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题型二 图表分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题型二 图表分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5: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
题型二 图表分析
题型精练
类型1 数据表格
1.(2023贵州贵阳,23,2分)金合欢是一种灌木,花为金黄色。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 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金合欢的花属于营养器官
B.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存活率更低
C.蚂蚁的身体和附肢不分节
D.蚂蚁的“侵食”不会危害金合欢的生长
2.(2022江苏无锡,15,1分)科研小组测得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存留的甲基汞(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恰好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的组成是(  )
生物 A B C D E
体内甲基汞的残留量 (ppm/kg) 0.07 8 1.9 64 0.35
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
3. 教材情境 (2023湖北十堰,11,2分)取某健康人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主要成分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尿液、血浆、原尿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      D.原尿、血浆、尿液
4.(2023湖北荆州,13,2分)某同学在饲养家蚕时,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雄性变异个体。科研人员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得到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上述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数目(只)
黑色斑 普通斑
甲 普通斑×普通斑 0 1 432
乙 黑色斑×普通斑 691 690
丙 黑色斑×黑色斑 1 061 351
A.家蚕的普通斑与黑色斑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根据上表甲组实验数据推断,普通斑是显性性状
C.若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乙组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和aa
D.丙组子代个体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为1/4
类型2 曲线图
1.(2023四川眉山,11,2分)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2.(2023山东滨州,7,2分)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C.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3.(2023山西太原,20,2分)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种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折线图,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该果实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相等
B.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渐增大
C.6 ℃条件下更有利于该果实的贮藏
D.果实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多
4.(2023湖北宜昌,12,2分)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
B.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C.若丙中z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则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
D.若丁中①~⑤表示消化液,则④和⑤表示肠液和胰液,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5.(2022山东泰安,8,1分)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
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AB段、CD段、EF段依次进行的是慢跑、休息、奔跑
D.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
6.(2022湖南邵阳,15,2分)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明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为他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三为他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曲线bd段
C.图二中,曲线ac表示吸气过程
D.依据图三可以算出,小明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
7.(2022内蒙古通辽,24,2分)下列对生物不同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
B.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 ℃移至25 ℃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E代表响尾蛇
C.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图四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H点时保存效果最佳
8.(2022内蒙古包头,10,2分)为探究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某同学将萌发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每隔24小时取相同数量萌发种子检测干重,计算每粒萌发种子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萌发种子干重下降的原因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B.图中萌发种子在72~96小时之间呼吸速率最大
C.图中萌发种子干重下降快慢与萌发种子的生命活动强弱有关
D.若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有可能上升
9.(2023福建,25,2分)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 μg· mL-1 ,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服药4 h后,血药浓度最高
B.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6 h
C.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类型3 柱状图
1.(2023山东烟台,21,2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相关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蛎鹬喜欢取食30~50 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 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
2.(2023陕西,23,1分)小秦为了验证酒精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图2是爸爸不同饮酒量下的测试数据。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B.爸爸作出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C.测试数据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爸爸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3.(2023湖南株洲,27,6分)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简称“S菌”)对皮肤肿瘤中的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图1
图2
(1)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           。
(2)研究者计划改造S菌,探究激活免疫反应效果。研制了几种不同改造的S菌,分别携带不同类型的OVA肿瘤抗原,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防治肿瘤的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的数据,如图1。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      、      (填写图1中对应的名称)。
(3)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质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           。
答案精准解析
类型1 数据表格
1.D 金合欢的花属于生殖器官,A错误。从表中信息可知,10个月中,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72%)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43%)幼苗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更快,蚂蚁的“侵食”不会危害金合欢的生长,B错误,D正确。蚂蚁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错误。
2.D 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会随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并逐渐富集,在最高级消费者中积累最多。分析图中甲基汞的残留量可以得出该食物链应为A→E→C→B→D。故选D。
3.B 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样本1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判断其是血浆;样本2中含有葡萄糖,几乎不含蛋白质,可判断其是原尿;样本3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且无机盐和尿素含量较多,可判断其是尿液。故选B。
4.B 家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根据表中丙组数据推断:亲本均为黑色斑家蚕,子代出现了普通斑家蚕,符合“无中生有,有为隐性”的情况,可判断出黑色斑是显性性状,普通斑是隐性性状,B错误。乙组子代有普通斑(aa)个体,可见亲本黑色斑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所以乙组亲本基因组合是:Aa×aa,C正确。丙组亲本均为黑色斑家蚕,子代既有黑色斑又有普通斑家蚕,可判断丙组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为1/4,D正确。
类型2 曲线图
1.A 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可见经过肺循环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A正确。
2.D 由曲线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A错误。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但该曲线图只能体现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B错误。二氧化碳的相对吸收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甲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a点)比乙(b点)小,到f点时甲、乙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相等,此时甲的光合作用强度要比乙大,C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点位置会下移,D正确。
3.C 由图可知,该果实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不同,6 ℃时该果实呼吸速率最低,在这个温度时有机物的分解最少,更有利于果实的贮藏,A错误,C正确。根据图中曲线可知,随贮存时间的延长,果实的呼吸速率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果实在储存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有机物含量会逐渐减少,D错误。
4.D 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曲线在部位①下降到0,表示葡萄糖含量下降到0,①应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错误。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在部位②上升,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上升,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B错误。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完成吸气。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B段表示吸气过程,C错误。若丁中①~⑤表示消化液,④和⑤表示的消化液可以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所以④和⑤表示肠液和胰液,在小肠中发挥作用,D正确。
5.B 在CD段,该受测者15秒时间内完成了4次呼吸运动,所以每分钟完成呼吸的次数是16次,A错误。a点到b点,肺内气体体积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B正确。AB段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小,为休息;CD段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频率较快,为慢跑;EF段呼吸深度大、频率快,为奔跑,C错误。在EF段,受测者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共同导致的,D错误。
6.D 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顶部上升,这是膈肌舒张的结果,A错误。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膈顶部下降,这是膈肌收缩的结果,为吸气过程;图二中,ab段和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为吸气过程,bc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为呼气过程,B、C错误。图三中,20秒内完成9次呼吸,所以1分钟内可完成27次呼吸,D正确。
关键点拨 计算呼吸频率可统计给定时间内完成呼吸运动的次数,再换算成1分钟完成呼吸运动的次数。
7.C 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甲为鲜重,乙为有机物的变化,A正确。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 ℃移至25 ℃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因为响尾蛇为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升高后,响尾蛇体温升高,耗氧量增加,B正确。图三消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保持在37 ℃左右,外界温度低时不影响食物的消化,C错误。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四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H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H点时最好,D正确。
8.D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种子干重下降,A正确。呼吸速率最大的阶段为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最大的时段,即72~96小时,B正确。种子的干重下降快慢与呼吸作用有关,也就是与种子的生命活动强弱有关,C正确。保持实验条件不变,即处于黑暗环境中,当长出幼叶后仍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幼苗不能获得营养物质,干重会继续下降,D错误。
9.B 由图可知,甲组血药浓度最高点是服药4小时后,即12:00。根据曲线图可知,服药后片剂组的血药浓度先达到8.5 μg·mL-1,因此其发挥药效时间更早。服药后,甲组血药浓度在14:00左右低于8.5 μg·mL-1,乙组在16:00低于这一数值,故乙组缓释胶囊药效持续时间更长,A、C、D正确。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乙组服药(8:00~16:00)8 h后,血药浓度低于8.5 μg·mL-1,所以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8 h,B错误。
类型3 柱状图
1.B 由图可知,蛎鹬喜欢取食30~50 mm长的双壳类,A合理。蛎鹬很少取食
60 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体型大的双壳类不能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B不合理。喙较长、较锋利的蛎鹬容易获取食物,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所以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合理。蛎鹬不善于捕食60 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 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D合理。
2.A 爸爸作出的反应是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也称复杂反射,因此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A正确,B错误。测试数据越大,说明用手抓住尺子的时间越长,反应速度越慢,C错误。根据图2可知,三次测试均为爸爸饮酒越多,测试数据越大,说明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慢,D错误。
3.答案 (1)竞争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特异性免疫 S菌+OVA片段1 
S菌+OVA片段2 (3)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
解析 (1)S菌和其他共生细菌竞争养料,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S菌是一种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细胞增殖产生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根据图1中数据可知,淋巴细胞H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是S菌+OVA片段1;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是S菌+OVA片段2。(3)图2中,同时涂抹两种改造的S菌(S菌+OVA片段1和S菌+OVA片段2)的肿瘤的质量远远低于分别单独涂抹两种改造S菌的肿瘤的质量,因此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