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旋转及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 2.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线段和对应点. 3.应用旋转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 难点 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 进行预习方法指导; 3、对学生预习任务进行检查与评定。 1、认真阅读教材59页内容,用铅笔勾画重点概念; 2、完成《练习册》51-52页例1、例2、例3。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理解新知 一、师生互动、引问激思(运用教材,梳理知识) 1、旋转的概念 例1: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旋转的是( )(练习册51页例1) A.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 B.飞驰的火车 C.时钟上钟摆的摆动 D.运动员掷出的标枪. 2、旋转对应元素 例2:如图,△AOB绕着点O旋转至△A′OB′,此时:(练习册51页例2) (1)点B的对应点是 ; (2)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为 ; (3)A的对应角是 ,OB对应的线段是 . 3、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3: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则△COD绕点O经过下列哪种旋转可以得到△DOA( ) A.顺时针旋转90° B.顺时针旋转45° C.逆时针旋转90° D.逆时针旋转45° 一、进入情境、领会所学(理解教材,领悟新知) 1、分小组分享例1解答; 2、在课本上用红色笔勾画标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旋转过程图形的位置变化; 1、分小组展示例2解答; 2、根据旋转概念说出相应对应元素; 3、勾画课本上相应的重点语句; 1、分小组展示例3解答; 2、进一步夯实旋转概念。 课堂前阶段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温故知新,初步领会旋转这种图形的位置变化。 通过例1,理解旋转概念,为后续变式练习作铺垫。 通过例1、2、3,理解旋转的要素,会应用到各种实际中的配套问题。
互动交流 巩固所学 二、点导评析、归类拓展(运用教辅,解疑释惑) 例1变式:下列各组图形中,右边的图形不能通过左边的图形旋转得到的是( )
例2变式: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C内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P的位置,则: (1)点D的对应点是_______; (2)旋转中心是_____,旋转角为______; (3)∠ABD的对应角是_______,DB对应的线段是_______. 例3变式: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DEC,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AB上,点B的对应点为E,连接BE,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C=AD B.AB⊥EB C.BC=DE D.∠ADC=∠CEB 课堂小结:《练习册》第52页“方法归纳”。 二、课堂展示、体系建构(例题展示,变式操练) 会规范快速求解 准确说清解题依据; 会规范快速求解 2、规范书写例题解答格式 1、进一步应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开动脑筋,快速求解 1、将课堂小结的两个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好简要笔记。 课堂中阶段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拓展知识,为当堂测评高过关率作好充分的铺垫。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探索解题思想方法,归纳所学,建构认知体系。
当堂测评 分享收获 三、监测反馈、辅导调整(精选试题,实施检测) 1、当堂测评:《白册子》第70页:1、2、3、4、5、6(每题20分,共100分),附加题:12(50分) 课堂巡视,了解检测情况,个别面辅,收集共性问题在练习课上重点解决。 选择性点评共性问题。 兴趣信心、互助提升(满意高分,组间争雄) 独立作答,仔细检查,余下的考试时间完成当天课后作业题。 组间交换批阅或收交教师批阅,试题返还后,组长统分,统计好小组评比加分表,交科代表汇总上报老师。 3、先独立安静纠错,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轻声请教组内同学“一帮一”。 课堂后阶段通过当堂测评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多数学生能考出高分数,分享学习数学的愉悦。
课后作业 预习作业:认真阅读教材60—61页内容,铅笔勾画重点概念,完成《练习册》52—53页例1、例2; 2、课后作业:《白册子》71页7、8、9、10、11题。(难题教师要课后个别指导)。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