A.时间就像穿山越岭的江水一去不返。
B.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是眼花缭乱,令人鼓舞。
C.我们听了王老师讲述她小时候读书看报的故事,受益匪浅。
D.在“心怀感恩 逐梦前行 ”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了热情周到的讲话。
(5)下列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对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A.加重语气 B.生动丰富 C.避免枯燥 D.富于变化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
B.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C.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D.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7)下面各句蕴含的哲理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相同一项的是( )
A.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B.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8)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季节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9)下列阅读名著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B.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下来,并标注出来内容的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可以不用理会人物的关系,往下读就行了。
D.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全书的结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一些想法。
(10)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同的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一儿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 句子练习
2.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带一路”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使我很受感动。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怎能不一起欢悦起来?(改为陈述句)
5.(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家都喜欢吟诵古诗词应景抒情。会吟诵——抒发华夏赤子的爱国情怀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① ”;借石灰歌颂坚贞不屈 的品格的诗句②“ , ”;描写儿童生活,表现儿童乐趣的诗句③ , 。
通过课内外阅读,我们了解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④ ,他(她)是一个 的人。你还阅读了《 》、
《 》等文学作品。
6.(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实践活动。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自赵孟頫的《三门记》。请依照右图中书法作品,把下面这行字抄写完整,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7.(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交际应用
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
你想对自己说:(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二、阅读与欣赏(30 分)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对比阅读
选文一:
匆匆(节选)
朱自清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伶俐俐地从我身上①( )过,从我脚边②(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③(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④( )过了。
选文二:
时光(节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mèi)。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回答下列问题:
8.在选文一的括号中填入动词。
9.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下面关于写法、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两篇选文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时间的飞逝无痕。
C.两篇选文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D.《匆匆》将无形的时间想象成有形的场景或事物,《时光》侧重直接描写时间飞逝。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临近毕业时,班级开展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成长分享会。
10.请选择时光轴上的一个主题,用语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11.请用上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诗句给伙伴写一写毕业赠言。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说明文阅读
味道是怎么来的?
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味道”如何被感知人的舌头大约有 8000 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 100 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局部、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根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区分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绩。我们每个人大 概有 384 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 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响能力也很弱。 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响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
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
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异为什么大
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 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说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 2022 年 8 月 21 日)
12.第六种味道指什么?( )
A.甜 B.鲜 C.咸 D.肥
13.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为什么?( )
A.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14.以下是人们吃东西时感受食物味道的过程图。“产生神经信号”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味觉细胞感受到→③传到大脑→④大脑区分到
A.在 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15.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什么?( )
A.性格 B.环境 C.身高 D.肤色
16.小明、爸爸、爷爷和奶奶常常抱怨妈妈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恼。
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给妈妈提两条做菜的建议。
17.你认为“有科学家推测”(第6自然段)中,用“推测”准确还是用“认定”准确?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18.《味道是怎么来的?》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三、表达与交流
19.(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同学,你们即将告别这梦幻般的童年,成为翩翩少年。瞧!你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 份责任,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 … …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们多了一份什么。
要求:①题目自拟,用书信的格式写,文中(含署名)不得出现真实姓名。②正文部分用具体事例写,表达真情实感。③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④全文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3)D
(4)C
(5)A
(6)B
(7)A
(8)D
(9)C
(10)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句子排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般性默写;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 D 痕迹( jì )
故答案为:D
(2)雎"是"隹"字旁,"隹"是鸟的意思,所以"雎"和"鸟儿"有关。
故答案为:C
(3) A 选项中"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 B 选项中"见微知菩"应为"见微知著"; C 选项中"涛涛不绝"应为"滔滔不绝"。
故答案为:D
(4) A 穿山越岭:翻越为数很多山头和丘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用来形容人的,此句形容江水,用词不当。
B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此句是说课外生活丰富,用词不当。
D 热情周到:殷勤的意思。形容讲话,用词不当。
正确选项的词语:
C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故答案为:C
(5)考查给加点词找出近义词。一律:是指一个样子;相同。清一色:属性词。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都是:指全部是。通通:表示全部。
这几个词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近义词可用同一个词语表示,即"全部"。句中的这些加点词语,强调了老铺灯笼各具特色的特点。第②题,说出句中加点词所起的作用并从选项中选出答案。
在句段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起到了使句子生动丰富、避免枯燥、富于变化的作用。故本题中的 A 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A 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用逗号。如:"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B 正确。
C 有误,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D 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7)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近水而居久而久之自然就了解了鱼的习性特点,近山而居久而久之自然就能辨识各种不同的鸟儿的不同的鸣叫声。
A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出自《增广贤文》因为打柴人需要天天上山砍柴,可以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大小事务,应该都有了解。 B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C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由此可知,与"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答案为:A
(8)按照季节排序,应先是描写春风的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接着是描写夏天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然后是描写秋天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最后是描写冬天的诗句"北风吹雁雪纷纷"。
故答案为:D
(9)A 、 B 、 D 正确, C .有误,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要梳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C
(10)ABC分别出自《学弈》《两小儿辩日》《为人民服务》。
根据积累可知, A 、 C 相同。 B .不相同,应为:一儿以日初出远.
故答案为:B
【点评】
(1)本题考查注音。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分析偏旁的意思猜测与什么有关即可。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3)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思路分析与延伸:作答词义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5)本题考查给加点词找出近义词。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注意平时的分类与运用。
(7)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9)本题考查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10)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
【答案】2.“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我很受感动。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知识点】递进关系;成分残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根据不同句子及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关联词即可。
(2)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3)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4、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注意:无论怎样变换句式,变换后的句意始终要保持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根据题目要求变换即可。
2.“一带一路”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仅……也……"来连接。
故答案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
3.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使我很受感动。 (把“使”去掉)
故答案为:看到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我很受感动。
4.陈述句句尾为句号,需要用陈述语气: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故答案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悦起来。
5.【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海底两万里;昆虫记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汗 、 浑 、 清 、 蝶、逊 ”等。
故答案为: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粉身碎骨浑不怕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
(5)飞入菜花无处寻
(6)鲁滨逊
(7)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8)海底两万里
(9)昆虫记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及对名著的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对于名著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可。
6.【答案】略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依据所给汉字规范抄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规范书写。根据所给的汉字,运用楷书正确书写, 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7.【答案】示例: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
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就题干中的"家长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的问题,表达出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然后阐明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和看法,属开放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设统一标准和答案,学生只要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都能得分。
故答案为:示例: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
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答案】8.跨;飞;溜;闪
9.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分析。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8.结合"洗手的时候……闪过去了"分析,运用了排比修辞,作者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吃饭时、默默时等,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这里作者将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让人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故答案为: 跨;飞;溜;闪
9. ABD .正确;
C .有误,阅读两篇选文可知,选文(一)多处使用了第一人称"我",选文(二)多处使用了第三人称"它"。
故答案为: C 。
【答案】10.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11.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活动设计;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选择时光轴上的一个主题,用语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即可。示例: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故答案为:荣耀时刻去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
11.用上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诗句给伙伴写一写毕业赠言即可。示例: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结束难忘的小学岁月。童年宝贵,少年可期,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开臂膀,振翅飞翔,不辜负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12.D
13.A
14.C
15.B
16.例如:从食物的色彩和容器两方面提建议。示例: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17.用"推测"准确。"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而"认定"表示很肯定,与事实不符。"推测"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18.示例:我认为好。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5)本题考查阅读建议。此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要求组织答案即可。
(6)本题考查词语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时候,要考虑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生动性。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上。
(7)本题考查标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12.根据"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一一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可知,第六种味道指"肥"。
故答案为: D 。
13.根据文中"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可知,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这是造成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的原因。
故答案为: A 。
14.根据文中"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可知,产生神经信号这一过程应该在"味觉细胞感受到"和"传到大脑"之间。
故答案为: C 。
15.结合"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
故答案为: B 。
16.结合"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分析,可以建议: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故答案为: 示例:增加食物颜色,用美丽的碗碟;吃饭时播放音乐。
17.用"推测"准确。“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这句话中的"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而"认定"表示很肯定,没有科学依据,与事实不符。
故答案为:用"推测"准确。"推测"表示科学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推想,带有不确定性,而"认定"表示很肯定,与事实不符。"推测"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18.开放性题,结合标题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好。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答案】我多了一份自信 亲爱的妈妈:
岁月悠悠,时光如梭,转眼间我都十三岁了。牙牙学语对我来说那是久远的过去,我已经不会在指着天上的星星叫"眼睛"。十三岁的我仰望蓝天也会思绪万千。我记不清楚是谁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现在想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前的我荒废了许多学习时光,我对自己的学业是漫不经心的,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让父母为我操了很多心。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导致我和同龄的孩子拉开了一段很大的距离。此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您经常这样鼓励我,鼓励使我信心倍增。您经常找我谈话,在您不断劝说和开导下我放下心中的包袱,重新建立了自信心。我改变以前的态度,端正了思想、规范了行为、铆足了劲头,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记得我把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卷拿给妈妈看时,心里不再慌张、不再胆怯,反而比以前多了份自信。妈妈看完考试卷上的分数后,她激动地说:"儿子,这才是我儿子,爱学习、有能力的儿子又回来了。"看到妈妈眼里的泪花,一股酸楚同时涌上心头。是啊!这两年我让妈妈操了很多心,也为她惹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诺:"妈妈您放心吧!您的儿子回来了,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爸爸。"
我要感谢妈妈。谢谢您让信念在我心中开花。妈妈,是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当我受到挫折时,是您给我鼓励。妈妈,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激,最后,我把我所有的感激都化成5个字:妈妈,我爱您!
此致:
敬礼!
女儿***
2022年6月8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材料告诉我们,从童年到少年,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们多了一份什么。首先,明确主题: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烦恼……行文时要点明是什么事情让我们有了以上变化,可以在开头用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给文章加分。书信的记事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表现手法,例如衬托,欲扬先抑等。最后结尾要点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其中的一个点,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同样可以开拓审题的新角度、新视野。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写作无非“凤头开卷、猪肚内涵、虎尾点睛”。开篇最好能紧扣材料,点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炼。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有看下去的冲动。凤头开卷,华丽而精炼的文字,针针见血。同时书信是生活中的通信方式之一,有着其特定的格式:一、称谓,在书信的第一行顶格写;二、问候语、招呼语,在第二行空两格写;三、正文,第三行空两格写;四、祝贺语,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五、署名和日期,写在正文右下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