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绕木星运动并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稳定的太阳光照
C.适中的地月距离 D.适宜的温度范围
2.地球在“三步走”的流浪过程中,其“身份”经历的转变依次是( )
A.行星--行星--行星 B.行星--卫星--行星
C.行星--卫星--卫星 D.行星--卫星--恒星
3.地球抵达新家园后,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科学家研究成果显示,在太阳内部,每秒钟有约400万吨质量的物质转化成能量,产生太阳辐射。据估计,在约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阶段,继红巨星阶段之后,它将变为行星状星云,然后它的外层会被剥离,唯一留存下来的就是恒星炙热的核心——白矮星,并在数十亿年中逐渐冷却和黯淡。据此完成4-6题。
4.根据上述文字材料,推测太阳的质量会(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波动变化 D.保持稳定
5.太阳源源不断的为地球提供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火山的喷发 B.寒冷的冬季风
C.农作物生长 D.化石能源形成
6.太阳大气层活动对地球有显著影响,在太阳活动的峰值年份( )
A.地磁场干扰增强 B.地球上难见极光
C.日地距离会缩短 D.空间通信更通畅
研究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意义在于( )
①确定岩石的绝对年龄 ②确定地层的时间顺序
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 ④推测古时的地理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图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层形成的时间早于②地层 B.③地层形成于太古宙的主要成矿期
C.④地层化石可反映古生代环境 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联合古陆解体
猛犸象是地质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哺乳动物,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下图为猛犸象复原图,据此完成9-11小题。
9.根据生物的进化阶段,判断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根据猛犸象的体态特征,推测其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
A.寒冷 B.炎热
C.多雨 D.干旱
1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猛犸象生存的时期相适应的最可能是( )
A.全球的海平面上升 B.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C.生物向低纬度迁移 D.陆地冰川范围缩小
当地时间2023年7月5日,秘鲁乌维纳斯火山在沉寂了四年之后再次活跃,喷出的火山灰柱高度达5500米,同时地震台也监测到了伴发地震,震源深度9km。下图为该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据此完成12-13小题。
12.此次伴发地震的震源深度( )
A.位于莫霍面以下 B.所属圈层厚度均匀
C.可能存在软流层 D.横、纵波均能到达
13.这些蔓延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可能是( )
A.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
14.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B.大气圈是各种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简单系统
C.水圈由地表及近地表各种水体构成,非常活跃
D.生物圈与其它的外部圈层一样,占有独立圈层
15.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外的一层,下列关于大气圈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①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②为生命生存提供所需的氧气
③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剧烈 ④阻挡部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0分)
16.在探究地理原理和规律时,常用地理模式图来作示意,下图为某地理模式图。(8分)
(1)若该模式为太阳系部分结构示意图,曲线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①和③分别为 、 (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位于 曲线轨道。(3分)
若该模式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示意的太阳大气层为 ,曲线③④之间的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2分)
(3)若该模式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上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示意的圈层为 ,软流层位于曲线 之间,曲线④代表的不连续面是 。(3分)
17.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8分)
(1)据图乙描述北半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2分)
(2)据图甲并结合所学的地形区域,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并不符合图乙的分布规律,指出除纬度因素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说出两点得2分)
18.下图示意部分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分)
(1)据图1指出古生代及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气候变化特点(2分)
(2)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动物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演化情况(2分)重庆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15X2=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C B A A C C D A C D B C B
非选择题(20分)
16题:(8分)
土星(1分) ; 火星(1分) ; ④(1分)
日冕层(1分) ;(太阳)黑子(1分)
地壳(1分) ;②③(1分) ;古登堡界面(1分)
17题:(8分)
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2分)
(2)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2分);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1分);
四川盆地及其周围较少(1分)。
海拔高低、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2分)(此题学生指出因素即可)
18题:(4分)
古生代气候冷暖干湿交替,波动变化明显(1分);到中生代整体向暖干变化。(1分)
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动物由水生向陆地演化,从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