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专题2 遗传和变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专题2 遗传和变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2: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
专题2 遗传和变异
5年中考
考点1 生物的遗传
考向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2022内蒙古通辽,7,2分)某种软籽山楂的种子薄软可食,果实风味独特、酸甜可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下列关于该品种山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
B.酸甜的物质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C.种子硬度和果实口感都属于性状
D.种子软和果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
2.(2023江苏无锡,41,1分)下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③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D.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考向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2023福建,23,2分)下列关于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相等
B.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
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4.(2022山东济宁,8,2分)概念图是归纳知识信息和梳理概念间关联的一种简单而又有逻辑的关系图。如图是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图,对图中序号的含义判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单螺旋结构
B.②表示有遗传效应(特征)的片段
C.③表示性状
D.④表示生殖细胞
5.(2023安徽,7,2分)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及这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6.(2022湖南张家界,18,1分)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5对,10对      
B.10条,20条
C.10对,10对      
D.20条,20条
考向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7.(2023湖南邵阳,20,2分)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Bb)的花粉传授到黄色豌豆的柱头上,则当年黄色豌豆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种子中子叶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 bb
B.黄色 bb
C.绿色 Bb或bb
D.黄色 Bb或bb
8.(2023湖南张家界,15,1分)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 是(  )
   
9.(2023江苏苏州,26,2分)两只长翅果蝇的杂交后代中,有长翅和残翅两种个体,如图所示。若用字母B/b表示相应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长翅和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B.决定果蝇残翅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C.子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D.亲代果蝇再次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长翅占1/2
10.(2023山东烟台,23,2分)紫花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F1),F1自交得到子二代(F2),结果如图。若控制花色的基因用B、b表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F1可以判断出花色的显隐性
B.F1中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
C.F2中紫花的基因组成与亲代相同
D.若F2中紫花自交,产生的后代全为紫花
11.(2023四川泸州,6,3分)番茄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其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番茄果色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亲本组合 子代性状
实验一 红果×红果 红果、黄果
实验二 黄果×黄果 黄果
实验三 红果×黄果 红果、黄果
A.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
B.根据实验二可判断番茄的黄果为显性性状
C.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D.将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
12.(2023四川资阳,20,2分)我国民法典禁止近亲结婚,这是因为(  )
A.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患各种类型的遗传病
B.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明显增大
C.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显性遗传病的概率明显增大
D.近亲结婚的后代患各种类型的遗传病概率都增大
13.(2023四川南充,16,10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并且营养丰富。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3 200 0
2 有芒×无芒 1 600 1 600
3 无芒×无芒 800 2 400
(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是一对    。根据亲本的杂交组合及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定    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海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推测第3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     ;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    株。
(3)某同学认为海水稻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相等,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因为基因是有    的DNA片段。
(4)把海水稻种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株海水稻种植在贫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    的影响。
14.(2022江苏常州,28,8分)斑马鱼性情温和,小巧玲珑,由于易饲养、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斑马鱼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新宠”。斑马鱼的体表有条状纹和豹状纹两种斑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5对。请根据表分析回答:
组别 亲代 子代
Ⅰ 条状纹×豹状纹 条状纹(61尾)、豹状纹(59尾)
Ⅱ 条状纹×条状纹 条状纹(93尾)、豹状纹(31尾)
(1)斑马鱼体表的条状纹和豹状纹,称为一对    ;斑马鱼体表不同的斑纹是由不同的   控制的;组Ⅱ中亲代斑马鱼均为条状纹而子代出现了豹状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斑马鱼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3)根据表中第   组实验结果,可推断体表斑纹的    是显性性状。
(4)若用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斑纹的基因,则组Ⅱ中子代的豹状纹斑马鱼基因组成是     。组Ⅰ中子代条状纹斑马鱼与亲代条状纹斑马鱼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   %。
考向4 人的性别遗传
15.(2023江西,5,1分)女性产生卵细胞的部位及正常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卵巢;X       B.子宫;X
C.卵巢;XX       D.子宫;XX
16.(2023云南,29,2分)一对夫妇已经生育了一个男孩,若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75%
17.(2023内蒙古赤峰,12,1分)2023年4月雌性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由此可知(  )
A.“丫丫”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B.“丫丫”繁殖方式为胎生
C.“丫丫”肝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
D.“丫丫”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对
18.(2023四川达州,10,5分)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晓晓同学观察到自己和弟弟明明的眼皮存在不同表现形式,为此她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以下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晓晓的父母是双眼皮,晓晓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图一可表示    (选填“男”或“女”)性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
(3)生物的性状是由    (填图二中序号)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4)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种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传递给儿子明明的概率为    。
(5)就控制眼皮单双的基因而言,在生殖过程中,母亲传递给儿子明明的基因是   (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考点2 生物的变异
考向1 变异的类型
1.(2023湖南怀化,28,2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升空,搭载着小麦、花椒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其目的是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遗传物质      
B.生活习性
C.生活环境      
D.性状
2.(2023湖南衡阳,18,2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B.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C.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D.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3.(2022山东枣庄,15,2分)农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最终死亡。这种变异(  )
A.是由生活环境引起的
B.属于有利变异
C.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考向2 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2023山东滨州,25,2分)自克隆羊“多莉”问世以来,克隆技术突飞猛进,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相关领域。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B.应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动物大量繁殖,降低基因工程药物的成本
C.人体克隆涉及技术、伦理、道德和社会等复杂问题,还会导致遗传上的退化
D.人们可以从濒危动物身上选取适当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达到有效保护物种的目的
5.(2023山西太原,17,2分)优质家蚕品种对于丝绸业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方法中,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目的的是(  )
A.改善家蚕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
B.将蚕卵带到太空中进行处理
C.通过杂交技术培育新的变异类型
D.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
6.(2022山东德州,17,2分)科研人员在神舟十三号上搭载了12 000多颗植物的种子,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变异,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关于太空诱变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物种
B.太空环境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有利变异
C.太空环境中比正常环境下发生变异的概率高
D.诱变后即可获得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7.(2023江苏苏州,22,2分)科学家将艾草中与青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转入菊花,培育出能产生大量青蒿素的菊花新品种,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抗疟疾药物所需。培育该新品种主要应用了(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嫁接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8.(2023四川资阳,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但不抗病的玉米与另一种低产但抗病的玉米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和低产不抗病四种类型。从中选出符合生产实际的类型。经过若干代选育后,便获得生产所需的玉米新品种。
材料二 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的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 新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
(1)材料一中玉米后代出现了四种类型,其中符合生产实际的类型是    ,选择该类型玉米的优点有:          (答对一点即可)。
(2)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和方法有所不同,前者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3)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同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后者是    (填“不可遗传”或“可遗传”)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后者涉及    的改变。
3年模拟
A组 基础运用
1.(2023广东河源一模)白萝卜长出地面后,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依旧是白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2023四川广安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能证明DNA是(  )
A.提供能量的物质        B.主要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的载体
3.(2023四川泸州一模)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和蛋白质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通常是DNA片段
4.(2023陕西咸阳一模)双亲的性状遗传给子女是通过(  )
A.生殖细胞      B.体细胞
C.脐带        D.受精卵
5.(2023陕西咸阳一模)已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结合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卵细胞的是③,表示精子的是④
B.如果③和④形成受精卵,后代表现为有耳垂
C.①中AA和②中Aa表现为有耳垂
D.图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的是AA基因,有的是Aa基因
6.(2022四川乐山)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由遗传决定
D.生物体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7.(2023吉林松原一模)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现有一对夫妇,父亲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  )
A.都是双眼皮
B.都是单眼皮
C.单双眼皮都有可能
D.不可能有单眼皮
8.(2023山东泰安一模)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则雄性果蝇正常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3条+X”或“3条+Y”
B.3对+XY
C.4条+Y
D.4对+XX
9.(2023北京房山一模)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导致后代(  )
A.患显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B.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C.人类的遗传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D.人类的遗传病都是显性基因控制的
10.(2023江西赣州一模)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带回了经过120天空间培育的水稻,在国际上首次在轨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以下对这批太空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量一定比在地面种植的高
B.环境变化不会引起基因改变
C.获得的变异可能遗传给子代
D.获得的变异都是有利的变异
11.(2023山东菏泽二模)在中国人眼中桃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寿桃”之称。桃树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所结的桃子有有毛的桃和无毛的桃之分。无毛桃上市较早,但口感和营养均不及有毛桃。
(1)桃子可食的部分“果肉”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的。
(2)在遗传学上,桃子中有毛桃和无毛桃的不同又称为    。果农为了得到优良品种将有毛桃和无毛桃进行了杂交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杂交方式(亲代) 子代总数(棵) 有毛桃(棵) 无毛桃(棵)
Ⅰ有毛桃×有毛桃 100 100 0
Ⅱ有毛桃×无毛桃 100 52 48
Ⅲ无毛桃×无毛桃 100 24 76
(3)根据第   组数据,可以判断   为显性性状,第Ⅱ组亲本基因组成   (显性基因为R,隐性基因为r),若用第Ⅲ组的无毛桃和第Ⅰ组的有毛桃进行杂交,杂交后子一代出现有毛桃的概率是     。
B组 综合提升
1.(2023山东潍坊二模)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基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伞藻控制伞帽形状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质
B.伞藻伞形帽与菊花形帽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C.实验①中,乙嫁接甲柄后,伞帽的形状与乙相同
D.实验②中,乙去核移入甲的细胞核后,伞帽形状与甲相同
2.(2023内蒙古包头二模)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公鸡和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和ZW。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孵化的小鸡性别比例是1∶1,因为含有不同性染色体的两种类型精子的比例是1∶1
B.控制雄性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C.未受精的鸡蛋的胚盘细胞中没有W染色体
D.正常情况下,公鸡的一个精子与母鸡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3.(2023山东青岛一模)控制狗皮毛色素分布的基因有三种,其中A1、A2、A3分别控制着沙色、斑点和暗黑色三种性状,且A1对A2、A1对A3、A2对A3都为显性。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小狗的体色最可能的是(  )
A.1种,全为沙色
B.2种,沙色和斑点
C.3种,沙色、斑点和暗黑色
D.2种,沙色和暗黑色
4.(2023江西赣州一模)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表现为外祖父→母亲→儿子的特征,不会出现祖父→父亲→儿子的现象,因此可以推测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
A.X染色体上
B.Y染色体上
C.一对性染色体上
D.有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有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5.(2023河南周口一模)黄桃的桃肉是黄色的,一般的桃的桃肉是白色的,已知桃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现有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①以黄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白桃砧木上;②将黄桃的花粉授给白桃的雌蕊柱头。两种繁殖方式下所结桃的桃肉性状分别是(  )
A.①黄桃、②黄桃      B.①白桃、②白桃
C.①黄桃、②白桃      D.①白桃、②黄桃
6.(2022四川广安)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人类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女性口腔上皮细胞
B.男性口腔上皮细胞
C.卵细胞
D.精子
7.(2023广东中山一模)如图代表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人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其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
C.其2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母亲
D.其X染色体不能传给儿子
8.(2023海南海口一模)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新品种的是(  )
A.进行品种间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B.用搭载过太空船的种子进行繁育
C.选育水肥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的农作物
D.用药物处理植物种子,之后进行选育
9.(2023江西南昌一模)青霉能够产生青霉素,育种人员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落,经过选择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下列育种过程与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的是(  )
A.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转移至普通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棉
B.将普通甜椒种子送入太空,选择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太空椒
C.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新品种
D.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10.(2023山东东营一模)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受一对基因(H、h)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耳垢性状对某一社区部分家庭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图一是某家族耳垢性状遗传图谱,图二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组合 双亲性状 家庭数 油耳孩子 干耳孩子
父亲 母亲
一组 油耳 油耳 195 180 20
二组 油耳 干耳 80 50 31
三组 干耳 油耳 60 52 12
四组 干耳 干耳 335 0 320
合计 670 282 383
(1)耳垢的油性和干性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在图一中1号和2号耳垢油性,后代4号耳垢干性,这种现象称为     。
(2)在调查表中,根据第一组数据可判断耳垢油性为     性状。
(3)若油耳夫妇的基因组成全部为Hh和Hh时,则后代油耳与干耳比例理论上为3∶1。但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比例却明显高于3∶1,由此可判断组合一中父亲或母亲的基因组成除了Hh外,可能还有    。
(4)若图一中的7号和一个干耳男性婚配,他们生一个油耳男孩的可能性是  。
(5)若9号是5号和6号夫妻还未出生的孩子,5号传递给9号的染色体可表示为    。
(6)若8号和9号为双胞胎,他们的发育过程由图二表示,则推测9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7)图二中所示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11.(2022辽宁盘锦)大熊猫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为世人所喜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了患上“白化病”的大熊猫照片。图甲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图乙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析,属于   行为。
(2)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用A、a表示),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   。
(3)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4)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    (填序号)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填“可遗传”或“不遗传”)
答案精准解析
5年中考
考点1 生物的遗传
1.D 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种子的软硬、果实的甜酸属于两个不同的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2.D 在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①染色体上,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②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③性状,性状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A、B、C正确。孩子体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的基因中显性基因较多,D错误。
3.D X与Y是不同的性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差异,基因数量也不相等,A错误。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B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还有一些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故不能说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C错误。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D正确。
4.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中,DNA呈①双螺旋结构,A错误。
5.B 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D错误。
6.B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因此玉米精子中的染色体是10条,受精卵中染色体为10对,即20条。故选B。
7.D 豌豆的豆荚属于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基因组成应与母体黄色豌豆植株一致为bb,所以豌豆荚颜色为黄色。绿色豌豆(Bb)花粉的精子有两种(B或b),黄色豌豆(bb)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b),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子叶属于胚的一部分,因此子叶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D正确。
8.B 已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则其个体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B符合题意。
9.C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长翅和红眼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残翅,说明控制残翅性状的基因在亲本中没有表现出来,是隐性基因,B错误。亲本的基因组成均为Bb,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为bb,子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而且后代中长翅占3/4,C正确,D错误。
10.B 从F1的紫花豌豆自交,在F2出现了F1没有的白花性状,可以判断出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A错误。F2中白花的基因组成为bb,这两个b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可判断F1中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B正确。F1紫花自交得到子二代(F2)遗传图解为:
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F2中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与亲代不一定相同,C错误。若F2中Bb紫花自交,产生的后代75%是紫花,F2中BB紫花自交后代全是紫花,D错误。
11.D 在番茄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因此番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A错误。实验一亲本均为红果,子代出现黄果,可知黄果为隐性性状,B错误。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红果和黄果的基因,则实验一亲本的基因组成均是Aa,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由实验三的子代有黄果(aa)可推出其亲本红果的基因组成是Aa,其和黄果(aa)杂交,子代的红果基因组成一定是Aa。故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C错误。实验三红果(Aa)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基因组成为aa的黄果,D正确。
12.B 近亲携带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B正确。
13.答案 (1)相对性状 有芒 (2)Dd(或Dd×Dd) 800 (3)遗传效应 (4)环境
解析 (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杂交组合3符合“无中生有,有为隐性”的情况,故有芒是隐性性状。(2)组合3亲本均无芒(D_),子代出现了有芒(dd),可知亲本无芒基因组成均为Dd,子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是DD(1/3)或Dd(2/3),因此第3组后代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理论上有1/3×2 400=800(株)。(3)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14.答案 (1)相对性状 基因 变异 (2)25 (3)Ⅱ 条状纹 (4)aa 100
解析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斑马鱼体表不同的斑纹是相对性状,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组Ⅱ中条状纹斑马鱼的后代出现了豹状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斑马鱼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题干可知,斑马鱼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5对(50条),则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5条。(3)根据表中第Ⅱ组实验结果,条状纹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豹状纹,故豹状纹为隐性性状,条状纹为显性性状。(4)根据推断可知:条状纹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豹状纹为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可见,组Ⅱ中子代豹状纹基因组成为aa,可以推断亲代条状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都是Aa;组Ⅰ中子代条状纹(61尾)和豹状纹(59尾)的比例约为1∶1,亲代豹状纹斑马鱼基因组成为aa,那么亲代条状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因此组Ⅰ中子代条状纹斑马鱼的基因一定为Aa,可见组Ⅰ亲代条状纹斑马鱼与子代的条状纹斑马鱼基因组成100%相同。
15.A 女性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卵巢。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其中一个生殖细胞,因此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A正确。
16.C 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精子(含X或Y),每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相等,所以受精卵性染色体为XX和XY之比大致为1∶1,即每次生育,生男孩、女孩的概率均等,各占50%,C正确。
17.B “丫丫”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的特点,体温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A错误,B正确。“丫丫”为雌性,其肝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C错误。“丫丫”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条,D错误。
18.答案 (1)变异 (2)男 (3)③ (4)0 (5)A或a
解析 (1)生物的亲子代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变异。(2)人类的第23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XY)大小不同。(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③DNA片段。(4)父亲的X染色体通过精子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通过精子传递给儿子。(5)由图三可知父母的基因组成均为Aa,明明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若明明的基因组成为AA,则母亲传递给他的是A;若明明的基因组成是Aa,则母亲传递给他的是A或者a。
考点2 生物的变异
1.A 诱变育种是通过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
2.C 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出了白化病女儿,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而A、B、D选项中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故均不符合题意。
3.C 白化苗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对玉米来说这种变异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属于不利变异,C符合题意。
4.A 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它可以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品种,保持家畜的优良性状,该过程不改变遗传物质,不能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A错误。
5.A 要培育家蚕新品种需要让家蚕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A项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的目的。
6.C 太空诱变育种是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可以产生生物的新品种,不能产生新物种,A错误。太空环境中产生的变异少数是有利变异,多数是不利变异,B错误。太空环境中具有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生物在太空环境中比正常环境下发生变异的概率高,C正确。诱变后产生的变异个体,有的具有优良性状,有的性状不符合人类的要求,不能作为种质资源,D错误。
7.B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因此题目所述属于转基因技术,B正确。
8.答案 (1)高产抗病 产量高(或抗病) (2)杂交育种 (3)可遗传 遗传物质
解析 (1)实际生产中需要的是产量高而且抗病的玉米新品种,获得高产量的品种是育种的目的,抗病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2)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来的,而太空椒是诱变育种选育出来的。(3)新疆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太空椒是诱变育种培育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是可遗传变异。
3年模拟
A组 基础运用
1.D 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白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遗传物质相同,但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说明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故选D。
2.C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的只有DNA,结果在细菌内出现许多完整的噬菌体,说明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即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A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A错误。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保证了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稳定,其变化最明显,B正确。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C、D正确。
4.A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的性状遗传给子女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传递的。故选A。
5.D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存在,其中④为精子,呈蝌蚪形;③为卵细胞,呈圆球形,A正确。如果③和④形成受精卵,基因组成为Aa,后代表现为有耳垂,B正确。成对的基因中有显性基因时,表现出显性性状,①AA和②Aa表现为有耳垂,C正确。图②Aa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成对的基因要分开,故生殖细胞中有的含A基因,有的含a基因,D错误。
6.C 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性状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某些生理特征如人的血型等不能用肉眼观察,A错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可能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可能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B错误。男女性别也是人的性状,这一性状由遗传物质来决定,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都是有耳垂的人,其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D错误。
7.C 已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故父亲单眼皮基因组成为aa。若母亲是单眼皮,基因组成一定是aa,后代表现为单眼皮;若母亲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则后代基因组成为Aa,后代表现为双眼皮;若母亲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则后代有一半的可能性为双眼皮或单眼皮。母亲基因组成为Aa的遗传图解为:
8.A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性染色体组成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雄性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则果蝇正常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3条+X或3条+Y,故选A。
9.B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流产的概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故选B。
10.C 太空水稻的产量不一定比在地面种植的高,A错误。太空环境中宇宙射线可能会使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基因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可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经过宇宙射线照射引发的种子变异可能是有利变异,也可能是不利变异,D错误。
11.答案 (1)子房壁 (2)相对性状 (3)Ⅲ 无毛桃 rr×Rr 50%
解析 (1)桃子的可食用部分是果皮,由花结构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2)有毛桃和无毛桃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无中生有,有为隐性”。表格中第Ⅲ组,亲代是无毛桃×无毛桃,子代出现了有毛桃,表明有毛桃是隐性性状。若用R、r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有毛桃的基因组成是rr,无毛桃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第Ⅱ组是有毛桃和无毛桃杂交,后代中有毛桃与无毛桃的比例约为1∶1,因此可判断,第Ⅱ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有毛桃为rr,无毛桃为Rr。遗传图解如图:
第Ⅲ组中,亲代遗传给子代有毛桃(rr)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亲代无毛桃的基因组成是Rr。若用第Ⅲ组的无毛桃(Rr)和第Ⅰ组的有毛桃(rr)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杂交后子一代出现有毛桃的概率是50%。
B组 综合提升
1.A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A错误。伞藻伞形帽与菊花形帽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在实验①中,乙(伞形帽)嫁接了甲柄,但是其遗传物质没变,伞帽的形状还是伞形的,即与乙相同,C正确。实验②中,乙(伞形帽)去核移入甲(菊花形帽)的细胞核后,伞帽形状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决定,与甲相同,是菊花形帽,D正确。
2.D 公鸡和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和ZW,含有不同性染色体的两种类型卵细胞的比例是1∶1,而精子中仅有Z一种类型,A错误。控制雄性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雌性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B错误。未受精的鸡蛋的胚盘细胞中有的有Z染色体,有的有W染色体,C错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正常情况下,公鸡的一个精子与母鸡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D正确。
3.B 已知狗的沙色、斑点和暗黑色是相对性状。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小狗体色可能是沙色和斑点,B正确。
4.A 在性别遗传中,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遗传表现为外祖父→母亲→儿子的特征,如果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遗传表现为祖父→父亲→儿子的特征。A符合题意。
5.C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后代表现出接穗所具有的性状。①以黄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白桃砧木上,所结桃肉性状为黄桃;②雌蕊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所以黄桃的花粉授给白桃的雌蕊柱头,所结桃肉性状由白桃决定,还是白色的,故选C。
6.B 女性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1对XX,其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表示为22条+X;男性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1对XY,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X(或Y)。因此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男性的体细胞,如男性口腔上皮细胞。故选B。
7.B 人的第23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图中性染色体由一大一小两条组成,故此人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A正确。人的体细胞中多数都含有23对染色体,但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含染色体,人的生殖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B错误。人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C正确。此人为男性,其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D正确。
8.C “进行品种间杂交,之后进行选育”“用搭载过太空船的种子进行繁殖”“用药物处理植物种子,之后进行选育”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能得到新品种,A、B、D不符合题意。“选育水肥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的农作物”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能得到新品种,C符合题意。
9.B 青霉素高产菌的获得是利用了诱变育种。抗虫棉的获得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将普通甜椒种子经太空飞船搭载送入太空选育出的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新品种属于人工选择育种。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属于杂交育种。故B符合题意。
10.答案 (1)相对性状 变异 (2)显性 (3)HH (4)1/4(或25%) (5)22条+X (6)XY (7)基因和环境
解析 (1)耳垢的油性和干性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在图一中1号和2号耳垢油性,后代4号耳垢干性,这种亲子代间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2)在调查表第一组数据中,亲代均为油耳,子代出现干耳孩子,可见,控制干耳的基因未在亲代表现出来,干耳为隐性性状,油耳为显性性状。(3)油耳夫妇的基因组成全部为Hh和Hh时,后代油耳与干耳比例理论上为3∶1,符合遗传图解:
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比例却明显高于3∶1,原因是亲代中出现HH的个体。(4)7号个体表现为油耳,则说明她含有一个H基因,而她的父亲4号个体为干耳,父亲的一个h基因会遗传给7号个体,故7号的基因组成为Hh。图一中的7号和一个干耳(hh)男性婚配,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所以他们生一个油耳孩子的可能性50%,而所生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故他们生一个油耳男孩的可能性是50%×50%=25%。(5)5号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传递给9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6)8号是男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由图可知8号和9号为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则他们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性别也相同,所以9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7)两人在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是因为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答案 (1)学习 (2)隐性 aa 75% (3)21条 X或Y (4)③ (5)不遗传
解析 (1)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2)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现象,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白化病的大熊猫基因组成为aa,亲代大熊猫基因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75%。(3)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是21条,正常精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4)图乙是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图中①染色体由②蛋白质和③DNA组成,其中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