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实验突破五 光合作用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实验突破五 光合作用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5: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
实验突破五 光合作用综合
实验精练
1.(2023新疆,14,2分)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
C.本实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2022山东滨州,7,2分)如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
D.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2022江苏苏州,6,2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液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4.(2023四川南充,13,10分)南充作为“丝绸之都”,已有数千年的桑树种植历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南充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葚生产基地,带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现欲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
(1)实验步骤: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③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    (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合理密植增加桑葚产量。请你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条能够增加桑葚产量的措施                。
5.(2022山东烟台,29,9分)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森林是“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    。
(2)森林也是钱库。我国森林每年为我们提供5亿立方米优质木材的物质财富。木本植物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森林还是天然的粮库,为我们提供板栗、核桃、银杏等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粮。银杏与核桃所属类群的本质区别是       。
(3)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如何“储碳”呢 生物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两盆牵牛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然后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如图1)。
图1
②将这组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取A、B叶片进行处理(如图2)。乙装置中酒精的作用是       。推测丁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
图2
③由此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从而将碳储存起来。
(4)“爱护植被,从我做起”。为了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你应该如何做         。
答案精准解析
1.A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暗处理,②部分遮光,④隔水加热,①染色,⑤清洗显色,A错误。
2.C 步骤甲暗处理,目的是转运和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A正确。乙中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步骤丙①大烧杯中盛有清水,②小烧杯中盛有酒精,C错误。乙中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变量为有无叶绿体,在步骤丁滴加碘液后,银边处不变蓝,绿色部分处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
3.D 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但并不能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错误。
4.答案 (1)①呼吸 ②对照 二氧化碳 ③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适当地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地提高光照强度
解析 (1)①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②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形成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图1中叶片B所在装置内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不了淀粉,因此叶片B在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变蓝。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通过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等措施可提高桑葚的产量。
5.答案 (1)蒸腾 水循环 (2)形成层 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3)①淀粉(或有机物) ②脱去叶绿素 A变蓝,B不变蓝 ③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4)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解析 (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通过蒸腾作用实现的,水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的。(2)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形成层中有分生组织,能够快速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核桃属于被子植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3)①实验前要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②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要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后,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了。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故向叶片中滴碘液,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观察到的现象是A变蓝,B不变蓝。③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将碳储存起来,并且释放出氧气。(4)见答案。
知识归纳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燃烧发生危险。使用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方式,既能起到控温作用,又能避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