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和教案:第3课 “开元盛世”(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和教案:第3课 “开元盛世”(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3 09:40:44

文档简介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开元之治”的含义,唐玄宗开元年间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教学方法】
诗词导入法、图文结合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幻灯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唐人街,由此说明唐朝在世界上影响力特别大,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当时国力强盛,让学生齐读杜甫的《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焚烧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闻耆旧,夏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长衰疾。
同学们,这首《忆昔》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诗中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繁盛景象,虽然有一定的溢美成分,但也不是没有根据。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出现的?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即位前的唐朝政局
唐中宗复位后,昏庸懦弱,大权旁落。李隆基继位后,改元开元,是为唐玄宗,亦称唐明皇。至此武则天下台之后动荡的局面才稳定下来。
唐玄宗即位后,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那么,唐玄宗是如何采取措施使唐朝走向繁盛呢?下面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治国措施
(出示幻灯片)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同学们,上面这幅图讲的是“唐玄宗走马任姚崇”。姚崇早年为武则天提拔重用,官至凤阁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唐玄宗了解姚崇的才华,决定任命他当宰相。在任命姚崇时,唐玄宗正率领官员打猎,他当众宣布任姚崇为宰相。没想到姚崇并不谢恩,玄宗感到很意外。打猎休息时,姚崇才上奏说:陛下如果依从我十项建议,我当即上任。假如不依,我就很难接受任命。这十个问题是:请求皇上治理国家以仁政为首;30年之内不发动边疆战争;后宫中官员不得干预政事;皇亲国戚不再担任台省官员;大臣和百姓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各级官员除租赋外不得接受财物礼品;不再建僧寺道观;陛下对大臣应以礼相待;凡是官员不论大小都可向皇上进谏而不犯忌讳;把不许外戚专权作为万代的法准。唐玄宗对姚崇提出的这些请求,一一答应,姚崇非常高兴,山呼万岁之后,接受了宰相的任命。
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用人有何共同点?(重用人才)
同学们,除了重用人才以外,请大家再在课本上找一找,唐玄宗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玄宗在重用人才方面,除了任命姚崇作宰相外,还特别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开元初,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因为上述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上的一段材料:“贞观之风,一时复振。”这是对唐玄宗前期统治的一种描述。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投影提供的材料比较一下:这个时期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甲: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
生乙:都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
生丙: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搜集唐玄宗时期的各类故事,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加深对课本所讲内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之后,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并试着概括出唐代农业的具体表现。
①在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⑤出现曲辕犁和筒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农耕技术的进步;③江南经济的发展;④农作物品种的增加;⑤农具的改进。
同学们,关于唐朝时农具的改进,一是曲辕犁,一是灌溉工具筒车。
出示幻灯片: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曲辕犁重大改进有三处: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加装了犁评。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杜甫在四川写的《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李实解释这句话说:“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定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唐代缺乏具体记载,此据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唐朝的手工业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2.手工业
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概述唐朝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唐朝的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也有较大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色彩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动脑筋”的内容。从阿拉伯商人与唐朝官员的对话中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唐朝穿裙衫的妇女
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的一部分。该图取材于唐朝宫廷妇女生活。全卷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段落,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宫廷贵妇蛾眉高髻,纱衫长裙,举步缓缓,悠闲自得的生活。投影打出的是最后一位妇女,她头插芍药花,身穿浅紫色裙衫,白地披肩上绣着彩色云鹤,从肩后向前胸垂落,左手拿着拂尘,正扭身戏弄爱犬。从这位妇女的裙衫可以看出,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说明当时的丝织业是很发达的。
出示幻灯片:
(一)“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二)“九州风露越窑开,奇得千峰翠色来”(三)“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对唐朝青瓷和白瓷的描写。第一首诗里写玉声清脆,白胜霜雪。第二首诗说青瓷釉色晶莹如九秋露水,色泽如千峰翠滴。第三则材料说邢瓷其白如雪,越瓷如玉似冰。这是通过文字来了解唐朝的陶瓷,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
出示幻灯片:图中的唐朝青瓷为越窑烧制的海棠式瓷碗,高10.8厘米,口径32.2厘米,底径11.4厘米。敞口斜腹,圈足外撇。碗壁有四条浅楞,圈足底部有花瓣形缺口。整个造型酷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青瓷是以瓷土做坯,施以用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石灰釉,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烧成。青瓷的烧制成功,不仅因为越州盛产瓷土,有丰富的木材和水力资源,更因为越人发明了比较先进的窑炉结构。因此越州窑产品代表着唐代青瓷的烧造水平。唐朝的白瓷窑址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因古代临城属邢州辖地,故名邢窑。邢窑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埃及、印度等地。图中唐朝的白瓷为邢窑烧制的白瓷汤瓶,通体呈白玉般的色泽,使造型更显稳重。
到此为止,在手工业里,我们接触了①丝织业和②陶瓷业(板书)两个部分。我们说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商业的繁荣。
3.商业
请同学们一齐来朗诵一下关于唐朝商业描写的一段内容。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同学们,这一段话里有几点要注意:①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之一是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大都市的出现;②唐朝商业繁荣的第二个表现是长安市、坊布局,市是商业区。这说明了唐朝政府的重视;③唐朝商业繁荣的第三个表现是长安的地位,既是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下面,我们以长安为例,来具体看一下唐朝商业的发展情况。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第三则材料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安城北面正中是宫城,皇帝、太子嫔妃、宫女侍从居住在这里。宫城又名大内,犹如长安城的心脏。宫城的南面是皇城,又称子城,是唐代的行政中心。郭城又叫外城,有坚实厚重的夯土城墙和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东、西、南三面保卫着皇城和宫城。郭城内共有南北向街道十一条,东西向街道十四条。往来南面三门和贯通东西六门的六条街道,是宽阔的主干大街。除延平门至延兴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以外,其余都在100米以上,尤其作为城内的朱雀大街宽达155米。是今北京长安街的两倍。各街道两侧均设有排水沟,并植有槐树和榆树。
纵横街道将城内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长方块,由普通百姓居住,叫做里坊。里坊的排列很规整,看上去像围棋的棋盘,如同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是一座宽容的城市,以她豪放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吸引各国学者、官员、商人、僧侣接踵而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并非诗人编织的梦幻,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曾宴请过七十多个国家的客人,来唐的外国使者遍及欧、亚、非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百万人口的长安,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达万家以上。
善于总结继承,又做到兼收并蓄的唐朝,也为自身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长安城由此产生了特有的都市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也影响到国外,比如日本。
归纳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治国措施。
以史为鉴: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从中得出社会经济繁荣的前提是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相反,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历史结论
同学们,唐玄宗时长安的商业盛极一时,文化也欣欣向荣。达官贵人奢侈享乐。长安城的郊外,发掘出唐明皇几乎每年都来游历的华清宫遗址,清理出唐代的汤池、水道、水井等。但及时享乐,歌舞升平,未能掩盖社会矛盾的激化,唐明皇对杨贵妃的万般宠爱,也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唐朝的衰亡。
三、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逐渐不理政事,再加上唐朝的兵制发生变化,日久生变,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经八年,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一步步走向衰落。875年,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唐朝在这场农民大起义中走向瓦解。907年,被节度使朱温所灭。
【课堂小结】
唐朝自618年建立,经过了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907年被朱温所灭。
(出示幻灯片)
课件36张PPT。英国唐人街曼谷唐人街澳大利亚唐人街日本唐人街忆? 昔
???????????? 杜? 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第3课 “开元盛世”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意思是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一、“开元之治”1.唐玄宗即位时的局势:政局动荡一、“开元之治”1.唐玄宗即位时的局势:
2.采取的治国措施:治国措施
任用贤臣走马任姚崇 唐玄宗刚即位时,需要一个精明能干的宰相做助手,他了解到姚崇的才华,决定任命他当宰相。在任命姚崇时,唐玄宗正率领官员打猎,他当众宣布任姚崇为宰相。没想到姚崇并不谢恩,玄宗感到很意外。打猎休息时,姚崇才上奏说:陛下如果依从我十项治国的建议,我当即上任。假如不依,我就很难接受任命。唐玄宗对姚崇提出的这些请求,一一答应,姚崇非常高兴,山呼万岁之后,接受了宰相的任命。 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用人有何共同点?除重用人才,唐玄宗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治国措施
任用贤臣
重视地方吏治
崇尚节俭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
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善于用人 重视吏治 发展农业 戒奢从简都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二、盛世经济的发展1.农业:二、盛世经济的发展1.农业修建水利工程、育秧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出入新品种、饮茶之风盛行、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抗旱治理蝗灾。农业筒 车二、盛世经济的发展修建水利工程、育秧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出入新品种、饮茶之风盛行、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抗旱治理蝗灾。1.农业:
2.手工业:丝织、陶瓷丝织品唐代花鸟纹锦大邑烧瓷轻且坚,入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
“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陶瓷花


壶邢

瓶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越



瓶白




灯唐三彩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马三彩房屋三彩云纹盘三彩碗三



俑三彩钱柜三



俑手



盛丝织业制瓷业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手工业的成就二、盛世经济的发展1.农业:
2.手工业:丝织、陶瓷
3.商业:繁华的长安西市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 观察《长安城平面图》,说一
说长安城建筑的特点。建筑宏伟市坊分开规划整齐各族人民交往
中心和国际性
大都市特
点唐长安城宫殿俯瞰图材料链接“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请回答:
(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的描述?
(2)说说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现?(1)长安。
(2)长安拥有百万人口,云集着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唐代长安是各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4.开元盛世唐太宗 轻徭薄赋虚心纳谏贞观之治武则天发展农业选拔贤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重用贤能重视吏治开元盛世任用贤才注重节俭归纳总结《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历史上将他统治前期称为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全盛景象?想一想暴政暴政破坏破坏安定发展安定发展政治经济?想一想:社会经济繁荣的前提是什么?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
相反,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唐朝的衰亡1、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2、唐朝灭亡 907年杨玉环权倾朝野的杨氏兄妹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吗?
小结 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
两个历史概念:“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
三个方面成就:农业三新 新工具、新品种、 新技术
手工业二行 丝织 陶瓷
商业一市 长安
四个世界之最:曲辕犁 唐三彩 长安城 《茶经》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前期)开元盛世(后期)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朝由盛转衰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