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1章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示意图描述的过程分析;
(2)物质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3)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根据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3·宁波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少
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分析。
【解答】A、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甲的溶解度增大,不符合题意;
C、乙溶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八上·慈溪期末)用如图的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
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kg/m3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A.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根据所测数据计算F浮与G排并进行比较;
B.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增多;
D.由左侧图可知物块的重力,计算出质量;由图可知物块浸没水中后的重力G′,根据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V排,即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
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故A错误;
B.物块浸没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深度不变,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受到的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
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2八上·海曙期中)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
A.40g 40cm3 B.50g 50cm3 C.40g 50cm3 D.50g 40cm3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漂浮状态计算出小球的质量,根据浸没状态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小球在水中下沉,则;
小球在乙液体中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G排;
mg=m排液g;
解得:m=m排液=50g。
故选D。
6.(2022八上·义乌月考)如图,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过( )
A.液面不变,液体不溢出 B.液面不变,液体溢出
C.液面下降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冰块熔化成水的体积和它漂浮时排开果汁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熔化前,冰块在液面漂浮,
则它排开果汁的体积:;
冰块熔化后质量不变,则生成水的体积:;
因为ρ果汁>ρ水,
所以V排那么液面不变,肯定会有液体流出。
故选B。
7.(2022八上·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鸡蛋的密度,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3)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解答】A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即浮力小于0.55N,故A错误;
B.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鸡蛋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故B正确;
C.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故C错误;
D.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所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D错误。
故选B。
8.(2022八上·余杭月考)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2·鹿城模拟)小明在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充分搅拌。、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加入25克水时固体有剩余,加入50克水时固体仍有剩余,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加入75克水时,固体完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可能仍不变,加入100g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故选D。
10.(2022七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4)溶质质量分数=;
(2)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
(3)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A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
D.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1.(2022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图像交点的含义解答;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当溶质质量相同时,溶质质量分数越小,溶液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大;
(4)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变化分析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A.P点时二者的图像相交,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为a>b>c,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a>b>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质量大小:a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a、b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它们仍然为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增大,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2.(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ρ铁=7.8克/厘米3,ρ水=1.0克/厘米3)
A.312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铁块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铁块乙的质量。
【解答】由甲图可知,木块和甲铁块漂浮,
则:G甲+G木=F浮甲,即m甲g+G木=ρ水gV木①;
由乙图可知木块和乙铁块悬浮,
则:G乙+G木=F浮乙,即ρ铁gV乙+G木=ρ水g(V木+V乙) ②;
②-①得到:ρ铁gV乙- m甲g=ρ水g V乙;
ρ铁V乙- m甲=ρ水 V乙;
7.8g/cm3×V乙-272g=1g/cm3×V乙;
解得:V乙=40cm3;
则铁块乙的质量:
m乙=ρ铁V乙=7.8g/cm3×40cm3=312g。
故选A。
13.(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3)(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从①→②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②→③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③和④中都出现未溶的固体,则它们都是饱和溶液。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③→④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因此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②和③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④为升温后的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1八上·绍兴期中)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能在水中上浮。图示物体在上浮前后静止时,所受浮力相同的是( )
A.图甲中沉底的汤圆,煮熟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B.图乙中潜水艇排出水舱中水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C.图丙中往清水中加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D.图丁中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体上的吃水线 W 线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A.汤圆沉在底部时,浮力小于重力;汤圆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因为汤圆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A不合题意;
B.潜水艇上浮露出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B不合题意;
C.鸡蛋沉在底部时,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因为汤圆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C不合题意;
D.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1八上·余杭月考)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解度(solubility,符号S),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说明20g的水中最多能溶液氯化钠7.2g。而a中只加入了5g的氯化钠,所以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
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所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8g。所以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始终为饱和溶液。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义乌开学考)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 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 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 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 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 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答案】(1)A、B
(2)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低,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图片,分别读出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A. 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那么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即此时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 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水,从而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 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此时读出水的体积准确,故C不合题意;
D. 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小,而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
(2)根据左图可知,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2.7g=12.3g;
根据右图可知,水的体积为87mL,那么水的质量为m=ρV=1g/cm3×87cm3=87g;
那么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A。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水是常见的溶剂,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 请回答问题: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 。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水是较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牛奶 B.泥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答案】(1)氧气
(2)氢(氢元素);氧(氧元素)
(3)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3)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氧气;
(2)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在空气中静置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故D为溶液;
牛奶、泥水和肥皂水,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没有稳定性,故A、B、C不是溶液。
故选D。
18.(2021八上·温州期末)“天气瓶”和“彩球温度计”是两款不同的现代居家饰品,都可以获知天气冷暖变化。
(1)图甲为“天气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
(2)图乙为“彩球温度计”,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某时,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
(3)图乙中漂浮的“24℃”小球重5克,则其所受浮力为 牛。(g取10牛/千克)
【答案】(1)减小
(2)20℃-22℃
(3)0.05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考查晶体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随之改变,根据浮起的小球进行判断。
(3) 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进行计算。
【解答】(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
(2)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温度大于“20℃”,另外分析可知“22℃”、“24℃”的小球上浮,则温度小于“22℃”,故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20℃-22℃ 。
(3) F浮=G=mg=0.005千克× 10牛/千克 = 0.05牛 。
19.(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由表可查知,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 40 克,它的意义是 。
(2)将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长时间放置后,硝酸钾微粒在水中的分布状况如图 所示。(填“甲”、“乙”或“丙”)(图中小圆圈代表硝酸钾微粒)
(3)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KNO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丁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丁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答案】(1)40摄氏度时,100克的水中最多能溶液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
(2)甲
(3)降温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判断;
(3)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进而判断溶解度的大小变化,最后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温度的改变。
【解答】(1)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 40 克,它的意义是:4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能溶液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
(2)硝酸钾溶于水形成硝酸钾溶液,由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可知,此时硝酸钾的颗粒会均匀分布在溶液中,故选甲。
(3)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丁图可知,此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溶液温度降低了。
20.(2021八上·义乌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使改变烧瓶的沉浮状态(忽略瓶内空气的质量、烧瓶体积),若通过胶管向烧瓶内吹气,则瓶内气压会 (选填“增大”或“减少”),液面 (选填“升高”或“降低”),潜水艇模型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
【答案】增大;降低;上浮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时,质量越大,气压越大;
(2)烧瓶内气压增大,则瓶内的水外流,液面会下降;反之,瓶内液面将上升;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然后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从而确定烧瓶的浮沉状态。
【解答】(1)若通过胶管向烧瓶内吹气,则烧瓶内空气质量增大,则瓶内气压会增大;
(2)烧瓶内气压增大,会将瓶内的水排出去,使其液面降低;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烧瓶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它的重力减小,此时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潜水艇模型将上浮。
21.(2021八上·温州期中)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3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将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63.9 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 g。
(3)现有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m1 g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m2 g。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氯化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B.分别降温到t2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分别降温到t2 ℃,氯化钾饱和溶液析出的溶质更多
D.不同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答案】(1)40.0
(2)155.6
(3)A;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氯化钾的溶解度;
(2)根据图像确定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其中的溶质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20%的溶液质量,最后将二者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3)①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大小有关,即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③比较二者溶解度的变化幅度即可;
④根据图像确定溶解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t3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2)根据图像可知,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饱和溶液163.9g中含有硝酸钾63.9g。
配制成20%的溶液质量为:;
需要加水:319.5g-163.9g=155.6g。
(3)根据图像可知,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则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降低到t2 ℃时,二者的溶液仍然饱和,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从t3℃降低到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更大,因此析出晶体更多,故C错误;
在低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故D正确。
故选ABD。
22.(2021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2021年夏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给各地带来了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填图中字母,下同)环节。台风引发的洪水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
(2)2021年1月22日,丽水市持续出现晴好天气,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为了缓解森林火险、增水抗旱,景宁、青田共实施人工增雨火箭作业5轮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8枚;这属于改变水循环中的 (填图中字母)环节。
(3)海洋里的一滴水,可以通过 重新回到海洋里。
【答案】(1)C;E
(2)B
(3)海上内循环或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1)台风登陆属于C 水汽输送, 台风引发的洪水属于水循环中的E 地表径流。
(2)人工增雨火箭作业属于改变水循环中的B 降水环节。
(3)海洋里的一滴水,可以通过海上内循环或海陆间循环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同学配制80 g 15%的 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3)上述溶液取10 g加水40 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答案】(1)继续往左盘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2)B;C
(3)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配制的步骤:(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 [1] 当加热)。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解答】(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先确定好砝码的质量为12克,通过在左盘中加减食盐的方式是天平平衡,所以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说明食盐的质量太少了,应该继续往左盘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2)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剂少了,或者溶质多了;
A.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仰视的读数比真实值小,说明真实的水比需要的水多了,所以质量分数变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生锈的砝码质量是偏大的,使得称得的食盐质量是偏多的,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大,B正确;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使的溶剂的质量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C正确;
(3)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克×15%)/(10克+40克)=3% ;
故答案为:(1)BC(2) 3%
24.(2022·浙江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过滤
(2)蒸发皿
(3)A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过程确定需要的器材;
(3)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4)根据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精盐中混有了其他的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可以折叠一下看出是在A和B中的两个;有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故选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B不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5.(2022八下·义乌开学考)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小明用量程是0~5N的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D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N。
(2)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可知E中的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3)小红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触。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N。
【答案】(1)0.6
(2)2×103
(3)1.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F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AE两图计算出物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然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列出两个方程,联立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即可。
(3)根据丙和丁两图,将整个装置看作一个整体,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从而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A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4.8N;
则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4.8N-4.2N=0.6N;
D和C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受到的浮力相等,仍然为0.6N。
(2)根据AE两图可知,物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4.8N-3.6N=1.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得到:ρ水gV排=0.6N ①;
ρ液gV排=1.2N ②;
①②联立解得:ρ液=2×103kg/m3。
(3)将金属块和下面的小杯看作一个整体,比较丙和丁可知,丙的测力计的示数之所以小于丁,是因为金属块受到了向上的浮力,那么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4.4N-3.2N=1.2N。
26.(2022八上·衢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乙A,B,C三个步骤。A步骤称
(2)在图乙三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请写出玻璃棒在B操作中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计算了精盐制得率,(精盐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
若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答案】(1)过滤
(2)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精盐的制得率= ,即精盐的制得率偏低,应该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低。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使用了漏斗,应该为过滤;
(2)根据图乙可知,B为结晶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会有杂质进入滤液,从而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不合题意;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溶解的粗盐质量偏小,最终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7.(2021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乐用装有沙子的柱形带盖塑料瓶依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下列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清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通过实验,可知B中塑料瓶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过实验步骤A、B、C,可得猜想 是正确的;通过实验步骤A、C、E,可得猜想 是正确的;
(3)为验证猜想3,小乐将塑料瓶中的沙子倒掉一些,并擦干瓶外的水,按步骤A和D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 ,可说明猜想3错误。
【答案】(1)1.2
(2)2;I
(3)每次浮力大小相等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法”F浮力=G-F拉计算即可;
(2)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根据图片分析影响浮力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如果猜想3错误,那么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当物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塑料瓶的重力,即G=7.8N。根据A、B两图可知,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4.8N-3.6N=1.2N。
(2)根据图片A、B、C可知,其中改变的是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可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结论,即猜想2是正确的。
根据图片A、C、E可知,其中改变的是液体的密度,可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结论,即猜想1是正确的。
(3)验证猜想3,小乐将塑料瓶中的沙子倒掉一些,并擦干瓶外的水,按步骤A和D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每次浮力大小相等,可说明猜想3错误。
四、解答题
28.(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
故答案为:(1)13.6;(2)26.4%;(3)300g。
29.(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同学家里有一筐鸭蛋,和从盐场里取来的混有泥沙的粗盐,他想腌制一些咸蛋佐餐食用,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从粗盐提纯到腌制出咸蛋产品的实践活动。
资料一:
资料二: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
溶质质量分数 2% 6% 10% 15%
溶液密度(g/cm3) 1.01 1.03 1.07 1.10
他们利用家里中的工具,漏勺,棉花,盆,碗筷,铁锅和铲,厨房电子秤等,为腌制咸蛋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一起完成下面步骤:
【粗盐提纯】
(1)如图,进行操作①后,得到的物质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在科学上操作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3)【腌制咸鸭蛋】
第一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用食盐和水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要用厨房电子秤称取食盐 克。
(4)第二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见资料二。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若现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到这种食盐溶液中,应该选择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的鸭蛋品质最佳。
(5)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20~30天左右,咸蛋制成。取出制成的咸蛋后,剩下的溶液中,下列各项一定不会变化的是 ____。
A.溶质质量 B.溶质质量分数
C.20℃食盐的溶解度 D.溶剂质量
【答案】(1)悬浊液
(2)过滤、蒸发
(3)300
(4)下沉
(5)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难溶性固体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分析;
(2)根据过滤、蒸发原理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 鸭蛋品质佳的密度大分析;
(5)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分析。
【解答】(1) 粗盐中有难溶性杂质,进行操作①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是悬浊液;
(2) 操作②为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为过滤, ③ 为液体倒入锅中加热得精盐,为蒸发操作;
(3) 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要用厨房电子秤称取食盐质量为2000g×15%=300g;
(4) 若现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挑选鸭蛋,品质好的鸭蛋密度大,将鸭蛋放入到这种食盐溶液中,会下沉;
(5) 腌制鸭蛋会有部分盐进入鸭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A错误;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B错误; 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20℃食盐的溶解度一定不会变化,C正确;溶剂可能蒸发会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1) 悬浊液 ;(2) 过滤、蒸发 ;(3)300;(4)下沉;(5)C。
30.(2022八下·长兴开学考)台风是湖州地区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
(1)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2)台风、洪灾过后,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用消毒剂。小科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右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③
(2)解:m液=(220g×15%)/30%=110g
V液= =100cm3=100mL
(3)偏小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2) 根据溶液质量分数及密度公式计算。
(3)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解答】(1)台风能将海上的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即能加强水汽输送环节,图中③为水汽输送。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造成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 / 1“高效课堂”第1章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2020·越城模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2.(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2023·宁波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少
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4.(2023八上·慈溪期末)用如图的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
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kg/m3
5.(2022八上·海曙期中)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
A.40g 40cm3 B.50g 50cm3 C.40g 50cm3 D.50g 40cm3
6.(2022八上·义乌月考)如图,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过( )
A.液面不变,液体不溢出 B.液面不变,液体溢出
C.液面下降 D.无法确定
7.(2022八上·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8.(2022八上·余杭月考)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9.(2022·鹿城模拟)小明在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充分搅拌。、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10.(2022七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1.(2022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12.(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ρ铁=7.8克/厘米3,ρ水=1.0克/厘米3)
A.312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
13.(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4.(2021八上·绍兴期中)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能在水中上浮。图示物体在上浮前后静止时,所受浮力相同的是( )
A.图甲中沉底的汤圆,煮熟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B.图乙中潜水艇排出水舱中水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C.图丙中往清水中加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D.图丁中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体上的吃水线 W 线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15.(2021八上·余杭月考)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义乌开学考)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 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 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 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 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 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水是常见的溶剂,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 请回答问题: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 。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水是较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牛奶 B.泥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18.(2021八上·温州期末)“天气瓶”和“彩球温度计”是两款不同的现代居家饰品,都可以获知天气冷暖变化。
(1)图甲为“天气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
(2)图乙为“彩球温度计”,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某时,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
(3)图乙中漂浮的“24℃”小球重5克,则其所受浮力为 牛。(g取10牛/千克)
19.(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由表可查知,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 40 克,它的意义是 。
(2)将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长时间放置后,硝酸钾微粒在水中的分布状况如图 所示。(填“甲”、“乙”或“丙”)(图中小圆圈代表硝酸钾微粒)
(3)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KNO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丁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丁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20.(2021八上·义乌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使改变烧瓶的沉浮状态(忽略瓶内空气的质量、烧瓶体积),若通过胶管向烧瓶内吹气,则瓶内气压会 (选填“增大”或“减少”),液面 (选填“升高”或“降低”),潜水艇模型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
21.(2021八上·温州期中)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3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将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63.9 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 g。
(3)现有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m1 g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m2 g。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t3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氯化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B.分别降温到t2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分别降温到t2 ℃,氯化钾饱和溶液析出的溶质更多
D.不同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2.(2021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2021年夏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给各地带来了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填图中字母,下同)环节。台风引发的洪水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
(2)2021年1月22日,丽水市持续出现晴好天气,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为了缓解森林火险、增水抗旱,景宁、青田共实施人工增雨火箭作业5轮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8枚;这属于改变水循环中的 (填图中字母)环节。
(3)海洋里的一滴水,可以通过 重新回到海洋里。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同学配制80 g 15%的 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3)上述溶液取10 g加水40 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4.(2022·浙江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5.(2022八下·义乌开学考)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小明用量程是0~5N的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D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N。
(2)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可知E中的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3)小红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触。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N。
26.(2022八上·衢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乙A,B,C三个步骤。A步骤称
(2)在图乙三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请写出玻璃棒在B操作中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计算了精盐制得率,(精盐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
若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27.(2021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乐用装有沙子的柱形带盖塑料瓶依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下列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清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通过实验,可知B中塑料瓶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过实验步骤A、B、C,可得猜想 是正确的;通过实验步骤A、C、E,可得猜想 是正确的;
(3)为验证猜想3,小乐将塑料瓶中的沙子倒掉一些,并擦干瓶外的水,按步骤A和D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 ,可说明猜想3错误。
四、解答题
28.(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29.(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同学家里有一筐鸭蛋,和从盐场里取来的混有泥沙的粗盐,他想腌制一些咸蛋佐餐食用,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从粗盐提纯到腌制出咸蛋产品的实践活动。
资料一:
资料二: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
溶质质量分数 2% 6% 10% 15%
溶液密度(g/cm3) 1.01 1.03 1.07 1.10
他们利用家里中的工具,漏勺,棉花,盆,碗筷,铁锅和铲,厨房电子秤等,为腌制咸蛋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一起完成下面步骤:
【粗盐提纯】
(1)如图,进行操作①后,得到的物质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在科学上操作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3)【腌制咸鸭蛋】
第一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用食盐和水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要用厨房电子秤称取食盐 克。
(4)第二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见资料二。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若现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到这种食盐溶液中,应该选择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的鸭蛋品质最佳。
(5)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20~30天左右,咸蛋制成。取出制成的咸蛋后,剩下的溶液中,下列各项一定不会变化的是 ____。
A.溶质质量 B.溶质质量分数
C.20℃食盐的溶解度 D.溶剂质量
30.(2022八下·长兴开学考)台风是湖州地区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
(1)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2)台风、洪灾过后,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用消毒剂。小科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右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示意图描述的过程分析;
(2)物质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3)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根据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分析。
【解答】A、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甲的溶解度增大,不符合题意;
C、乙溶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A.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根据所测数据计算F浮与G排并进行比较;
B.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增多;
D.由左侧图可知物块的重力,计算出质量;由图可知物块浸没水中后的重力G′,根据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V排,即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
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故A错误;
B.物块浸没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深度不变,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受到的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
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漂浮状态计算出小球的质量,根据浸没状态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小球在水中下沉,则;
小球在乙液体中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G排;
mg=m排液g;
解得:m=m排液=50g。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冰块熔化成水的体积和它漂浮时排开果汁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熔化前,冰块在液面漂浮,
则它排开果汁的体积:;
冰块熔化后质量不变,则生成水的体积:;
因为ρ果汁>ρ水,
所以V排那么液面不变,肯定会有液体流出。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鸡蛋的密度,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3)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解答】A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即浮力小于0.55N,故A错误;
B.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鸡蛋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故B正确;
C.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故C错误;
D.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所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加入25克水时固体有剩余,加入50克水时固体仍有剩余,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加入75克水时,固体完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可能仍不变,加入100g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4)溶质质量分数=;
(2)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
(3)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A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
D.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图像交点的含义解答;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当溶质质量相同时,溶质质量分数越小,溶液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大;
(4)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变化分析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A.P点时二者的图像相交,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为a>b>c,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a>b>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质量大小:a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a、b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它们仍然为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增大,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铁块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铁块乙的质量。
【解答】由甲图可知,木块和甲铁块漂浮,
则:G甲+G木=F浮甲,即m甲g+G木=ρ水gV木①;
由乙图可知木块和乙铁块悬浮,
则:G乙+G木=F浮乙,即ρ铁gV乙+G木=ρ水g(V木+V乙) ②;
②-①得到:ρ铁gV乙- m甲g=ρ水g V乙;
ρ铁V乙- m甲=ρ水 V乙;
7.8g/cm3×V乙-272g=1g/cm3×V乙;
解得:V乙=40cm3;
则铁块乙的质量:
m乙=ρ铁V乙=7.8g/cm3×40cm3=312g。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3)(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从①→②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②→③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③和④中都出现未溶的固体,则它们都是饱和溶液。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③→④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因此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②和③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④为升温后的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A.汤圆沉在底部时,浮力小于重力;汤圆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因为汤圆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A不合题意;
B.潜水艇上浮露出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B不合题意;
C.鸡蛋沉在底部时,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因为汤圆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C不合题意;
D.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解度(solubility,符号S),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说明20g的水中最多能溶液氯化钠7.2g。而a中只加入了5g的氯化钠,所以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
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所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8g。所以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始终为饱和溶液。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A、B
(2)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低,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图片,分别读出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A. 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那么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即此时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 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水,从而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 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此时读出水的体积准确,故C不合题意;
D. 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小,而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
(2)根据左图可知,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2.7g=12.3g;
根据右图可知,水的体积为87mL,那么水的质量为m=ρV=1g/cm3×87cm3=87g;
那么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A。
17.【答案】(1)氧气
(2)氢(氢元素);氧(氧元素)
(3)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3)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氧气;
(2)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在空气中静置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故D为溶液;
牛奶、泥水和肥皂水,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没有稳定性,故A、B、C不是溶液。
故选D。
18.【答案】(1)减小
(2)20℃-22℃
(3)0.05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考查晶体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随之改变,根据浮起的小球进行判断。
(3) 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进行计算。
【解答】(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
(2)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温度大于“20℃”,另外分析可知“22℃”、“24℃”的小球上浮,则温度小于“22℃”,故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20℃-22℃ 。
(3) F浮=G=mg=0.005千克× 10牛/千克 = 0.05牛 。
19.【答案】(1)40摄氏度时,100克的水中最多能溶液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
(2)甲
(3)降温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判断;
(3)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进而判断溶解度的大小变化,最后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温度的改变。
【解答】(1)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 40 克,它的意义是:4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能溶液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
(2)硝酸钾溶于水形成硝酸钾溶液,由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可知,此时硝酸钾的颗粒会均匀分布在溶液中,故选甲。
(3)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丁图可知,此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溶液温度降低了。
20.【答案】增大;降低;上浮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时,质量越大,气压越大;
(2)烧瓶内气压增大,则瓶内的水外流,液面会下降;反之,瓶内液面将上升;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然后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从而确定烧瓶的浮沉状态。
【解答】(1)若通过胶管向烧瓶内吹气,则烧瓶内空气质量增大,则瓶内气压会增大;
(2)烧瓶内气压增大,会将瓶内的水排出去,使其液面降低;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烧瓶受到的浮力不变,而它的重力减小,此时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潜水艇模型将上浮。
21.【答案】(1)40.0
(2)155.6
(3)A;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氯化钾的溶解度;
(2)根据图像确定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其中的溶质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20%的溶液质量,最后将二者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3)①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大小有关,即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③比较二者溶解度的变化幅度即可;
④根据图像确定溶解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t3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2)根据图像可知,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饱和溶液163.9g中含有硝酸钾63.9g。
配制成20%的溶液质量为:;
需要加水:319.5g-163.9g=155.6g。
(3)根据图像可知,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则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降低到t2 ℃时,二者的溶液仍然饱和,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从t3℃降低到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更大,因此析出晶体更多,故C错误;
在低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故D正确。
故选ABD。
22.【答案】(1)C;E
(2)B
(3)海上内循环或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1)台风登陆属于C 水汽输送, 台风引发的洪水属于水循环中的E 地表径流。
(2)人工增雨火箭作业属于改变水循环中的B 降水环节。
(3)海洋里的一滴水,可以通过海上内循环或海陆间循环
23.【答案】(1)继续往左盘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2)B;C
(3)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配制的步骤:(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 [1] 当加热)。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解答】(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先确定好砝码的质量为12克,通过在左盘中加减食盐的方式是天平平衡,所以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说明食盐的质量太少了,应该继续往左盘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2)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剂少了,或者溶质多了;
A.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仰视的读数比真实值小,说明真实的水比需要的水多了,所以质量分数变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生锈的砝码质量是偏大的,使得称得的食盐质量是偏多的,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大,B正确;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使的溶剂的质量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C正确;
(3)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克×15%)/(10克+40克)=3% ;
故答案为:(1)BC(2) 3%
24.【答案】(1)过滤
(2)蒸发皿
(3)A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过程确定需要的器材;
(3)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4)根据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精盐中混有了其他的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可以折叠一下看出是在A和B中的两个;有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故选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B不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5.【答案】(1)0.6
(2)2×103
(3)1.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F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AE两图计算出物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然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列出两个方程,联立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即可。
(3)根据丙和丁两图,将整个装置看作一个整体,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从而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A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4.8N;
则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4.8N-4.2N=0.6N;
D和C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受到的浮力相等,仍然为0.6N。
(2)根据AE两图可知,物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4.8N-3.6N=1.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得到:ρ水gV排=0.6N ①;
ρ液gV排=1.2N ②;
①②联立解得:ρ液=2×103kg/m3。
(3)将金属块和下面的小杯看作一个整体,比较丙和丁可知,丙的测力计的示数之所以小于丁,是因为金属块受到了向上的浮力,那么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4.4N-3.2N=1.2N。
26.【答案】(1)过滤
(2)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精盐的制得率= ,即精盐的制得率偏低,应该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低。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使用了漏斗,应该为过滤;
(2)根据图乙可知,B为结晶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会有杂质进入滤液,从而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不合题意;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溶解的粗盐质量偏小,最终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7.【答案】(1)1.2
(2)2;I
(3)每次浮力大小相等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法”F浮力=G-F拉计算即可;
(2)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根据图片分析影响浮力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如果猜想3错误,那么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当物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塑料瓶的重力,即G=7.8N。根据A、B两图可知,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4.8N-3.6N=1.2N。
(2)根据图片A、B、C可知,其中改变的是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可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结论,即猜想2是正确的。
根据图片A、C、E可知,其中改变的是液体的密度,可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结论,即猜想1是正确的。
(3)验证猜想3,小乐将塑料瓶中的沙子倒掉一些,并擦干瓶外的水,按步骤A和D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每次浮力大小相等,可说明猜想3错误。
28.【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
故答案为:(1)13.6;(2)26.4%;(3)300g。
29.【答案】(1)悬浊液
(2)过滤、蒸发
(3)300
(4)下沉
(5)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难溶性固体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分析;
(2)根据过滤、蒸发原理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 鸭蛋品质佳的密度大分析;
(5)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分析。
【解答】(1) 粗盐中有难溶性杂质,进行操作①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是悬浊液;
(2) 操作②为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为过滤, ③ 为液体倒入锅中加热得精盐,为蒸发操作;
(3) 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要用厨房电子秤称取食盐质量为2000g×15%=300g;
(4) 若现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挑选鸭蛋,品质好的鸭蛋密度大,将鸭蛋放入到这种食盐溶液中,会下沉;
(5) 腌制鸭蛋会有部分盐进入鸭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A错误;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B错误; 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20℃食盐的溶解度一定不会变化,C正确;溶剂可能蒸发会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1) 悬浊液 ;(2) 过滤、蒸发 ;(3)300;(4)下沉;(5)C。
30.【答案】(1)③
(2)解:m液=(220g×15%)/30%=110g
V液= =100cm3=100mL
(3)偏小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2) 根据溶液质量分数及密度公式计算。
(3)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解答】(1)台风能将海上的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即能加强水汽输送环节,图中③为水汽输送。
(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造成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