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 语言应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思维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难点 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巩固。
我会写
段落大意
作者在写本文时,提到了哪些事物?
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想一想: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作者希望中国是一个充满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在作者看来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望,需要靠什么?(请你用文章中的原句来回答。)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为什么说责任全在我少年?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国人中,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示例:想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就需要改变现状,需要注入新鲜的力量,而我们的中国少年们,就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第一段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齐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二)展开想象,理解第2自然段,感受中国少年的前景。
自由朗读,熟读文段。
分组合作,疏通文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相关资料)
反馈汇报,共同探讨。
小组内结合注释和资料说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并圈画出课文都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鹰隼振翅欲飞,风卷起尘土高高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烁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样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作者分别用“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来赞美少年中国。
通过对第二段的理解,你觉得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象征着什么?
“红日初升”,刚刚升起的太阳象征着希望,表示我们少年中国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时候,我感觉到河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气势,让我想到了祖国的长江黄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强大的前进力量。
“潜龙”“乳虎”“鹰隼”,这三个事物给我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大,但一旦崛起,就会很厉害,让人震惊。
“奇花”“干将”让人感觉很珍贵、很独特,我想我们少年中国就是这样独一无二的,是像奇花一样美丽,像宝剑一样有锋芒的。
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未来是光明灿烂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时间上看,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从空间上看,我们有着辽阔的土地,少年中国的前途像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总结回顾
这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两个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读后使人心潮澎湃。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后习题第2题)
中国少年承担着少年中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而一个强大富庶的少年中国则会为中国少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思考:梁启超为什么会认为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全在我少年呢?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摘自《少年中国说》)
少年人心中充满希望,有进取心,有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主旨提炼
本文节选自《少年中国说》,作者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背诵课文
课外拓展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
语言应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思维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新知讲解
环节一:复习巩固。
泻
潜
试
胎
履
疆
皇
复习导入
第1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第2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第3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复习导入
作者在写本文时,提到了哪些事物?
自然景物:红日、黄河。
动物:潜龙、乳虎、鹰隼
静物:奇花、干将
复习导入
新知讲解
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新知讲解
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作者希望中国是一个充满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新知讲解
在作者看来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望,需要靠什么?
(请你用文章中的原句来回答。)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为什么说责任全在我少年?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
新知讲解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新知讲解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国人中,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新知讲解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新知讲解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示例:想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就需要改变现状,需要注入新鲜的力量,而我们的中国少年们,就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新知讲解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第一段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新知讲解
齐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新知讲解
1.自由朗读,熟读文段。
2. 分组合作,疏通文义。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相关资料)
3. 反馈汇报,共同探讨。
展开想象,理解第2自然段,感受中国少年的前景。
新知讲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小组内结合注释和资料说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并圈画出课文都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
新知讲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新知讲解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鹰隼振翅欲飞,风卷起尘土高高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烁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样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新知讲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作者分别用“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来赞美少年中国。
通过对第二段的理解,你觉得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象征着什么?
新知讲解
“红日初升”,刚刚升起的太阳象征着希望,表示我们少年中国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
新知讲解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时候,我感觉到河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气势,让我想到了祖国的长江黄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强大的前进力量。
新知讲解
“潜龙”“乳虎”“鹰隼”,这三个事物给我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大,但一旦崛起,就会很厉害,让人震惊。
新知讲解
“奇花”“干将”让人感觉很珍贵、很独特,我想我们少年中国就是这样独一无二的,是像奇花一样美丽,像宝剑一样有锋芒的。
新知讲解
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未来是光明灿烂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时间上看,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从空间上看,我们有着辽阔的土地,少年中国的前途像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新知讲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押韵、四言韵文
比喻和排比手法
新知讲解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随堂练习
环节三:总结回顾
两个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读后使人心潮澎湃。
这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新知讲解
中国少年承担着少年中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而一个强大富庶的少年中国则会为中国少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后习题第2题)
新知讲解
思考:梁启超为什么会认为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全在我少年呢?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摘自《少年中国说》)
少年人心中充满希望,有进取心,有雄心壮志。
新知讲解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和国家紧紧相连
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
讴歌少年和国家美好未来
—象征
—对偶
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排比
板书设计
本文节选自《少年中国说》,作者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主旨提炼
利用排比句式
记住关键词
背诵课文
八字一组的句式
事物出现的顺序
背诵课文
对仗句式
关键词
背诵课文
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课外拓展
他倾尽毕生心血,创立中国地质力学;在他的理论指导下,中国陆续发现大庆、胜利等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带领团队,找到铀矿,为“两弹”研制作出突出贡献。
李四光
课外拓展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发明并推广了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
课外拓展
他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焦裕禄
课外拓展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带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课外拓展
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独创两系法杂交水稻,这一方法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课外拓展
1978年,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为了不再挨饿、不再讨饭,18位农民把分田到组“秘密”改为分田到户,搞“大包干”。18个鲜红的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提供了范本。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课外拓展
随堂练习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
一、(易错题)选字组词。
[泻 泄]一( )汪洋 水( )不通
[潜 浅]深入( )出 ( )移默化
[皇 惶]( )恐不安 富丽堂( )
[履 覆]天翻地( ) 如( )平地
泻
泄
浅
潜
惶
皇
覆
履
课堂练习
B
A
C
课堂练习
三、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C
课堂练习
四、句子解析。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______________。
排比
中国少年
课堂练习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少年中国”指( ),“中国少年”指( )
A.年轻的中国
B.指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C.针对“老大帝国”而言的,是作者理想中的中国
D.中国的少年儿童
C
B
课堂练习
(2)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强大富庶,则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堂练习
\
\
课堂练习
1.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用雄鹰展翅来象征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课堂练习
3.下面的句子分别象征了什么?请选择。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2)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3)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
(4)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
A.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B.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C.象征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D.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B
A
D
C
课堂练习
4.选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辉的前景
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
课堂练习
六、(拓展题)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实现了吗?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举例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强国梦想正在不断地实现和推进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迅猛,如嫦娥四号的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