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溶液中溶质可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分析;
D、根据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分析。
【解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氢。
2.(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
【解答】A.澄清透明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A错误;
B.均一稳定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所以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2023·乐清模拟)如图所示,O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及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解答】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且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即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间;
故选D。
4.(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2八上·义乌期中)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 下层的密度大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组成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上层和下层的密度相同,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错误;
C.水长期放置不分层,但是它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故D错误。
故选A。
6.(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有些浊液对生产有力,例如波尔多液可以杀菌消毒,故③错误;
④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分数的是液滴,故④错误;
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⑤正确;
⑥溶液具有稳定性,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⑥正确;
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故⑦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⑤⑥。
故选D。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在溶液中,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故③正确;
④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胶状悬浊液,用作杀真菌剂,故④错误;
⑤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数的是小液滴,故⑤错误;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⑥正确;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⑦正确;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为溶质,而水为溶剂,故⑧错误。
则正确的是③⑥⑦。
故选C。
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水是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故A错误;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还是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C错误;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9.(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化学反应通常在溶液中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生活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 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像砂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中均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而溶液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溶液是均一稳定性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故①错误;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是混合物,②错误;溶液是常见的溶剂,在溶液中分散的分子或者离子,接触的更全面,反应速率更快,③正确;浊液对工业和没农业生产中有很重要作用,④错误;浊液是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⑤错误;浊液是不稳定的,不均一的混合物,⑥正确;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溶液,故⑦正确;水和酒精混合时,一般水都是属于溶剂的,故⑦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1八上·舟山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蒸馏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碘酒、泥浆、肥皂水
D.酒精、泥浆、矿泉水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牛奶、汽水、石灰水,分别属于乳浊液、溶液和溶液,故A不合题意;
B.矿泉水、蒸馏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别属于溶液、纯净物和乳浊液,故B不合题意;
C.碘酒、泥浆、肥皂水,分别属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故C符合题意;
D.酒精、泥浆、矿泉水,分别属于溶液、悬浊液和溶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3·余姚模拟)藕粉是江南特产,其主要成分是淀粉,不溶于冷水,在一定含水量和一定温度下加热藕粉才会变成胶状物。
(1)将藕粉放入冷水中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藕粉是由莲藕经榨汁、过滤、沉降分离、晾晒而得,莲藕属于植物的 (选填字母)
A.根 B.茎 C.果实 D.种子
【答案】(1)悬浊液
(2)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固体和水的混合物为悬浊液分析;
(2)根据 莲藕属于植物的茎分析。
【解答】(1) 将藕粉放入冷水中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物质未完全溶解,属于悬浊液;
(2) 莲藕属于植物的茎。
故答案为:(1)悬浊液;(2)B。
12.(2023八上·婺城期末)水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请回答: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 ,以此判断2中气体为氧气。
(2)水也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 。
【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乳浊液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2)根据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析。
【解答】(1)试管2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 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故答案为:(1)带火星木条复燃;(2)乳浊液。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关于水,请回答下列题
(1)在水循环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循环是 ;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地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2)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下列这些物质在水中分散后形成溶液的有 ,形成悬浊液的有 ,形成乳浊液的有 。
①蔗糖 ②奶粉 ③食盐 ④黄酒 ⑤色拉油 ⑥泥土 ⑦高锰酸钾 ⑧粉笔灰 ⑨汽油
【答案】(1)海陆间循环;B
(2)①②③④⑦;⑥⑧;②⑤⑨
【知识点】水循环;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解答。水循环最活跃的地方肯定降水和蒸发都十分活跃,据此分析判断。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解答】(1)在水循环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循环是海陆间内循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降水很少,故A不合题意;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资源丰富,降水和蒸发都十分活跃,故B符合题意;
C.长江、黄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但是循环不够活跃,故C不合题意;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几乎没有水的循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①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奶粉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
③食盐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黄酒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⑤色拉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⑥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⑦高锰酸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⑧粉笔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⑨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则属于溶液的是①③④⑦;形成悬浊液的是⑥⑧;
形成乳浊液的是②⑤⑨。
14.(2022八上·金东月考)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
【答案】①③;②④⑥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态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①食盐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③色拉油可溶解与汽油,形成溶液;
④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⑤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形成悬浊液;
⑥色拉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①③,属于乳浊液的是②④⑥。
15.(2021八上·义乌期中)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碘也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 (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答案】(1)碘;汽油
(2)烧杯底部颜色较深;甲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液体是溶剂,固体是溶质。
(2)①溶液的颜色由碘分子的浓度决定,浓度越高,颜色越深;
②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解答。
【解答】(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汽油。
(2)①根据乙图可知,碘分子集中在烧杯底部,此处浓度最大,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底部颜色较深。
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即碘分子在溶液内是均匀分布的,故选甲。
三、解答题
16.请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 葡萄糖水溶液 C.酒精水溶液 D.复氢化钠溶液
【答案】A:碘 酒精B:葡萄糖 水C:酒精 水D:氢氧化钠 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A.碘酒 溶剂酒精、溶质碘 B.葡萄糖水溶液 溶质葡萄糖溶剂水 C.酒精水溶液 溶质酒精、溶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氢氧化钠、溶剂水。
17.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答案】(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解答】1.甲试管中是(乳浊液)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条件不变,将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颗粒下沉)丙(不变)。
3.甲、乙、丙所属的3类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1 / 1“高效课堂”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
2.(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
3.(2023·乐清模拟)如图所示,O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4.(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5.(2022八上·义乌期中)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 下层的密度大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6.(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9.(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化学反应通常在溶液中进行得比较快 ④浊液对生产、生活有害无利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A.① 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全部正确
10.(2021八上·舟山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蒸馏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碘酒、泥浆、肥皂水
D.酒精、泥浆、矿泉水
二、填空题
11.(2023·余姚模拟)藕粉是江南特产,其主要成分是淀粉,不溶于冷水,在一定含水量和一定温度下加热藕粉才会变成胶状物。
(1)将藕粉放入冷水中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藕粉是由莲藕经榨汁、过滤、沉降分离、晾晒而得,莲藕属于植物的 (选填字母)
A.根 B.茎 C.果实 D.种子
12.(2023八上·婺城期末)水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请回答: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 ,以此判断2中气体为氧气。
(2)水也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 。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关于水,请回答下列题
(1)在水循环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循环是 ;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地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2)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下列这些物质在水中分散后形成溶液的有 ,形成悬浊液的有 ,形成乳浊液的有 。
①蔗糖 ②奶粉 ③食盐 ④黄酒 ⑤色拉油 ⑥泥土 ⑦高锰酸钾 ⑧粉笔灰 ⑨汽油
14.(2022八上·金东月考)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
15.(2021八上·义乌期中)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碘也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 (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三、解答题
16.请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 葡萄糖水溶液 C.酒精水溶液 D.复氢化钠溶液
17.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溶液中溶质可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分析;
D、根据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分析。
【解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氢。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
【解答】A.澄清透明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A错误;
B.均一稳定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所以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及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解答】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且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即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间;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组成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上层和下层的密度相同,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错误;
C.水长期放置不分层,但是它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有些浊液对生产有力,例如波尔多液可以杀菌消毒,故③错误;
④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分数的是液滴,故④错误;
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⑤正确;
⑥溶液具有稳定性,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⑥正确;
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故⑦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⑤⑥。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在溶液中,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故③正确;
④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胶状悬浊液,用作杀真菌剂,故④错误;
⑤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数的是小液滴,故⑤错误;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⑥正确;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⑦正确;
⑧由水和酒精混合成的溶液中,酒精为溶质,而水为溶剂,故⑧错误。
则正确的是③⑥⑦。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水是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故A错误;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还是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C错误;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像砂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中均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而溶液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溶液是均一稳定性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故①错误;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是混合物,②错误;溶液是常见的溶剂,在溶液中分散的分子或者离子,接触的更全面,反应速率更快,③正确;浊液对工业和没农业生产中有很重要作用,④错误;浊液是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⑤错误;浊液是不稳定的,不均一的混合物,⑥正确;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溶液,故⑦正确;水和酒精混合时,一般水都是属于溶剂的,故⑦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牛奶、汽水、石灰水,分别属于乳浊液、溶液和溶液,故A不合题意;
B.矿泉水、蒸馏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别属于溶液、纯净物和乳浊液,故B不合题意;
C.碘酒、泥浆、肥皂水,分别属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故C符合题意;
D.酒精、泥浆、矿泉水,分别属于溶液、悬浊液和溶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1)悬浊液
(2)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固体和水的混合物为悬浊液分析;
(2)根据 莲藕属于植物的茎分析。
【解答】(1) 将藕粉放入冷水中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物质未完全溶解,属于悬浊液;
(2) 莲藕属于植物的茎。
故答案为:(1)悬浊液;(2)B。
12.【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乳浊液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2)根据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析。
【解答】(1)试管2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 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故答案为:(1)带火星木条复燃;(2)乳浊液。
13.【答案】(1)海陆间循环;B
(2)①②③④⑦;⑥⑧;②⑤⑨
【知识点】水循环;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解答。水循环最活跃的地方肯定降水和蒸发都十分活跃,据此分析判断。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解答】(1)在水循环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循环是海陆间内循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降水很少,故A不合题意;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资源丰富,降水和蒸发都十分活跃,故B符合题意;
C.长江、黄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但是循环不够活跃,故C不合题意;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几乎没有水的循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①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奶粉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
③食盐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黄酒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⑤色拉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⑥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⑦高锰酸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⑧粉笔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⑨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则属于溶液的是①③④⑦;形成悬浊液的是⑥⑧;
形成乳浊液的是②⑤⑨。
14.【答案】①③;②④⑥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态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①食盐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③色拉油可溶解与汽油,形成溶液;
④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⑤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形成悬浊液;
⑥色拉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①③,属于乳浊液的是②④⑥。
15.【答案】(1)碘;汽油
(2)烧杯底部颜色较深;甲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液体是溶剂,固体是溶质。
(2)①溶液的颜色由碘分子的浓度决定,浓度越高,颜色越深;
②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解答。
【解答】(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汽油。
(2)①根据乙图可知,碘分子集中在烧杯底部,此处浓度最大,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底部颜色较深。
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即碘分子在溶液内是均匀分布的,故选甲。
16.【答案】A:碘 酒精B:葡萄糖 水C:酒精 水D:氢氧化钠 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A.碘酒 溶剂酒精、溶质碘 B.葡萄糖水溶液 溶质葡萄糖溶剂水 C.酒精水溶液 溶质酒精、溶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氢氧化钠、溶剂水。
17.【答案】(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解答】1.甲试管中是(乳浊液)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条件不变,将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颗粒下沉)丙(不变)。
3.甲、乙、丙所属的3类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1.乳浊液、悬浊液、溶液;
2.分层,出现沉淀,无明显现象;
3.丙,都是混合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